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取名字也講究意義的嗎?笑搞2017-06-03 18:39:38

古人取名 有以下幾個原則1。音 名字的子音要清脆順口 2。形 字型結構要穩定要流暢 。3。意 所取的名字要有一定的意義。 4。合 與用名字人的五行相合 。5。諱 取名不可以和長輩的名字相同或者同音如果有必須寫的時間有所區別 年的時間也不是同一個音 這是對長輩的尊重。

古代人取名字也講究意義的嗎?

其實,姓氏的產生比較複雜,是當時經濟、政治、軍事、宗教交錯疊加發展的產物,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唐代柳芳曾把姓氏來源歸為八類,分別以國名、諡號、官名、爵號、先祖名字等為姓氏,氏於居(住地,如東郭),氏於志(崇拜自然物,如姓牛、柳等),氏於事(祖先職業,如巫師後人姓巫)。宋代鄭樵在《通志•氏族略》中又將姓氏來源細分為 32類。歸納起來,中國人的姓氏來源大致可分以下 類別:

(1)以母系氏族社會部落符號為姓氏。這些是最古老的姓,有姬、姜、姒、嫪、媯、姚、姞、嬴等,都是女字旁,以母親為姓。如夏朝東夷族首領伯益為嬴姓,周朝帝王為姬姓等。”任”姓也是從古姓”妊”衍化而來,女子妊娠,孩子生下姓“妊”,從母親姓。

(2)以國名為姓氏。周代大封侯,大大小小的諸侯國遍及神州,其諸侯子孫後代便以國名為姓氏。春秋戰國時的諸侯各國,如齊、魯、晉、秦、楚、宋、衛、陳、蔡、曹、鄭、燕、吳、越、韓、魏、趙等,都成為兩千多年來的常見姓。夏、商、周等朝代帝王后裔,也有以朝代名稱為姓氏。一些邊遠”夷狄之國”如狄、戎、翟、羌、滿、安等國,其國民也有以國名為姓。

(3)以封地邑名為姓氏。邑,是帝王及諸侯國君分予同姓或異姓卿大夫的封地,這些卿大夫後代或邑中人,有的便以邑名為氏,如卞、堂、鎬、單等。周武王時封司寇忿生采邑於蘇(今河北臨漳縣西),其後代因此姓蘇。這類姓氏近200個。

(4)以居住地為姓氏。齊國貴族大夫分別居住在東郭、南郭、西郭、北郭,郭為外城,這”四郭”便成了姓氏。這類姓氏不少,以複姓為多,一般帶有鄉、閭、裡、宮、門等字,如百里、西門、東閭、南宮等。

古代人取名字也講究意義的嗎?

(5)以官名為姓氏。西周設定五官,司徒掌管教化,司馬掌管軍事,司空掌管工程,司士掌管爵祿,司寇掌管刑獄,這五官的後代有的便以其官名為姓氏。漢代設治粟都尉,主管糧食,其後代便姓粟。以官職為姓氏的還有賈正(掌商業)、宮正(掌宮中戒令)、上官、錢、農、師、監、庫、倉、籍、諫等。

(6)以職業、技能為姓氏。優人為古代藝人,優孟是春秋時楚國藝人,其後代姓優。從事巫術(占卜)的人以技傳家,後代便以巫為姓氏。這類姓還有卜、陶、裘、冶、匠、甄(制瓦器)、鏡、畫、屠等。

(7)以先人的字或名為姓氏。諸侯之子稱公子,公子之子稱公孫,公孫之子便以其祖父的名或字為姓。鄭穆公之子叫公子非,字子駟,公子非之子叫公孫夏,公孫夏的兩個兒子便以祖父的字為氏,叫駟帶、駟乞,其後代就姓駟。孔子為宋國公孫嘉的後代,公孫嘉字孔文,於是其後人便以孔為姓氏。據統計這類姓氏有五六百個之多,其中複姓近200個。

(8)遠古時代出於對自然物的圖騰崇拜,以崇拜物件為姓氏。有對動物圖騰的崇拜,如馬、牛、羊、龍、鳳、熊、虎、魚等;有對顏色的崇拜,如紅、黃、白、黑、藍等;有對自然物的迷信,如山、水、楊、柳、花、夏、冬等。

(9)以次第、天干、地支、數字為姓氏。同姓一家,為進一步相互區分,有的按兄弟排列順序取姓,如老大稱伯或孟,老二稱仲,老三稱叔,老四稱季,後代便以這些次第為姓氏。中國還有一些表示次序的數符,如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漢字數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漢字大寫數字: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零、百、千、萬等,皆為姓氏。

古代人取名字也講究意義的嗎?

(10)以祖先的諡號或族號為姓氏。諡號是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死後,朝廷按其生前事蹟和品德給予褒貶的稱號。此制始於周朝,如楚莊王之後為莊氏,齊桓公之後為桓氏,魯隱公之後為隱氏,其後代分別姓莊、桓、隱。族號如堯的族號為唐,堯的部分後代便姓”唐”。

(11)天子、皇帝賜姓。上古三代,許多姓氏是賜的,如周穆王的寵妃盛姬死後,為表示哀痛,賜其後代姓“痛”。漢朝以後,皇帝賜給臣屬的姓 大多是國姓,即皇帝的姓,如明太祖朱元璋賜外甥李文忠、養子沐英、何文輝皆姓朱。有的出於貶損,還強制臣屬改易惡姓。如隋煬帝時,大臣楊玄威謀反兵敗被殺,梟首示眾,隋煬帝賜其後人改姓“梟”,意為懸頭示眾之人。

(12)避諱改姓。原來的姓氏如遇到當朝天子的名諱,則要改作他姓。漢明帝叫劉莊,當時姓莊的都避諱改嚴,莊與嚴字意相近,為此隱釣富春江的莊子陵改為嚴子陵。唐明皇叫李隆基,基與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