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有機會收拾掉劉備的時候為何不下手呢?烏雲背後即是陽光丶2017-09-26 11:04:26

謝邀,曹操一開始是沒把劉備放在眼裡的,如果知道必定殺了劉備以絕後患人的天性。

曹操有機會收拾掉劉備的時候為何不下手呢?尹禾2017-09-25 11:51:16

謝邀,這個問題與很多歷史問題相同,又有馬後炮的嫌疑,三國時期諸侯並起,勢力很多,投降曹操的也不在少數,張繡是一股獨立的勢力,投降曹操,雖然張繡殺了曹操長子曹昂,侄子曹愛民、愛將典韋,但歸降後還是受到了曹操重用。劉備也是一股獨立的勢力,論實力還不如張繡,論歲數也比張繡大不少,至於所謂的青梅煮酒,是三國演義的杜撰成分。要說曹操懷不懷疑劉備,那答案是肯定的,三國時期劉備這股勢力真是玄之又玄,本身一無所有,但成長很快,又像打不死的小強,確實讓人忌憚。但是曹操為什麼沒殺劉備呢?我們來簡要分析一下:

曹操有機會收拾掉劉備的時候為何不下手呢?

曹操的性格:猜忌多疑、兇狠暴戾,這是很多人對曹操的看法,光看這兩點,確實不是什麼好人,但是袁紹也是猜忌多疑,袁術也是兇狠暴戾,他們都敗給了曹操,這之間差在什麼呢?差在果敢決斷,曹操做什麼事情都很果決,不拖泥帶水,有自己的主見,也就是有原則。而袁家二兄弟,猜忌多疑還優柔寡斷,錯失了統一的機會。曹操是有原則的,所以他殺人也是原因的,並不是嗜殺成性。

曹操有機會收拾掉劉備的時候為何不下手呢?

舉幾個典型的例子。

蹇圖,也就是大宦官蹇碩的叔叔。這是曹操年輕時的傑作,應該是他第一殺人。此時的曹操,僅僅二十歲,剛剛步入仕途,是一個大好青年,看不慣官場的烏煙瘴氣,秉承自己的原則,執法嚴格,不向權貴低頭。曹操一到職,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衙門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殺之”。蹇圖違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將蹇圖用五色棒處死。於是,“京師斂跡,無敢犯者。”

曹操有機會收拾掉劉備的時候為何不下手呢?

呂伯奢,曹操父親的舊交。這是最暴露曹操人性的一次殺人。多疑、暴戾、果決。過程就不細說了,看過三國的一般都知道。殺他是為了活命,儘管是錯殺。

曹操有機會收拾掉劉備的時候為何不下手呢?

邊讓、孔融、禰衡。這幾個人有個共同的特點,名士、傲慢、與曹操政見不符。名士就表明他們影響力很大,傲慢在統治者看來可以算是性格缺陷,政見不符,對統治者來說是一個危險的訊號。他們都是看不慣曹操的殺伐手段,所以或正面或背地裡詆譭曹操,而曹操呢,偏偏又不愛慣著他們的臭毛病,直接弄死。個人觀點,我是支援曹操的,亂世之中本就是以暴制暴,亂世用重典,因為身在亂世,禮樂崩壞,餓殍遍野,在這種情況下,想以德服人,難度比較大,也許這邊你正在和流民講道理,下一刻已經被餓急眼的流民打暈了吃肉了。

曹操有機會收拾掉劉備的時候為何不下手呢?

許攸、婁圭、崔琰。這幾個人,據記載是曹操年輕時的摯友,關係很好的那種,但是他們幾個確不是曹操起家的班底,是後來先後依附於曹操的。被殺的原因基本都是忘記了曹操的身份,已經不是朋友了,而是主公。以許攸為例,嘴上沒個把門的,據說在公共場合直呼曹操為“阿瞞”,真的看到這的時候我都替他捏把汗,果不其然後來被殺了,也沒有啥正當理由。(三國演義裡演的是擊敗袁紹後就因口出狂言被曹操部將殺死了,其實不是的,擊敗袁紹後許攸還追隨曹操平定了冀州)婁圭死的也不冤,婁圭一直自認為自己比曹操強,只是機遇和身世沒有曹操好,所以一直沒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這種思想他有也就罷了,還表露了出來,那不死就怪了。崔琰也差不多,死於狂妄。

曹操有機會收拾掉劉備的時候為何不下手呢?

曹操在不同時期,殺死的人,都是有原因的。他作為一個統治者,要維持自己的統治,就不能優柔寡斷,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曹操殺人不代表他不愛惜人才,相反,曹操的用人政策可以說是三國時期比較成功的。他不向其他諸侯歐,過於依仗豪族勢力,也不像漢朝一樣唯德是舉,而是唯才是舉,只要有才華,不論出身、德行,皆可任用。比如他任用酷吏滿寵,亂世用重典,任用出身寒門的毛玠為自己選拔人才,不拘一格。

知道這些,曹操不殺劉備的原因,就清晰一些了。首先劉備是個人才,並且作為投降勢力的表率,如果殺了他,以後就不會有人主動來投了。至於說劉備有大志,首先劉備肯定不會在曹操面前表現出來的,其次身在亂世,有志向的人也不在少數,總不會全部處死吧。

曹操有機會收拾掉劉備的時候為何不下手呢?

另外所謂因緣際遇,三國鼎立之主,也算是身負天命之人,都會有一些不尋常的際遇。巧合在於,三國之主都有同樣的經歷,寄人籬下。曹操早年在袁紹帳下,後來逃離自立門戶;孫策早年在袁術帳下,後來用傳國玉璽換了幾千軍士,跑到江東獨自創業;劉備也是投降曹操,後來找個藉口帶兵逃跑。所以有時候我們也要相信命運,相信這個世界上是有巧合的。

曹操有機會收拾掉劉備的時候為何不下手呢?孫博士侃歷史2017-10-03 08:16:39

曹操曾有機會除掉劉備,為何卻放虎歸山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曹操與劉備是三國曆史上一對宿敵,當年二人煮酒論英雄之時,曹操曾言“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足見曹操對劉備的重視。然而,對於這樣一位英雄人物,曹操非但沒有嚴加看管,除之而後快,反而給他兵權,這又是為什呢?

曹操有機會收拾掉劉備的時候為何不下手呢?

曹操盛讚劉備

劉備依附曹操後,曹操陣營中對於劉備的處理產生了很大分歧。一部分人認為劉備是天下梟雄,應儘早除掉,以除後患;一部分人則認為劉備有英雄之名,應予以善待,以結天下英雄之心;而郭嘉為首的部分人則認為,可以善待劉備,但要將劉備控制在手中,不必除掉。

曹操在權衡後,傾向於郭嘉的意見,但卻沒有完全照做。他給了劉備更大的信任和權力,甚至給了他兵權。曹操為什麼要這樣處置劉備呢?原因有這三方面。

曹操有機會收拾掉劉備的時候為何不下手呢?

郭嘉

第一、曹操其實很天真。政治上的天真是每個沉浮於政權之中的人都必須經歷的階段,曹操也不例外。比如比較著名的張繡背叛事件,曹操最後的總結是“以後受降,一定要先要個人質”。這其實就是曹操承認其政治上的不成熟,也從失敗中積累了經驗。對待劉備也是一樣,曹操是真心希望劉備能夠歸順,畢竟多了一個強力的隊友,比消滅一個敵人還要划算,因此他對於劉備的歸附太過於樂觀了,而這其實也可以看做一種投機主義錯誤。

曹操有機會收拾掉劉備的時候為何不下手呢?

曹操渴望人才,盼天下歸心

第二、曹操以為劉備和自己一樣。曹操與劉備是很像的,二人都既有英雄之志,又有梟雄的手段。因此,曹操對劉備是很有好感的,覺得自己瞭解劉備。但實際上,劉備卻還有一種東西,和曹操不同,那就是帝王之志。《三國志》記載“劉備小時候與同宗小孩在樹下玩樂,指著桑樹說:我將來一定會乘坐這樣的羽葆蓋車。”追雖然只是劉備兒時戲言,卻未必就是無心之語。

其實在漢室傾危之時,最活躍的,想要登上帝王寶座的恰恰就是這些漢室宗親。比如劉焉、劉表都曾經暗中謀劃過稱帝之事。而劉備始終以宗親自居,有這種想法也不奇怪。而除了宗親,其他有帝王之願的就是一些地位崇高的人了,比如四世三公的袁家兄弟,袁紹和袁術都有過這種想法,袁術更是實踐了。而地位相對不高的曹操,對帝位的渴望可能就並不是如此強烈。至少在煮酒論英雄之時,曹操的志向應該還是當伊尹霍光罷了。曹操以為劉備也是這樣想的,但是顯然曹操想錯了。

曹操有機會收拾掉劉備的時候為何不下手呢?

劉備有巨大的野心

第三、曹操自以為派了最得力的武將監督劉備。劉備領兵討伐袁術時,曹操派朱靈與其通往。朱靈名氣雖然不大,但在魏國確實僅次於五子良將的外姓武將。其地位可見一斑。朱靈最早是袁紹部將,後來袁紹派朱靈領兵援助曹操,事畢後,朱靈卻不打算回去了,他對部下說“我閱人很多,沒有像曹公這樣辦事的,這真是明主啊!現在已碰上了真的明主,還要投奔誰呢?”想必曹操聽聞這些話也會很感動吧。於是監督劉備這個重任就派給了朱靈,但是沒想到,剿滅袁術後,朱靈便被劉備三言兩語打發走了。

曹操有機會收拾掉劉備的時候為何不下手呢?

朱靈沒能完成任務

就這樣,曹操錯過了控制、甚至除掉劉備的最好機會,也讓劉備成為了自己最大的勁敵。不過這卻也說明劉備既有隱忍之能,又有駕馭部下之術,更有吞併四海之志,而曹操煮酒論英雄時所言非虛。於是,曹操便少了一位推心置腹的知己,多了一位爭鬥一生的死對頭。

曹操有機會收拾掉劉備的時候為何不下手呢?心中點亮一顆心2017-09-24 20:41:34

曹操人稱奸雄,他很想殺劉備,但是曹操認為沒有合適機會。其一劉備虎牢關威震群雄,他想借劉關張的名義壯大自己的勢力。其二劉備歸降曹操後漢獻帝親封劉備為左將軍,如殺了劉備恐朝野震動,那時天下所有民眾認為天下只可姓劉。其三劉備出征是奉天子的聖旨,曹操是顧天子和自己的面子讓劉備帶兵平亂的,所以劉備可明正言順離開曹操。此舉曹操也很無奈只好順水推舟了!

曹操有機會收拾掉劉備的時候為何不下手呢?正義砥柱陳岩石2017-09-24 19:53:43

可以吃別人的車,可別人將著你的軍啊。劉備在許昌,吃著用著曹操的,可有兩個領導,他不站曹操這邊,視乎是站天子那邊,問題是天子沒有自己的獨立勢力,所以曹操知道了劉備的心思,但他不能幹掉劉備,這會導致他的集團分裂,自毀挾天子的政治大方略,所以他只能趕走這隻白眼狼。

曹操有機會收拾掉劉備的時候為何不下手呢?正義的無名士2017-09-24 20:19:07

呵呵一來曹操愛才如命,非嗜殺之人。二來操時為漢相,是備之上級,表揚劉備的主要目的還是想感化他、利用他、收編他,怎麼都值得嘗試下。三來操為人傑,真心決不表露,誇備英雄也未必真心,只是拉攏人時高看一等罷了,心中未必當其威脅。就如我們的上司也經常誇我們未來前途無量、成就當在他之上之類的,你能真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