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都在說高淨值人群的海外資產配置,除了分散投資這種說法以外,是否具有更多科學的理論背後支援?黃金晶2017-04-30 10:07:04

謝邀。

首先,結論是:

對於高淨值客戶來說,他們的投資,對於普通老百姓的投資跟配置意義不一樣

。以海外私人銀行的客戶來說,我們堅持的正確的投資理念:

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幫客戶的資產獲得長期,持續,穩定的增長。

1. 怎麼是風險可控

?全世界唯一的方法,被很多理論也證實了的,即大類資產配置,即分散投資。

被引用的最多的一篇論文:

現在都在說高淨值人群的海外資產配置,除了分散投資這種說法以外,是否具有更多科學的理論背後支援?

現在都在說高淨值人群的海外資產配置,除了分散投資這種說法以外,是否具有更多科學的理論背後支援?

完成於1987年,並與1991年更新。Brinson、Hood、Beebower發表的Determinants of Portfolio Performance的研究報告,退休基金在1977-1987年期間取得的回報差異中,

91.5%是歸功於資產配置決策

現在都在說高淨值人群的海外資產配置,除了分散投資這種說法以外,是否具有更多科學的理論背後支援?

現在都在說高淨值人群的海外資產配置,除了分散投資這種說法以外,是否具有更多科學的理論背後支援?

如果單一投資:

現在都在說高淨值人群的海外資產配置,除了分散投資這種說法以外,是否具有更多科學的理論背後支援?

現在都在說高淨值人群的海外資產配置,除了分散投資這種說法以外,是否具有更多科學的理論背後支援?

上面這個資料,是截止到2005年7月,我們跟蹤跟記錄了過去20年期間,美國投資者在不同投資工具上的平均每年的回報。

有以下幾個結論:

1。 債券的投資回報很穩定。20年內的整體回報大約在7%左右。

2。 股票波動很大,但是長期回報最高。

3。 房地產的投資是走下坡路的。

4。 存款收益很低,也很失敗。因為可能抵抗不了通脹,即貨幣的購買力在貶值。

假如只是考慮單一的投資,比如股票,很可能中途虧錢後止損,是一個失敗的投資。

世界上有很多出名的基金,以美國常青藤名校的基金舉例,比如哈佛,耶魯都有自己的基金。例如YALE:

復甦時:45%股票+40%債券+ 0%現金+10%商品+5%房地產

過熱時:35%股票+30%債券+10%現金+20%商品+5%房地產

滯脹時:25%股票+40%債券+20%現金+10%商品+5%房地產

衰退時:35%股票+50%債券+10%現金+ 0%商品+5%房地產

中立時:35%股票+40%債券+10%現金+10%商品+5%房地產

現在都在說高淨值人群的海外資產配置,除了分散投資這種說法以外,是否具有更多科學的理論背後支援?

現在都在說高淨值人群的海外資產配置,除了分散投資這種說法以外,是否具有更多科學的理論背後支援?

資料來源:Yale asset allocation from Yale official website。

2。

為什麼要延伸至海外

原因肯定有很多。我覺得可以簡單對比國內跟海外的區別。

大部分穩健的投資都是以債券為主,我們可以對比對以下國內的債券市場跟海外債券市場的區別。

債券市場:

內地:

稽核主體不規範 (稽核主體不一樣導致了標準不統一)

國債

————-財政部發

地方債,企業債

————-發改委發

公司債

————-證監會

中票短融

————-交易商協會。

海外:

美國是SEC,香港是金融監管局。

這個會導致什麼問題呢?比如恆大之前在香港發了一款債,收益是9。5%,5年期的。以海外私人銀行的標準,恆大這款債是沒辦法做質押的。因為恆大的負債極高。

但是可能按照我們內地,可能證監會可以讓他做質押,發改委不可以質押。導致了局面很雜亂。

這個也是導致國內跟海外玩法不一樣的原因之一。

股票市場:

國內

1。看多跟賣空都是不可以的。

2。內地的股票是稽核制的。(最近300萬獲利2。48億的新聞就是這個制度導致的)

3。股票市場結構不合理。我們內地股票市場以散戶為主。

對於散戶來說,他們遵循行為金融學,即受市場波動,受情緒波動的影響較大。牛市特別快,熊市特別長,因為大家都想賺快錢,短期內把股票價格拉高,一有風吹草動就走人。

海外

1。 看多跟賣空都是可以的。

2。 採用註冊制,政府跟市場同時起作用。

3。 投資者多億機構投資者為主。

為什麼延伸至海外。因為成熟市場上面的投資有更多的規律可循。也是風險可控的一個原因。

3。

市場上嗅覺最靈敏的都是高淨值人群

這句話有什麼背後的意義呢?——-

有專業人士幫助打理

對於高淨值人群來說,他們的投資或者資產配置不單單等同於投資股票,基金。

家族企業架構、財富傳承、稅收安排、身份選擇、人才培養、風險管理、其他特殊需求等都是他們的資產配置。並且相互關聯。

但是他們不可能全部都懂。所以對於高淨值人群來說,背後有一群專業人士提供意見。

舉個例子: 現在溫州商人已經開始放棄房地產行業了。他們已經轉向其他的行業了。你說他們的市場嗅覺高不高?可能幾年後,大家才會覺得他們嗅覺很高。那麼房地產公司賣出去,這個涉及到稅務的問題,如果公司股權架構在當初設計的不合理的話,是一點避稅空間都沒有的。並且公司股東分紅這塊,也涉及了股東身份的選擇,等等一系列的聯絡。

但是溫州的客戶不懂這些啊,所以一開始有專業的人士參與其中。

補充一個新聞作為證據:

“重慶李嘉誠”101億倫敦買樓 已清倉內地土地

4。這裡說說我的一些個人觀點。

1. 不理性的行為

金融學裡面的假設很大部分都是投資者是理性人。但是往往現實中並非如此,投資人會盲目的自信,根據自己過去的經驗去判斷。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更多的高淨值人群願意聽從專業人士的意見去投資。

2。

內地跟海外的資訊不對稱

由於相對封閉的環境問題,導致了很多東西基本上已經嚴重脫軌。

a。 以現在很火的

國內的信託

舉例好了。

國內XX銀行的信託在我看來其實就是個笑話。幫客戶做家族信託,就是規定客戶必須在他們銀行理財20年。

想象一下,20年後。錢了回到了客戶手裡。如果到時候客戶資產負債很多,一樣要拿資產去抵債。

海外的信託呢只是法律手段,至於客戶在哪做投資,在哪理財,看客戶自己的喜好。

b。 在舉個例子:

以債券舉例,國內的企業債只有券商可以抵押。目前的貸款利率基本在6-7點上浮。

比如香港的私人銀行,目前的貸款利率是2%。

對於高淨值客戶,這些地方有著更多的套利空間。

感興趣的可以關注我的知乎專欄:

香港金融隨筆 - 知乎專欄

現在都在說高淨值人群的海外資產配置,除了分散投資這種說法以外,是否具有更多科學的理論背後支援?西門2017-05-10 01:40:23

像政治因素,錢來源乾不乾淨就不多說了。

說一點偏的,其實海外資產配置就是打著花樣騙高淨人群的錢。

現在火和以前的成功學之類的類似,只是現在更有技術含量了。

巴菲特對投資的第一條建議就是,不熟不做。即使再有價值的東西,你不懂也不叫投資,叫賭博。中國高淨有幾個懂海外市場?!

看一個數據。和巴菲特對賭的

頂級對沖基金,近9年平均年化利率2.2%(A-E)。你跑得過中國的銀行利息?!

你告訴我歐美有什麼專案,有什麼人能保證年息10%的?!

現在都在說高淨值人群的海外資產配置,除了分散投資這種說法以外,是否具有更多科學的理論背後支援?

現在都在說高淨值人群的海外資產配置,除了分散投資這種說法以外,是否具有更多科學的理論背後支援?

不說股票,那說下最火的房地產吧。

美國已經完成了城市化,甚至大城市化, 即便是在紐約這樣繁華的大都市,房價每年的平均漲幅也是極其有限的。加上地產稅、物業費、保險費、修繕維護費和資本所得稅等成本,靠炒房子短期內賺大錢完全是不可能的事。

美國在購房後一年以內賣掉,所得利潤需交短期資本所得稅,稅率與賣房者個人所得稅掛鉤,收入越高,稅率越高。2017年稅率為10%到39。6%,共7個檔次。而你放長期,地產稅,高額的人工等支出也極大地透支你的利潤,絕非中國的一本萬利。美國房地產歷史悠久,法律齊全。而且美國是極其保護人權的,你的租客如果付不起房租,可以賴租。法庭排期一般是2,3個月以後,即使敗訴,法院也會給他一個月寬限期找房子。如果有孩子,傷病等情況,時間還會更長,起碼是半年沒有房租的,而你還要支付律師費用。。。

日本狀況更慘。早就完成大城市化不說,現在還老齡化,少子化。大勢下滑不說,還有空屋稅,高折價,高維修費等。東京2016的房屋空置率超過10%。日本房地產已經低迷30年了,你個炒房團過去就能逆轉乾坤,力挽狂瀾,讓你站著都把錢賺了?

高淨高知見識更廣,嗅覺更靈敏!?開好車就一定是好人嗎!?

拿諾貝爾文學獎就一定會解傅立葉變換偏微分方程?!投顧打的就是這個認知差。高淨高知厲害的是在自己的領域。論投資,投顧學的就是金融,這叫先進打落後。你一年才見一個投顧,投顧每天見幾十個客戶,一年幾千個,這叫有備打無備,以強打弱。你在中國幾十年,投資尚且賺不了錢,在國外混個4,5年,投顧一吹就以為自己懂國外市場了,這叫產業升級,有技術含量的宰肥羊。

在GDP增速不到2%的地方投資輕鬆跑贏7%的,這是有腦子的人想出的事嗎?!

中國已經是最保護高淨的國家了。大小非減持,定增等花式洗白老百姓的手法不說,50萬起的信託都是剛兌。民生銀行30億理財詐騙,銀行剛兌,高淨還要求利息。有多少老百姓意識到羊毛是出在自己身上的。在美國,早就有人出來質疑賠償的錢來源如何了。在如此保護高淨的國家你都賺不了錢,你還告訴我你要去美國?

巴菲特說,買股票就是買國運。如果你的錢沒問題,就應該放在你最熟悉,全球經濟最有潛力,增長最快的地方。還海外配置個屁啊,你不等著虧錢麼?!

虧錢就是最大的投資風險,啥分散投資,全球配置如果賺不了錢,都是吊毛。

高淨海外資產配置,真正能賺錢,而且一本萬利的,只有鼓吹高淨做海外投資的中介和投顧。

(房產部分來自 紐約瑞禧地產創始人傑西·湯 訪談 為什麼美國沒有炒房 )

現在都在說高淨值人群的海外資產配置,除了分散投資這種說法以外,是否具有更多科學的理論背後支援?大頭也有春天2017-05-16 17:22:32

最簡單的投資應該算是海外投資置業吧。

受歐債危機的影響,歐洲經濟陷入衰退,為了刺激本國經濟,很多國家推出買房拿身份的移民政策。比如葡萄牙、西班牙、塞普勒斯、希臘。 投資人買了房產又獲得身份,同時又促進了當地房產市場,一舉兩得。

以西班牙為例,自買房辦移民政策實施以為,西班牙房產的投資收益率繼續上漲。據西班牙某知名地產網站的資料,2015年的收益率達到的5。5%,2016年更是上漲到了6。3%。

現在都在說高淨值人群的海外資產配置,除了分散投資這種說法以外,是否具有更多科學的理論背後支援?

現在都在說高淨值人群的海外資產配置,除了分散投資這種說法以外,是否具有更多科學的理論背後支援?

圖中可以清楚的看出馬德里的房價正在開始新一輪的上漲趨勢。

我們前兩年去到西班牙買房子移民過去的客戶也反饋說自己的房子上漲了10%以上。這絕對是賺到了好麼,房產增值的同時還拿到了移民身份。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房產是這幾個國家中最值得投資的,其它國家的房價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另外,CRS之後,中國稅收居民在海外賬戶的資訊將被賬戶所在國通報給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在海外銀行的存款、保險公司的帶現金價值的保單、證券公司的股票等統統成為關注物件。

但是海外房產將不在監控之列

, 將資金轉投具有升值空間的優質海外房產,也是合理避稅、避險的投資方式。

現在都在說高淨值人群的海外資產配置,除了分散投資這種說法以外,是否具有更多科學的理論背後支援?周小淇Colin2018-03-12 16:24:04

對於“高淨值人群”來說,如何保自己的資產可以在風險較低的水平之上,穩步增值是他們比較關心的。

所以:

分散投資

是減少風險的基礎;

組合管理

是資產管理的手段;

財富傳承

是理財的最終目的。

高淨值人群,全世界都有,不過以中國內地短時間內湧現出來的最多。這些人士均為相當成功之人士,短時間內在同一個國家或地區創造大量財富。“高淨值”,如何之高,可能超乎很多人的想象。

而所謂“資產配置”,對於他們來說,是將自己的私人財富合理地進行投資,減少風險並穩步增值,獲取自己滿意的回報。

分散投資

分散投資,通俗的說法,就是“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也許這個籃子現在看起來很安全,很牢固,也說不好什麼時候會出現風險。而既然是“風險”,就是不可預知的。

“分散”的程度與資產掛鉤,資產規模越大越需要分散。

普通人,一個月存下幾千塊,買賣餘額寶就好了;

如果一個一個月可以存下幾萬塊,那麼可以買賣股票基金;

如果可以存下幾十萬塊,那麼就可以投資房產,進行資產組合;

如果收入更多,可能一個地區的投資都不能滿足胃口,需要適當地進行海外投資了。

而說道“風險”,可以是投資相關的,也可以是基本面的(例如政治、經濟因素等)。因此,當投資越分散的時候,可以規避風險的能力也就越強。

組合管理

投資經理、理財顧問、投資顧問等等名號,都是為投資者做“組合管理”的。

高淨值人士相當需要組合管理,除了本地投資之外,海外投資同樣也需要管理。特別是海外市場,其規管、風險程度,市場偏好等等,和本地市場有很大不同,如果只進行單一投資,那麼無法獲得預期收益,甚至要承擔過多的風險。

以常見的海外房產和海外保險來說,目前不少人都是趨之若鶩。這兩類目前是金融和非金融投資的典型代表。對於海外資產來說,金融資產配置更為靈活,風險較低;而中國內地人士對於海外房產投資,並推高當地房價目前飽受詬病。房產本身流動性極差,且受稅法規管嚴格。

選擇合適自己的“資產組合”,這是高淨值人群最有效的手段。

財富傳承

不少新聞都有說,某位大富豪進行“裸捐”。

但是這類人畢竟只是少數。大部分高淨值人士還是希望可以為後代多做些貢獻,並希望投資產品可以做到“財富傳承”,避免遺產糾紛和稅務困境。

在當前CRS即將大規模展開的大情景之下,全球資訊化更加透明,資產更加公開。

可以明顯地看出,不少投資產品在設計上,已經開始全面加強“財富傳承”這一最終目的。

從目前的市場形勢來看,一方面,中國內地的金融監管愈發嚴格,對於資金出海有嚴格規定和限制;另一方面,高淨值人士海外投資的需求卻不斷擴大。這是相關金融專業人士們需要密切留意的:如何把握市場機會,同時又可以符合監管的需求。

現在都在說高淨值人群的海外資產配置,除了分散投資這種說法以外,是否具有更多科學的理論背後支援?雨荷在香港2019-07-09 21:12:45

謝邀。。。僅從高淨值人士的個人投資來說,肯定需要配置海外資產。

1、高淨值財富管理最經常做的 信託、大額保險、離岸SPV,很多在內地有法規限制,大額的稽核時間長、手續麻煩,在香港相對容易一些。

各種各樣的投資在香港也比內地相對更多、更簡便一些。

2、二代、三代出國留學、工作越來越多,移民、國外護照的人也越來越多。

很多人在考慮移民、哪個國家的護照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考慮稅,對個人財富、公司稅收的影響。

在孩子出國留學之後,也會考慮海外資產,怎麼做遺產繼承,大機率情況下,孩子最後會是外國護照。

3、香港積累的歷史和經驗也就自然而然吸引更多資源了。

很多內地公司正在打入國際市場,他們喜歡把國際業務的風險管理,放在比較擅長這一方面的香港。

很多外國公司都在香港設有辦公室,除了想要拓展內地市場,還為了方便輻射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市場。

4、香港金融業近幾年增長勢頭比較大的就是私人銀行private bank wealth management了。

私人銀行客戶經理的客戶大多是企業家、職業經理人和他們的家庭。我請朋友做過一期關於私人銀行面對富豪客戶的經歷分享:

現在都在說高淨值人群的海外資產配置,除了分散投資這種說法以外,是否具有更多科學的理論背後支援?

剛工作時,怎麼讓千萬資產的客戶,把錢給你打理?

工號搜【雨荷】:保送復旦→轉學港大→香港職場,1周寫1篇2年,TED演講人;

提取

走心故事

:留言【轉學】 【港大】【復旦】【手帳】

提取

香港職場經歷

:留言【香港】【人脈】【資訊源】【面試】

名校朋友們的深度聊天

:留言【1/4危機】,網易雲音樂:1/4危機快閃

喜馬拉雅:1/4危機快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