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我在課堂上短時間內儘可能快地記憶一支成品舞的小辦法,這回準備分享課後鞏固的經驗和看法。

我有些犯難,有些遲疑。實在是千頭萬緒,一時半會兒拎不清重點。不妨接著上回先說“熟練”。

經過了幾個小時費腦力又費體力的學習之後,固然疲勞,但也確實是趁熱打鐵的好時機。通常我會跟著音樂走一走步伐。此時也不必全身律動。要緊的是儘量不依賴影片,記不住再看看。如此兩次三番,熟練程度會大大提高。這時候就可以洗洗睡了。晚安好夢。

明天的事,後天的事,大後天的事……自不必言,熟練的唯一路徑是練習。熟練的感覺是音樂響起翩翩起舞,身體近乎下意識反應,反而,當音樂停止,要透過喊節拍的方式來進行時,會經常茫然:“下一個動作是什麼來著?”

熟練並不意味著“夠了”、“行了”。參加集訓如果只為了熟練,其實大可不必花費如此精力、金錢和時間,到健身房去堅持蹦躂,也足夠在朋友圈炫耀了。我仍然不厭其煩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既參加,則盡力,既學習,則向上。

好了,有的姐妹會說,那我們練習時就要搞清楚細節吧,出左腳還是出右腳?走三步還是跑兩步?這下該弄明白手臂動作了吧?

沒錯!

不過我始終覺得,這叫“規範動作”更合適。這裡的“規範”是動詞。我以為所謂舞蹈細節是指:

做這個動作時先掃一眼左邊再回到右邊最後看向中間是不是更能和觀眾發生共鳴?

在行走的這幾步中,加一點點胸腰會不會更有感覺?

這個時候腳步稍微重一點會不會比輕輕地跑更有質感?

…………

換言之,我說的是舞蹈表現力。

幾乎對所有的系統知識學習而言,伴隨著可以直接教授的那部分知識,是讓人又敬又怕的——領悟。正如我們說作家不是教出來的,藝術家不是培訓出來的,即便是數學家物理學家,學到某個層次,成大家者,儼然已是哲學家了。微乎微乎,不可說也。

搞得很玄似的,好像做什麼事只認天才。

當然,世上總是有天賦異稟之人,但我想談談眼之所及的普遍性。所謂開了竅所謂悟性好,是建立在紮實的基礎知識、廣博的外延學習和大量的實踐操作之上。頓悟雖玄妙,可頓悟之前的修行卻是日復一日可得而見。我曾希望自己對現代藝術能有所理解,初始接觸簡直如五雷轟頂,但堅持去了解相關知識,一年半載後,忽然某一天,面對某位大家的作品,竟然也能從心生髮出強烈的感動,而之前我認為那不過就是一團亂七八糟的線條和亂七八糟的色塊。

舞蹈表現力也就是這麼個東西。一方面很難教授,一方面也有途徑可學;一方面沒法用語言準確傳達,一方面又可以量化成日常的計劃表。基本功是泥土,專業知識結構是芳草,泛化學習是樹木,實踐操作是陽光雨露,然後一片森林。我們經常發現,兩個人基本功都過硬,為什麼同樣的一支舞,這個人就比那個人跳起來“好看”呢?為什麼有的教練教基本功沒問題,跳舞就一般般呢?原因多就出在表現力上。

集訓要做的事,不是運土栽花,而是在已經初成規模的森林中再進一步最佳化生態,是提高,是拔高,需要充分動用腦力和體力,絕不僅僅做一塊不說話不思考的海綿就夠了。集訓提供的是方法,是提升的一道門,只是開始,不是結束。魔鬼藏在細節中,細節還是需要花更多的課後時間練習。只為熟練跳十遍,不如琢磨細節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