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歷史上,小王桂卿有著怎樣的成長之路和有哪些故事?鐵面人解讀歷史人物2021-05-09 23:56:10

小王桂卿先生,京劇名家、麒派傳人京劇大師、有名麒派名家、京劇武生、老生,京劇藝術家、馳名南北的一代京劇武生、其一生中同時扛起兩面大旗,即傳承京劇麒派藝術和南派猴戲。

真的什麼都看不見了,那些個千軍萬馬的故事,好像已經非常遙遠了,也難怪,過去的事哪能都望得見呢,好像夏天、看不見雪花,冬天看不見桃花。人這一輩子,其實也是一個輪迴,就好像一年裡總得要經歷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一樣。

他叫小王桂卿,大家都這麼叫他,叫習慣了、小王桂卿了,這個真名字就不知道了,其實呢,他的真名叫王強華,他父親呢,是一個武生演員叫王桂卿。他呢,繼承了他的事業,所以他這小王桂卿的名字到當時1999年已經叫了67年了,他是1927年在上海出生的,那個時候上海灘呢,京劇是非常紅火的,他出生在一個梨園世家,跟著父親到處看戲,戲看多了、就變小戲迷了。鑼鼓一響,他們就往戲臺上跑,記得他第一次跟周院長、周信芳院長一起演出的那年是在黃金大戲院,第一齣戲是《丁郎尋父》。

他的啟蒙老師叫潘鼎新,他是一代宗師潘月樵的後代,當時自己不明白父親不教,反而把我託給人家教,那麼學習以後呢,噢,這個潘鼎新老師太好了,人好藝術好。作為他京劇藝術人生的啟蒙者,這個老師把小王桂卿他帶進了京劇,而且他第一齣給他啟蒙戲,什麼戲呢,《打嚴嵩》。

他家裡這個學戲呀,是很苦的,自己這裡舉一個例子,先說一點工作,這一天二十四小時啊,除了睡覺、吃飯以後,每天都在練功、每時都在練功,這個《四平山》把靠紮上以後,不是按時間計算、按天色計算的,什麼時候天快黑了,你就休息吧,實在練得他渾身精疲力盡,撿錘的力氣都沒有了。周信芳院長他總說,你今後當演員,你不識字是不行的,第一你怎麼樣去理解劇本呢,第二點你怎麼理解人物啊。

自己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四季裡夏天這個季節應該從什麼時候算起的,亅一年中,夏天是最火熱的,不一定有秋天收穫時的喜悅,但那份火辣辣的付出、那份火熱的生命投入,卻永遠讓人心動不已。如果說,繼承是藝術四季裡的田 耕播種的春天,那自我完善後的創新就應該是夏季了。他的夏季歷程很長,因為他經歷了一個艱難而又充滿刺激的創造季節、一個付出多於收穫的季節,也是在這個階段裡他創造了、他整理了一大批武生戲,讓觀眾接受,父親常演的那些戲他也繼承下來了,所以小王桂卿稱謂大概是就從那叫響的吧。

他很喜歡秋天,不只因為秋天是秋收的季節,經歷了春天的播種和夏天的耕耘,在秋天裡獲得的應該是一份成熟穩重,春天的山花爛漫和夏天的綠意盎然,秋天的景象更讓人心動,有句俗話不是說“霜葉紅於二月花“嗎,因為京劇音配像工作,周院長、周信芳院長留下來的錄音劇目讓他(小王桂卿)為他老人家配像,七十歲的人了,又迎來了藝術生涯中的第二個春天,這個春天更加燦爛,因為在經歷了秋風與寒霜之後,更是讓人感受到春日的溫馨。

他不大願意過多地提及冬天,畢竟那是一個寒冷的季節,到秋天的紅葉飄落時霸地的壯觀景象,使冬的嚴寒也變得和煦起來了,但願這是一個溫暖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