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中,沈從興嫡子婚配困難,張氏不管,小沈氏也不幫忙

知否

》原著中,

沈從興

的原配妻子大鄒氏,對沈家恩重如山。

原因是,在皇帝(當時還是八王爺)一路在刀光劍影下,衝刺在回京繼承大統的路上時,皇后和幾位小皇子忽然染上了急症。

要知道,如果皇后和幾位小皇子出事,皇帝還可以抬了有子嗣的貴妾為後,穩住皇位,可皇后背後的沈家,也就是大鄒氏的夫家就會徹底失勢。

沈從興的妻子大鄒氏深諳此理。

因此,她不顧自己身懷六甲,也要努力照顧皇后母子。到最後,皇后母子在大鄒氏的精心照料下,恢復了健康,可大鄒氏卻倒下了。

自此,以皇后為代表的沈家人(主要是

沈皇后

、沈從興、小沈氏)都因為大鄒氏,而對大鄒氏的孃家非常抬舉。

可就是這麼感念大鄒氏恩情的

小沈氏

,為何連想都不想,就不願把自己的女兒嫁回孃家,親上加親呢?

原因就藏在沈家和小沈氏自己當下的狀態中。

《知否》原著中,沈從興嫡子婚配困難,張氏不管,小沈氏也不幫忙

01

沈家的現狀

大鄒氏還在的時候,她和沈從興曾是一對讓

顧廷燁

羨慕不已的恩愛夫妻:

沈兄與

鄒夫人

成婚十餘年,卻還如新婚夫婦般如膠似漆,片刻不捨分離。

我在沈家叨擾時曾親眼見過,沈兄一個眼色,一個神情,鄒夫人連問都不必,就知道夫婿要什麼;鄒夫人皺個眉,轉個頭,沈兄也當即知曉妻子在想什麼。

咱們一道閒話時,他們時常異口同聲,相視會心而笑,夫妻倆無話不說……

那是真正的鶼鰈情深,心意相通,我從不知道,恩愛夫妻也能如此。

因此,大鄒氏故去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沈從興都接受不了現實。而等他回過神來的時候,家裡早就是一團亂。

起初,已經成為皇帝和皇后的姐姐和姐夫,為了維持朝中新勢力和舊勢力的平衡,決定從兩方中選出代表聯姻。

而皇帝手下的將領大都已經婚配。喪偶的顧廷燁早已心有成算,要和文官盛紘家結親。

那皇帝手頭剩下的,身份夠高,正妻位缺,可以籠絡當朝武官勢力的,就只剩下沈從興了。

因此,沈從興奉旨娶了英國公嫡女張氏。

《知否》原著中,沈從興嫡子婚配困難,張氏不管,小沈氏也不幫忙

按理說,這親也是結的門當戶對。可偏偏沈從興還掛念著大鄒氏一家,想幫幫大鄒氏孃家。於是,在迎娶張氏後,他娶了大鄒氏的妹妹小鄒氏為妾。

而就是這個舉動,證明沈從興是個拎不清的,也為沈府接下來的亂象埋下了伏筆。

畢竟,沈從興如果真的因為覺得愧對大鄒氏,想要以再娶鄒家人,來保鄒家富貴,那他早點娶了小鄒氏為正妻,也無可指摘。

可他偏偏優柔寡斷,一方面想著自己,一直把小鄒氏當妹妹,遲遲下不了娶她的決心,一方面又不知道幫小鄒氏找個好人家,自己繼續當鄒家後盾,也可保鄒家平安。

結果最後他還是把小鄒氏娶進府,寵妾滅妻,把整個家裡弄得一團糟。

《知否》原著中,沈從興嫡子婚配困難,張氏不管,小沈氏也不幫忙

更糟糕的是,小鄒氏心不正,進門後還一心挑撥大鄒氏的兒子和張氏的關係,導致繼母和原配嫡子不睦,甚至大鄒氏的兒子還揚言,自己要把小鄒氏當親孃奉養。

這樣的局面,如果是事不關己的人看來,最多覺得嫡子奉妾為母,是個拎不清的,笑一笑也就過去了。

可對那些要想和沈家結親的人家來說,可是個讓人想要打退堂鼓的訊號。

第一,從夫婿的角度看,侯府嫡子說出要把小妾尊為親孃的話,足見他是個拎不清的,前途估計也堪憂。

第二,從媳婦的角度看,侯府嫡子的正妻,要尊小妾為婆母,對任何女性來說,都是恥辱,甚至會連累孃家遭人恥笑。

加上侯府關係複雜混亂,身處其中的兒媳必定會很受累,那心疼女兒的好人家為何非要把女兒嫁進這樣的地方受苦呢?

因此,沈從興很難為兒子尋到好親事。

《知否》原著中,沈從興嫡子婚配困難,張氏不管,小沈氏也不幫忙

02

小沈氏的想法

沈從興為嫡長子婚配困難的事情發愁時,曾請過妻子

張氏

幫忙相看,可張氏藉口和繼子關係不好,盲目牽線會引得繼子不滿,不利於小夫妻的關係,拒絕了。

沈從興只得自己想辦法。後來,他看中了小沈氏婆家鄭家的堂侄女,便去找小沈氏去幫忙探問對方的意思。

小沈氏傳達了沈從興的意思,可鄭家考慮了幾天之後,還是拒絕了這門婚事。

小沈氏很難過,覺得夫家人瞧不起自己的孃家。

本來小沈氏性格爽朗,不會這麼敏感,可問題是她剛經歷了生命中的兩大挫折。

《知否》原著中,沈從興嫡子婚配困難,張氏不管,小沈氏也不幫忙

第一大挫折是小沈氏孃家出了問題。

當時,張氏因小鄒氏作亂,生子遇危機,以致於命懸一線。

要知道張氏存在的意義,不只是正妻,更是鞏固朝堂勢力的紐帶。

因此,皇帝震怒,小鄒氏被褫奪封號,沈從興被皇帝斥責,連帶著皇后和皇后所生的皇子都被教訓了一通。

小沈氏雖沒涉事,也沒被斥責。

可一家人同氣連枝,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小沈氏擔心哥哥姐姐,也很怕婆家對自己有意見。

整個人處在特別敏感的狀態,自然很難以平常心處事。

而哥哥府裡出事時,恰巧小沈氏正懷著孕。無可避免的,小沈氏整個孕期心情不好,結果難產傷了身體。

《知否》原著中,沈從興嫡子婚配困難,張氏不管,小沈氏也不幫忙

這也是小沈氏面對的第二大挫折——她因為傷了身體,可能一輩子就只能有女兒這麼一個嫡親的骨肉了。

這個打擊對小沈氏來說,真的非常大。

畢竟,對古代女性而言,只要沒有生出

嫡子

,那她在夫家的地位就是不穩的。

小沈氏很忐忑。

因此,在聽說鄭家拒絕了和自己侄兒結親之後,她就更把這種拒絕理解成了一種鄭家厭棄自己的訊號。

可好在小沈氏的夫君小鄭將軍,以及鄭家人都很厚道,他們沒人想要動搖小沈氏的地位。

嫂子

鄭大夫人

還來安慰她,並且讓她換個思路:

若是你姑娘,你可願把她嫁給你侄子?

小沈氏抱著女兒,使勁搖頭。

她依然感念嫂嫂大鄒氏的恩情,可又因為深知沈從興家裡的情況,不願意讓可能是自己此生唯一骨肉的女兒,去受苦。

因此,她這才釋懷,並且和鄭家統一口徑,說鄭家侄女已在老家說親了。

《知否》原著中,沈從興嫡子婚配困難,張氏不管,小沈氏也不幫忙

03

寫在最後

小沈氏感念大鄒氏恩情,卻不願把女兒嫁回孃家。

看起來,好像小沈氏的感恩之心不真。

但事實上,一來,還恩的方式很多,不是放棄接親,就是不認這門親戚,不記親戚恩情。二來,人生在世,誰沒有點私心,誰又願意為了報恩,把自己兒女的前程都搭進去呢?

因此,在我看來,小沈氏想都不想,就拒絕把女兒嫁回孃家的想法,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小沈氏真正的問題在於不懂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懂得從自己的不願意,去參透別人的顧慮。

你看,要不是遇上好心腸的嫂子點破,小沈氏還會胡思亂想,自怨自艾,覺得婆家人不重視自己,繼而陷入悲傷的情緒中,不能自拔。

《知否》原著中,沈從興嫡子婚配困難,張氏不管,小沈氏也不幫忙

可不是每個人都像小沈氏一樣幸運,身邊會有那個提點自己的人出現。

因此,小沈氏的經歷也提醒我們,遇事彆著急情緒上頭,陷入憤怒或悲傷,反而,試著以己度人,想想易地而處,自己的做法和心情。

莫康

他人之慨,別輕易被情緒左右。

未來很長,生活裡總有陽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