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精神歷史底蘊構成?芝麻星辰2021-11-15 18:03:54

縱觀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國精神始終貫穿其中。在不同時期,中國精神逐步積澱,最終形成的一種具有豐富文化內涵和多元價值體系的思想精粹,成為我國各個民族的精神之魂。

縱觀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以中原地帶、黃河流域及長江文明為主體的中華民族逐步得以融合,其文化也得以全方位發展和積澱,期間積累起來的精神文化成果是“中國精神”的根基和底蘊。不過,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社會和中華民族受到西方文明的外來衝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至20世紀後期,歷經一個半世紀的坎坷發展,又為“中國精神”增添了全新的血肉,或言生長出枝葉繁茂的枝丫和果實。具體的歷史時間段及其時代精神的表達,可劃分為如下幾個層面的內容。

一是發憤圖強的精神。勵精圖治、發憤圖強的自強精神是新一代士大夫階層以及民眾的反應和應變,當時面對內憂外患,部分社會精英開啟洋務運動甚至變法圖強的事業,百姓則頑強應戰,從三元里抗英、太平天國運動到義和團運動,再到積極參與舊民主主義革命,最後到五四時期的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和商人罷市,等等,皆體現了這種民眾的呼聲和行動。

二是變革創新的精神。變革創新精神在古代也有展現,而在近代社會,面臨著危機和屈辱,一些精英分子和著名人物,則更是勇敢地站出來,引領了一個偉大領域或者潮流的開啟。從林則徐、魏源到王韜、薛福成,再到嚴復、康有為、梁啟超,近代的先進知識分子開始登場。

三是不屈不撓的精神。孫中山先生是這一歷史時代的典型和楷模,是近代中國社會的偉大人物,孫中山先生為振興中華所做的一系列努力是該歷史時期時代精神的完美展現。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形成了希望統一、反對分裂的團結統一的民族精神,而面對鴉片戰爭以來民族和邊疆危機,中國人民所展示的團結統一精神就是中國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無數仁人志士為反帝、反封建而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抗爭,這是一種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華民族的企圖都不能得逞的強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