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手下戰將?快樂孔雀9g2021-12-25 13:49:18

1、潘美

潘美(925年-991年),字仲詢,漢族,大名府人,北宋開國名將之一。潘美與宋太祖趙匡胤關係素來深厚,宋朝建立後,受到重用。李重進叛亂,太祖親征,潘美為行營都監從徵。

開寶三年(970年),為行營諸軍都部署、朗州團練使,率軍滅南漢,一開始潘美圍攻賀州。潘美設伏於南鄉岸,大破南漢軍,擒斬伍彥柔。接著連克昭、桂、連三州,進逼韶州。再取韶州,南漢後主出降,南漢滅亡。即日,命潘美與尹崇珂同知廣州兼市舶使。

開寶五年(972年),兼嶺南道轉運使。開寶八年(975年)助都部署曹彬伐南唐,南唐滅亡,加檢校太傅、宣徽北院使。太平興國四年(978年)正月,任北路都招討制置使,判太原行府事,隨太宗伐北漢,又被任為知幽州行府事,隨太宗北伐遼,兵敗而回。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八月,以雁門觀之捷封代國公,太平興國八年(983年),改忠武軍節度使,進封韓國公。雍熙三年(986年),宋兵三路北伐遼朝,潘美為雲、應、朔等州行營都部署,率西路軍出雁門,所向克捷。

不久,因曹彬所領東路軍大敗於岐溝關,潘美等也受詔撤軍,在撤軍過程中,潘美與王侁等逼迫楊業冒險迎敵,置之必敗之地,而又見死不救,致使陳家谷(今山西寧武)兵敗,楊業全軍覆沒,被俘而死。為此,潘美被削秩三等,降為檢校太保。

淳化二年( 991年),加同平章事,數月後死,年六十七。贈中書令,諡武惠。鹹平二年(999年),配饗太宗廟庭。潘美在宋真宗時代又追封為鄭王。

2、趙普

趙普(922年-992年),字則平。幽州薊人,後徙居洛陽。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開國功臣。

早年曾被劉詞闢為從事,後擔任趙匡胤(宋太祖)的掌書記。顯德七年(960年),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推翻後周,建立宋朝。

乾德二年(964年)拜相,協助趙匡胤削奪藩鎮、罷禁軍宿將兵權,實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邊防遼等許多重大措施。淳化三年(992年),趙普病逝,年七十一。宋太宗親撰八分字神道碑賜之。累封韓王,賜諡“忠獻”,並配饗太祖廟庭。為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趙普雖讀書少,但喜觀《論語》。其“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對後世很有影響,成為以儒學治國的名言。

趙匡胤手下戰將?

3、石守信

石守信(928~984年),字守信 ,開封浚儀(今河南開封市)人。北宋開國將領。

初仕後周時,參與高平之戰、淮南之戰,累遷殿前都指揮使、義成軍節度使,與趙匡胤結為異姓兄弟,成為“義社十兄弟”的成員。

北宋建立後,率軍討平李筠、李重進叛亂,出任馬步軍副侍衛都指揮使、侍衛親軍馬步都指揮使等職。自杯酒釋兵權後,專事聚斂,積財鉅萬。宋太宗時期,隨徵遼國,遷鎮安軍節度使、守中書令,封衛國公。

太平興國九年(984年),去世,享年五十七歲。追贈尚書令、秦王,諡號武烈。

4、李繼勳

李繼勳(916年-977年),大名府元城(今河北大名東)人。北宋名將、宋太祖“義社十兄弟”之一。

後漢末年,李繼勳前往鄴都(大名府)投奔郭威。後周初年,任殿前司散員都指揮使。顯德元年(954年)三月,李繼勳參加高平之戰,因功升任殿前都虞候,改虎捷右廂都指揮使,領永州防禦使,十月,又升任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領昭武軍節度使。

李繼勳與趙匡胤等九人結為“義社十兄弟”。顯德三年(956年)六月,李繼勳在攻打南唐壽州(今安徽鳳台)時,怠於守禦,後周將士死者數百人,周世宗以李繼勳武臣,不責。但是免去他的軍職,改任為河陽三城節度使,直到次年七月才免去節度使而改為右武衛大將軍。

顯德六年(959年)世宗攻遼,李繼勳任戰棹左廂都部署,七月,李繼勳又升為安國軍(邢州)節度使。趙匡胤陳橋兵變,李繼勳在邢州,沒有參與兵變。

建隆元年(960年)六月,宋太祖趙匡胤平潞州李筠,李繼勳為昭義軍節度使,鎮守潞州,負責進攻及抗擊北漢。乾德五年(967年)加同平章事,為使相。

開寶元年(968年)、開寶二年(969年),李繼勳兩次為河東行營前軍都部署,率軍出征北漢,開寶三年(970年),李繼勳改為天雄軍節度使。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李繼勳因病回洛陽,以太子太師致仕,同年去世,終年62歲,追封隴西郡王,諡號莊武。

5、沈義倫

沈義倫(909—987),因避太宗光義名諱而單名倫,字順宜,開封太康(今屬河南)人。北宋的開國功臣之一,在太祖和太宗兩朝執掌財政大權,後任宰相。

沈義倫少習《三禮》,以講學授徒為生。沈義倫是趙匡胤霸府幕僚中繼趙普之後第二個升任宰相。曾經因得罪盧多遜被罷相。

6、範質

範質(911年—964年),字文素,大名宗城(今河北邢臺市威縣)人。五代後周時期至北宋初年宰相。

範質自幼好學,博學多聞。後唐長興四年(933年)登進士第,官至戶部侍郎。後周建立後,歷任兵部侍郎、樞密副使等職。顯德六年(959年),周世宗病危,託孤於範質等人。獲封蕭國公。

陳橋兵變後,範質與宰相王溥、魏仁浦被迫擁立趙匡胤為天子。曾舉薦趙普、呂慶餘、竇儀等人。乾德元年(963年),封魯國公。次年罷相。同年九月去世,獲贈中書令。

趙匡胤手下戰將?林1314520林2021-12-25 13:48:42

1、潘美

潘美(925年-991年),字仲詢,漢族,大名府人,北宋開國名將之一。潘美與宋太祖趙匡胤關係素來深厚,宋朝建立後,受到重用。李重進叛亂,太祖親征,潘美為行營都監從徵。

開寶三年(970年),為行營諸軍都部署、朗州團練使,率軍滅南漢,一開始潘美圍攻賀州。潘美設伏於南鄉岸,大破南漢軍,擒斬伍彥柔。

趙匡胤手下戰將?使用者27234573699702021-12-25 13:47:54

1、潘美

潘美(925年-991年),字仲詢,漢族,大名府人,北宋開國名將之一。潘美與宋太祖趙匡胤關係素來深厚,宋朝建立後,受到重用。李重進叛亂,太祖親征,潘美為行營都監從徵。

開寶三年(970年),為行營諸軍都部署、朗州團練使,率軍滅南漢,一開始潘美圍攻賀州。潘美設伏於南鄉岸,大破南漢軍,擒斬伍彥柔。接著連克昭、桂、連三州,進逼韶州。再取韶州,南漢後主出降,南漢滅亡。即日,命潘美與尹崇珂同知廣州兼市舶使。

開寶五年(972年),兼嶺南道轉運使。開寶八年(975年)助都部署曹彬伐南唐,南唐滅亡,加檢校太傅、宣徽北院使。太平興國四年(978年)正月,任北路都招討制置使,判太原行府事,隨太宗伐北漢,又被任為知幽州行府事,隨太宗北伐遼,兵敗而回。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八月,以雁門觀之捷封代國公,太平興國八年(983年),改忠武軍節度使,進封韓國公。雍熙三年(986年),宋兵三路北伐遼朝,潘美為雲、應、朔等州行營都部署,率西路軍出雁門,所向克捷。

不久,因曹彬所領東路軍大敗於岐溝關,潘美等也受詔撤軍,在撤軍過程中,潘美與王侁等逼迫楊業冒險迎敵,置之必敗之地,而又見死不救,致使陳家谷(今山西寧武)兵敗,楊業全軍覆沒,被俘而死。為此,潘美被削秩三等,降為檢校太保。

淳化二年( 991年),加同平章事,數月後死,年六十七。贈中書令,諡武惠。鹹平二年(999年),配饗太宗廟庭。潘美在宋真宗時代又追封為鄭王。

2、趙普

趙普(922年-992年),字則平。幽州薊人,後徙居洛陽。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開國功臣。

早年曾被劉詞闢為從事,後擔任趙匡胤(宋太祖)的掌書記。顯德七年(960年),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推翻後周,建立宋朝。

乾德二年(964年)拜相,協助趙匡胤削奪藩鎮、罷禁軍宿將兵權,實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邊防遼等許多重大措施。淳化三年(992年),趙普病逝,年七十一。宋太宗親撰八分字神道碑賜之。累封韓王,賜諡“忠獻”,並配饗太祖廟庭。為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趙普雖讀書少,但喜觀《論語》。其“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對後世很有影響,成為以儒學治國的名言。

3、石守信

石守信(928~984年),字守信 ,開封浚儀(今河南開封市)人。北宋開國將領。

初仕後周時,參與高平之戰、淮南之戰,累遷殿前都指揮使、義成軍節度使,與趙匡胤結為異姓兄弟,成為“義社十兄弟”的成員。

北宋建立後,率軍討平李筠、李重進叛亂,出任馬步軍副侍衛都指揮使、侍衛親軍馬步都指揮使等職。自杯酒釋兵權後,專事聚斂,積財鉅萬。宋太宗時期,隨徵遼國,遷鎮安軍節度使、守中書令,封衛國公。

太平興國九年(984年),去世,享年五十七歲。追贈尚書令、秦王,諡號武烈。

4、李繼勳

李繼勳(916年-977年),大名府元城(今河北大名東)人。北宋名將、宋太祖“義社十兄弟”之一。

後漢末年,李繼勳前往鄴都(大名府)投奔郭威。後周初年,任殿前司散員都指揮使。顯德元年(954年)三月,李繼勳參加高平之戰,因功升任殿前都虞候,改虎捷右廂都指揮使,領永州防禦使,十月,又升任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領昭武軍節度使。

李繼勳與趙匡胤等九人結為“義社十兄弟”。顯德三年(956年)六月,李繼勳在攻打南唐壽州(今安徽鳳台)時,怠於守禦,後周將士死者數百人,周世宗以李繼勳武臣,不責。但是免去他的軍職,改任為河陽三城節度使,直到次年七月才免去節度使而改為右武衛大將軍。

顯德六年(959年)世宗攻遼,李繼勳任戰棹左廂都部署,七月,李繼勳又升為安國軍(邢州)節度使。趙匡胤陳橋兵變,李繼勳在邢州,沒有參與兵變。

建隆元年(960年)六月,宋太祖趙匡胤平潞州李筠,李繼勳為昭義軍節度使,鎮守潞州,負責進攻及抗擊北漢。乾德五年(967年)加同平章事,為使相。

開寶元年(968年)、開寶二年(969年),李繼勳兩次為河東行營前軍都部署,率軍出征北漢,開寶三年(970年),李繼勳改為天雄軍節度使。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李繼勳因病回洛陽,以太子太師致仕,同年去世,終年62歲,追封隴西郡王,諡號莊武。

5、沈義倫

沈義倫(909—987),因避太宗光義名諱而單名倫,字順宜,開封太康(今屬河南)人。北宋的開國功臣之一,在太祖和太宗兩朝執掌財政大權,後任宰相。

沈義倫少習《三禮》,以講學授徒為生。沈義倫是趙匡胤霸府幕僚中繼趙普之後第二個升任宰相。曾經因得罪盧多遜被罷相。

6、範質

範質(911年—964年),字文素,大名宗城(今河北邢臺市威縣)人。五代後周時期至北宋初年宰相。

範質自幼好學,博學多聞。後唐長興四年(933年)登進士第,官至戶部侍郎。後周建立後,歷任兵部侍郎、樞密副使等職。顯德六年(959年),周世宗病危,託孤於範質等人。獲封蕭國公。

陳橋兵變後,範質與宰相王溥、魏仁浦被迫擁立趙匡胤為天子。曾舉薦趙普、呂慶餘、竇儀等人。乾德元年(963年),封魯國公。次年罷相。同年九月去世,獲贈中書令。

範質曾主持編定後周的《顯德刑律統類》,宋代第一部法典《宋刑統》直接來源於此法典。著有《範魯公集》、《五代通錄》等。

趙匡胤手下戰將?無欲則剛1882021-12-25 13:47:10

1、李處耘(920年―966年),字正元,潞州上黨(今山西長治)人 ,五代末年至北宋初年名將。歷任客省使、樞密承旨、右衛將軍、羽林大將軍、宣徽北院使、行營兵馬都監、揚州知州、宣徽南院使、樞密副使等,後與慕容延釗不和,被貶為淄州刺史。乾德四年(966年),李處耘去世,終年四十七歲。

2、高懷德 (926年—982年),字藏用,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後唐中軍都指揮使高思繼之孫,後周天平節度使、齊王高行周之子 ,宋太祖趙匡胤的妹夫,北宋開國功臣。

3、石守信(928年-984年),字守信 ,開封浚儀(今河南開封市)人,北宋開國名將。初仕後周時,參與高平之戰、淮南之戰,累遷殿前都指揮使、義成軍節度使,與趙匡胤結為異姓兄弟,成為“義社十兄弟”的成員。宋太宗時期,隨徵遼國,遷鎮安軍節度使、守中書令,封衛國公。太平興國九年(984年),去世,享年五十七歲。追贈尚書令、秦王、封武威郡王,諡號武烈。

趙匡胤手下戰將?侯珺猛2021-12-25 13:46:12

趙匡胤手下有五位大將,分別是:

高懷德,李處耘,石守信,曹彬,王全斌。

王全斌出身將門,自幼就膽識過人。他的父親為後唐岢嵐軍使,私下畜養一百多名勇士,李存勖懷疑他心存異志,召見他,他害怕不敢去。

當時王不久,因曹彬所領東路軍大敗於岐溝關,潘美等也受詔撤軍,在撤軍過程中,潘美與王侁等逼迫楊業冒險迎敵,置之必敗之地,而又見死不救。

致使陳家谷(今山西寧武)兵敗,楊業全軍覆沒,被俘而死。為此,潘美被削秩三等,降為檢校太保。

趙匡胤手下戰將?勇敢的迴歸2021-12-25 13:45:46

高懷德

高懷德(926年—982年),字藏用,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後唐中軍都指揮使高思繼之孫,後周天平節度使、齊王高行周之子,宋太祖趙匡胤的妹夫,北宋名將、開國功臣。

以擁戴有功,宋初為殿前副都點檢,曾參與平定李筠、李重進之亂。後與石守信等秉宋太祖意圖自請解除兵權。宋太宗時官武勝軍節度使兼侍中。死後追封渤海郡王,諡號“武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