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合眾失敗的原因有哪些?鴻鵠高飛一舉萬里2018-06-02 21:00:52

合縱之所以失敗就在於混六不敵一:合縱體系內部的矛盾註定了其必然走向失敗的命運,而合縱體系內部的矛盾包括合縱六國彼此之間的矛盾,也包括六國國內的矛盾

國與國之間自古以來就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久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六國之所以選擇合縱無非是因為面對秦國這一共同的大敵,然而六國彼此之間也有著這樣那樣的矛盾。加之秦國與六國的距離不同,對各國的威脅大小各異,對遠離秦國的齊、燕等國而言:相比秦國似乎三晉的威脅更大。而在三晉和燕國看來齊國的威脅一點不比秦國小——畢竟這是一個曾和秦國並稱東西二帝的國家,這種擔心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五國伐齊。隨著齊國這個東方大國的衰落,合縱實際上已失去一個強有力的主心骨,六國已徹徹底底成為一盤散沙。在當時的農業社會戰爭的目的是掠奪對方的土地、人口,如果六國合縱抗秦成功六國所能獲得的好處就是瓜分秦國,然而這對遠離秦國的齊、燕等國而言是不切實際的,因為他們難以跨越別國的領土去參與瓜分秦國的行動。更可怕的是對他們而言:自己不僅不能分得秦國的土地,反而會因為別國獲得了秦國的土地,而導致自己與其實力對比的消長變化——弄不好滅了一個秦國,又崛起一個新的威脅。在這樣的局面下誰也不會傻乎乎地拿自己的兵力去和秦國死扛,而必然會選擇儘可能儲存實力。

至於六國國內的矛盾也是客觀存在的並且一再被秦國利用:長平之戰中秦國利用趙國寵臣郭開和大將廉頗之間的矛盾以反間計使趙王臨陣撤換廉頗;長平之戰後信陵君魏無忌竊符救趙並戰勝秦軍,於是秦軍就利用魏王對魏無忌的猜忌之心大造輿論聲稱“諸侯皆聞魏公子,不聞魏王”;秦軍滅趙之前再次收買趙國寵臣郭開設計陷害趙國名將李牧。我們有理由相信秦國應該在六國廣泛佈置了自己的情報網路以蒐集六國國內以及六國彼此之間的各種矛盾,在秦軍橫掃六合的正面戰爭如火如荼之際這條情報戰線上也在進行著悄無聲息的暗戰,只不過時過境遷後我們已無從得知當年秦國這套情報系統究竟是如何運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