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香茗史館2018-05-07 00:56:01

因為袁紹手裡沒兵沒權,他只能藉助何進之手鏟除宦官,之所以在何進死後他能迅速殺掉宦官,同樣是借用了何進部將為何進報仇的機會,而並非袁紹自己的勢力。袁紹的真正崛起是在“十常侍之亂”,董卓入京以後。

袁紹無兵無權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袁紹出身於東漢末期的官宦世家“汝南袁氏”,從其高祖父算起,乃是“四世三公”,極為顯赫。袁紹不到二十歲就已經出任濮陽縣長,頗為精明能幹,可惜不久由於母親和父親獻計病故,袁紹前後服喪六年,服喪期滿之後由於朝政黑暗,袁紹拒絕了朝廷的辟召,一直隱居在洛陽。

當時東漢朝廷大致有三股勢力,分別是:宦官、外戚、士族,而袁紹毫無例外便是屬於士族階級的,不過由於“黨錮之禍”,當時黨人(士人)被壓制的極為厲害。而

袁紹在隱居期間,積極結交黨人,例如張邈、何顒、許攸、陳蕃、李膺、曹操等人過往甚密,他們的目的就是要剷除宦官集團。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朝廷取消黨禁,黨人得以獲赦,袁紹這才應了大將軍何進的辟召。重新進入朝堂的袁紹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他想借助何進之手除掉宦官,而何進則因袁氏門第顯赫,對袁紹也信任有加。

中平五年(188年),靈帝組建西園新軍,置八校尉。袁紹被任命為中軍校尉,曹操為典軍校尉。但是大權卻掌握在宦官蹇碩手中,甚至何進也要聽從他的排程。

由此可見,

此時的袁紹只是在何進手下為官,他自己手中根本無兵無權,想要消滅宦官只能藉助何進之手。

“十常侍之亂”,袁紹極為積極

之後便爆發了“十常侍”之亂,從整個事件過程來看,袁紹的表現無疑是極為積極的。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由於在立儲問題上的爭端,蹇碩和何進產生了衝突,蹇碩先後兩次要除掉何進,最終卻先後由於潘隱、郭勝向何進告密而失敗,蹇碩自己反而被何進所殺。

殺掉蹇碩之後,袁紹向何進進言,以竇武為例子陳述宦官的危害,並說“

將軍宜一為天下除患,以垂名後世,不可失也!

袁紹復說何進曰:“前竇武欲誅內寵而反為所害者,但坐言語漏洩;五營兵士皆畏服中人,而竇氏反用之,自取禍滅。今將軍兄弟並領勁兵,部曲將吏皆英俊名士,樂盡力命,事在掌握,此天贊之時也。

將軍宜一為天下除患,以垂名後世,不可失也!

”《資治通鑑》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但何進卻下不了決心,畢竟何家的崛起有宦官的幫助,而且自己剛剛被郭勝救了一命。於是何進進宮與何太后商議,何太后果不同意殺宦官。這時

又是袁紹站了出來,他讓何進召四方兵馬進駐京城周邊,造成兵亂的局面,以此來逼何太后妥協。

紹等又為畫策,多召四方猛將及諸豪傑,使並引兵向京城,以脅太后。《資治通鑑》

一開始何太后還比較鎮定,袁紹又勸說何進,使其下令徵調各路兵馬向京城進發,進一步逼迫何太后妥協。

這一舉動的確讓何太后慌了,她匆匆把中常侍、小黃門等宦官放回家。十常侍手下的小黃門也慌了,紛紛跑去向何進求情。袁紹讓何進趁機殺了這些宦官,何進卻認為只要殺掉宦官中的頭領就好了,沒必要大開殺戒,將這些宦官放掉了。

袁紹很不甘心,寫信通知各州郡,謊稱是奉何進的命令要求它們逮捕宦官的親屬入獄。

何進被殺,袁紹誅殺宦官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何進認為大局已定,於是準備進宮與何太后商議,剷除“十常侍”。十常侍也知道事已至此毫無退路,於是他們藉口離京前願最後侍奉一次太后,又進了宮,在張讓的指揮下,中常侍段珪等率領宦官數十人,在何進入宮之後,將其斬殺於嘉德殿前。

何進的部將聽說何進被殺,這才和袁紹一起領兵入宮,打算為何進報仇。虎賁中郎將袁術率兵攻打宮城,焚燒青瑣門。張讓等人見不可抵擋,遂挾持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從複道逃出宮去。

袁紹和叔父袁隗佯稱奉詔,殺死宦官許相、樊陵,又列兵朱雀闕下,殺了沒來得及逃走的趙忠等人,又下令關閉宮門,嚴禁出入,大肆捕殺宮中宦官,先後殺死兩千餘人。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正當袁紹在內宮大肆屠戮宦官的時候,董卓率領的大軍卻已經到達了洛陽西郊,於北邙阪下與少帝和陳留王相遇。

【香茗史館,專注中國古代史,歡迎關注交流】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中孚鑑2018-05-07 01:26:39

何進,能做上大將軍,掌天下兵馬,不是因為他有多大的能耐,主要是因為他是何太后的兄弟,有著外戚的原因。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首先,何進優柔寡斷,過於自信,覺得自己已經是大將軍,殺不殺他們沒有多的關係,當想殺他們的時候很容易。

同時何進聽信婦人之言,她姐姐的話,十常侍向何太后求情,何太后也相信他們了,就讓何進不要殺他們。

其次,何進覺得宦官畢竟是皇宮裡的人,給皇帝做事的,若沒有皇帝的同意,私自殺了他們,會落下口實。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最後,何進想除去十常侍時,又不想帶來禍亂,於是就掉董卓進京。十常侍知道後,又騙何太后,把何進匡進皇宮。

何進不聽手下人勸言,進了皇宮就被殺了。

之後何進手下知道何進被殺,於是衝進皇宮給何進報仇,就除去十常侍了。而皇帝也因禍逃往在外!

所以,就在何進死後能除去十常侍。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而何進的最大的錯誤是調董卓進京,以至於在京城沒有人能製得住住董卓。使皇帝被廢,改立陳留王,開始亂權專政。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深藍妖火2021-06-29 23:52:13

袁紹並不是不想直接殺光宦官,不是非得要讓何進先去探路送死,關鍵是袁紹手頭沒有軍隊。按照當時士族與宦官的巨大矛盾,袁紹何嘗不想直接把宦官變成肉醬?苦於當時袁紹尚未具有軍事實力,只能鼓動何進這個頭腦簡單的屠夫殺掉宦官。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本來袁紹覺得,以當時何進的優勢,怎麼著也能取得最終的勝利。但是未曾想自己和何進小覷了宦官的膽量,造成宦官狗急跳牆何進被殺的結果。

我們先來介紹一下袁紹的背景,袁紹所在的袁家是東漢末年非常出名的大家族。在袁氏家族四輩人當中,都曾有人擔任過三公。三公在東漢的官場上有著非常高的地位,三公具體包括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

袁紹的父親叫做袁逢,擔任了司空的官職。袁逢的兄弟叫做袁成,袁成擔任了左中郎將,但是袁成死得比較早,加之袁紹是庶子,不是大老婆所生,所以後來袁逢就將袁紹過繼給了袁成,以防止袁成一脈斷了香火。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袁紹雖然是讀書和當官人,但是袁紹長得卻不弱小,而是體形魁梧,長得還比較英俊。因此,袁紹得到了父親和叔父袁槐的喜愛。因此,憑藉著家族的優勢,在20歲的時候,袁紹就已經當上了縣官的職位。

進入官場之後,袁紹很快就發揮出了祖上遺傳的當官天賦。在上任期間,袁紹為百姓做了很多事,收買了人心,獲得了好的名聲。過幾年後,袁紹的母親與父親雙雙去世,因此袁紹辭官回家為父母守孝。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這時朝中的宦官勢力正在如日中天,宦官一旦有了權力就會為所欲為,將和他們唱反調計程車族勢力視為最大的敵人。因此,士族在宦官的打擊之下日子過得並不好。袁紹作為典型計程車族家庭,其本人對宦官也是非常的痛恨,這種不可調和的矛盾,就導致了袁紹日後在宮中見到沒鬍子的人就殺。

袁紹表面上是閒置在家不做官,但是私底下絕對不消停。袁紹非常喜歡結交一些能打的俠士,並且與具有相同目標和觀點計程車族,進行頻繁的交流,密謀著如何才能推翻宦官的勢力。例如,張邈、何顒與許攸等人,都是袁紹府上的座上賓,每年這群士族的人都會聚在袁紹的府上,討論如何重新奪回朝廷的權力,除掉宦官。而且袁紹無論是在金錢上還是在其他方面,都竭盡全力地幫助這群人,資助他們經費,幫助他們避難。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像日後和袁紹為敵的許攸與曹操,在此時與袁紹的關係還是非常好的,以他們幾個人為核心秘密建立了一個反對宦官的集團。但是世上沒有不漏風的牆,他們的活動引起了十常侍的注意,其中中常侍趙忠就對此非常不滿,他覺得袁氏家族應該是書香門第,為朝廷為皇帝效命,不應該與那些黨人和俠士交往。並且還拿話敲打袁紹,但是袁紹還是沒有停止這些活動。

在公元184年的時候,東漢發生了農民大起義,史稱黃巾起義。正是由於黃巾起義導致朝廷解除了黨人的禁令,因此袁紹等士族獲得瞭解放。此時,朝廷正值用人之際,大將軍何進找到了袁紹,希望袁紹能夠報效朝廷。袁紹等得就是這種機會,趁此機會,袁紹等士族勢力重新回到朝廷來爭奪權力。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袁紹在與何進的交往過程中,發現何進此人並沒有什麼韜略,雖然身為大將軍,但是並沒有具有和這個官位相匹配的政治頭腦,很容易受到周圍人的鼓動。因此,何進就成為袁紹下手的第一個目標。首先,袁紹在何進的手下辦事非常得力,成功地獲得了何進的信任,此後何進許多差事都交給袁紹放手去幹。

但是以目前的力量,想要徹底剿滅宦官勢力還是有些困難,直到後來漢靈帝駕崩才改變了朝廷的局面。在漢靈帝死之前,設立了八校尉掌管京城禁軍,其中就包括袁紹與曹操。但是何進並不能直接領導八校尉,八校尉中官職最大的是宦官蹇碩。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因此,蹇碩就成為了何進的眼中釘肉中刺。何進的外甥劉辯被立為太子,因此,蹇碩知道如果再不動手的話,以後就沒有動手的機會了。在蹇碩謀劃政變的時候,有兩個太監決定將此事告訴何進的妹妹何太后,何太后聽聞此事,將何進召進宮來,商量先一步除掉蹇碩來穩固自己的地位。

蹇碩在漢靈帝病重的時候,打算先把何進調出宮去,於是上書皇帝請大將軍外出平定叛亂,但是何進就採用一個拖字訣,說什麼都不走。直到漢靈帝駕崩,自己的外甥成功地當上了皇帝。在劉辯當上皇帝后,何太后成為實際的掌權者,袁紹兄弟與叔父由於和何進的關係,得以重新回到朝廷擔任重要的職務,袁紹被任命為司隸校尉。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掌握權力的何進殺掉蹇碩還是比較容易的,但是在蹇碩被何進殺死後,許多宦官都非常害怕被殺。此時袁紹卻勸何進進一步剷除所有的宦官勢力,起初何進還是非常猶豫,他覺得把為首的幾個人殺掉就可以了,但是在袁紹再三地勸說下,還是決定對宦官動手。

考慮到何太后的存在,何進不敢強來,於是袁紹鼓動何進引入外部勢力,逼迫何太后同意處死宦官。何進頭腦一熱就聽了袁紹的話,於是在外界勢力的干擾下,何進成功殺死了一批宦官。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袁紹假冒何進的意思對宦官趕盡殺絕,但是這種行為逼急了宦官。於是,在何進進宮見太后的時候,以段珪為首的太監們設下了埋伏殺掉了何進,將何進的腦袋扔了出來。袁紹看到此處,便與何進手下的軍官衝進宮中殺掉了所有的宦官。之後董卓的到來,奪取了尚未擁有兵權的袁紹的勝利果實,因此袁紹慌忙逃回老家,拉起了隊伍開啟了討伐董卓的序幕。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腦洞歷史觀2018-05-07 00:12:27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因為袁紹怕擔責任,袁紹這個人,心大但是沒擔當,殺太監這個主意是袁紹給何進出的,何進也全力支援,但是,具體怎麼動手就有點講究了。

按何進的想法,是讓袁紹動手,比如何進後面任命袁紹為司隸校尉,這個職位就是管京城治安的,前面有一位叫陽球的人,這個人很牛,他是漁陽泉州人,也就是天津人。他小時候,郡中有位官員侮辱了他的母親,他就帶著十多個少年把這個官吏給滅門了。所以殺氣很重,後面舉孝廉當了議郎,當時朝中有兩位大太監王甫、曹節,幹了很多壞事,陽球就說如果讓我當司隸校尉,一定弄死這些太監。後面他果然當了司隸校尉,馬上就王甫給抓了起來,在獄中拷打至死。

所以,司隸校尉這個官其實就是對付太監。何進讓袁紹當這個官,就是一個暗示,你趕緊動手吧。

但是袁紹依然不動手,為什麼呢?

因為風險係數太高了。而且有先例,往過去數十年,曾經有個人也想殺光太監,這個人就是外戚竇武。竇武拉擾了一批軍官,但最後,太監先下手為強,而且劫持了太后皇帝,拿著皇帝的詔令下令竇武的兵馬解散,竇武的兵馬紛紛把風降,竇大將軍成了光桿司令,只有自殺。

所以殺太監是個高風險的動作,袁紹不願意冒這個險,畢竟要是失敗了,那可是滅九族的,袁氏四世三公就完蛋了。

袁紹不動手,其實還是要尋求何太后的支援,何太后這個娘們有些優柔寡斷,因為跟太監關係不錯,太監以前還救過她的命,所以她不想殺太監。而當時皇帝還年幼,太后臨朝執政。要是太后不支援,袁紹動用兵馬,何太后一句話,袁紹是在造反,他的兵馬就會像竇武當年的那樣馬上瓦解。

袁紹雖然當過八園校尉,但他對這些兵馬是沒有什麼控制權的,後面董卓進了京,那些兵馬基本上全被董卓拉擾了過去,袁紹是一個人光著身子出了洛陽。所以袁紹不敢貿然動手,也是為了謹慎,只有太后堅定的站在他這一邊,才有成功的可能,所以袁紹才想出請外兵來嚇唬何太后的招來。

到了後面,太監先下手為強,這一屆的太監又不太行,以為殺了何進就行了,沒有去控制兵權,也沒有拿到太后的詔書,所以被袁紹動用兵馬殺了一個乾淨,不是太監只要沒鬍鬚的,也要脫了褲子露出二維碼讓袁紹掃一下才行。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古今歷史拾遺2018-05-08 01:49:30

因為何進考慮太多、顧慮太多,想毫無風險的解決太監亂權的問題。最終卻是“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太監專權已久,禍害天下,已經是天怒人怒。從各地的將領,到士族官僚,對太監的專權都非常不滿。而在漢靈帝去世後,太監們已經失去了最大的靠山,勢力大減。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信任宦官的漢靈帝

漢靈帝去世前一年,任命宦官蹇碩為西園軍元帥,統領西園八校尉,袁紹、曹操等人都是他部下,甚至大將軍何進也要聽他的指揮。如果漢靈帝多活幾年,蹇碩穩定的控制了軍權,則何進、袁紹等人很難與之對抗。

不過,漢靈帝34歲即去世(其中是否有陰謀,不得而知)。蹇碩擔任西園軍元帥才一年時間,他的資歷威望都不高(他並非十常侍成員,資歷不如張讓、趙忠等)。漢靈帝臨死託孤,讓蹇碩擁立劉協為皇帝。但蹇碩實力還不夠對抗何進,最後是何皇后的兒子劉辯繼位。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掌握京城兵權的宦官蹇碩

之後,蹇碩又試圖聯合張讓、趙忠等十常侍來對付何進。但十常侍在兩人之間,選擇了何進。最終,十常侍出賣了蹇碩,將他圖謀不軌的書信都交給了何進。蹇碩被殺,何進吞併了他的兵權。

此時,何進在與宦官的鬥爭中,已經佔據了完全優勢。他掌握了京城的全部兵權,十常侍也投靠了他。

但宦官掌權已久,曾經大肆迫害文官、知識分子,包括竇憲、梁冀、竇武等外戚權臣都死於宦官之手。何進對宦官並不放心,袁紹、袁術等士族官僚同樣如此,他們打算徹底消滅宦官。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猶豫不決的大將軍何進

袁紹非常堅定的主張誅殺宦官。其實真的一鼓作氣殺掉宦官,也未嘗不可。但何進卻猶豫不決,是接受宦官的投降、與之和平相處,還是殺幾個帶頭作惡的,還是全部殺光,何進長期拿不定主意。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士族官僚袁紹,鷹派人物,堅定的要殺盡宦官

讓何進下不了決心的主要原因,是他的妹妹何太后、弟弟車騎將軍何苗(也掌握有兵權)都堅決反對殺宦官。因為他們何家屠戶出身,能夠有今天的地位,宦官們功不可沒。且宦官服務皇宮,是千古以來的傳統。殺光了太監,讓那些正常男人入宮辦公,那何太后的名譽何在?何進一直希望能夠得到太后的諒解、支援。但何太后就是死活不答應。包括招外地將領入京,也是為了嚇唬何太后,讓她同意殺宦官。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信任、袒護宦官的何太后

總之,還是何進太缺乏魄力了。要殺宦官,就乾淨利索的動手。太后是自己親妹妹,即使生氣了,賠個罪就完了。難道何太后還能殺了他?要是不準備殺,那就雙方和平共處,不要整天被後面搞陰謀,把太監們逼急了狗急跳牆。

在殺還是不殺、殺光還是殺一部分的問題上,何進遲疑不決,謀劃了三個多月,都沒有最終拿定主意。聽了袁紹的進諫,他就覺得必須殺光太監。再聽了何太后、何苗的勸告,他又覺得殺幾個帶頭的也行,甚至不殺也可以。最終何進、袁紹的謀劃洩漏了出去,何進被太監們謀殺。

真應了那句話,“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張讓等十常侍

還有,十常侍並沒有控制兵權。這些人都把精力用於搜刮錢財上了。宦官之中,後起之秀蹇碩熟悉軍事,所以漢靈帝把兵權交給了他。不過他掌權僅僅一年,漢靈帝就去世了。蹇碩被殺後,宦官們就沒有兵權了。但是宦官們依然掌控著皇宮,尤其是他們隨時可以掌控太后、皇帝,所以還是很危險的。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一個人的歷史2018-05-07 10:23:53

好謀無斷,有謀無決

說到底和袁紹這個人的性格有關,袁紹其人好謀無斷,也就是說按照他的性格,做個謀士可能還行,但是要他自己拿主意,做決斷可能就不行了。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在何進誅殺宦官這件事上,袁紹扮演了一個出色的謀士角色,他給何進出了很多主意。但是拍板的事情需要何進自己來,袁紹只提供建議。

保身避禍,誅殺叛逆

袁紹要動手誅殺宦官,必須經過大將軍何進的授權才行,否則就是越權。這點道理袁紹身為“四世三公”之家出身,自己是十分了解的。因此何進猶豫不決時,袁紹不能動手,否則就是惹禍上身。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何進死了以後,權力出現了真空狀態,袁紹和袁術憑藉袁氏“四世三公”的威望,誅殺宦官一呼百應。這個時候已經不需要請示誰了,況且理由已經有了,宦官謀殺大將軍形同謀反,就憑這個理由就已經足夠了。

四世三公,禍亂之人

袁紹殺宦官不僅僅是為何進報仇,更重要的目的是收攏天下人心,以袁氏“四世三公”的威望震懾天下。用心絕不像表面上看那麼簡單。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曹操說過亂天下的是何進,但是在我看來,其實亂天下的是袁紹,何進不過是個跳樑小醜罷了。何進死了,董卓進京,袁紹才在渤海郡首舉義兵,這些在我看來都不是偶然的。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青史回聲2018-05-07 21:23:52

這問題其實很簡單,從始至終,袁紹都不是何進大將軍府上的人。

袁紹是誰?看過《三國演義》的人應該都清楚,他祖上是“四世三公”,其叔父袁隗還是當朝的太尉可以說是家世顯赫。而何進是誰?雖然他貴為朝廷大將軍,可這個官位從何而來,大家都心照不宣,原先本是一殺豬販,直到其妹妹成了漢靈帝的皇后後,才雞犬升天。袁紹之所以呆在大將軍府,為其效力,就是士族藉著何進這塊招牌與閹黨抗衡。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除了袁紹以外,很多士族子弟都留在何進身邊,比如曹操、陳琳等人,你以為他們是和何進一條心嗎?並不是,他們也是為了自己和家族的利益,說白了,就是看中何進身上“大將軍”的符號,在背後扶持何進與十常侍叫板。

不過何進也不成器,屢次有機會除掉十常侍,卻都沒把握住,反而被十常侍騙去宮中,遭亂刀砍死,於是還在宮外的袁紹等人,看到何進的人頭後,立馬衝進宮中,見到宦官就殺,宮中頓時血流成河。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那麼袁紹為何等到何進死後,才殺盡宦官?有兩點原因。

其一,袁紹還只是大將軍府中的一員,並不權力擅自帶兵進入皇宮,而何進卻可以,當時漢靈帝已死,繼承的是他的外甥劉辯,再加上是他妹妹何太后臨朝聽政,整個皇宮可以說是他何進的一畝三分地,想什麼時候就什麼時候來。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其二,何進在除點十常侍這件事猶豫不決,導致錯失良機,被十常侍所殺。而何進的死,正讓袁紹有了藉口,率兵馬衝進宮中,除掉十常侍。有了何進被殺的理由,即使事後追究,也無傷大礙,因為他打得是為國除奸,這個奸就是十常侍。在袁紹的打算,靠著何進除掉十常侍,可何進不給力,反而被十常侍殺了,於是他索性帶兵入宮,自己打著為何進復仇的旗號,除掉了十常侍,一舉兩得。可沒想到,卻讓從西涼而來的董卓撿了便宜。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由此看來,袁紹並不是和何進一條心,他也有自己的小算盤。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關東俠客2018-05-07 14:12:04

東漢外戚專權與宦官涉政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兩個集團互相傾壓最終搞垮了漢帝國。何進異母妹受寵於漢靈帝立為皇后,何進封大將軍掌軍權,形成東漢最後一個外戚勢力集團。黃巾起義時鎮守京師發現黃巾馬元義陰謀封慎侯,勢力如日中天。何太后生劉辮,王美人生劉協。漢靈帝欲廢長立幼,無耐病重讓小黃門蹇碩設西園八校統兵分散何進的兵權。蹇碩曾密謀誅殺何進剪除外戚勢力,被手下告了密,被何進殺了。漢靈帝死後,何進立劉辨,太何臨朝,與太傅袁隗輔政,錄尚書事。外戚和宦官勢力如同水火。何進廣結天下士,結黨營私。命四世三公出身的袁紹為司隸校尉,負責京城制安。袁紹勸何進誅殺十常侍,何進遲疑不決,因因這樣做政治風險太大。東漢歷史上,梁氏和竇氏外戚勢力就是被宦官勢力剪除的,袁紹又出個注意讓邊將入京勤王,何進採納了這條意見,陳琳認為大將軍何進已掌握朝中內外諸事,除十常侍派幾個人就可以了,調外兵入京同引狼入室,易生變故。何進剛愎自用,不聽勸說,優柔寡斷反被十常侍所害,天下分崩離析了。張讓等十常侍決定先下手為強騙何進入宮,責問何進,你說宮中汙穢骯髒,可公卿以下忠誠廉潔的是誰?沒有我們又那有你門兄妹富貴?然後殺了何進。袁紹領兵守在宮門孫外,見何進人頭被扔出來,就豉燥士兵放火燒了城內,衝進皇宮把宦官殺個乾淨。這樣左右東漢政權近二百年的外戚勢力和宦官勢力一夜之間消失了,漢朝從此進入軍閥割據時期。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華哥雜談2018-05-07 20:12:01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近代歷史作家蔡東藩先生在評論何進時說,何進之死在於既輕視宦官,又顧忌宦官,最後在猶豫不決中死於宦官之手。

蔡東藩:“何進之謀誅宦官,反為所害,其事與竇武相同,而情跡少異。武之失,在於輕視宦官;進之失,則又在重視宦官。輕視宦官,故有臨事出閤之疏,為人所制而不之覺;重視宦官,故有馳檄召兵之誤,被人暗算而不之防,要之皆才略不足,優柔寡斷之所致耳。

《三國志》《三國演義》和《後漢書》都提到,何進聽從袁紹之言,決定引進地方豪強勢力對付宦官時,遭到了曹操的反對。但何進聽不進勸諫,結果宦官張讓等人設計讓何進落入圈套。最後袁紹等人帶兵血洗皇宮,殺死了大部分宦官。隨後董卓帶兵進京,天下大亂。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靈帝在位時,寵信宦官,宮中的禁衛軍由宦官掌握。雖然禁衛軍作戰能力並不強,但對於單槍披馬進入的何進而言,只要幾個人就夠了。只是隨後碰到袁紹的軍隊,禁衛軍就不行了,所以袁紹只要幾千兵馬就能夠血洗皇宮。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何進出身“屠戶”,因為他同父異母的妹妹受漢靈帝寵愛,何進也跟著加官進爵,又因為發現並鎮壓了黃巾首領張角的部下馬元義謀反而進一步加封。漢靈帝病危前,何進掌控了大權,並在靈帝死後,何進在袁紹等人支援下,扶持外甥劉辯為帝,進一步控制朝政。

即使這樣,何進的權力並不十分穩固。當時東漢朝廷有三股勢力,一是以何太后和她兒子為首的帝后勢力,依靠張讓等宦官;二是朝中門閥世家為主計程車族勢力,包括袁槐、袁紹和王允等人,他們與宦官集團格格不入;三是以何進為首的外戚集團,希望借打擊宦官融入士人圈子。

這種權力格局十分奇怪,特別是何進本與何太后同屬一門出身的外戚,但他希望借

打擊宦官集團

進一步靠攏士族。何太后本與何進本有共同的目標,但此時兩人的政治目標卻卻不相同,何太后需要宦官集團來對付士族力量。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此時何進與何太后的關係十分微妙,何進扶持劉辯上位後,想進一步清除宦官集團,卻遭到了何太后的強烈反對,不得不想出借地方豪強逼迫何太后就範的歪招。此時的

東漢政權,由於桓、靈二帝的腐朽統治,導致中央控制力削弱,地方豪強坐大,中央政權有被隨時顛覆的危險。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對政治有敏銳洞察力的曹操看到了這種風險,同時他還認為宦官問題由來已久,不可能完全清除乾淨,所以只要用一獄卒解決一兩個首犯就行了,沒必要趕盡殺絕,把自己完全置於整個宦官集團的對立面。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只是何進此人本是權力“暴發戶”,完全就是志大才疏之輩。對於除去宦官勢力,他只是想借此討好士人,並非有不可調和的矛盾,至於為國除奸一類的高尚理想,他還沒有到這一層次。可是何進對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想得簡單了,那些如果不先下手就要亡於何進之手的“十常待”等人,豈能束手待斃?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狼煙一九三一2018-05-09 00:10:34

非不殺也,而是何進猶豫不定,無主謀,事洩以至被殺!袁紹為何進部下,何進不同意他有向為?

《三國演義》有一首詩作結:“漢室傾危天數盡,無謀何進作三公,幾番不聽忠臣諫,難免宮中受劍鋒。”何進一死,跟隨何進一同來的部曲及親信,唯有一戰滅掉宦官,否則大家都將受到宦官迫害,而在位的數袁紹身世最高上朝中勢力僅次於何進,自然一呼百應,且大家對十常待恨之入骨,大家只有同進同退一鼓作氣滅掉宦官勢力才能得以活命,宦官們那是這幫青年英俊的對手如曹操等,宮門一破自然是樹倒猢猻散了。

在中國歷史上有四大禍患,一是帝暴。二是武強。三是權臣。四是宦官女禍。

當時已是未世,權臣與宦官相互勾結,相互傾碾。何進行出身微賤,憑其妹妹為皇后借宦官勢力得以掌權,坐大之後又欲除宦官,宦官們相互勾結利用何後牽制何進以求平衡,但向進無謀。其中要說當時最有主見的是曹操,在欲除宦官時,典吏校尉曹操進言:“宦官之禍,古今有之,但世主不當假之權寵,使至於此,若欲治罪,當除元惡,但付於獄吏足矣,何必紛紛召外兵乎?欲盡誅之,事必宣露,吾料必敗也。”可見曹操之謀超乎常人,事情果如其判。

何進內受制於何後,外無主見,朝令夕改,是他失敗的主要原因。其次袁紹為四世三公之後,名門望族,也有見識。數次勸諫何進,何進不聽。

其一初試鋒刃,擁立皇帝。靈帝駕崩,何進假袁紹等之威扶立太子辨即皇帝位。

其二誅殺首宦。袁紹入宮收蹇碩後又進言何進:“中官結黨,今日可乘勢誅之”。

其三有先見之明。紹曰:“若不斬草除根,必為喪身之夲”。這與曹操有異曲同功,英雄所見略同之謀。

其四謀勢抓機,識斷準確。董後死後宦官勢張,內挾何後,外逼何進。袁紹世言:“張讓,段珪等流言於外,言公鴆殺董後,欲謀大勢,乘此時不誅閹宦,後必為大禍,昔竇武欲誅內豎,機謀不密,反受其殃,今公兄弟部曲將吏,皆英俊之士,若使盡力,事在掌握,此天贊之時”。但何進無主見,終至失敗。至於袁紹招外兵入京則是敗筆,這不在此話題之內!

總之袁紹為何進部曲,何進不同意,如何能殺宦官?何進一死沒有了制肘,自然順風順水,為所欲為了!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歷史長流中的魚兒2018-05-07 23:15:44

袁紹是一直想除掉宦官的,但宦官可不是想殺就能殺的。宦官掌管所有宮內的事物,平時也只在宮內不出去,但是大臣們卻經常要進宮,可以說宮內是宦官的天下。

基於這種形勢,袁紹為什麼遲遲不下手呢?我覺得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1、袁紹手中無兵權,兵權都在何進手中。

十常侍時期,東漢朝廷設定了八校尉,袁紹是中軍校尉,曹操是典軍校尉,八校尉的頭頭上軍校尉是宦官蹇碩,連大將軍何進都要聽宦官的。但是宦官也直接調動不了軍隊,只能靠皇帝發號施令,東漢朝廷就是這麼一個尷尬的關係。軍權都在何進手上,何進不同意殺宦官,袁紹也沒轍。

2、未經許可帶兵進宮,是要背謀逆的黑鍋的。

袁紹也不能私自帶兵進宮的,除非是皇帝說要帶進去,或者有充足的理由,不然背上謀逆的罪名,那就會被人群起而攻之。所以袁紹要透過何進的同意,而何進想經過皇帝的同意是不可能了,所以這個鍋要麼何進背,要麼袁紹背,事實是兩人都不想背,於是這事就這麼拖著。

3、何進優柔寡斷,是一個不稱值的大將軍。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作為一個大將軍、一個領導,自然要比下屬多承擔一些,這樣下屬才能放手去做。可是這個何進怕這怕那,猶猶豫豫,本來已經立了自己的外甥為帝,佔盡了優勢。要麼和宦官和平相處一段時間,反正自己壓宦官一頭;要麼乾脆利落的殺掉宦官。可是何進的做法是,想殺宦官又不殺,結果讓宦官有了準備,騙何進進宮殺了他。

但是何進死後就不一樣了,群龍無首,袁紹首先站出來引導輿論說:宦官殺害朝廷重臣,我們一起殺進去。這時大家也只能聽這個中軍校尉的了。

總之,袁紹確實沒有權利擅自行動,有權利行動的卻猶猶豫豫,錯失良機,等到權利轉接到袁紹這時,袁紹才果斷找了個理由殺進宮去。

(“以古觀今”帶你輕鬆瞭解歷史,謝謝大家關注、評論點贊!)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紅色星河2018-05-07 10:45:59

東漢末年,袁紹受到大將軍何進的重用和信任,先後被授予中軍校尉和司隸校尉的職位,是何進的手下,並且兩人推心置腹、關係深厚,袁紹於公於私當然得聽從何進的命令。

宦官日日夜夜陪伴著漢帝以及後宮,進行服侍,雙方形成了感情深厚的親密關係。宦官先是受到漢靈帝的信任和重用,後又受到何太后以及漢少帝劉辯的信任和重用。這些宦官因此身居高位,內外勾結,形成權傾朝野、縱橫交錯的龐大勢力集團。

宦官集團仗著最高統治者的縱容和信任,胡作非為,禍亂朝綱,政治昏暗,民不聊生,許多忠貞良士受到打擊和迫害。大將軍何進與士人走的比較近,清楚宦官集團的危害,憂國憂民,一心想削除宦官集團,理順國家治理。

但是,漢靈帝駕崩以後,東漢的實際最高掌權者何太后是何進同父異母的妹妹,何進依靠妹妹何太后成為了掌握軍權的大將軍,而何太后依靠何進掌握軍隊,同時何太后早前得到過宦官的大力幫助,後又依靠宦官集團平衡和控制朝政。如此,何進要想除掉宦官,似乎就需要獲得何太后的同意。當然,何進可以直接下令袁紹袁術帶領軍隊強行進宮剷除宦官集團,但這樣就會違背妹妹何太后的意願,何進有所顧忌,並且於心不忍。何進曾經向何太后指出宦官集團禍亂朝政的事實和危害,何太后也曾經同意予以遣散、甚至剷除,但是當宦官們跪在何太后面前痛哭求饒時,何太后心一軟,隨即阻止了何進誅殺宦官的行動。

治理國家,哪能像何進、何太后這樣猶猶豫豫、婦人之仁?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其實,在誅殺宦官這件事上,何進根本就不需要顧慮何太后的感受,只需要命令袁紹帶領一部分軍隊,直接突然進宮抓捕為首為惡的宦官,交給有司按律調查、審判,嚴厲處置,該處死的處死,該處罰的處罰,該監禁的監禁,該繼續抓的繼續抓。事後再給妹妹何太后講道理未嘗不可。

但是,歷史上的何進卻採取了一個昏招,私自召令董卓、丁原等各自帶領所部邊兵一邊高喊“誅殺宦官”的口號,一邊大張旗鼓地進京,沿途還搞搞破壞,意圖驚嚇何太后,逼迫其答應剷除宦官集團的要求。

這一打草驚蛇的行動,使得宦官們決定先下手為強除掉何進。他們以何太后名義假詔宣何進入宮,然後在宮中埋伏人手,直接殺死了何進。

在殺死何進前,張讓等宦官責問說:“天下大亂,也不僅僅是我們的罪責。先帝曾與何太后不和,要把太后廢了,我們痛哭著想辦法解救,每個人都拿出千萬家財,作為禮物送給先帝,讓先帝高興,我們如此做本身是想依託你何家的門戶而已。現在你居然要殺滅我們,太過分了吧?你說宮中汙穢骯髒,可是公卿以下還有誰忠誠廉潔呢?”

何進被殺後,京城權力中樞突然出現了真空,一下子就亂了。袁紹袁術本來就一直絞盡腦汁想除掉宦官,此刻失去了頂頭上司的約束,又琢磨著要為何進報仇,於是率部直接進宮大肆捕殺宦官,數千宦官幾乎被屠戮乾淨,一些男的並不是宦官,因為嘴上沒毛,也被錯殺掉了。混亂之中,何太后同母異父的弟弟車騎將軍何苗,由於曾為宦官向何進求情,被認為是宦官同黨,也被誅殺。

正駐紮在京城洛陽外圍的董卓軍團也失去了頂頭上司何進的約束,趁亂迅速進京,很快控制了漢帝劉辯、陳留王劉協和何太后,還控制了一些朝臣,接收了何進何苗的直屬軍隊,接著透過呂布斬殺丁原,完全掌控了京城的軍隊,控制了京城的防衛和治安。

就這樣,一個黑暗殘暴的董卓專權時代開始了,東漢帝國搖搖晃晃地走向了它的末日。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風雨中的梅雲2018-05-07 10:27:52

表面上看,宦官是皇帝的人。可實際上呢?在漢朝,特別是漢靈帝時期。宦官與外戚交替掌權(把持朝政)。坦白說,當時的宦官和外戚都不是什麼好人。在漢桓帝時期。買賣官職就已經開始了。為了制約這些花錢買官的人。桓帝重用太監,用宦官制約外戚。等到漢靈帝登基時,宦官和外戚已經是樹大根深。漢靈帝從小聰明伶俐。但他當時還是個小孩子。那些宦官為了給他個下馬威。把漢靈帝和太后關進了不見天日的小黑屋。使得漢靈帝小小年紀就感受到死亡帶來的恐懼。他明白,他雖然是皇帝,但御林軍卻掌握在宦官的手裡。他指揮不動也指揮不了。他更知道那些宦官希望他做什麼。不希望他做什麼。所以為了活命,他沉淪了。人常說,偽裝的久了,就有些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了。漢靈帝大概也屬於此類人。他把他的聰明才智都用在了旁門左道上。讓所有的宮女皇后和嬪妃,全都穿上開襠褲。意思大家都明白。此外又開辦建造了一系列的淫樂設施。想什麼流香河,雞鳴堂。還在宮裡開設家樂福大超市。自己是售貨員。宮女嬪妃是顧客。他還認當時的大太監趙忠為媽媽,二太監蹇碩為父親。也正因為如此胡鬧,漢靈帝才活了下來。這下大家就明白了。宦官的勢力以蹇碩和趙忠為代表。張讓是他們的屬下,更是他們的乾兒子。外戚的代表則是大將軍何進。袁紹董卓曹操等人,都是何進的屬下。這兩股勢力都根深葉茂。但又不能和平共處。總想一方獨大。哪些太監的勢力不僅在宮內。宮外還有許多他們的乾親家和乾兒子。甚至何進的集團裡都有他們的耳目。所以,何進剛剛流露出殺宦官的念頭。宦官就提前動手了。何進死後,袁紹等人立即感覺到自己們將要大禍臨頭了。於是,曹操袁紹齊心協力下,下面沒有老二的,一個都不留。說實話,十常侍對付優柔寡斷的何進是綽綽有餘。但面對色吝膽薄的袁紹,他們就差點了。再加上賊滑高明的曹操。哪十常侍那還會是他們的對手?既然打不過,那就趕緊開溜吧。十常侍趕緊提溜著小皇帝溜出了洛陽。但他們的命實在太不好了。或許是應了哪句古話,自作孽不可活。十常侍成功的躲過了袁紹等人的追殺,剛出了洛陽,卻落到了何進的外援部下,董卓的手裡。這下可到好。徹底把宦官勢力玩死了。從此,宦官勢力一蹶不振。外戚勢力大放異彩。一直折騰了一百餘年,至到司馬炎一統中國。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雲中雲山2018-05-06 23:37:29

一開始矛盾沒那麼大,非要殺光所有人。

二是宦官是皇帝的人,袁紹也是皇帝的下屬,沒有皇帝允許殺光宦官,那皇帝還有啥用,這就是造反了。

三是當時袁紹權力不大,何進說了算,何進只是跟十常有矛盾,跟其餘宦官沒有。很重要何進也不能殺光所有宦官打皇帝的臉。

四是認為沒必要,誰會想到宦官幹先下手為強。

五是洩憤失控而已。

簡單說何進被殺,導致袁紹有理由鼓動軍隊殺宦官,至於為啥不保護,主要袁紹這邊勢力強。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初心如舊2018-05-23 07:24:33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啥何進死前不動手?

這提起話長,何進因為大權在握,就既和宦官爭鬥,也與其他皇親爭寵,宦官則在兩方皇親間挑撥是非,從中漁利。早先,何太后與董太后鬧矛盾,何進暗中指示毒死了董太后,董太后的弟弟——驃騎將軍董重自殺。宦官在下面議論挑唆,被袁紹聽到後告訴何進,何進召集大臣商議對付辦法,袁紹建議把宦官全乾掉,曹操反對。你想,這麼大的事,連曹操典軍校尉都能參加,那有訊息不走漏的?何進進宮請示何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太后,何太后不同意,因為何進兄妹得勢,也有這些宦官的功勞。袁紹又出主意召各地諸侯進京,強行殺掉宦官,何進不加深思就同意,也不聽陳琳曹操勸阻,派出了使者。漢靈帝病重,想立劉協為太子,但考慮何進是大將軍掌握軍權,心中猶豫。宦官騫碩給靈帝出主意說,要立劉協,得先把何進幹掉,靈帝一聽,覺得只能這麼幹,下令召何進進宮,何進已經走到半道,司馬潘隱攔住何進,說進宮很危險,何進於是回到府中,讓袁紹點五千禁軍,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保護自己進入皇宮,其時靈帝已經駕崩, 何進在靈帝靈柩前,強行立少帝即位。但何進打算召諸侯進京,殺盡宦官的事已經暴露,張讓,段珪等商議,在宮中埋伏刀斧手,以太后名義召何進進宮議事,殺掉何進。何進接到詔書,由袁紹帶禁軍護送至青鎖門外,禁軍被攔住,袁紹曹操帶劍護送何進,到長樂宮門前,袁紹曹操也被阻止,何進獨自進入,結果被事先埋伏的刀斧手砍成肉泥。袁紹曹操久等,不見何進出來,在外面大叫呼喚,張讓等把何進頭顱丟擲門外,袁紹大怒帶兵殺進宮中,凡沒鬍鬚的全殺,有些非宦官也被誤殺了。

可見,不是何進死前不動手,也不是袁紹不動手,關鍵是兩點:第一,那時候漢靈帝還在世,皇帝不發話沒人敢殺;第二,何進自己優柔寡斷,拿不定主意,而且不注意保密,臨死前還矯詔諸侯進京,遺禍無窮,誤國亂國。加上之前毒死董太后,可以說罪有應得,死有餘辜。試想,何進本來大權在握,又是何太后哥哥,招諸侯強制何太后,與自己動手(何進不出面安排手下也行)強制妹妹並沒有差別,一個糊塗蟲坐這位置,倒黴只是早晚的事。(7:24)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九州歷史2018-05-07 21:32:45

準確來說,不是袁紹不想動手,而是何進不讓他動手。何進的優柔寡斷,不僅沒能及時剷除宦官,還斷送了自己的性命。

首先,何進是想剷除宦官的,但是自身又沒什麼能力。他身居大將軍之位,但畢竟剛剛藉助妹妹上位,手上沒有嫡系軍事力量,所以才想出了召諸侯兵馬進京的餿主意。何進沒主意,他的首席智囊袁紹更是豬隊友。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首先看看何進的軍事安排

一、派幕僚王匡、鮑信到山東募兵。他們的軍隊還沒到達洛陽,何進就被殺了。

二、派張遼、張揚、母丘毅分別去河北、山西、丹陽募兵,張遼、張揚都是丁原的部下。

三、派各路部隊在首都周邊製造誅殺宦官的氣氛。東郡太守橋瑁在成皋、丁原在孟津,高喊誅殺宦官。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四、命令董卓駐守上林苑。上林苑在哪呢?長安附近,是漢朝皇家陵園所在地,離首都洛陽很遠。此後董卓出關,來到首都洛陽,屬於私自行動,並未得到朝廷詔令。

經過何進的一番運作,宦官們有所收斂,何進頗為滿意。如果大家都保持克制,漢朝中央還是和平的。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

但是猴急的袁紹受不了。他一看何進要跟宦官和解,就私自召董卓進京,開進洛陽城西的平樂觀。何進不放心,派人前去阻擋。袁紹的這一舉動嚇壞了宦官,心想反正無法活命,不如放手一搏,就搶先下手殺了何進。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雨木師兄的創業邏輯2018-05-07 00:18:05

何進死之前也能殺,拋開皇宮的庇護,這些太監都很弱,在只要有個藉口帶兵進去殺就行。何進也能殺,只是他受到蠱惑,婦人之仁,被騙進宮殺死。何進死了,袁紹就有藉口帶兵進攻殺。實際上何進死之前也可以殺,但那時候老大是何進,總不可能何進說了不殺,袁紹小弟不顧何進面子直接帶兵進宮殺吧?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辰州觀海2018-05-10 13:51:36

何進,作為一個草根,能混到位極人臣的地位,何進和宦官集團,少不得有千絲萬縷的利益關聯(當然何進屬於外戚),因此你讓何進徹底和宦官集團鬧翻,畢竟不那麼現實。

因此這就導致了何進的猶豫。

倒是袁紹這幫子人,把局面搞混亂了,最終導致宦官殺了何進,最終呢,袁紹又糾集何進的勢力,殺絕了宦官。

可以說,都便宜了袁紹這幫子人。

袁紹在何進死後能殺盡宦官,為什麼何進死前不動手?大腳汽車2018-05-07 00:08:03

三國強調何進是個殺豬的出身,靠妹妹子宮發家,不會權術,袁四世三公,皇帝平衡術被殺豬的破壞,讓軍閥發家,殺何進後,有合法性殺死太監,也就失去平衡勢力的意義天下大亂開始。唐代太監控制神策軍可以殺死大臣,甘露之變就是例子相反的,能讓唐政府持續到黃巢殺死神策軍,皇帝被就軍閥朱溫殺死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