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直報怨還是以德抱怨?金子1504537472018-02-12 21:27:40

以直報怨還是以德抱怨?陳廣逵2018-02-12 19:45:36

一些不瞭解孔子的人,說孔子沒有原則,實際孔子是個恩怨分明的人,

本章《論語》就足以證明。

“惪”是“德”的異體字。

[原文]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①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原文通釋] 有人問:“用恩德來回報怨恨怎麼樣?”孔子說:“用什麼報答恩德?要用正直回報怨恨,用恩德回報恩德。”

[註釋]

①何以:以何,用什麼。

[解讀與點評]

世人做事大相徑庭,以德報怨,以直報怨,以怨報怨,以德報德,以怨報德都大有人在。孔子不同意“以德報怨”的做法,認為應當“以直報怨”,不因來自於他人的怨恨而改變自己的公平正直,即使對自己有怨恨的人也要報之以直。

以德報怨大概是最卑微最容忍的態度,就像基督教的《聖經》所說的“人家打你左臉,你把右臉也給他。”不知道基督教教徒們是不是都恪守了這個教義,這可是委曲求全化解矛盾的良方,世上之人能做到這點的可能太少了。還有句成語叫“唾面自乾”,意思是“別人往自己臉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讓它自幹。形容受了汙辱,極度容忍,不加反抗。”語出《新唐書·婁師德傳》:“其弟守代州,辭之官,交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潔之乃已。’師德曰:‘未也,潔之是違其怒,正使自幹耳。’”反正孔子是不主張這樣做的。

“以直報怨”,還是我行我素,要一身正氣,不一定要還以顏色,要用正直的行為回答怨者。“以直報怨”中的“直”恐怕不乏“怨”於其中。孔子為什麼不同意“以德報怨”呢,一個反問“何以報德”說明白了,投桃報李,要“以德報德”,如果“以德報怨”就會與“以德報德”一樣了,這是沒有原則的做法——孔子行事還是很有原則的。

“以直報怨”需要較高的修養,但千萬不要讓它發展成“以怨報怨”。

“以怨報德”是最不講究的了,這純粹是小人之為,現實中也不乏其例。

“以怨報怨”看起來比較正常,但它卻是大害的根源,睚眥(yázì)必報是對敵人的態度,人世間哪有那麼多敵人啊!即使是敵人有時也可以“化干戈為玉帛”的。有句話叫做“冤冤相報何時了”,“冤冤相報”是佛家語,“認為冤仇總會有報應”,我覺得不如用“怨怨相報何時了”來闡釋它。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腳;你掄我一棒,我捅你一刀,迴圈下去什麼時候是個頭啊,結果必然是兩敗俱傷。所以“以怨報怨”不是可取的態度。

“以德報德”是可取的態度,要記著人家的好,要學會感恩,要用行動回報別人的給予和關愛。當然施人以德不要立馬就要人家“以德報德”,施恩圖報不是君子所為;施人以德,別人報以怨,也大可不必為之氣惱,已經做了好事,為之氣惱,失去了做好事時的本心。

本章產生成語“以德報怨”“以直報怨”和“以德報德”;“以怨報德”與“以怨報怨”也是成語,但不出自《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