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趙國長平之戰中途不換趙括,一直堅持用廉頗為將,趙國有機會贏嗎?雁丘2021-02-12 01:24:30

如果趙國沒機會,秦國還搞什麼反間計。老老實實跟廉頗耗著,穩穩的贏不就行了。耍手段把趙括換上來打決戰,就不怕趙括真的跟他爹一樣是天生戰神,反而把秦軍打趴下了?

你看後來王翦滅楚,根本就不屑玩這一套。管他對面是項燕還是誰,我就耗到你耗不下去的時候,穩穩的贏你。

秦國費盡心機把廉頗搞下去原因很簡單,繼續耗下去秦軍根本沒戲。長平這個地形完全就是進攻方的噩夢,不管廉頗延丹河構築防禦陣地,還是退守百里石長城防線,秦軍都必須投入比趙軍多數倍的兵力。最明顯的例子,白起僅僅用兩萬五千人偷襲了趙軍後方的故關和長平關,一道關口也就一萬多人守著,趙括的四十萬大軍愣是奪不回來。你想如果是廉頗帶10萬人在這裡佈防,秦軍需要多少兵力才能攻下來?換誰去都是無解。你說戰前秦王就知道白起一定能打爆趙括麼?誰敢保證,但只有搞掉廉頗換上趙括秦軍才有機會贏,否則拖下去就是個死局。因為趙軍防守需要的兵力遠少於秦軍,你說誰更難受。真搞不懂這個趙軍缺糧的說法是從哪冒出來的,史記上記載的清清楚楚,雙方開戰是4月,到7月廉頗就已經被解職了,怎麼可能打了3個月趙國就缺糧。

還有,想想為啥秦王一定要嚴守白起為將的訊息?如果趙國真的是耗不下去了被迫出擊,那對面是天王老子也得上對不對?原因也很簡單,趙國根本就不是被迫出擊,而是想賭國運想偷雞,想偷偷增兵打秦軍一個措手不及。如果知道對面是白起,萬一趙括不敢打了也跟廉頗一樣固守,這番運作豈不是打水漂了。

假如趙國長平之戰中途不換趙括,一直堅持用廉頗為將,趙國有機會贏嗎?悟華2021-02-12 18:47:55

贏倒是未必,但應該不會輸的那麼慘,長平戰場離趙國近,離秦國遠,廉頗一直拖下去,運送糧食方面,秦國顯得更吃不消,當時的秦相國范雎,用千金買通趙國人事,散佈“趙括天才論”,所謂“趙括天才論”,就是說趙括牛逼,秦國就怕趙括來,要是沒有秦國的金錢支援,趙孝成王咋可能讓一個從沒擔任過主帥的人領著四十萬大軍往前衝?當時秦國雖強,但趙國經過胡服騎射,也是不好惹的,要知道長平之戰,秦國也是慘勝。

有人說剛剛開戰時王河就把廉頗打掉了大約五萬人,說這要是白起來了,廉頗不就更完了嗎,那麼白起為什麼當時不來呢?其實是白起拒絕了出戰,因為白起有個特點,他不打沒把握的仗,後來秦昭襄王攻邯鄲時,白起說啥也不去,秦昭襄王最後都說出來“吾恨君”這樣的話了,可白起就是不去,理由是這仗打不贏,我絕不當敗將,最後秦昭襄王賜死了白起。

所以說一直拖下去,可能最後雙方就撤兵了也不一定。

假如趙國長平之戰中途不換趙括,一直堅持用廉頗為將,趙國有機會贏嗎?萬乃石2021-02-12 22:52:40

有可能贏,因為趙國還有兩個機會,這兩個機會需要時間,等待實現。即便這兩個機會一直沒有到來,也不會有那麼大的損失。

第一個機會就是合縱,實際上長平之戰後趙國之所以沒有滅國,就是因為信陵君帶著合縱軍隊來增員了。如果趙國抗的時間足夠長,讓各國看到砍暴秦報血仇的機會,還是有可能組織合縱聯軍給秦國致命一擊的。當然對趙國來說也不會有什麼便宜可佔,山東各國不等到趙國實在扛不住了,是不會出兵的,而且肯定會向趙國勒索大量的好處。

第二個機會,就是代君兵團回援。趙國在趙武靈王的時候,就曾經有過將國家一分為二的想法。北方作為代國給大兒子,南方作為趙國給小兒子。但最後趙國沒有分裂,但代地的任務也和趙地不同。趙地的任務是中原爭霸,而代地的任務是北逐匈奴。代地兵團才是趙國最精銳的戰鬥力,但因為被匈奴牽制的原因,始終無法被用於中原戰場。一旦時間拖長,讓代地兵團找到能夠脫離匈奴的機會,回援趙地,效果和合縱大軍是一樣的。甚至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都要比合縱聯軍還要強。

如果這兩個機會沒有出現,廉頗的穩紮穩打雖然打不贏,但也不至於輸。趙國的軍需一定會出現問題,畢竟沒有秦國家底厚。但趙國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只要秦軍疲憊,實際上是可以撤回來一些軍隊進行輪換的。畢竟防守要比進攻損耗小得多,而趙國人的堅韌一點也不必秦人差。

假如趙國長平之戰中途不換趙括,一直堅持用廉頗為將,趙國有機會贏嗎?蘿莉魄力2021-02-15 21:04:08

假如趙國長平之戰中途不換趙括,一直堅持用廉頗為將,趙國有機會贏嗎?

堅持用廉頗,趙國在戰略上是優勢,完成了接受上黨,鞏固都城邯鄲西線防禦的戰略目的。

戰國換上任何將領,試圖在戰術上贏秦軍,幾乎都不可能。

長平之戰的地形就決定了以當時的生產力和戰爭能力,進攻方是非常吃虧的。這也是為什麼後期廉頗堅守不出,王齕無法繼續進攻的原因。

因為防守方優勢太大了,不論是趙軍還是秦軍,作為防守方都非常有優勢。

趙軍有百里石長城防線,有故關和長平關這種險要關隘,有韓王山和大糧山為制高點,易守難攻。

秦軍奪取了趙軍的西壘壁防線固守,趙軍是很難攻破的,而且西壘壁之後是高平關和天井關,同樣是易守難攻的險要關隘。

堅持用廉頗的話,雙方相持,等到冬季各自收兵來年再戰是理想的結局。

關於秦趙雙方的後勤補充說一下:

假如趙國長平之戰中途不換趙括,一直堅持用廉頗為將,趙國有機會贏嗎?

趙軍補給線:

趙軍長平關之後就是長治盆地,補給異常便利。

從太原到長平可以透過漳河運輸,漳河支流通道長平關之後的長子和長治。

從邯鄲到長平同樣可以透過漳河運輸。

所謂的秦軍運輸走水路,趙軍運輸走陸路,根本是想象。

秦軍補給線:

咸陽距離長平上千裡,連續征伐韓國導致河東河內的確糧草消耗巨大,必須由關中運糧。

從關中走水路由渭水轉黃河,再從黃河轉入沁河支流,然後透過崎嶇的山路運輸到空倉嶺一線。

秦趙雙方後期比較:

趙軍補給線兩百里,秦軍補給線一千里。

王齕軍團在長平,白起軍團在野王,秦軍在前線堆了四十餘萬大軍。

趙軍兵力不足二十萬,秦軍兵力四十餘萬。

而且趙軍並沒有派出騎兵部隊,而秦軍帶了大量騎兵,騎兵消耗比步兵多三倍。

秦軍怎麼跟趙軍拼後勤。

正因為後勤支撐不住,秦國才用上反間計,撤換廉頗,引誘趙國換上趙括決一死戰。

沒有任何史料記載長平之戰趙國缺糧,而歷史發明家喜歡說趙國國力不支,不得不和秦國決戰,對史記所載的秦國反間計熟視無睹。

長平之戰中,如果趙王任用的是廉頗而不是趙括,戰局會有所轉變嗎?

假如趙國長平之戰中途不換趙括,一直堅持用廉頗為將,趙國有機會贏嗎?言暗2021-03-17 11:46:16

不敢說贏,肯定不會輸

下面是具體分析

前排提示,提趙國缺糧、外交問題的請拿明確的資料再來,而且請確保自己領悟其內容,不然直接拉黑

韓國獻地於趙本質已經說明了,即在當時看來,趙國是具備和秦國放對的資本

所以什麼他國不借糧啊,政治考量很重

你看要是趙國把秦國拖進消耗戰,其他幾個國家立刻就鬆口,一點一點借糧,吊著趙國把倆國血一起放幹

而廉頗雖然場面上很難看,但就事實來說的確穩住了局面,一直沒被打出上黨——這裡特別說明,韓國獻上黨的本質原因是因為秦國已經把上黨打下來了,作為法理上的所有者,韓國這就是陽謀挑撥趙國打秦國

非主場、後手,要說這樣對名將還是有點水,那就繼續看;按照納上黨流民的戰略目標,廉頗是做到的了,站在長平這裡,廉頗是能夠做到不斷吸納上黨流民送到後方的

這意味著趙國的戰略目標能達成部分,甚至拖下去有可能和秦軍分地而治,並靠法理拿到大部分所有權——當時秦軍缺糧是歷史有明確記載,甚至昭王在退兵後第二年明確提到了當時秦軍糧草並不充裕

這已經配得上廉頗名將的身份了,是可以看到安穩拿到戰果的未來的

而從秦國用間的角度考量,可以認為如果廉頗防守,即使白起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這裡特意說明一下:以秦國戰略目標,考慮白起的用兵水平,如果損失太大的話,即使能拿下勝利白起也不會出手,因為贏了也虧】

所以,廉頗守得住,站得穩;不換趙括,那就是贏多少的問題,最差結果賺一點人口退出上黨,怎麼也不會輸

然而換上趙括,一把梭哈把家底丟了,自此趙國失去戰略進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