如果你身邊的朋友是同性戀,你會接納接受他們嗎?自在的丸子2017-05-24 08:08:35

#FormatImgID_1#

同性戀是指一個人在性愛、心理、情感上的興趣主要物件均為同性別的人,無論這樣的興趣是否從外顯行為中表露出來。那些與同性產生愛情、性慾或戀慕的人被稱為同性戀者。

同性戀不是一種疾病,只是一種不同於大多數人的性取向。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同性戀

遺傳學曾給出一種觀點,認為同性戀傾向是因為遺傳基因決定的。但這是一種並不科學的說法,因為同性戀患者不一定有直系後代,但是同性戀人數卻並不隨著時間而減少。

從精神分析的角度,

弗洛伊德認為同性戀是性心理發展階段固著的表現。3-5歲是人類性心理發展過程中的關鍵期,在此階段,幼兒會對異性家長產生本能的性慾渴求,同時對同性家長產生敵對感。如果能夠順利度過這一時期,那麼個體的性取向就能正常發展,否則個體將可能產生性慾倒錯。這個理論會讓人聯想到一些事例,如某些和母親關係格外親密的男性,最後找到一個類似於父親角色的同性做自己的伴侶。

從行為主義的角度,

同性戀的形成更多的是一種適應和學習的過程,主要透過獎勵和懲罰的方式來塑造。例如,有的個體在異性戀經歷中遭遇了挫折而在同性戀的經歷中得到的滿足,那麼他/她就有可能發展成為同性戀。又或者,如果一個個體的第一次性行為是由同性引發的,並有一定強度的亢奮,(或者由於環境的限制,身邊都是同性,如男校、女校、軍隊,一旦與同性發生關係並體驗到強烈的快感),那麼他/她就有可能在性與同性之間建立起聯接,從而發展成為同性戀。這個理論可以很好的解釋一些人突然發生性取向轉變的現象。

從神經生理的角度,

一些雙生子的研究顯示,同卵雙生子同性戀共發率顯著高於異卵雙生子。Robinson等(2000)對男同性戀的食指和中指的比例進行的研究顯示,男同性戀的食指和中指的比例顯著小於男異性戀。而之前已有研究表明食指和中指的比例與產前雄性激素的水平呈負相關,與雌激素的水平呈正相關。從而間接的表明了產前高水平的雄性激素容易導致同性戀。

同性戀可以被治療嗎

由於基督教文化的影響,舊時西方精神病學將同性戀視為“性倒錯”、“性變態”、“性錯亂”,將其歸為一種人格障礙與行為障礙,並相應地創造出了一系列治療同性戀的方法——厭惡刺激、大腦手術、激素注射等。

195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艾弗倫·胡克做了第一個關於同性戀是不是精神疾病的經驗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同性戀者並不一定有心理障礙。

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將同性戀剔除出了精神疾病的行列。

雖然同性戀並不是疾病,但人類從未放棄對其的研究。大體上來說,對同性戀的治療辦法有通用以下幾種:

1.行為療法

這是一種採用厭惡性條件抑制的治療手段。根據條件反射原理,因痛苦的或令人生厭的外界刺激,使患者在治療時產生不愉快的體驗。

2.移情療法

這是一種透過某種特定物件,把同性戀指向轉變為異性戀指向的醫療手段。這一方法對於原發性同性戀者不太適宜,而對只具有戀同意識,而無同性戀行為者有較好的療效。

3.環境療法

這是一種專門為同性戀者提供某種有利於治療的,或能抑制其產生戀同意識的外在環境的療法。這種療法對境遇性同性戀者療效較好。

4.精神療法

這是一種以精神分析為主的治療方法,大致可分為個別心理治療和集體心理治療兩種。

個別心理治療,是指醫師和患者單獨相處,先由患者主訴,傾吐心中的心聲和鬱怨之情,然後由醫師幫助其尋找同性戀行為的發生原因,分析其性質,制定矯正方法。

集體心理治療,是指醫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和可能,將患者編成一個或若干個小組,就他們的共性問題,開設矯正知識講座,然後進行討論。談危害,提疑問,表決心,訂個人矯治計劃等等。醫師不必過多地介入其間,只是適時作必要的引導和答疑。

5.藥物療法

患者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必要的藥物治療,並同時接受精神、行為等治療,才能收到理想的療效。

6.手術療法

這是一種不得巳的治療的手段,對那些具有強烈的異性認同意識,而且又很難透過其他療法轉變其性慾指向的患者,採用外科手術使其變為異性。

世界對同性戀的態度

隨著社會進步以及法律法規的完備,中國社會對同性戀的接納程度逐步開放,民眾也開始重新認識、接納同性戀。

對未知的恐懼會包圍每一個人,但只有選擇勇往直前,我們才有可能真正坦誠,去面對這個世界。

“同性戀是正常的,你應該去抱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