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大有深意,最終都被李世民策反了嗎?慧言歷史妙語古今2018-12-31 01:30:25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門確有深意,但李世民並沒有把他們全部策反。

1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確有深意:

第一,當時負責玄武門安全的軍官分別是常何、呂世衡、敬君弘。其中呂世衡、敬君弘擔任南北衛軍的頭領,是李淵的親信。這三個人中常何是監門將軍,常何曾經跟隨李建成前往河北征討劉黑闥,在智囊魏徵的授意下,李建成幾次拉攏,把常何拉入自己一系門下。

第二,讓李建成門下擔任監門將軍,顯示出李淵對李建成的偏袒與信任,不管李建成用了什麼正當與不正當手段,事實上李建成與李淵已經基本上結成統一戰線。

第三,三人中沒有李世民的人選,則反映出李淵對李世民的防備與忌憚,李世民的天策府廣納人才,形成唐朝最大最強的政治利益集團,已發展到李淵說話不靈,李世民說話管事,李淵心有不滿,但卻無計可施的局面。

第四,從這三人的人事安排也可以看出,在李建成與李世民皇位之爭公開化的情況下,李淵似乎已經有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警覺。

2 李世民是否將這三人全部策反?答案是:沒有。

第一,李世民只成功策反了監門將軍常何。常何背叛李建成,不僅僅是因為李世民親自登門,更是因為他感覺投靠李世民勝算更大,他扮演了一個雙面間諜的角色,他不僅幫助李世民設下埋伏,更重要的是讓李建成放鬆了警惕。

第二,另外二人開始則採取的是觀望態度,他們不敢參與這場生死賭博,只是在李建成、李元吉已經被殺以後,李世民接班已成定局的時候才決心歸向李世民。

第三,所以,當李建成、李元吉被殺,其部下率軍趕到時,李世民部下和常何都堅守不出,而呂世衡、敬君弘感覺自己沒有立功,不聽勸阻,出門迎敵,想有所表現,結果雙雙被殺,成為這場政治鬥爭的最大犧牲品。

看來,模稜兩可、腳踩兩隻船有時候也不一定是個好主意。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大有深意,最終都被李世民策反了嗎?饞嘴肥貓鏟史官2019-01-01 23:24:47

很高興今天能黑一把唐太宗,這機會肥貓斷然是不肯放過的。

和大家聊一聊“玄武門之變”。從陰謀智計的角度來進行一番解讀。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大有深意,最終都被李世民策反了嗎?

玄武門事件的爆發,根源大家都清楚,就是皇權之爭,李世民要搶班奪權。

他這次的任務挺重,不但要幹掉太子李建成,幹掉太子的死黨李元吉,還要逼迫老爸讓位交權。而透過發動玄武門事變,李世民的目的全部實現了,確實是雄才大略,機關算盡,令人佩服啊佩服!

根據正史的記載,大概情況是這樣的:

李世民英明神武,屢建功勳,父皇愛重,眾人擁戴,而兄長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完全是兩個大草包,啥也幹不成,還穢亂後宮,給老爸戴了綠帽子。李淵覺得大唐的江山應該交給能力出眾、功勳卓著、品德高尚的李二,就許了李二儲君之位。但建成和元吉心生嫉恨,下毒、刺殺、誣陷等種種手段層出不窮,欲置李二於死地。李二宅心仁厚,百般隱忍退讓,但部下眾人都忍無可忍,堅決要求申張正義。

李世民萬般無奈,只好在玄武門含著眼淚射死了他的兄長李建成,幹掉了弟弟李元吉,把弟媳接回家享福,還請辛勞的父親退居到二線,領了退休金。

現在我們看到的史書基本上就是這麼回事,但以前可不是這樣的。在李世民的指示下,大家對史書的內容進行了一些加工,滿滿的正能量,比較有利於教育下一代。

那關於玄武門事變真實的情況是如何呢?咱們還是能透過各種記錄找到一些蛛絲馬跡的。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七》中的“貞觀十七年七月條”和《唐會要·卷六十三》中的“ 史館雜錄 ”條,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大有深意,最終都被李世民策反了嗎?

唐太宗有一天提出來要看《起居注》。這可是歷朝歷代前所未有的事情。

《起居注》是史官記錄君王的一言一行,“不虛美,不隱惡”照實記錄,以此做為後世修史者做為參照的依據。在此以前,君主是無權干涉所記敘的內容,也不能觀看。以免因好惡而加罪於人,影響史官的秉筆直書。

宰相房玄齡和諫臣朱子奢提出勸諫,不想讓唐太宗看,但“上不從”,非要看不可。

沒辦法,那就看吧。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大有深意,最終都被李世民策反了嗎?

房玄齡和許敬宗就對《實錄》進行了一些刪改,給唐太宗觀看。那麼刪掉了哪些內容呢?唐太宗一下就翻到那一頁了,覺得不對。

唐太宗很關心“六月四日事”――玄武門事變。他認為史官不必避諱,應該“削去浮詞,直書其事”,按照真實的事情來寫。

太高尚了!

但是,請注意,史官怎麼寫,內容的基調被定下來了,唐太宗的要求是:“昔周公誅管、蔡以安周,季友鴆叔牙以存魯。朕之所以,亦類是耳。”

我是正義的一方,替天行道,誅滅不良,應該這樣寫。

於是,現在咱們看到的史書就成了正能量的了。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大有深意,最終都被李世民策反了嗎?

意思是,如果不是李世民不拘小節,發動事變,如果皇位落到李建成或者李元吉這倆垃圾的手裡,那唐朝就像秦、隋一樣,立刻就完蛋了。

大家現在來分析分析,在玄武門事變發生之前,大唐皇朝誰的實權最大?

大家也許會說,肯定是唐高祖李淵嘛,人家是皇帝啊。

不一定啊。

千萬別被一些東西蒙住了。其實,問題就是答案,恰恰是玄武門事變,透露出了當時的政治形勢――李淵的地位實際上已經很危險了,大唐真正掌握實權的就是李世民。

咱們來看一段這樣的記載: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大有深意,最終都被李世民策反了嗎?

這段記載透露出來幾個資訊:

1。李世民住在承乾殿(大家記住)。

2。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和齊王李元吉可以“攜弓刀雜物”出入宮中。

3。朝廷政令方面,太子的“令”,秦王和齊王的“教”,皇上的“詔”是並行的,具有同樣的效力。而有關部門怎麼執行呢?“唯據得之先後而定”。

誰的發文先到了執行部門,執行部門就按誰的來。

這一家子真是不見外,這就是皇權社會,家天下,我家父子說了算。

可是,即然按照先來後到的規矩執行,那麼,誰先來誰後到呢?

再看下一段記載: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大有深意,最終都被李世民策反了嗎?

李淵想把

幾塊肥田賜給自己的寵妃的家人,但執行官員卻說,秦王李世民的“教”先到了,不能給。李淵火了,把李世民叫來罵,“我的聖旨到了下面都不頂用了,而你的‘教’,下面的州縣馬上就會遵照辦理。”

回過頭,李淵又對旁邊的大臣裴寂說了一段很嚴重的話,評價李世民“

典兵日久,在外專制

”,不是我以前那個聽話的兒子了。

關鍵這個“外”字指的是什麼?是領兵做戰的外地,還是指“宮外”?

結合上文的語意,這個“外”字的實際含義是不是令人毛骨悚然啊?

情況很清楚,即然太子的“令”、二王的“教”,皇上李淵的“詔敕”在執行部門按照先來後到的順序執行,那麼,誰的發文能保證總是搶先到達呢?

大家明白了吧?

針對這種情況,李淵怎麼辦?看看下面的記載: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大有深意,最終都被李世民策反了嗎?

據正史上記載,李淵說,

秦王李世民你功勞太大了,住承乾殿太委屈你個牛人了,給你重新造了個大房子,去那裡住吧。

這個大房子叫“宏義宮”,咱們來看看這個宏義宮是個什麼好地方呢?這有記載: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大有深意,最終都被李世民策反了嗎?

這是什麼事情呢?這是李世民登上皇位以後,他老爸太上皇喜歡看風景,李世民就把他遷到宏義宮去了,真是個孝順兒子啊。

而有個大臣叫馬周(這位在歷史上挺出名的),他上書說,這個宏義宮“尚為卑小”、“更在城外”。住在這樣的地方,不符合太上皇的身份,免得外邦人士看到了笑話,應該儘快遷回到一個條件好點的地方。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覺得歷史和咱們想像的那種“父慈子孝”的場景好像不太一樣了。

反正,就是這麼回事,在玄武門事變前夕,李淵讓李世民到城外的宏義宮去看風景了。而李世民登上皇位以後,把老爸李淵請到城外的宏義宮去看風景了。

真是父慈子孝,天下楷模!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大有深意,最終都被李世民策反了嗎?

為什麼李淵要把李世民遷出去呢,大家應該明白了吧?把他攆到外面,他那個“教”才會到得晚些,李淵的“詔敕”才能保持速度上的優勢。

玄武門事變的核心已經不僅僅是兄弟之爭了!

除了攆得遠點,還要折斷李世民的臂助。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大有深意,最終都被李世民策反了嗎?

劉文鏡,

這是李世民的死黨。從李淵在晉陽起事前就對李世民寄於了厚望。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大有深意,最終都被李世民策反了嗎?

由於劉文鏡在李淵起兵反隋之時多方謀劃,立下了大功,

但建唐以後,他的地位在裴寂之下,這讓他很不爽,屢發怨言。李淵深忌,將他問罪處死,李世民多方求情,仍不被允。

事變之前,李世民除了政治權力,手下可掌握的武裝力量又是怎樣的情況呢?武德八年,十二衛的軍事長官: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大有深意,最終都被李世民策反了嗎?

這是十二衛,手裡有兵的。後來略有變動,張瑾在武德九年改任天紀將軍,天節將軍改由羅藝充任。

這其中,屬於李世民方面的人:劉弘基、長孫順德、竇誕、張琮、錢九隴、楊毛、樊世興、李神通、柴紹等。

站在太子李建成一邊的:羅藝。

嚇人不?看到這種情況,大家覺得李世民發起玄武門事變僅僅是臨時行動嗎?

其實很早以前就有意思了,看武德元年時期的一段記載: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大有深意,最終都被李世民策反了嗎?

李世民將杜如晦留在身邊的真實目的――“必欲經營四方”。

當然,人家也不肯束手就擒,太子李建成也要做些準備: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大有深意,最終都被李世民策反了嗎?

召集了兩千勇士,還從李藝(就是羅藝)

處調來三百精騎。

後來被告發,李淵處罰了李建成,但並沒有廢黜他,也沒有處理羅藝。

太子黨對李世民的部下進行拉攏或者打壓。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大有深意,最終都被李世民策反了嗎?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大有深意,最終都被李世民策反了嗎?

如果僅僅理解為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行為,恐怕就想簡單了,李淵難道就不支援這種行為?

後來,發生一件事,李世民立即高度警惕起來。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大有深意,最終都被李世民策反了嗎?

這次出征的主帥是李元吉,沒有李世民什麼事。而且,軍中有李藝(羅藝)。

但是,不用李世民出征,卻要調動他麾下的精兵強將。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大有深意,最終都被李世民策反了嗎?

再次強調,大家覺得,這樣的決定僅僅是太子黨的意思嗎?

李世民立即召集心腹開會。這時候冒出來一個人,叫王晊。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大有深意,最終都被李世民策反了嗎?

這個王晊是幹什麼的呢?是李世民安插在太子宮中的

一個幹雜活的眼線。他說,他聽到太子和李元吉密議,要在出徵餞行的宴會上幹掉李世民,而到了戰場上。還要把李世民這些部下統統幹掉。

大家可以想想,王晊是個“率更”,就是太子的屬官,掌漏刻。就是看錶的。太子和元吉如果有什麼秘事商議,能讓你個看錶的下人聽見?用你抱著個沙漏在身邊站著?

所以說,這些鬼話到底是誰安排他說的,一目瞭然。目的又是什麼呢?無非是要這些認為自己身在險境中的武夫們驚怒之下,死心踏地的跟著他造反罷了。

果然,大家急眼了,“皆憂懼不知所出。”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大有深意,最終都被李世民策反了嗎?

當然,為了表現自己的悲傷和哀愁,萬般無奈,李世民還是要準備一些臺詞的。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大有深意,最終都被李世民策反了嗎?

尉遲恭是個急性子,立刻透露出了實情,“素所畜養勇士八百餘人,在外者今已入宮,擐甲執兵”。

原來早有準備了。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大有深意,最終都被李世民策反了嗎?

李世民還準備算一卦,但張公謹把烏龜殼子扔了,算什麼卦嘛,幹吧。“於是定計”

為什麼說李世民人家是軍事家呢?看人家這安排: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大有深意,最終都被李世民策反了嗎?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大有深意,最終都被李世民策反了嗎?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大有深意,最終都被李世民策反了嗎?

溫大雅、張亮、屈突通“馳鎮洛陽”,萬一失敗,就到根據地去。這是要搞分裂。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大有深意,最終都被李世民策反了嗎?

先去李淵那裡告了一狀,說李建成和李元吉給老爹戴了綠帽子。

李淵有些懵逼,這咋回事呢?明天叫來審問審問。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大有深意,最終都被李世民策反了嗎?

張婕妤給太子和齊王傳話,但兄弟倆警惕性明顯不高。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大有深意,最終都被李世民策反了嗎?

帶人進了玄武門。

進去了多少人?又是怎麼進去的呢?

李世民設伏於臨湖殿,他率領著一幫人,按常理推算,這是伏擊的主力,數量不會少於三四百。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大有深意,最終都被李世民策反了嗎?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大有深意,最終都被李世民策反了嗎?

還有一支部隊,由尉遲恭率領,是騎兵,數量為七十騎。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大有深意,最終都被李世民策反了嗎?

張公瑾率一部關門打狗,他也有一批人,至少百人以上,才能保證城門不失。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大有深意,最終都被李世民策反了嗎?

我認為,前文中夜裡開會,尉遲恭所說的

那八百勇士估計都調來了,因為除了要幹掉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還有一項重要任務――挾持李淵。這就要突破內宮防禦,人少了肯定不行,李世民不可把皇宮內院所有的侍衛都策反了。

那麼,這數量不少的兵力又是如何進入玄武門的呢?

當時,把守玄武門的有三位將領:常何、敬君弘、呂士衡。

先看看這位常何。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大有深意,最終都被李世民策反了嗎?

這是出土的常何

墓碑所記,很早以前,他就被李世民收買了。玄武門事變那天,他在玄武門值班,負責檢查進出人員的隨身攜帶物品。

大家明白了,李世民這支伏兵是如何攜帶武器進入了皇宮大內。

而另外兩人呢?敬君弘和呂士衡難道就眼睜睜地看著?

注意看下文的記載: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大有深意,最終都被李世民策反了嗎?

當太子李建成和

齊王李元吉被幹掉以後,太子的餘黨馮立和謝叔方立即率領那兩千死士攻打玄武門。本來,敬君弘的手下勸說,應該閉門防守,以待援兵到達,方可出戰,但敬君弘拒絕了,堅持要率眾出戰。結果,他和呂士衡一齊戰死了。

那為什麼敬君弘拒絕等待援兵呢?

我們可以推理,如果敬君弘堅不出戰,宮門緊閉,而倉促間並未攜帶攻堅工具的太子餘黨會怎麼辦?

最可怕的是,他們轉頭去攻打秦王府!

那麼,我們就可以進一步推理,敬君弘知道秦王府的武裝力量已經全都調到宮內了,秦王府的防衛幾乎是空虛的。

所以敬君弘必須要出戰,把敵人全部吸引到這個玄武門下。

那麼,敬君弘和呂士衡是誰的人,大家明白了嗎?整個玄武門的將兵都被李世民收服了。

後面,李世民無意間一句話,說明了這個事實:

玄武門之變,李淵用三人守城門大有深意,最終都被李世民策反了嗎?

太子和元吉被誅,餘黨馮立,就是率眾攻打玄武門,殺死敬君弘和呂士衡的這位,見大勢已去,第二天就投向了李世民,李世民責備他,有這麼一句:“汝昨日來戰,大殺傷吾兵”

“吾兵”,你殺了我的兵。

真相大白,這個宮門的守衛士兵,可都是李世民的人。

厲害了李世民,滿朝大臣,軍隊,連皇宮中的將領和侍衛們都收服了。他爹和兄弟怎麼可能是他的對手呢?

怪不得被千古稱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