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戰績明顯低於衛青霍去病,為何反而獲得詩人一片叫好之聲?鄧海春2019-04-24 23:47:34

李廣是漢武帝時期的“常敗將軍”,霍去病是漢武帝時期的“常勝將軍”,雖然在戰績上李廣根本不能和霍去病相提並論,但是李廣的知名度卻高於霍去病。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引起了無數不得志的人的共鳴,李廣去世後,後世的很多詩人都寫詩懷念李廣。李廣不僅是懷才不遇的代名詞,還是猛將的代表。《水滸傳》中的花榮,箭法高超武功高強,被稱為“小李廣”。

李廣能夠有這樣的地位,筆者總結主要有四個原因:司馬遷的追捧,詩人的共鳴,李廣的能力,唐朝的影響。

李廣戰績明顯低於衛青霍去病,為何反而獲得詩人一片叫好之聲?

首先是司馬遷的追捧,司馬遷和李廣的私交很好。李廣死後司馬遷為了給李廣的後人求情,被漢武帝判了死刑,最後受了宮刑才出獄。

司馬遷在《史記》中對李廣很偏愛,李廣在漢武帝時期每一次出征都打敗仗。而司馬遷在描寫李廣戰敗的時候,總要寫李廣如何英勇,讓人們讀完之後感覺李廣很厲害。正是司馬遷的這種偏愛,才成就了飛將軍李廣勇武善戰的形象。反觀霍去病打的仗,司馬遷從來都是簡單的一寫,根本不能顯示出霍去病有多麼厲害。

李廣戰績明顯低於衛青霍去病,為何反而獲得詩人一片叫好之聲?

其次來說詩人的共鳴,古代詩人們大部分都有懷才不遇的經歷,看到一生順利的霍去病,他們眼中可能只有羨慕嫉妒恨。

但看到同樣不得志的李廣,詩人們再聯想到自己的處境,很容易可以勾起詩興。詩人們甚至不惜違背歷史,也要歌頌李廣。“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這首膾炙人口的古詩,激起了無數人對李廣的懷念。

筆者查閱資料後發現,這首詩中的龍城之戰,是衛青帶兵打的。讓人哭笑不得的是,衛青攻佔龍城的時候,李廣全軍覆沒,本人被匈奴俘虜,輾轉才逃回漢朝。

論李廣的能力,《史記》中詳細記載李廣多次親自上陣殺敵。第一次是漢朝的宦官帶著幾十個騎兵攻擊匈奴的3個射鵰手,結果騎兵全被射鵰手射殺。李廣出手後,射殺了其中兩個人,活捉了一個人。第二次是李廣被匈奴俘虜之後,搶奪了匈奴的快馬和弓箭。一路上邊打邊退,擊退了匈奴追擊的部隊。第三次是李廣軍隊被匈奴包圍,李廣拿著強弩“大黃”,射殺匈奴將領多人。《史記》對史實記載的真實性毋庸置疑,這三件事讓李廣樹立了一個猛將的形象。

詩人一直喜歡猛將,李廣自然是他們的偶像。霍去病雖然善於打仗,卻沒有李廣這樣衝鋒陷陣的記錄,在文人心中的形象反而不如李廣高大。

李廣戰績明顯低於衛青霍去病,為何反而獲得詩人一片叫好之聲?

最後就是唐朝的影響了,李世民和李淵都擅長射箭,他們自稱是李廣的後代。

不管是真是假,皇帝既然認祖歸宗了,唐朝的文人肯定要歌頌一下李廣的功績。唐朝時期,很多人都改姓李,冒充宗室,自然沒人敢說李廣的壞話,唐朝皇室把李廣提升到和霍去病平起平坐的地位,位列64將之一。

歌頌李廣的文章,大部分都出自於唐朝,唐朝滅亡的時候,李廣懷才不遇的形象已經定型,直到現在都沒有改變。

正是由於上面這些原因的影響,李廣才有今天的形象和影響。當然李廣作為西漢名將,得到這些讚譽也是無可厚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