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大家都知道大唐盛世,唐王朝是中國古代史上很光輝燦爛的時期,但其實很多人們都忽視了宋朝。後世普遍認為兩宋時期國家“積貧積弱”,其實這個認識是不全面的。相反,兩宋時期在農業迅速恢復的基礎之上,宋朝的手工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其手工業的發展更是到達了我國封建社會中的頂峰。本文簡要論述宋代手工業的發展狀況,供各位讀者探討。

宋朝是“積貧積弱”嗎?

宋朝是“積貧積弱”還是“空前繁榮”?--論宋代手工業發展狀況

宋(公元960年-1279年),建國皇帝趙匡胤是黃袍加身登上皇帝位。自己登基之後,他也總是惴惴不安,擔心黃袍加身的故事會在自己身上重演,所以他透過杯酒釋兵權和軍隊的改革,採取了重文抑武的發展策略,避免了晚唐藩鎮割據的現象。

趙匡胤的改革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但同時削弱了地方的軍事實力,使宋朝在對外戰爭中勝少敗多。在軍隊改革中,很重要的一項是由徵兵制改為募兵制,每逢社會上出現重大的災難時,宋朝統治者會為了穩定民心,將大量的流民和老幼病殘招募到軍隊中,進行贍養起來。這導致軍隊數量龐大,但是戰鬥力低下。給後世人留下了宋朝是一個弱小國家的印象。

大量的招募士兵和冗餘的官員制度給宋朝的財政帶來了巨大壓力,甚至經常入不敷出。又給人感覺宋朝很“貧窮”。雖然政府財政上入不敷出,但是由於宋朝採取輕徭賦稅,鼓勵工商業發展。另外古代四大發明在宋朝得以廣泛的應用,促進了對內對外貿易,經濟空前繁榮,並且藏富於民,老百姓安居樂業。

所以認為宋朝“積貧積弱”的觀點是不全面的,雖然國家對外作戰經常失敗並且政府財政收入捉襟見肘,但是民間的富庶和經濟上的繁榮都遠超盛唐。北宋畫家張擇端畫的《清明上河圖》就再現了當時北宋京城汴梁百姓安居樂業、商業繁榮的景象。在經濟、文化和手工業等方面都達到了空前的繁榮。本文將從紡織業、制瓷業和造船業等方面來論述當時手工業的發展狀況。

宋朝是“積貧積弱”還是“空前繁榮”?--論宋代手工業發展狀況

清明上河圖區域性

宋代紡織業興盛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進行絲紡活動的國家,紡織業在我國古代一直都佔有重要的地位。宋朝的紡織業在手工業中也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紡織業又可以分為官營和私營兩類,當時官私生產遍佈全國各地,非常興盛。

當時以家庭為單位的紡織業在民間非常發達,有很多詩人透過詩篇描述了當時農村紡織業興旺的景象。如范成大《繅絲行》就描繪了農村婦人忙碌繅絲的情景。

小麥青青大麥黃,原頭日出天色涼。

婦姑相呼有忙事,舍後煮繭門前香。

繅車嘈嘈似風雨,繭厚絲長無斷縷。

今年那暇織絹著,明日西門賣絲去。

——范成大《繅絲行》

現在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內的北宋畫家王居正所畫《紡車圖》也向我們展示了宋朝農村婦女紡織的情景,再現了當時以家庭為單位的私人紡織業的繁榮景象。

作為《紡車圖》最早的收藏者之一,趙孟頫特地為此圖題詩一首:

春風楊栁色,麗日何清明。

田家作苦餘,軋軋繰車鳴。

母子勤紡績,不羨羅綺榮。

童稚嬉自樂,小龍恬不驚。

緬思全盛日,萬物遂所生。

透過以上詩篇和繪畫我們能夠感受到宋代當時繁榮的民間紡織業,但其實官府經營的紡織業佔有更重要的地位,其生產技術水平也高於民間經營的紡織業。官府出產的紡織品主要是供給皇室和政府提供的使用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流通到民間。官府紡織都是由專門的機構和官吏進行管理,宋朝在首都汴梁設定有綾錦院、染院、裁造院和文繡院,在各個產絲的地方也設有官府的絲織作坊。

綾錦院作為當時全國規模最大的絲織作坊,彙集了全國技術最精湛的能工巧匠,主要製造各類高檔絲織產品,代表了宋代官造絲綢製品的最高水平。在《宋會要輯稿﹒職官》中有記載了綾錦院是宋太祖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建立的,發展到宋太宗端拱元年(公元988年)時工匠已經多達1034人,可見其當時官營紡織業的興盛。

綾錦院在昭慶坊。幹德四年,以平蜀所得錦工二百人,置內綾院。太平興國二年,分東、西二院。端拱元年,合為一。以京朝官、諸司使副、內侍三人監領,兵匠千三十四人。太宗(辛)[幸]西綾錦院,命近臣從觀織室機杼。鹹平元年,令改織絹。——《宋會要輯稿﹒職官》

我國古代藝術的瑰寶:宋瓷

中國瓷器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發明之一,代表著中國的文化。我國古代的瓷器燒製歷來有官窯和民窯之分。而官窯燒製的瓷器主要是為皇室和政府提供使用,部分用於對外的交換。民窯就是民間辦的窯,生產民間用瓷。

自宋朝之後制瓷技術有了極大的發展,宋生產的瓷器遠銷世界各地。宋朝燒製的瓷器做工精美、繪畫精細和造型優美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代表了我國古代瓷器藝術的高峰,是我國古代藝術的瑰寶。

我們都知道宋代有五大名窯,而五大名窯之說,最早見於明代《宣德鼎彝譜》記錄:

“內庫所藏柴、汝、官、哥、鈞、定名窯器皿,款式典雅者,寫圖進呈。”

但是由於柴窯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現窯址,並且也沒有發掘出實物,所以通常將鈞窯與汝、官、哥、定並稱為宋代五大名窯。五大名窯中,其中汝窯更是因為釉面光潔、藝術價值高,被推為首位,有“汝窯為魁”一說。相比定窯的以刻花印花作為裝飾,汝窯是屬於沒有裝飾的素面瓷,但其精巧之處在於利用開片進行裝飾。開片本是瓷器的一種自然缺陷,智慧的工匠們卻獨特的將其作為裝飾巧妙地運用到瓷器上,饒有韻味。

清代《景德鎮陶錄》中有記載: “ 汝窯: …… 土細潤如銅, 體有厚薄,色近雨過天青。汁水瑩厚若堆脂,有銅骨無紋、銅骨魚子紋二種。”

發達的造船業

宋朝商品經濟的發達,很多貨物需要船透過河道來實現運輸,所以對於宋朝來說,漕運是主要的航運部門。同時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廣泛的應用於航海,極大地促進了航海業的發展,宋朝時海外貿易異常繁榮,這些都推動了宋朝造船業的發展。宋代造船技術取得了巨大進步,出現了很多的造船中心, 遍佈全國各地。當時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造船業最發達的國家,由於宋朝的造船業和航海技術的發達,很多國家都購買大宋製造的海船。

由於對船隻的巨大需求,每年政府定額打造船隻就多達數千艘。據《宋會要輯稿· 食貨》記載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全國一年建造各類船隻三千三百三十七艘。這些船隻多是由東南沿海的造船中心製造,其中處州(今浙江麗江)、吉州(今江西吉安)和明州(今浙江寧波)打造的船隻就超過了總數的三分之一。

諸州歲造運船, 至道末三千三百三十七艘, 天禧末歲減四百二十一。處州六百五、吉州五百二十五、明州百七十七、婆州百五、溫州百二十五、台州百二十六、楚州八七、潭州二百八十、鼎州二百四十、鳳翔斜谷六百、嘉州四五。——《宋會要輯稿· 食貨》

總結:

我們不能否認宋朝存在冗兵冗官,部隊戰鬥力地下,財政捉襟見肘等一系列問題。同時宋朝商業發達、手工業繁榮也是全方面的。除了前面介紹的紡織、瓷器和造船業的興盛以外,宋朝的釀酒、製茶、冶煉、軍器的製造等手工業也是遍地開花,興盛異常。所以單純認為宋朝“積貧積弱”的傳統觀念是不全面的,在宋朝手工業達到了空前繁榮,是我國古代手工業發展的一個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