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高雲鵬的歷史小課堂2020-06-03 07:05:34

陳平和周勃都是漢朝元老,他們都是忠於劉邦的老臣。當初也都參加了劉邦的“白馬之盟”,發誓要為扶保劉氏江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因為這些老臣有竭盡全力輔佐劉氏的思想基礎,所以不能懷疑這班老臣存有異心。而且他們也不可能利用朝廷面臨的危機,施展陰謀或是存心搞政變。雖說“倒呂政變”也是政變,但卻是一班老臣出於匡扶社稷的目的,被迫採取的非常手段!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

(呂太后臨朝稱制)

還應該看到,陳平和周勃等人都曾親歷西漢初年複雜的權力爭鬥,深知權力爭奪的險惡與無情。因此,如果他們不是出於對劉氏的忠心,又豈肯甘冒滅族的危險,去和集朝廷政權和兵權於一家的呂氏爭鬥呢?那豈不是以卵擊石自不量力嗎?

況且,呂后自知違反“白馬之盟”,分封呂氏子弟為王侯,早已激起了一些元老重巨和正直大巨的不滿。因此在她即將病死之前為防不測,也做了一定的政治安排——將京師禁衛軍交由呂產、呂祿執掌,並特別叮囑他們說:“娃兒呀!現在朝廷大權掌握在呂氏之手,那些個朝廷大臣都不服氣!我死之後你們千萬不要出城為我送葬!一定要緊握兵權保衛皇宮,以免被別人趁機算計嘍……”

儘管呂太后既專權又跋扈,但卻也並非不明白呂產、呂祿等人很無能,憑藉他們的能力很難保衛呂家的安全!可是事到如今已經沒有了退路——呂家既已登上了權力巔峰,一旦退下必將跌得粉身碎骨。而今也只能抱著僥倖心理,期盼呂產、呂祿利用兵權在手,繼續維持呂家專權的局面。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

(陳平)

然而儘管呂太后千算萬算,可就是沒有算出呂家子弟竟然如此不成器!居然被人輕而易舉的騙去兵權,從而給了周勃和陳平等老臣剷除諸呂的機會!此外,在周勃和陳平動手之前,齊王劉肥已經率兵起事了,而呂家派去抵擋齊王的老將灌嬰,反而和齊王兵合一處、將打一家,約定了待京師有變助劉反呂!

由此可見,是呂家的過分專權擅政囂張跋扈,造成了元老重臣、劉氏諸王共同反對他們的局面,處在極度危險之下的呂家,早已經危加累卵!即使沒有周勃和陳平發動“倒呂政變”,也會有其他勢力起事。才能不足而又德行淺薄的呂家子弟,因沒有能力穩定朝局,更無法擺幹錯綜複雜的各派勢力,所以肯定會被趕下權力巔峰!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

(倒呂政變後,被群臣擁立為漢文帝的,代王劉恆)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折緣2020-06-04 13:55:01

這是一段被惡意篡改的歷史,當初“誅呂安劉”的功臣,實際上卻是“殺帝奪權”的亂臣賊子。

劉邦建立漢朝後,對軍功集團的封賞是相當大氣的,高祖五年,對軍功將士吏卒進行了一次全國性的財富大分配,涉及到全國16%-20%的人口和全國40%左右的土地。16年之後,呂后臨朝稱制時,也曾主持過一次軍功爵位擁有者的田宅賞賜,規模雖然沒有劉邦的那一次大,但所賜予的田宅數量仍然相當驚人,可謂前有古人,但絕對無後來者。

劉邦消滅掉異姓諸侯王之後,“白馬之盟”確定了帝國的兩架馬車,一是劉姓諸侯國,二是軍功集團,二者相互監督,相互制衡,同時與劉邦為主的宮廷勢力形成了“三權分立”的格局。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

呂后為什麼能夠掌權成功,一是一宮廷力量為基礎,二是以各種物質上次和精神賞賜(排座次)大力籠絡軍功集團。當然,另一方面她又積極組建、配置成熟的宮廷勢力,與軍工集團向抗衡,這一勢力即呂氏外戚勢力。但呂氏的外戚勢力相對而言中規中矩,遠遠不如後世漢武帝時候那種強大。

呂后死後,以周勃、陳平為代表的軍功集團立即發動了“誅呂行動”,將宮廷勢力連根拔起,傳統史書中將這一事件歸結為呂氏外戚與劉氏皇族之間的存在衝突,而軍功元老則在關鍵時刻支援劉氏皇族取得勝利,他們再次成為了力挽狂瀾的帝國中流砥柱。

事實上無論是呂后執政,還是誅呂外戚勢力的成型,並沒有威脅到劉氏江山。一般將呂后誅殺三位趙王和廢除少帝,封呂氏為王,破壞白馬之盟,諸呂擅權、把持宮廷試圖作亂,作為軍功集團剷除諸呂行動的正義性。

首先來看誅殺三位趙王,這三位是潛在的反呂勢力,一定程度上威脅到了漢惠帝的地位,而少帝則是因為對呂后抱有怨恨之心,她幹掉他們,只屬於皇族內部權力鬥爭,並不涉及以呂氏取代劉姓皇統。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

至於呂后殘殺劉姓宗室,並沒有那麼一回事,呂后對待劉氏宗室的態度,往往取決於血緣的親疏,疏遠者多遭打壓,親近者往往受到扶持。倘若呂后真的把劉姓宗室悉數打壓,後來齊王也不會具有在其死後以蕩平諸呂的藉口興兵挺進長安的勢力。

呂后分封諸呂為王,從原則上講雖然破壞了“白馬之盟”,但這是發生在其“稱制”之後的事情,所謂“稱制”,即其成為了國家領導人,不是皇帝,卻已經擁有皇帝的所有權力,自然擁有絕對權力的呂后分封諸呂無可厚非,是上升不到取代劉氏皇統的“高度”,畢竟皇帝還是姓劉,諸侯王國還是以劉氏為主。

所以軍功集團的發動的誅呂行動的緣由是站不住腳的,呂后死後,皇帝依然姓劉,諸呂也沒用把持朝政,而是于軍功集團形成了制衡。

那麼,軍功集團為什麼要發動這次行動呢?

這不得不從漢初的權力分配說起。漢王朝的權力二元結構中,皇帝姓劉這是皇統不容動搖,另外還有一個潛規則就是丞相皆出自軍功集團。到了呂后時代,丞相依然出自功臣集團,但卻將相權一分為二。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

而呂后臨終之際的人事安排,卻是以審食其為太傅,呂產為相國。呂產以外戚身份出任相國,完全打破了漢初以來只有軍功集團才能擔任丞相的慣例,嚴重破壞了“白馬之盟”的“三權分立”,這必然被掌控政府力量的軍工集團視作宮廷力量向政府部門的滲透。

這便是軍功集團發動政變,誅殺諸呂的真正導火索。

他們首先是矯詔殺掉了諸呂,後來不放心又斬草除根,連皇帝都拉下馬。以不知呂后從哪裡抱來的野種為理由,廢殺了後少帝劉弘,並且連他的三兄弟都沒放過,呂后漢惠帝一脈徹底滅絕。

軍功集團的行為,實質上就是一次為了搶班奪權而發動的陰謀政變。倘若誅呂能夠威脅劉氏皇統,具有改朝換代的能力,掌握南軍的呂產和諸呂能那麼輕鬆就被他們除掉嗎?事實上,長安的軍事力量,從來都掌握在軍功集團手裡,整個軍隊從上到下,其實都是他們自己人,諸呂只是名義上的領導,根本無法在中培植自己的力量,比起後來的霍光簡直是弱爆了。

他們已經膽大妄為到為了自身權力的穩固,向皇帝身上潑髒水不說,還直接趕盡殺絕,如此行為,哪裡有半點忠臣的樣子?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浩渺煙波之2020-06-04 01:46:22

公元前180年,呂雉病危之時,下令任命侄子呂祿為上將軍,統領北軍;呂產統領南軍,擔任相國。讓呂祿的女兒做 皇后。皇帝式微,外戚集團尾大不掉。

呂后一死,袒劉之軍蜂起。 齊王劉襄發難於外, 陳平、周勃響應於內,劉氏皇族集團與呂氏外戚集團的政治鬥爭,以皇族集團的勝利而告終。

陳平周勃本心是忠於劉邦的,只是迫於呂后大權在握形勢所逼,以社稷江山黎明百姓為重,暫時隱忍。呂后一死,諸呂無論德行還是功勞均不足以服眾,若縱容其胡作非為謀逆上位,將會引起朝綱動盪,百姓遭殃甚至生靈塗炭。因此果斷採取行動,剷除諸呂,穩定了漢室江山。

綜上所述,政變只是形式,安劉是結果,尋找明君,江山穩定延續才是根本目的。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歷史神秘人2020-06-02 19:25:22

陳平周勃等人發動政變剷除諸呂,表面是“安劉”,畢竟劉家天下保住了,他們那幫老臣的利益也就保住了,政變都是為了自己,既有了名聲也有實質利益,一舉兩得何樂不為呢!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

呂后上位後,心機深沉的陳平也是依附呂后的,贊同呂后把持朝政,因為陳平清楚跟呂后作對沒有好下場,還不如依附呂后暫時得以保命以待日後!呂后把持朝政自然就扶持呂氏家族來幫助她統治朝廷,有自己親人來把持朝堂的重要職位,呂后才放心大權獨攬啊,同時呂后這樣做無非就是早排擠那些跟著劉邦打天下的老臣們,畢竟老臣和呂后是天然的對立面,大家是融合不到一起的!呂氏家族獨大掌握著朝廷,老臣們的利益被削弱了,呂后還講點人情沒有殺掉這幫老臣,這就為往後的政變留下伏筆了!呂后死後,就是政變的開始,當權的呂氏家族就沒有了最大的依靠,他們是想和老臣們妥協一起統治朝廷,可是老臣們不同意啊,誰知道這是否是拖延之計啊,以後你還會幹掉我,還不如我先下手為強幹掉呂氏,由老臣們重掌權力多好啊,畢竟權力人人都想自己掌握,不同別人分享!隨後陳平和周勃發動政變,用血腥的手段剷平了呂氏勢力,老臣們重新掌握了權力!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

你說陳平他們“安劉”,事實是也不是,因為你如果真的安劉,為了劉氏皇族著想,可你們怎麼連當時的後少帝也殺了呢,甚至惠帝的所有兒子都給殺了,你這是真的“安劉”嗎,顯然不是啦,如果你真是為劉家著想,殺了呂氏家族就算了,為什麼連惠帝的後代都全殺了呢,惠帝劉盈可是劉邦的兒子啊,你們這樣殺戮說白了就是怕惠帝的後代報復你們嗎,因為惠帝也是呂后生的嘛,為了斬草除根不讓以後遭受報復,乾脆把惠帝的血脈全清理乾淨了大家才放心嘛,所以這次政變說是寫了“安劉”,其實完全是為了老臣們的利益最大化而政變的,都是自私自利的行為!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

當然“安劉”還是有的,畢竟你不能自己當皇帝啊,最後還得讓劉氏後代當皇帝,而劉恆就撿了個便宜,成了新的皇帝!大家之所以選擇劉恆當皇帝,就是因為劉恆沒有勢力,他的母親薄太后也沒有什麼勢力,好說話的人,所以才讓他當皇帝,關鍵是好控制保證自己的利益,這才是關鍵!當然劉恆上位自然就要肯定陳平他們政變的合法化,不然怎麼好好當皇帝啊,他也是利益的既得者,自然要粉飾太平了,所以後世對這場政變也是正義的很,其中的血腥並沒有描寫!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散人閒語2020-06-02 08:35:05

漢朝建立之後,是劉、呂、功臣集團共治天下,呂后時造成了呂家過大,失去平衡了。

所以功臣集團要打著扶劉的旗號,去掉呂家。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記錄怪咖2020-06-02 18:45:24

【據實回答每一個問題,關注老爹,準沒錯】

諸呂之亂的平定,是發生在呂后死後的那一年。

為何會有這次內亂呢?

是為了剷除呂氏的勢力,將朝政大權還給劉氏一族,也就是:安劉。

那麼,誠如此問: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

老爹覺得,從最終的結果來看,自然是為了安劉,這點是可以肯定的。發動政變,是為了實現安劉而採取的措施。

此次諸呂之亂的平定,最終讓劉邦的兒子劉恆繼位,也就是後來的漢文帝。

漢文帝的繼位,能夠從一定程度上,反映此次政變的性質。

第一,漢文帝是劉邦的兒子之一,屬於正宗的皇家血脈。在這點上,就比呂后稱制時期所立的兩位少帝,要更加正統。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

第二,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漢文帝的母親薄姬,她的孃家並不像呂后的孃家一樣,不是什麼豪門大族,在朝政中沒有多少勢力。

這可以有效地避免,再次出現呂后等後宮掌權,干涉朝政的情況。從而鞏固皇權,確保朝政的穩定。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

我們從漢文帝成功繼位的原因當中,也能發現此次政變的性質,就是為了剷除長期把持朝政的諸呂勢力,將朝政大權歸還給劉氏一族,也就是安劉。

所以,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就是為了安劉,至於發動政變,是為了實現安劉而採取的必要措施。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聰明的小龍女2020-06-02 08:29:43

陳平、周勃等西漢開國功臣,也是兩朝元老剷除專權的呂氏族人,既是以剷除的呂氏族人為藉口發動宮廷政變,也是為安定劉邦的西漢江山,成功剷除呂氏一族、擁護劉恆即位即漢文帝,鞏固了西漢江山,也開創了西漢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陳平、周勃等老臣也功不可沒。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猩紅先生2020-06-02 09:27:34

諸呂的上臺,就是陳平跟呂雉提的。當初漢惠帝剛死,如果不這樣做,陳平等人都會被呂雉除掉。陳平等人假意站在呂氏一派,既能保全自己,又能尋找機會。

果然一旦時機來臨,陳平周勃趕緊站出來,剷除諸呂,迎立文帝。既成了劉氏功臣,自己又立於不敗之地。

可謂是個老陰。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正在讀書的男孩2020-06-06 13:14:53

大家好,我是白衣書生說歷史,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先向大家解釋一下諸呂之亂。

諸呂之亂

漢高祖劉邦死後,皇后呂雉掌握了漢朝的政權。呂雉在位時大封諸呂,讓她的孃家人掌管國家軍政大權。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

這其中就有她的侄子呂祿,封為趙王兼上將軍,統領漢朝軍隊的北軍,讓呂產當相國統領南軍。

但是呂雉這一系列政治上的做法,違反了漢高祖劉邦的一個規定:“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誅之”。所以,引發了劉氏宗族和一些忠於劉家大臣們的不滿。

當呂雉還在位時,這些人隱忍不發。當呂雉死後,一場消滅呂氏政權的風暴就爆發了。

當時劉邦的長孫齊王劉襄,第一個率軍直逼長安。之後,太尉周勃和大將軍灌嬰,還有右丞相陳平,這些漢朝的開國元老們是紛紛響應。

很快,在大勢所趨下,呂祿被奪了兵權,呂產被殺,呂氏一族就這樣被誅滅了。

安劉

陳平、周勃等漢朝老臣,都是追隨劉邦爭霸天下的忠臣。當呂后和外戚把握朝政的時候,他們這些老臣們,雖然想光復漢室,但是在呂后的威壓下,他們不能有所行動。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

所以當呂后一死後,這些漢朝老臣們紛紛討伐諸呂。

如果他們是想借機發動政變,消滅呂氏勢力後,大可擁力一個傀儡皇帝,就像曹操那樣挾天子以令諸侯。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

但是這些老臣們,並沒有那樣做。而是,以漢朝發展為重,擁護老實、敦厚的代王劉恆上位,也就是後來的漢文帝。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

希望我的回答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謝謝大家!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織繭讀書2020-06-02 19:00:03

我認為是陳平、周勃所說的“全社稷,定劉氏之後”,也就是題主所說的“安劉”。當時齊王劉襄有意天子之位,他打算髮動政變,震懾諸呂,而陳平、周勃等人連哄帶嚇奪了呂產、呂祿兵權,直接剷除了諸呂,諸侯大臣一商量,立代王劉恆為皇帝,開啟文景之治。

當時的形勢是:

高祖劉邦定天下,認為天下姓劉。高祖崩後,給惠帝留下右丞相王陵、左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惠帝觀“人彘”後,棄天下於呂后。惠帝崩後,呂后找了兩個小皇帝,行臨朝稱制之實。

呂后提出“立諸呂為王”對議題,引發天下姓劉還是姓呂之爭。

當時左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表面上認為“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稱制,王諸呂,無不可。”但卻以退為進,暗自行全社稷,定劉氏之後之實。

呂后“王諸呂”的目的:

呂后在高祖劉邦為沛令時,就跟隨劉邦,一生風雨。劉邦即皇帝位,卻提出“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置與其風雨一生的呂后於何地?

此時,昔人已逝,只留下天下,呂后也要對其一生進行總結,因此提出呂后提出“立諸呂為王”,其認為天下不僅是高祖的天下,也有呂氏一半的功勞。

因此,呂后在天下劉、呂二分思想的主導下,不僅王諸呂,而且主張劉、呂通婚,保證最高權力始終掌握在劉、呂兩姓。

為什麼陳平、周勃能夠剷除諸呂?

公元前187年,呂后提出王諸呂到公元前181年,這七年間,這種做法並沒有引起天下諸侯大臣太大非議,可以說已為天下所接受。但公元前180年,諸呂欲為亂,諸侯大臣不幹了,連哄帶嚇奪了呂王呂產、和趙王呂祿兵權,呂氏一門遂卒滅。

剷除諸呂,並非陳平、周勃二人之功,內有朱虛侯,外有齊王劉襄、和潁陰侯灌嬰才不敢做亂,其餘大臣自堅其命。

當時南軍歸呂產,北軍歸呂祿,周勃不得主兵,陳平患諸呂,力不能制,恐禍及己,閉門不出。在陸賈說“

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將。”

因此,陳平聯手周勃。但是周勃雖然是太尉,無奈手裡沒有兵權,透過曲周侯酈商的兒子酈寄騙呂產和呂祿,讓二人以兵屬太尉周勃,導致諸呂最終失敗。然後為大漢王朝選擇新的皇帝,開啟文景之治。

因此,陳平、周勃並沒有發動政變,他們是高祖留下來輔佐惠帝的老臣,其認為天下事高祖的天下,在其位,謀其政,安社稷,因此誅滅諸呂,才定劉氏之後。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愛妮品歷史2020-06-02 12:16:19

公元前188年8月18日,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的皇太后呂雉去世。後世將呂后和女皇帝武則天並稱“呂武”,劉邦死後呂后是中國沒有疑問的的最高統治者,司馬遷作《史記》以皇帝的規格用本紀記錄她的生平事蹟。呂后生前掌控國家大權時,壓制劉氏,大封諸呂,剷除異己,連自己的兒子漢孝惠帝也鬱悶而死。

孝惠帝死後,呂后又隨便找了個小孩當作孝惠帝的兒子立為少帝,繼續控制國家。呂后死後,她把長安的兵權分給自己的侄子呂祿、呂產,讓他們繼續控制漢王朝。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

不過不久齊王劉襄和呂氏家族互相猜忌,終於忍受不了,起兵準備攻打長安。掌握國家權力的呂產就派灌嬰去平息叛亂,灌嬰把軍隊帶到滎陽之後停下了,反而打算聯合諸侯回攻長安。呂后侄子智商不行,被周勃等騙走軍權,不久之後漢朝發生了短暫的劇烈政變,周勃和陳平殺死了呂后的侄子,樊噲的老婆呂嬃被用鞭子抽死。

這時,掌握長安兵權的人是周勃、陳平等人,他們最終決定把當時的少帝廢掉,不久後殺掉,另立新帝。當他們準備在諸侯王中立一位皇帝時,有人建議立最早起兵的齊王劉襄為帝,但有人卻認為劉襄的母親家族勢力龐大,且不善,不能立他,以防止第二個呂后出現。最終能大家認為代王劉恆為人寬厚,年齡大,關鍵是他母親薄氏孃家人不錯。薄氏最早是劉邦在楚漢爭霸時期從魏王那裡繳獲的,因可憐她才臨幸她,可見其地位之弱,而大臣們正是看中這點,立劉恆為帝,他就是開啟了文景之治的漢文帝。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剿滅諸呂之後,兵權已經徹底到了大臣們手中。當時的社會雖然沒有後來三國、五代等亂世的綱常崩壞,但是戰國時期士大夫篡權例子屢見不鮮,早就出現過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的先例。既如此,為什麼這些大臣們在擁有了如此大權之後,不自己當皇帝,最起碼擁立少帝,來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群臣完全有理由這麼做:

劉氏對待功臣並不能算是優厚,之前的劉邦殺掉韓信、英布等人,千年間被嘆涼薄;若往後看,周勃立漢文帝建大功,周亞夫平息七國之亂也是不世之功,但是父子二人卻又遭到了漢文帝、漢景帝父子二人的迫害——前事有經驗,後世未必沒有顧慮,周勃等人為何不取而代之呢,何苦自己伴君如伴虎,晚年無善終?

在對於武將們是否有稱帝之心的問題上,其實是不必懷疑的,首先是人性使然,追逐權力是這些人的不變主題;其次在《史記》中對他們的野心也有提及,代王受到周勃等人邀請去長安繼承大位,他手下張武等人就曾提到:

“漢大臣皆故高帝時大將,習兵,多謀詐,此其屬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呂太后威耳。今已誅諸呂,新喋血京師,此以迎大王為名,實不可信。”

漢文帝(即代王劉恆)出發長安之前,帳下多數謀士也認為,漢臣都是身經百戰刀劍舔血的亡命之徒,本意根本不是當臣子,只是被劉邦和呂后壓制罷了。而事實上,謀士們道破天機,而漢文帝自己最初也確實忌憚長安武將,不敢前往。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

不過後來漢文帝手下的宋昌卻勸劉恆繼續前往,他沒有否認這些大臣們的野心,但是他認為,有三大原因導致諸侯不敢自立,所以勸劉恆大膽的去長安接任皇帝位置:

一、天下大亂的時代已經過去,劉氏稱帝已久,外姓已經沒有稱帝的機會了;

二、劉邦生前分封劉姓子弟為王,大家犬牙交錯,宗族力量牢固,天下人都懼怕劉氏的實力;

三、在平息諸呂的時候,周勃等人奪取呂祿、呂產軍權的時候,在軍隊裡是打著劉氏的名義去號召士兵們,因此士兵和百姓們雖然被大臣們所控制,但他們卻仍然認為這是劉氏的江山,大臣們想造反,人們未必同意。

而在這三點原因當中,最能打動漢文帝的還是第二個原因。漢文帝繼位的第二年正月,大臣們進言讓他立太子,漢文帝推辭說“我叔楚王年紀大了,懂得很多;我哥吳王有美德;我弟淮南王一直輔助我,他們不都是儲位的好人選嗎?”大臣們最後苦口婆心,漢文帝才立自己兒子當太子。漢文帝說這句話有兩個原因,首先是試探群臣是不是今天擁立自己,明天就擁立別人;另一方面也是體現出自己與幾個劉姓諸侯的親密,讓天下人忌憚。

一直以來,歷史課本當中告訴我們分封制是落後的制度。然而這一制度一直延續到明朝,君王們不可能沒有自己的考慮。電視劇《朱元璋》中,明太祖要分封九大攘夷塞王,有大臣反對,認為後來必成大患,這位大臣被朱元璋裝進袋子裡跌死了。其實朱元璋有何嘗不知道後世的一些壞處,但是他一直以來最忌憚的莫過於京都的悍將們,並且在臨死前幾乎誅滅功臣。而九大塞王除了國防因素以外,令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監視金陵的大臣們,防止他們將來對新皇帝不軌,這個時候大臣們出來阻止,朱元璋殺他也在情理當中。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

而九大塞王實際上也是互相牽制,分為不同勢力,如果朱允文沒有聽從黃子澄、齊泰兩個老孺的話去主動削藩,北方的晉王、秦王雖然已經死了,但其後人畢竟是馬皇后所出,不可能坐視不理。結果削藩把所有藩鎮都得罪了,後來才導致朱棣長驅直入。

同理劉邦生前自然知道呂后的一些小九九,不然也不會說“安劉氏者必勃也。”劉邦兄弟四人:劉伯、劉仲、劉季、劉交,大哥早逝,劉仲本來封為代王,結果匈奴南下時拋棄封底逃跑,最後劉邦就把劉恆封了過去;劉交是劉邦的四弟,學識豐富,被封為楚王,而之前的楚王分別是陳勝、項羽和韓信,楚地在當時來說非常關鍵;另一個最重要的位置就是長子劉肥所在的齊國。兩兄加一長子,年齡都比較大,翅膀比較硬,互不團結,顯然劉邦的分封很大程度上就是準備讓他們日後去找茬長安的。

這樣一來,大家才能互相制衡,讓自己死後政權穩固。而分封制的好處,對於家天下來說,是不可替代的。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張鴻大2020-06-04 21:44:14

沒有絕對的忠心和私心,只有絕對的存在和發展需求。

這一點在過去和未來,東方和西方都一樣。

凡是暴動都是生存的需要,成了當皇帝就是造反,成了還是做臣子就是清君側。大家都是為了生活嘛,都一樣。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赫本人才2020-06-02 19:13:35

不要總是糾結別人做事的動機,這樣做人太陰暗!

政治本來就是利益的輸送,陳平周勃當年跟著劉邦一起冒著殺頭的風險造反是為了利益,不是為了夢想!

他們剷除呂氏勢力,也是為了維護白馬之盟,為了維護軍功貴族的利益,安劉只是順帶的;他們更多的是維護自己的利益;

所以他們選擇了看似柔弱好控制的劉恆即位,而沒有選擇文韜武略的齊王劉襄!

陳平、周勃等老臣剷除諸呂,目的是“安劉,”還是藉口發動政變?

分享知識,手留餘香!歡迎點贊、轉發、評論,喜歡的點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