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學而優則仕"的優劣?商界詩人高曉君2020-05-27 11:07:57

學而優則仕

學而優則仕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xué ér yōu zé shì。優:通“悠”,有餘力。此句話的意思是,學習之餘還有餘力或者閒暇,就去做官(進一步推行仁義)。該句出自《論語·子張》。

出處 :《論語·子張》:“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意思是說:“事情做好了,可以總結經驗,從中學習,取得進步;學習學好了,就可以把這些知識應用到日常做事中。”孔子說過,“學而時習之”,出仕是“時習之”的途徑之一,也就是把所學的、所修的東西應用到從政的實踐之中,但是,修身學習是無止境的,從政可以更好地修身,也可以更好地推行仁道。正如孔子所說修身學習是無止境的,人的一生是學習的一生,希望大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只要有機會就不要放棄學習。

論"學而優則仕"的優劣?

我談談“學而優則仕”的優劣。

“學而優則仕”得優劣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我國傳統文化在心理傾向方面,尊老敬賢,尊師重道。崇尚權威,唯書唯上。從學校到家庭,“看管教育”“就範教育”“授受教育”,只要求死記硬背,被動地接受,求知過程重複前人的結論往往大於自己的思考,否定了人作為認識主體對客觀存在的能動性。忽視了人的認識潛能,抑制了創造思維的發展。整體上缺乏自主自立自強的人材培養目標,缺乏批判精神、開拓精神和創造精神。是故中國人在國際上老拿奧林匹克學習競賽金牌,而卻與諾貝爾獎項無緣。

第二,傳統文化對教育體制、教育思想的潛在控制作用是何等的巨大,統一的教育體制,限制了地方的積極性,嚴重影響了教育教學的靈活機變。始於隋朝直至明清, 1300 年我國漫長的使用科舉選拔的人才方法及民眾頭腦之中形成的“學而優則仕” 的觀念根深蒂固,現在,仍有許多人將讀書視為一種改變命運的出路。

第三,社會價值取向“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的讀書至上觀念,歷來重知識,輕能力,輕應用,致使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愈演愈烈,社會盛行學歷主義在所難免。

論"學而優則仕"的優劣?趙如才2020-05-27 12:19:00

優就不說了。劣嗎,就是那些“仕”中,有一半左右是中看不中用的,所以社會進步不快。

論"學而優則仕"的優劣?燈火闌珊912722020-05-27 19:58:19

學而優則仕片面強調學習,似乎學習決定一切,學習好了就一切都行,也可以做官,這種思想毒害了幾千年,結果是書生誤國,因為書生脫離實際做官天生不足,俗話說,知識,書本上學來的是知,實踐得來的是識,二者結合才是知識,所以應該提倡知行合一才是造就人才的唯一途徑,而不能唯學歷論。

論"學而優則仕"的優劣?楚楚可人的男人2020-05-28 12:01:01

這是孔家招牌。文革打倒孔家店沒有成功,當下也有人想試試,更不切合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