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啟聖有功於招撫施琅降清嗎?穿越再現彼岸2019-08-05 18:24:46

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姚啟聖設計招撫了鄭成功的大將施琅,這一橋段只是電視劇的設計而已,和真實的歷史大相徑庭。

施琅因何兩次降清?

施琅出生於1621年,是鄭芝龍(鄭成功父親)部將武毅伯施福的侄子,福建人。1646年,清軍將領博洛以鄭芝龍的名義招降了113000人,其中施福和施琅也在其中。施福和施琅率領5000人跟隨李成棟進入廣東鎮壓反清義軍,不過李成棟看不起他們,有功不賞,非常憋屈。

1648年,李成桂反正抗擊清軍,施琅的軍隊被遣散回福建,途中遭到李成棟部將的襲擊,艱難逃回,參加了鄭成功的部隊,成為鄭成功手下能征慣戰的將領,很多戰事都和施琅商量。(施琅劇照)

姚啟聖有功於招撫施琅降清嗎?

1651年,鄭成功和施琅因進軍策略不同,反生了爭議,鄭成功削去施琅左先鋒的兵權。施琅沒有軍權只得返回廈門,正好碰上清軍偷襲廈門,守軍不戰而逃,施琅率領自己的少數部下擊潰了清軍,鄭成功回到廈門後,雖然賞賜了施琅,但對他的戒心卻越來越大,不肯再給施琅軍權。

1652年,施琅的部下曾德(原鄭家家臣)投靠鄭成功,為了早日出頭脫離了施琅。施琅大怒,將曾德抓回,在鄭成功要求刀下留人的情況下,施琅仍然將曾德處死,施琅和鄭成功公開決裂。

施琅和自己的父親施大宣、弟弟施顯都被鄭成功抓了起來,施琅在親信和鄉親的幫助下逃到大陸,進入清軍的控制區域。鄭成功大怒,誅殺了施琅的父親和弟弟,施琅從此鐵了心跟隨清軍,與鄭成功對抗。

施琅投降和姚啟聖根本就扯不上關係。

姚啟聖和施琅的人生軌跡如何交匯?

姚啟聖出生於1624年,比施琅小三歲,浙江紹興人。順治初年,江南被清軍佔領後,他到通州(江蘇南通,南通州)去遊歷,被當地土豪侮辱後投效清軍,被任命為通州知州(當時江南很少士人投降清軍),他趁機搞死了侮辱他的土豪,然後辭官回鄉,依附於家族,當時是

漢軍鑲紅旗

。(姚啟聖劇照,真實歷史中姚啟聖是一個能征慣戰的將領)

姚啟聖有功於招撫施琅降清嗎?

1663年,姚啟聖在自己的家鄉鄉試中考中第一名,任職廣東中山知縣,因開放海禁很快被彈劾免職。而施琅在1659年擔任同安(福建同安)總兵,1662年任福建水師提督,職位要高於姚啟聖很多,施琅第二次投降清軍時,姚啟聖還是一介書生,他怎麼可能招降施琅吶?

1667年,康熙帝派遣招撫臺灣的使臣孔元章招降失敗,施琅趁機上奏要求率軍征討臺灣,報仇雪恨。當時控制清朝軍事大權的是鰲拜等人,對施琅的奏摺壓了下來,他們對他也不信任,如果攻打臺灣,施琅需要2萬軍隊,鰲拜怕尾大不掉,畢竟施琅投降反覆了好幾次,況且三藩有反叛的跡象。於是將施琅雪藏了,這一雪藏就雪藏了13年,施琅的軍權也被剝奪了。(鰲拜劇照,壓制施琅,迫於三藩的壓力)

姚啟聖有功於招撫施琅降清嗎?

姚啟聖的人生開掛在1674年。當時耿精忠反叛,攻入浙江,康親王愛新覺羅。傑書(代善的孫子)進軍浙江,姚啟聖(早就被免中山知縣)和自己的兒子招募了幾百人加入康親王的隊伍,被封諸暨知縣。1676年,姚啟聖會同清軍擊敗耿精忠,逼迫耿精忠投降,因功封

福建布政使

。當時鄭成功的兒子鄭錦攻陷了漳州等地,吳三桂的也派遣大將韓大任助攻,韓大任居然被姚啟聖勸降了,部隊編入姚啟聖的麾下。

1677年,姚啟聖隨康親王收復漳州、泉州等地,鄭軍逃到廈門,這一年康熙皇帝升姚啟聖為

福建總督

,姚啟聖的官位是戰功累計得來的。此後,姚啟聖率軍攻下了海澄、金門、廈門等地。臺灣鄭克塽承襲延平郡王,透過姚啟聖上奏要稱臣納貢,康熙皇帝不準。(李光地等舉薦了施琅,有控制姚啟聖之嫌疑)

姚啟聖有功於招撫施琅降清嗎?

1682年,施琅在李光地等大臣的舉薦下,康熙皇帝重新任命他為福建水師提督,兼太子太保,負責攻佔臺灣事宜,姚啟聖協助。1683年攻下臺灣,姚啟聖率軍回福州,不久病死。

康熙重新啟用施琅,主要看施琅熟悉海戰,同時有控制姚啟聖的嫌疑。

姚啟聖有功於招撫施琅降清嗎?一生萬物2019-08-05 15:21:30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必須有功。根據電視劇來看,施琅是姚啟聖設計背叛鄭經,已至於鄭經一怒之下殺了施琅家人,反而著了姚啟聖的道給康熙弄一不可多得的人才。逼逼迫施琅為康熙效力,從而一舉收復臺灣。這兩人在收復臺灣問題上都是必不可少的存在,缺任何一位,臺灣都收不了。

姚啟聖有功於招撫施琅降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