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裡,高俅這個殿帥府太尉究竟有多大的權力?愛看布克2019-12-02 23:58:50

《水滸傳》裡,高俅這個殿帥府太尉究竟有多大的權力?

《水滸傳》中的奸臣高俅因為踢球的技術,被端王看上。端王當了皇帝以後,不學無術的高球被提拔為殿帥府太尉。他對手下的人有生殺予奪之權,還帶領十個節度使征討梁山泊賊寇。高俅和蔡京、童貫、楊戩沆瀣一氣,成為把持朝政的四大奸臣。

特別是他利用手中的職權,為他的乾兒子爭奪林沖的娘子,高俅儘管對林沖百般陷害,但林沖始終不敢和高俅動刀拼命情節,讓人為他的權利之大感到好奇。

高俅這個殿帥府太尉究竟有多大的權力?要了解這些,還要先從《水滸傳》的背景說起。

一、《水滸傳》發生的時代背景

據史料記載《水滸傳》寫的是北宋宣和年間,1119-1121年前後。期間發生的宋江等聚眾起義的故事。故事在宋史和宋人筆記裡有多種記載。南宋人龔聖與說:“宋江事見於街談巷語。”。說書人還把宋江的故事用,畫本、雜劇等題材廣泛演說,留存到現在的話本有《大宋宣和遺事》和元人雜劇。

宣和,是北宋時期宋徽宗的第六個年號和最後一個年號。當時在位的皇帝是宋徽宗趙佶。他是宋朝的第八位皇帝。他作書畫家比皇帝做得好。宋微宗貪圖享受,濫用壞人蔡京為宰相,窮奢極侈,對人民又橫徵暴斂,弄得民不聊生,逼得許多人鋌而走險,盜賊四起。

《水滸傳》裡,高俅這個殿帥府太尉究竟有多大的權力?

二 宋朝為防止叛亂 軍隊權力分散

我們再來看,北宋的官僚體系是怎麼設定的。

因為北宋皇帝趙匡胤,自己就是透過陳橋驛兵變,也就是地方起義才當的皇帝,他害怕有人學他起義,就將中央和地方各級官員的權利細細分開,設定特別多的官。在官和兵兩方面都進行了精心的收權和分權的工作。在官吏制度上,為防止出現朋黨之爭的重演。在官衙設定上,強調使各機構互相不通氣,互相制約。

其實,軍隊最高指揮機構是樞密院,軍隊的調防、戰爭的動員、戰爭的指揮等都是樞密院的職責,同時也領導兵部的工作。

這樣做就是為了加強皇權,以削弱軍權。樞密使是樞密院的最高長官,一般由文官擔任,怕武官奪權,所以宋朝一直重文輕武,樞密院有調兵之權但無統兵之權,將帥有統兵之權但無調兵之權,使二者相互牽制。

樞密院等於現在的中央軍委,兵部相當於國防部,前者有兵權,後者是戰術指揮部。

大宋掌握兵權的和有調兵能力的分屬不同的部門,以此互相節制,但這個制度也有缺陷,平時“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真的打起來,指揮不靈的事情時有發生。朝廷派的童貫兩次征伐水泊梁山,都已失敗告終。

《水滸傳》裡,高俅這個殿帥府太尉究竟有多大的權力?

三、高俅軍中二號人物,權力雖大,卻不能調兵

《宋史·職官志》中沒有殿帥府,《水滸傳》中有時候把“殿帥府”叫做“殿司府”。按“殿司府”是“殿前司”的俗稱,最早為後周世宗柴榮所創,統領殿前軍,是皇帝的衛隊。太尉相當於御林軍司令,現在的中央警衛部隊司令。

前面我們說到,因為官僚體系設定,高俅沒有調兵權。他統領的殿前軍是皇帝的衛隊,因此,高太尉相當於御林軍司令,他的殿帥府是實際掌握兵權的,但沒有調兵遣將的權力,而具有調兵遣將權力的機構是樞密院。

元豐改制後,太尉為武散官第一級,對應為上將,也是朝中跺跺腳,京城都要晃三晃的權貴人物。

宋朝的太尉有殿前太尉、殿帥太尉之分,前者是文官,位高而無權,如洪信、陳宗善、宿元景、楊戩。而後者,是中央的軍事長官,三司之一,(三司:殿帥司、馬軍司、步軍司),位高權重。

水滸中,大部分的太尉都是殿前太尉,唯有高俅是殿帥太尉。太尉是軍中二號人物,相當於現在的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部長,也可以是總參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