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何稱博爾赫斯是“作家中的作家”?電影鏡頭讀名著2017-10-07 21:58:52

我們為何稱博爾赫斯是“作家中的作家”?

我們平時都稱博爾赫斯為“作家中的作家”,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淵博知識的代名詞,而是指博爾赫斯總是在他的書中不斷提到了他曾經閱讀過的作家,無論是知名的,還是不知名,或許應該說大都是我們不不知道作家。他最為擅長用“說”的形式概括那些作家。我們一直以引用博爾赫斯的話為榮,用一種“博爾赫斯說”的形式,但是實際上,透過博爾赫斯說,我們瞭解到了他所接觸過的幾乎所有文學。某種意義上來說,博爾赫斯就是一個宇宙中浩瀚無極的圖書館,儘管他實際上只是一個普通的圖書管理員。

我們為何稱博爾赫斯是“作家中的作家”?

從1937年,博爾赫斯成為了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圖書館的一個微不足道的圖書管理員開始,他終生都從事圖書館工作,歷任城市內幾個公共圖書館的館員。1955年,當他開始失明時,他被任命為國立圖書館的館長。在他後來的自傳中他說:“上帝賜給我八十萬書,同時也使我失去光明,這真是妙不可言的嘲弄。”但就是與書籍解下不解之緣的時候,他的廣泛涉獵的讀書生活也讓他的寫作變得妙不可言起來。博爾赫斯的一生評論過浩如煙海的書籍,用簡介和書評的方式,這些是他簡潔美學的代表之作,也就是他後來集結出版的《私人藏書》。他曾說,讓別人去誇耀寫出的書好了,我則要為我讀過的書而自詡。他說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個好的作家,但是他會是一個好的讀者,是一個“敏感而心懷感激的讀者”。對於這些評論過的書籍,卡爾維諾聲稱從中發現了博爾赫斯為了寫的簡潔短小,發明了一項決定性的東西,就是“假裝他想寫的那本書已經寫成了,由某個人寫成了,這個人是一位被髮明的無名作者,一位來自另一種語言、另一種文化的作者;接著,他描述、概括或評論那本假想中的書”。“他的每一個文字,都透過援引來自某個想象或真實的圖書館的書籍,而加倍擴大或多倍擴大其空間。這些被援引的書籍,要麼是古典的,要麼是不為人知的,要麼根本就是杜撰的”。每次讀到這段話的時候,我甚至懷疑這是不是卡爾維諾自己杜撰的博爾赫斯的傳奇部分,尤其那句“描述、概括或評論那本假想中的書”,讓我意識到博爾赫斯讓文學的本質有了一個飛躍,把想象的空間提升到了另外一個層次。毫無疑問,博爾赫斯是個簡潔的大師,我覺得集中表現這種簡潔詩學的作品都集中在了以《私人藏書》為代表的各種書籍的序言寫作或者關於書的簡評中間。

我們為何稱博爾赫斯是“作家中的作家”?

比如在《私人藏書》中博爾赫斯寫到了伏爾泰“是巴黎一個普通公證人的兒子,曾受耶穌會的監護,演過戲,博覽群書,粗通法律,信奉自然神論,得到過許多女人的愛情,寫過危險的謗書,蹲過監獄,並被逐出法國,編過悲劇,不斷得到並失去‘麥塞納斯’們的庇護,不知疲倦地揮舞論證之劍,走過鴻運,取得過顯赫名聲,最後戴上榮耀的光環”。這是一種風格的簡潔,一氣呵成的小短精悍句子書寫下伏爾泰的一生。其餘的可以粗略歸為另外一種簡潔的風格,比如博爾赫斯評價卡夫卡的小說,“他用清澈的風格來寫汙濁的夢魘”。評價陀思妥耶夫斯基,“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本書就像走進一座從未到過的城市或置身於一場搏鬥的陰影之中”。評價施沃布的《假想人生》,“為寫此書,他發明了一種奇特的方法。主人公是真的,而事情卻可能是虛構的甚至是神奇的”,博爾赫斯的作品中無疑吸收了這種神奇的寫法,才讓我對這個句子如此深刻。評價蕭伯納,“世人無不熟知他的生平”。還有誰能讓如此平凡無奇的句子在這裡如此大放異彩?評價魯爾福,“魯爾福喜歡讀書、孤獨和寫作”。(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句子,一個評價)。評價科克託的一部小說,“讀本書猶如同他親切的幽靈交談”。評價萊內斯,“凡是浩瀚的作品總會有秘密的角落”。評價魯伊斯,“粗俗中的美麗閃光”——儘管這話是王爾德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