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sunjin62782021-04-16 08:26:30

我們今天讀起古文來,真是佶曲聱牙,晦澀難懂,大部分還需要翻譯成白化文,才能讀懂熟知是什麼意思,甚至有些文言文學起來竟比學外語還難,還難懂。這讓我們很難想象,古人為何不能寫通俗的白化文,非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呢?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

首先書寫工具的不同。

我們知道,古人寫字都是用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但更早的商周時代,甚至連文房四寶也沒有,只能將文字刻寫在硬物上,如龜甲、獸骨和山石及陶器、青銅器銘上,就形成了甲骨文、銘文,那時書寫恐怕連毛筆都沒有,只能用硬物撰刻,其寫作難度可想而知。後來我們的祖先發明瞭文房四寶,用毛筆寫字。毛筆也是軟筆,人寫字不但要不斷硯墨,還要不斷潤筆,寫作起來真的沒法長篇大論,這就需要惜墨如金,減少工作量。我們可以體會一下,古時的人們在竹簡上,在絹帛上寫字,是多麼困難的事,即使以後發明了紙張,也是不能大量用毛筆書寫的。用毛筆書寫的字型大,再加字型是繁體,從甲骨文,到銘文,到篆書、隸書、楷書等等,十分的費時費力,不可能用說白化那樣寫下去,記下去,只能在當時一般人都能看得懂的情況下,能少則少,能短則短,能精則精,能簡則簡。用鋼筆寫字,也是從西方傳過來的,也不過百十來年的歷史,自從有了鋼筆、自來水筆,我們寫起來才方便快捷了很多,我們的白化文運動也才有條件開啟了,在進入資訊化時代的今天,我們書寫就更方便了,我們寫字辦文,都是在電腦手機中打字,甚至語音寫字,手摸寫字,寫字工具真的是方便快捷得太多了,可以說這在歷史上是空前的,但不能絕後。古人以前最基本的寫作工具,毛筆,也只能作為練寫書法來運用來欣賞了。

其次書寫載體的不同。

古代科技水平有限,在沒有發明紙張以前,商周時代,只能把文字刻在龜甲獸骨上,刻在山石陶器及青銅器物上,可想刻寫文字是多麼的困難,那些個龜甲獸骨、山石陶器青銅器物又是多麼的有限,若長篇大論地去刻寫,多少天能完成?誰能受得了?後來發明了竹簡、帛書,可以將文字書寫在竹簡、帛書上。至今我們的史冊的冊,就是用竹簡書寫而來的。磬竹難書,就是將南山之竹寫盡,也難寫完其罪惡的意思。古人將竹片用線連在一起,用毛筆書寫。在竹簡上寫字,可想是很不方便的,同時一篇很長的文章,需要寫多少竹簡啊,那是會很重很重的。絹帛上寫字那倒是方便了不少,也好存放攜帶,但絹帛太昂貴了,一般人誰能寫得起?國家哪有那麼多的絹帛可用來書寫?據說秦始皇每天要批閱一百二十多斤的竹冊,需要兩個力士才能搬出。後來紙張是發明了,但直到明清朝,造紙技術都是純手工,紙張在民間還是一種奢侈品,一般的下層平民百姓,誰能買得起太多的紙張?而且造紙的質量各地良莠不齊,用毛筆書寫起來也不是很方便的。因此由於沒有方便的書寫載體,書寫的多了那是很費成本的,也是很費力的,於是長話短說,惜墨如金,也就在所難免。

其三古今文字繁簡度不同。

我們考古出土的甲骨文、銘文、篆文、隸書等,都是很繁體的,很不好記憶的,書寫起來也都很費時費力。書寫文章,只要能意達,能儉省則儉省,能少寫則儘量少寫。因此文章精簡,依然是當時人們所孜孜以求的。

其四古今環境的不同。

我們今天讀起古文來,總是感覺晦澀難懂,佶曲聱牙,但在古代那個歷史環境,由於社會文化風氣、民俗及客觀世態的存在,當時人們所寫的,雖是文言文,卻很快能使當時的人基本看懂。就像今天我們一些人寫的文言文一樣,我們讀起來也能很快理解,只要他不是象孔乙己那樣故意說些讓人苦澀難懂的話,以顯其學問高深,我們讀起來也是能很快了解個八八九九的。唐代大文學家韓愈在《進學解》中說:“上規姚姒,渾渾無涯;周誥、殷《盤》,佶屈聱牙。”可見古人讀起上古時代的文章,也同我們今天讀古文言文一樣,也是很不容易很不好理解的。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

因此,古代人並非都用文言文來交流,只是受當時科技水平的影響,條件有限,才不得不發明文言文,以最短的文章,最精簡的語言,來記事舒情。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書寫的環境條件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再也沒必要本著節儉簡省來表情達意了,我們可以盡情的揮灑筆墨,盡情地把自己所思所想都書寫出來,真的沒必要儉省隱諱了。據說今天仍有人提倡要恢復使用古文言文寫作,這是在開史倒車,是箍制我們中華文明發展的最愚昧最無知的表現,我們要堅決給予批判。當然,我們通用白化文,並不是說不要文字的精練簡短了,短小精悍的文章我們還是很提倡的,用很少的文字就能讓大眾透析明瞭,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釣大魚的達達人2021-04-26 17:52:50

古代的文言文是讀書人才用的,平常老百姓說話是不會用“之、呼、者、也”的。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唐律疏議2021-05-14 12:56:04

大約20多年前,當電報還是一種比較通行的通訊工具的時候,為什麼人們都儘量把電報寫得很短?

很簡單啊,因為電報是按字數收費的。

所以你就知道為什麼文言文寫那麼短了,理由是類似的——因為古代墨和紙都很貴的。

在發明紙之前的話使用的是竹簡,成本更高。比竹簡更早,則是要刻在金屬器皿上,能不節約字數嗎?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胡成劍12021-04-19 04:43:02

因為白話文是五四運動後提倡的。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長安借東風2021-04-27 10:50:20

書寫困難,竹木簡加工製做昂貴。所以要求簡潔,不囉嗦。惜墨如金!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真行文化2021-04-18 06:46:22

古代人聰明,不用囉哩囉嗦講話。

疑,試,爽![呲牙]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吳文弄墨2021-04-16 07:01:53

首先必須搞清楚一個事實:古代不是沒有白話文。有,在唐宋時期。民間通俗文學興起,傳奇小說形式興起,這時候就已經興起了白話文。而知識分子這時候也用白話文和文言文參雜寫小說之類的,那時候這就是半文半白的白話文。而唐宋時期的白話文其實是綜合了口語以及方言等雜合的語言文字系統。而我們今天所常常討論的白話文,是從新文化運動以來推廣開來的白話文。民國時期的口語和方言必然和唐宋時期天差地別,有些詞語漸漸消亡,有些詞語悄然誕生,這時的白話文組成了我們今天的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因為離我們現在比較近,所以你能看懂,能理解,能運用,沒有任何障礙。

說清楚了這一個概念,就知道了文言文是唐宋時期以前開始使用的。從遠古時代到夏商周時代,人們寫字是寫在龜殼上、青銅器上等,到了周代才開始寫在竹簡上。所謂寫在竹簡上,真實過程要複雜的多:先用筆把字寫在竹簡上,而一片竹簡一般只能最多寫兩豎排,然後用刀刻出來,依據剛寫上去的字形。刻完後,再用筆重新依剛刻的字槽寫一遍,這樣墨跡就會浸入刻的字槽中而得到長期顯形。所以可以看出古代春秋戰國時期,寫字是一件很大的工程。這個過程有很多傭人幫忙也是必然的。既然寫字的過程都這麼困難,那麼在斟字酌句時就必然追求“微言大義”,這其實就是文言文產生的一個主要的原因。而先秦的文言文也夾雜了當時的一些口語和方言,這個可以從西漢末揚雄寫了一本《方言》的書可以看出來。而紙是東漢時期發明的,但是並沒有全民普及。那時候知識分子只能用相互抄書來傳播。等到宋朝才有了印刷術才掃清了所有技術上的障礙,所以宋朝以後知識分子再也不需要抄書了,只需要花點錢買印刷品。所以我們今天看回去,宋朝開始的古籍版本是那時開始蓬勃發展的。當然文言文的精簡和晦澀也與漢字的造字邏輯有一定關係,這裡面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講明。

其實文言文也不是從古至今鐵板一塊沒有發展和變化。最古老的文言文,是上古時代人們的語法習慣,諸如《尚書》之類的書就是用那時遠古時代語法和詞彙習慣去寫的,當然《尚書》是漢代人寫的,不全部是遠古時代的人寫的。到了春秋戰國,諸子百家時期,大家用當時的口語習慣和方言造就了當時的文言文,此時的文言文大都是散文形式,已經擺脫了遠古時代晦澀難懂的特質。當然這個晦澀難懂是相對於遠古時代。不是相對於我們今天的用語習慣。再到唐宋時期,文言文隨著兩次古文運動而得到了全新的發展,使得文言文朝著更散文化,更口語化的方向發展,這就是你現在讀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比讀先秦散文更容易懂的原因之一,這裡的讀是指只看原文不借助於註釋和工具書。

既然我們從先秦開始都是用文言文,那麼我們的詩歌亦用文言文表達,這就是順理成章和合乎情理的事情了。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園丁清淵居士2021-04-27 12:22:14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

文言文之所以晦澀難懂是因為太精煉,因為古代沒有紙,公文、文章是刻在龜甲、動物骨頭、竹片上,因為刻字困難、速度慢、材料成本高,所以用詞一定要精闢、簡單扼要才能省錢、省時、省力,所以古代“惜字如金”,能一個字表達清楚的絕不用兩個字。

通俗的白話文優點是易懂,缺點是不精煉,而且很多的流行語言,離開了當時的環境和地點就很難弄清楚真實的含義。

文言文屬於規範化語言,也叫書面語,就和現在的普通話一樣的道理。文言文對傳承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因為有文言文,祖先才為我們保留下浩如煙海的有價值的文獻。

千萬不要說文言文難懂,如果用通俗的白話文可能你更搞不懂是什麼意思,而且更容易引起歧義。

比如“莫須有”這三個字,屬於方言,千百年來,到現在也搞不到底什麼意思。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東方廣明2021-04-26 14:12:05

自黃帝時倉頡統一象形文字,一字為意,兩字解詞。三字而言,四字成語。文言文造句,是古老的初步用語。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

白話文是後來的白話譯文用語,如今就成了流行的漢文化用語。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四川達州人2021-05-20 00:08:53

當然不是。

民間俚語,按照現有記錄,大約西周時期就有。而在此之前,沒有讀過書的人畢竟超過90%,認為他們用文言文交流,顯然是不可思議的。

比如《詩經》第一篇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沒有讀過書的農民,顯然不會這麼來唱山歌。

中國文言文之所以佔主流,是因為各種條件的限制。

甲骨文時期,文字掌握在祭司和高階貴族之手,一般人不認識。尤其到了青銅器時代,文字是刻在鼎上的。別說庶民,就是普通貴族也不認識字。

見都見不到,怎麼會認識文字呢?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

此後,大約春秋時期,竹簡木櫝被髮明出來,文字第一次出現在民間,不再是祭司與皇族專用。同樣,筆的應用讓帛書、羊皮卷也成為了文字載體。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

凡我中國人,均應該感謝孔聖人。他作為官員,收徒3000,創辦私學,讓原本屬於官方和貴族的文字,走向民間: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

但是,帛書羊皮不是一般人可以擁有的,而竹簡,其實也不便宜。

一片竹簡,只能寫10~12字。一根竹子平均剖八節,每節八片,剔除空格,最多隻能寫不到700字。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

一片山頭的竹子砍回來,剖片,煮透,曬乾,磨平,書寫,裝訂。一個勞動力折騰十天才能製作1萬字書所需的竹簡。

這還沒有計算發現錯誤進行更換,筆墨及抄寫的代價在內。

所以,文字就必須簡練到極點,才能適合作為記錄的內容。

文言文就是這麼被強化的。

這就是為什麼唐代開始,白話文才逐步發展起來的原因,因為印刷出現了,戲曲也出現了,白話文才從庶民嘴中第一次記錄在了書籍之上。此後,經歷宋代與明清的發展,白話文逐步成為民間主體語言。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蛩嗚齋主2021-04-17 11:49:33

只有一種解釋比較合理,自從古代脫離普通百姓話語體系的文人階層形成並登上歷史舞臺以後文言詩文就固定暢通了。人們早期都出生在隨意交流的話語家庭,不會有父母跟兒女說話裝腔弄調拿架子,這些父母甚至不認字,但兒女透過讀書識字了就與長輩有了距離,漸漸地還對自己原生父母家庭沒文化產生自卑感,這時候就會故意裝腔弄調咬文嚼字以顯示自己脫離了沒文化的百姓階層上進到了可以被取仕的有文化的文人階層。這個階層一旦形成又成為了統治集團的後備軍,多少人趨之若鶩,巴結和模仿文言詩文,目的就是想證明自己巳不是父母那一輩老百姓了,說話也不說老百姓的話了,以說父母教他說的人話為恥以官場要求他說的客套話為榮了,這樣文言詩文就在古代的文化傳承中站穩了正統地位。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喜喜羊羊喜喜喜人2021-04-17 14:44:59

白話文比文言文通俗易懂嗎?呵呵!也不一定吧!近來某大教授一會用自稱是科學家,一會又自稱是哲學家,一會又說中國人沒有科學精神,一會又說他發現了科學精神,什麼叫晦澀難懂的白話文,網友們反而大呼,如果實行文言文,那些見神講神話,見鬼講鬼話的學界神棍,就難有市場了,因為有門檻擋擋了那些鬼神騙子。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承影散人2021-05-29 00:18:40

白話文和文言文之間,在古代,最大的差異不是文化水平的較量,而是金錢的較量。

古代人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估計古代人也會這麼問,但是古代人大機率會直接回答你:貴。什麼貴?筆墨紙硯都貴。

首先,古代的受教育權幾乎都是被貴族給壟斷了的,這就是因為當時的書寫條件造成的。據我個人不完全的瞭解,古代的書寫成本是很大的,最早的甲骨文便是例證之一。在商周時期,書寫的主要方式就是獸骨和刻刀。這種寫作方式,費時費力,所以在書寫一段話時就只能儘量精簡文字,用一個字或一個詞來表達一句話的意思。

後來秦漢時期的寫作方式稍微好一點了,有了毛筆和竹簡。毛筆應該是在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的,蒙恬改造毛筆就是應該在前人的基礎之上進行的。雖然如此,但是書寫起來也很麻煩,因為一片竹簡也僅僅能夠寫十幾二十個字,寫多了,就需要串聯起來。一片竹簡很輕,但是一多起來,那也是蠻重的,而且收藏起來也是麻煩事。

再後來,漢朝時期有了草紙,蔡倫在此基礎上改進了紙張質量,但是造價成本還是很高,在紙張上書寫依舊是貴族才有的能力,而且貴族也不敢隨隨便便就在紙上寫,所以當時的主要書寫載體依舊還是竹簡。

在當時的環境下,書寫載體不管是獸骨、竹簡還是紙張,它們的造價都是很高的,為了省錢省事,聰慧的古人就不得不在語句上下功夫了,所以才有了所謂的文言文。文言文的最大特點就是言簡意賅,儘量不囉嗦。同時,最大的有點也是它最大的缺點,文言文不利於文盲理解和學習。這就造成了古代中國一直大量充斥著文盲。

文言文就是在這樣的歷史環境下產生的,並不是古人故意不用白話文而用文言文的。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桑乾河畔人2021-06-16 17:11:10

古代為什麼不寫白話文?

春秋戰國時候,用竹簡來記錄東西。竹簡這種東西製作不方便,那時候鐵器也基本沒有,竹簡的製作成本高啊,那麼不容易加工出來的竹簡你一句話用掉十幾根合適嗎?所以古人寫文章用的語言跟平時說話是不一樣的,寫文章用得叫“文言文”。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

即使是做竹簡後來生產力提高了,還面臨一個問題,寫的字多了那得多少竹簡。竹簡多了怎麼儲存,怎麼清晰明瞭的碼放,都是問題,所以還是得用文言文。像現在寫網路小說那樣動不動就幾十萬、幾百萬字的寫,用竹簡拿根毛筆寫作家得少個百分之九十九,誰有那精力了!

再後來發明了紙,終於存放簡單了,不佔地方了,新的問題出現了——各地方言不通啊!這時候文言文就充當了一種交流的工具,北方的官員遇到南方的官員,互相聽不懂但寫得文章彼此能看懂!北方出身的皇帝遇到南方出身的官員,說話聽不懂沒關係,看奏摺就行了,也不用朝堂上再顧什麼翻譯啥的!這裡多說一句,日韓等國以前也是用的文言文記錄他們的語言,他們那古籍拿出來他們自己看不懂,中國人能看懂!

使用白話文是明清時候的事了,四大名著都是白話文寫的,那時候正式的檔案、文章還必須是文言文。真正放開白話文是近代的事情了,新文化運動大家都知道,從那時候開始不管什麼都可以用白話文。

使用白話文確實挺方便,掃除文盲也快,學習文言文就難了,沒幾年功夫下不來。現在能用把文言文用好的聊聊無幾!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澤仁德喜2021-04-26 13:03:25

有二個原因,一個是古代沒有紙張,用的是竹鑑,就是簡牘,也有在縑帛寫字,因為材料有限,加工困難,因此文字一定精闢少語,簡單扼要,另外一個方面,古代文字沒有現在這麼豐富,近代很多文字,都是根據西方文化深入,才有的,但我聽說,古代的文章官語雖然都是古文,但民間對話,用的還是白話和方言!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劉摯仙山上樵夫2021-04-18 10:40:20

聊齋之所以採用文言文的模式可能是跟其文中敘說的內容有直接關係,而四大名著敘說的又是另外故事,為什麼呢?可能跟人的文化階層有關係,四大名著是利於民間理解和傳播的所以採用通俗白話文,而如聊齋因敘說的神鬼傳奇,需要人要有心理準備和接受能力等因素,所以…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讓你吃帶毛豬2021-04-16 06:20:42

第一,紙張很貴。第二,“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絕對比“臥槽!真他媽好看”更讓人喜歡。第三,雞絕不同鴨講。第四,你絕不認識白居易。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齊東野人之語2021-05-14 14:11:03

和古白話相比,正常使用的文言文並不晦澀難懂,難懂的是詩詞歌賦。

舉例來說,除了其中引用的文學作品,二十四史還有哪裡難懂?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天邊的駱駝草2021-05-15 10:41:17

這提問者要不然就根本不是中國人,要不然就是語言理解能力有問題,否則為什麼會覺得唐詩宋詞的語言晦澀難懂呢?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頭頭有條2021-04-17 17:50:00

不同場合用不同的體,這就叫得體。

書寫是雅事,自然要用文雅之句,是謂文言。而日常交流多俗事,自然要用白話,是謂俗話。

如同正式場合需要穿正裝一樣,不分寒暑,四季皆然。平日裡交往,你若一襲正裝,豈不成為笑談?

白話和文言,切不可厚此薄彼。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頭頭有條2021-04-17 17:50:00

不同場合用不同的體,這就叫得體。

書寫是雅事,自然要用文雅之句,是謂文言。而日常交流多俗事,自然要用白話,是謂俗話。

如同正式場合需要穿正裝一樣,不分寒暑,四季皆然。平日裡交往,你若一襲正裝,豈不成為笑談?

白話和文言,切不可厚此薄彼。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天邊的駱駝草2021-05-15 10:41:17

這提問者要不然就根本不是中國人,要不然就是語言理解能力有問題,否則為什麼會覺得唐詩宋詞的語言晦澀難懂呢?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高平敢2021-04-20 13:04:48

文化沒到一定程度就看不懂理解不了文言文,是文化程度深淺標準,顯示才學辦法。高低貴賤象徵!高官厚祿本錢,後來學西方很多東西才有今日富裕生活,否則還是夏日炎炎似火燒,公子王孫把扇搖……!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巨蟹II2021-04-18 02:06:27

書寫文體言簡而意豐,需要多年讀書浸潤。白話文運動始於積貧積弱的上世紀初,要普及識字率……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水平不夠做好每件小事2021-05-15 16:54:55

竹簡多費事,要簡短扼要,不然竹簡不夠用。是不是?竹簡一卷,短短百字,多緊湊。難道寫幾萬幾十萬?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生命差一把冰鎬2021-04-18 15:35:26

只為省錢,節約資源!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飛行者埃裡克2021-05-14 16:45:27

這恰恰說明了文言的本質,不是多美妙,就是省字。文言文的誕生和發展,本質上講就是為了作為書面文字,適應當時困難的書寫環境。甲骨文,金文,竹簡,寫字費勁就不用解釋了吧。就算後來發明了紙,紙其實也很金貴。而且長期缺乏複製手段,哪怕到了明朝,刻板印刷都是主流。畢昇的木活字由於技術缺陷應用並沒有想象中的廣泛。文字的傳播主要還是靠抄。在這樣的技術條件下,字當然怎麼少怎麼來,連標點符號都省了。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這是念過書的人都知道的一條線。有沒有發現他的規律?字越來越多了。為啥?就是技術條件進步了,筆墨紙張的產量增加和價格下降和印刷技術的進步。導致人們可以不在刻意的壓縮文章的字數,而更傾向於把內容表達清楚。所以,文言文的存在根本上是由於生產力低下的社會現實導致的,是需求和現實條件平衡的結果。而不是這種文體本身有多先進。再回到發電報這件事上,也不是因為技術限制嗎,以前簡訊也有字數限制,但已經沒有人會用文言文寫簡訊了吧,畢竟,多發一條最貴的時候也就一毛錢。現在呢?我大概是最後一批還發過收過的人了吧。隨著技術的進步,很多因為技術條件限制產生的歷史遺存,無論披上了多麼華麗的文化和民族色彩的外衣。被捨棄,被遺忘都是歷史的必然。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0西風瘦馬02021-06-01 00:36:23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

古代書寫不方便,最早往骨頭上刻字,後來往木頭上刻字,再後來才有筆寫字。

文言文省字。省字是優點,要求文字掌握程度高是難點。因為掌握文字程度高,所以,古人詩詞寫的好。跟古代道普遍也有關係。現代人理解道難,古人可不一定。

古代文言文現代人感覺難懂,古人不會覺得難懂。如同未來文字又簡化了,未來人看現在的文章,也認為現在文章難懂。

把一篇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會多出很多字。現代文章改成文言文,簡單幾句話就說完了!沒有多餘的字,簡單省事,但是得懂的人看。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cwgmm2021-04-18 12:28:26

古人用竹簡書寫,能簡則簡。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雲端美2021-04-18 13:31:01

古代沒有紙張

更沒有電腦手機

竹簡併不方便

學富五車不抵現在一本普通的書文字多

所以要儘可能精煉

像發電報一樣節省文字

因此發明了文言文。

文言顧名思義就是寫文章的語言

以便傳遞更多資訊

你看《道德經》只有五千多字

含義很豐富吧?

《論語》有11705個字

讓中國人學習了兩千多年

直學得不能知行合一

而強迫執行淪為工具

到底是遊走在真理之外

還是沒學會呢?

第二條中國國土廣大

人們口音差距很大

不是溫州人就聽不懂溫州話

但文言文大家就互相明白了

同樣廣東話也聽不懂啊

福建人根本聽不明白山西人講話

做官、經商

需要文言。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北方的狼2021-04-18 01:34:17

因為當時的刻板印刷,文字多了增加刻板的工作量,文言文句子簡短,文字量少,刻板比較容易,當活字印刷出現以後,文言文已經形成了習慣性,一時不易改變,直到五四運動後白話文才開始啟蒙。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桑金旺12021-04-16 12:19:00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古代的文章就不是給“俗人”看的,自然就不必通俗了。

古代也是不斷進步的,隨著“俗人”讀文章的需求逐步增多,也就逐步有了古代的白話文了;現代社會讀文章是每個人的必須,則現代的文章也就全是白話文了,但副作用是就沒有詩詞了,現代的所謂詩詞最好別看,看一遍能把人噁心死!

古代為什麼不寫通俗的白話文,而要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和詩詞呢?吳地騷年阿張2021-06-27 23:30:02

你是不是二啊,古代有白話文嗎?明明五四運動後胡適陳獨秀等知識分子才開始推廣的,古代只有文言文。你的歷史是體育老師教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