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胎時代”來臨,是否能扭轉人口出生率斷崖式下降“乾坤”?吉祥如意2021-06-07 15:07:18

人口數量的增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遠水解不了近渴。還是需要從長計議,“扭轉人口出生率斷崖式下降的‘乾坤’”,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初,計劃生育政策的開展,各地政府可以說把所有的手段與方法全部都利用起來,拘留、罰款還是輕的處罰行為,當然還有非常過激致死人命事情的發生。某年春晚由黃宏、宋丹丹所演的《超生游擊隊》,讓人們還記憶猶新。

政府推行計劃生育政策經過幾十年的時間,終於達到了人口出生率與自然減少率相抵之後,出現了負增長,還沒有來的及高興就出現了較往過正的社會現象。

三孩政策的落地,對於育齡夫婦而言能夠起到多大推動作用,拭目以待。

現在的年輕人,經過改革開放的洗禮,經過工業化、城市化的向前發展、 向前推進,每個人都很現實。為了個人的幸福生活,儘可能為了減輕家庭生活的負擔,晚婚、晚育已經是目前形勢發展的潮流。年輕人已經摒棄了多子多福的陳舊觀念,懂得了個人在年輕時候的生活享受,不早生、不願生,當然還有乾脆不結婚,結婚不要孩子的丁克族。

人口的增長,不象計劃生育那樣採取果斷措施就能立杆見影。還需要有相應的配套政策法規來幫助,三育成本具高不下,也就是生育、養育和教育,每個階段的投入除了勞心外,物質的投資也是驚人的開支。

年輕的準母親從十月懷胎開始,到孩子的降生,前後沒有三至五年時間脫離工作崗位,即使上班也很難集中精力,孩子嗷嗷待哺,年輕的媽媽也是力不從心,這就是不敢多生的根本原因。

農耕文明時代,尤其是在農機具還很原始的狀態下,人們為了增加農業生產的勞動力,不惜代價也要生孩子。

時代不一樣,男女參加工作享受的是一樣的工資報酬,女士們為了保住個人的飯碗,自強自立,不願多生孩子,也是一種新文化、新風尚和文明的進步。各級政府只有透過鼓動、鼓勵和真金白銀的獎勵,才能使人口斷崖式下降止住,慢慢回升到合理的增長水平。(原創於:2021/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