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片機年代的“一鏡走天下”和現在相比,哪個更有味道?你如何評價?暖光1982018-11-01 17:58:49

膠片時代跨度太大了,最早一鏡走天下是隻有一個標頭,不管拍啥,變焦靠走,後來有了變焦,開始的變焦範圍小,光圈也小,成像不太好,後來變焦出了大光圈,各廠家都出來大三元,或者大變焦比鏡頭,這時候的一鏡走天下就和現在一樣了,唯一不同的是現在儲存卡能拍好多,而那時候一個膠捲就36~38張。

膠片機年代的“一鏡走天下”和現在相比,哪個更有味道?你如何評價?拙視界2018-11-01 16:04:09

有味道與否,因人而異,取決於相機後面那個頭和照片面前的那個頭。

膠片機年代的“一鏡走天下”和現在相比,哪個更有味道?你如何評價?ZBLiu2018-11-02 08:52:01

一鏡走天下,膠片機年代和數碼單反年代大不相同。

在膠片機年代,不見有人提起“一鏡走天下”,因為大多數人只有一個定焦。只要他拿了相機走天下,就自然是一鏡走天下了。那個時候“走天下”,就意味著他要在各個不同條件下拍出合格以至優秀的照片。那時候,拿了一個相機,除了針孔相機以外,他都必須目測距離、估算快門和光圈。後來有了自動測距,這個活就變成動手撥調節盤了。快門和光圈還是自己親力親為。新手,兜裡要揣個曝光表——紙的,光電的買不起。那個時候他拿著自己拍的照片,開口要吹的就是他怎麼算定三個引數,怎麼取景。

到了數碼年代,光圈快門組合不用算了;曝光表不管電子的還是紙的都一邊兒待著去。到了數碼單反年代,拍照就像菜館點菜,左一個按鈕,右一個按鈕噼裡啪啦一頓按,然後快門一按,“咔嚓”,一張照片成了,基本不必去挑三引數的毛病,就剩下你按快門的時候瞄準了沒有,手抖了沒有。誇起自己的照片時,談的淨是C的機身就是比N的好,哪個型號的鏡頭真不錯,拍出來的片子畫質多好。拍攝者自己呢?除了手抖和沒瞄準,他沒什麼好說的,因為當時他真的是不假思索。省力倒是真省力,機器把什麼都準備好了。連景深也不必算、不必查表,機身上有按鈕可查。所以,老頭老太真的該買單反或無反——設定了自動擋,玩的就是傻瓜機,出片還比傻瓜機靠得住。

悟空上談攝影的帖子,大多數不是在談照相,而是在談照相機——發帖的有不少是商家的推銷員。自稱新手的,上來不會問取景、算引數,開口問的就是我該買幾個鏡頭,S、N、C哪個的機子好。提建議的張嘴就是三個變焦倆定焦,有錢L,沒錢平民…。。

相比起來,那個時候是練功夫、比把式,現在是打遊戲。

膠片機年代的“一鏡走天下”和現在相比,哪個更有味道?你如何評價?映想佬682018-11-01 21:15:33

膠片機考的是技術,而數碼機考的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