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換一名指揮官結果會如何?monvoisin2021-07-29 10:28:39

跟是否執行曼帥的命令無關,曼帥登場的時候大局已定,作為典型的參謀軍官,保盧斯的反應還是慢了,如果換成舍爾納或者莫德爾那樣將軍,即便是總體局面不利的情況下,結局也會大大不同的。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換一名指揮官結果會如何?麥田軍事觀察2018-01-16 08:54:02

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更換指揮官毫無意可言,這根本改變不了什麼,這些戰役除了初期的突然性以外,剩下的只是硬碰硬的對攻了,這時指揮官是誰沒有什麼區別。從整個戰役的程序過看,德軍所犯的錯誤或存在的問題,與指揮官沒有任何關係。

戰役開始前,最有利的地方,1942年上半年內,蘇軍在南線組織的戰役失敗了,整個南線蘇軍主力被重傷,這時德軍進攻在初期確實很容易。但是蘇軍的失敗只是區域性的,實際上蘇軍正在源源不斷的增援上來,只不過速度沒有需求的那麼快,這才造成區域性的危機。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換一名指揮官結果會如何?

德軍進攻斯大林格勒本身就是一個錯誤,這個地方本身就是一個交通中心,卻不是什麼攻佔,即可保證戰役勝利的關鍵,經過加修臨時鐵路線,蘇軍可以繞開該城進行運輸。

德軍原訂計劃只在斯大林格勒進行掩護性作戰,它是側翼,真正主攻方向在高加索,可惜在實際高加索成了側翼。這根本就是一個戰略失誤,為了保證對斯大林格勒的進攻從南線抽調一個集團軍,這等於高加索進攻失敗了,對斯大林格勒又撞到堅城之下。

德軍是同時要在斯大林格勒與高加索地區兩條戰線上進行決戰,這超出德軍能力,尤其是單純的攻城實為下下策,雖說德軍在一步步推進,蘇軍也在33天內,投入10個步兵師加1個步兵旅等增援部隊,但是相對於蘇軍在外圍的集結兵力,這只是一小部分。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換一名指揮官結果會如何?

當德軍主力在斯大林格勒陷入了持久戰之時,蘇軍的增援部隊在外圍完成集結與戰前準備,這才有一次成功有合圍。德軍被一座城市給誤導了,後果就是被合圍。德國是為了攻城而攻城,卻忘了殲滅蘇軍的主力。可是蘇軍的主力正在自已兩側集結,而不是城中,這必然會導致失敗。

也許德軍最理想的結果,後繼部隊成功的打個包圍圈,接應被圍部隊突圍,但是這只是減少已方的損失,不足以改變,德軍從斯大林格勒敗退之現實。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換一名指揮官結果會如何?是我們都能吃2018-01-16 20:46:18

我的觀點可能和很多人不一樣,客觀上來看如果希特勒不越界管理軍隊,那麼軍部一把手肯定是曼施坦因。那麼結果可能大有不同。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換一名指揮官結果會如何?

曼施坦因人稱“德軍最強大腦”,也是二戰中最擅長用頭腦打仗的人。

曼施坦因的主張是先包圍死打斯大林格勒,這樣做可以阻斷蘇軍後方的威脅,防止其增援前來支援的蘇軍,這樣,蘇軍會被擋在城市之外,在西西伯利亞的平原上蘇軍沒有與德軍周旋的餘地,沒有了外界支援,斯大林格勒淪陷就是遲早的事。城內的蘇軍突圍成功的機率很小。總之,圍而不打,斯大林格勒遲早會被攻克。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換一名指揮官結果會如何?

所以綜上所述,如果希特勒把權利給曼施坦因,結果會大有不同。包圍斯大林格勒,可以消耗城內有生力量,大大減少了德軍無謂的傷亡。也阻止了蘇軍增援斯大林格勒的可能。

從歷史上看,德軍在斯大林格勒的失敗也是因為蘇軍利用了後續增援,阻擋了德軍,蘇軍用鉗形攻勢擋住了德軍部隊增援斯大林格勒,一方面支援了斯大林格勒,一方面擋住了斯大林格勒的德軍的退路。結果導致德軍元帥保盧斯投降,十幾萬的部隊投降和死傷。更導致了德軍南線的潰敗。

這樣一來,雙方在斯大林格勒的勝利,支援佔很大因素。斯大林格勒是個燙手的山芋。硬打下去只是無謂的死傷,這時候弱的一方只有被逐漸消耗到透支,強的一方可以接機藉機拖垮弱的一方。兩國的綜合實力相比較蘇聯的潛力更大。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換一名指揮官結果會如何?

所以德軍應該儘量避免與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展開大規模進攻 。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德軍的空軍優勢和德軍地面裝甲部隊的機動和火力優勢以及德國士兵的職業素質。因為在巷戰裡德軍往常是學習不到巷戰課的。而且相當近的距離往往使武器排不上用場。蘇軍在城內到處安插狙擊手擊殺德軍高階士官,德軍彷彿像一個全副武裝的壯漢變成一個手無寸鐵的小孩。剩下的就只有捱打了。雖然德軍在斯大林格勒的表現相當頑強,一個德軍平均可以殺死三個蘇軍,可是畢竟蘇聯戰爭潛力大,德國必定是先背消耗光的。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換一名指揮官結果會如何?

所以更換曼施坦因為主帥可以為局勢帶來轉變。而且曼施坦因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總是可以在絕境逆轉局勢,他的每一步總是讓對手如履薄冰。如果才用了曼施坦因主張的圍而不打,那麼斯大林格勒註定會是德國的。 但是總得來講,蘇德戰場的輸贏從美國向德國宣戰的一刻就註定了。

曼施坦因的能力很高超,但是他的貴族氣質和對希特勒始終保持質疑使希特勒始終對他有戒心,總是沒能把很多重大的戰役絕對指揮權交到他手上,也算是很遺憾了。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換一名指揮官結果會如何?聯合防務2018-01-29 18:57:56

謝謝邀請。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換一名指揮官結果會如何?

斯大林格勒戰役的發展其實並不是換指揮官的問題,而是整個蘇德戰場態勢決定了,這一仗只能這麼打,也只能打成這樣。

1942年夏天,德軍在蘇德戰場上的進攻方向是南翼,目標是佔領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這個戰略有問題嗎?當然沒有。因為1941年冬天的莫斯科戰役讓中央方向的德軍損失慘重,而蘇軍在這個方向上則集結了重兵,繼續在這個方向進攻顯然是不會考慮的。至於北線呢?列寧格勒周邊地區戰線狹窄、沼澤和森林密佈,並不適合展開大部隊進行機動作戰。而且德軍當時已經包圍了列寧格勒,理論上已經讓列寧格勒失去了交通樞紐的作用,在德國人看來早佔晚佔沒啥區別。

這種情況下,把主攻方向指向此前德軍沒有多少損失,而蘇軍則遭受過基輔慘敗的南線其實是很合理的考慮。更不用說南線有高加索的油田,如果真的能拿下高加索,既能斷絕蘇軍的燃料供應,又能解決德軍的燃料問題,還能從側翼威脅中東和近東地區,一舉數得,沒毛病。

那麼,換個指揮官,德國人是不是就能一口氣拿下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呢?答案是不可能。我們不要只盯著保盧斯,參加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德軍除了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以外,還有霍特的第4裝甲集團軍,而且前期進攻的還主要是第4裝甲集團軍。難道說霍特也不稱職?那整個德軍恐怕也找不到幾個比霍特更好的裝甲兵指揮官了。而且從哈爾科夫到斯大林格勒,德軍在2個月的時間裡前進了三四百公里,這個推進速度放在哪裡都算得上是神速了,是在無法指責。所以,至少在打到斯大林格勒的城市周邊之前,德國人所做的一切都沒什麼問題。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換一名指揮官結果會如何?

再說保盧斯的指揮,事實上,德軍的進攻已經把斯大林格勒的路上交通線全部切斷,斯大林格勒全靠伏爾加河來提供支援。在沒有肅清斯大林格勒之前,德軍不可能考慮渡河,畢竟伏爾加河是整個歐洲都數得著的大河,不是什麼小河溝。不做好萬全準備就貿然渡河那就是送人頭去的。所以,形勢逼得保盧斯必須打巷戰。而進入巷戰階段的話,高階指揮官的指揮意義其實就不太大了,這種時候更多考驗的是基層官兵的意志、決心、勇氣與數量。很顯然,保家衛國的蘇軍在這些方面壓倒了德國人。

所以,斯大林格勒戰役基本上屬於歷史的必然,德國人換誰來指揮都一樣。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換一名指揮官結果會如何?戰略論2018-01-14 14:43:22

指揮官沒毛病,曼施坦因是東線最有指揮能力的指揮官了,關鍵是元首希特勒不行,您可以看我寫的關於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文章,有詳細經過,謝謝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換一名指揮官結果會如何?島主說事2021-07-29 07:57:14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換一名指揮官結果會如何?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必須要澄清兩個基本事實,一個是德軍中誰可以替代保盧斯來當第6集團軍指揮官?一個是保盧斯的指揮才能真那麼不堪嗎?

一方面,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失利,並非前線指揮官打得不好。

對保盧斯指揮能力的質疑,多數源於他沒有服從曼施坦因的命令向西突圍,實際上,作為一個盡職的指揮官,保盧斯雖然沒有執行曼施坦因的命令,但完全服從了德軍統帥部的命令,從這個角度看,他又何錯之有呢?

關於斯大林格勒這個城市的重要性,實際上在蘇德雙方的作戰地圖上並不是非常重要,相對於哈爾科夫的重要性,它僅僅是個交通樞紐,之所以後來發展成為東線戰場的分水嶺,還是因為蘇軍及時識破了德軍藍色方案的企圖,將一座不設防的城市打成了二戰最重要的主戰場,讓德軍分兵佔領高加索的計劃落空。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換一名指揮官結果會如何?

如果從德軍策劃進攻高加索的時間軸來分析的話,早在1941年11月莫斯科戰役打得最關鍵的時刻,德軍統帥部就已經著手製訂進攻高加索的問題,將南方集團軍群分成A、B兩個集團軍群,恰恰是保盧斯接替第6集團軍指揮官以後,配合克萊斯特第一裝甲集團軍,打贏了哈爾科夫戰役,為德軍實施藍色方案行動創造了條件。

而為了儘早拿下斯大林格勒,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後來是B集團軍群司令的博克元帥,甚至在先進攻沃羅涅日還是先進攻羅斯托夫的問題上,與德軍統帥部發生了分歧,最終被解除職務,他是第一個旗幟鮮明先要佔領斯大林格勒,然後北上進攻莫斯科的人,緊接著德國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也對分兵第4裝甲集團軍南下提出了質疑,也被解除了職務。

實際上,在進攻和落實德軍統帥部佔領斯大林格勒戰役企圖這個關鍵作戰中,保盧斯是個非常忠誠和盡職盡責的人,起碼在蘇軍大反攻之前,他已經佔領了90%的城區,使蘇軍3個集團軍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損失,逼迫斯大林組建了三個方面軍來對付它一個集團軍。

所以,從這個層面講,保盧斯1941年底接任第6集團軍司令官後,從打贏哈爾科夫之戰到進攻斯大林格勒,保盧斯並未出現半點差錯,相反,正是他指揮得當,才讓德軍統帥部發現第4裝甲集團軍是多餘的,如果第6集團軍稍稍落後一點,德軍也不會在分兵A、B兩個戰鬥群的基礎上,再次分散兵力,這是德軍統帥部判斷上的失誤和指揮決策上的失誤。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換一名指揮官結果會如何?

另一方面,保盧斯並非人們傳言的那樣平庸和不堪,他是一個有能力的參謀人才。

在二戰德軍出類拔萃的指揮官中,曼施坦因、莫德爾、保盧斯都曾在德國陸軍總參謀部當過差,唯獨保盧斯職務最高,擔任過副總參謀長,還是審定巴巴羅薩計劃領導小組的成員,如果他真是個無用之才,德軍統帥部也就不會把這麼重要的任務交給他來評判。

由於保盧斯指揮德軍總參謀部對巴巴羅薩計劃進行了圖上作業,適時提出一些修改意見後,德軍統帥部最終才下決心進攻蘇聯,可以說,在這個問題上,德軍寧可使用保盧斯,讓他坐鎮大本營,讓古德里安在前線指揮閃擊戰進攻,也只有他倆一文一武把閃擊戰的優勢和劣勢看得清楚明白,而對於曼施坦因的使用,反而是根據戰場形勢,才有曼施坦因的後來居上。

因此,蘇德戰爭打響後,當曼施坦因指揮第56裝甲軍在波羅的海原始森林和沼澤地轉圈出不來的時候,保盧斯迅速飛到前線,他聽從了曼施坦因的建議,北線進攻並不適合裝甲部隊打閃擊戰,這才有了後來第4裝甲集團軍南下,列寧格勒打成圍城之戰的舉動。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換一名指揮官結果會如何?

而對於接手第6集團軍指揮官這個崗位,德軍在那麼多的優秀將領中挑出保盧斯,說明他是有優勢和過人之處的,不僅在於他人緣好幾個人推薦他,還在於他對巴巴羅薩計劃熟悉,知道德軍應該往哪個方向努力。

因此,在藍色方案展開直至斯大林格勒戰役打響,保盧斯並沒有消極等待,第6集團軍打得是非常出色的,即使到了蘇軍展開大反攻的時候,他指揮的28萬人馬仍然有20多萬,就雙方戰損對比,保盧斯也是佔優勢的。

那麼,人們說保盧斯不會打仗指的又是哪些事呢?首先是保盧斯打得太保守,不敢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這一點,古德里安、曼施坦因、莫德爾都有臨陣脫逃的案例,隆美爾更是把德軍統帥部的命令當耳旁風,唯有保盧斯執行命令不打折扣,而且一直貫徹到始終,如果說這也有錯,那軍人以執行命令為天職的話就不能再說了。

其次是,曼施坦因發起冬季風暴行動後,保盧斯沒有按他的命令向外突圍,導致曼施坦因救援失敗,這是質疑保盧斯指揮能力的最重要原因。

實際上,保盧斯接替第6集團軍指揮權時,他接受的是雙重領導,而曼施坦因組建頓河集團軍群后,第6集團軍等於受三方指揮,除了德軍統帥部派一名聯絡官坐鎮保盧斯的司令部直管外,還有B集團軍群和頓河集團軍群的分管。如果說他沒有執行曼施坦因的命令就有錯的話,那麼,他執行統帥部不準撤退和不準投降的命令難道也是個錯誤?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換一名指揮官結果會如何?

從這個層面講,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失敗,根本原因並非出在第6集團軍的指揮官不行,而是從藍色方案展開,德軍就想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兩頭通吃,結果導致分散兵力後又重新命令第4裝甲集團軍南下,從而產生了連鎖反應。而在第6集團軍困守待援這個問題上,保盧斯缺的是補給和油料,並非他指揮作戰不行,即使他執行曼施坦因的突圍命令,也僅能前進10公里就寸步難行,其它30公里仍然要受蘇軍的多路夾擊,只是換了個地方投降而已,對整個戰場形勢並不能起到關鍵作用。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換一名指揮官結果會如何?香堂風子2018-01-13 15:43:35

二戰期間德國進攻蘇聯註定會失敗,即使斯大林格勒戰役德國更換了100名指揮官也不可能戰勝蘇聯。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換一名指揮官結果會如何?

1。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蘇德戰爭中規模最大,最激烈的一場戰役。這場戰役持續了199天,雙方投入了400萬軍隊在這一地區進行廝殺。這裡成為了人間地獄。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換一名指揮官結果會如何?

2。因為斯大林格勒具有戰略意義和精神意義,如果德國把斯大林格勒佔領了。那麼一定會對蘇聯軍隊和人民造成嚴重的打擊。斯大林格勒以東就是俄羅斯的石油產區,這裡還擁有糧食和工業生產基地,可以滿足德國的戰爭需求。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換一名指揮官結果會如何?

3。高加索地區是蘇聯民族矛盾突出的地區。德國希望佔領斯大林格勒後,支援高加索地區的車臣、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等地區獨立,給蘇聯製造更大的政治危機,讓蘇聯解體。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換一名指揮官結果會如何?

4。不過由於蘇聯的國土面積是2200萬平方公里,而德國只有4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蘇聯的人口是德國的四倍。蘇聯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而德國自然資源非常匱乏。因此蘇聯的綜合國力比德國強大。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換一名指揮官結果會如何?

5。德國和蘇聯在斯大林格勒陷入了持久戰後。德國需要分兵把守已經佔領的地區,防止這些地區重新出現反對德國的勢力,這分散了德國的兵力。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換一名指揮官結果會如何?

6。同時德國境內的工業區域經常遭到美英等國家的戰略轟炸,這破壞了德國的工業生產能力。而蘇聯在二戰前就是世界上第二大工業國家,僅次於美國。因此,德國出現了戰爭消耗無法及時得到補充。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換一名指揮官結果會如何?

7。最終德國在美英和蘇聯的兩面夾擊下失敗了,因為德國的綜合國力不如蘇聯和美國強大,即使希特勒更換了100名指揮官,去指揮斯大林格勒戰役德國也不會勝利。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換一名指揮官結果會如何?夢中窮人770192462018-01-18 00:14:41

德國第六集團軍的指揮官最初是賴歇瑙,並不是保盧斯,只是由於賴歇瑙突然病發身亡,保盧斯才成功上位,兩人對比之下,保盧斯明顯野戰經驗不足,保盧斯比較長的時間一直在總參工作,以前在野戰部隊最高位置是軍長,從來沒有獨自指揮過一個集團軍,與賴歇瑙的風格相比,比較僵化,習慣接受命令列動,而不是自己發揮主動性,靈活地制定計劃,希特勒說啥就幹啥,完全不是古德里安,或者曼斯坦因那種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人,第六集團軍也有很多軍官對他的任命有所非議。如果賴歇瑙還健在,他首先不會讓第六集團軍前出過大,在佔領羅斯托夫以後單獨前進,幾乎與B集團軍群脫離了聯絡,全靠一隊不可靠的僕從軍保衛兩翼,這是大忌,即使不得不前進至斯大林格勒,也應該向南方集團軍群總部陳述分兵的大忌,分兵AB兩個集團,如果斯大林格勒沒有拿下,分兵又有何意義,難道A集團拿下高加索,而B集團沒有拿下斯大林格勒,不就至南方全軍於危險之中?這是向上負責,至於向下,野戰裝甲部隊的優勢根本就不在城市戰鬥,而是野戰,大包圍,應該迅速渡過伏爾加河,只要在東岸站住腳,斯大林格勒對蘇軍就是一盤死棋,在莫斯科戰役中,無論基輔還是勒熱夫,基本都是這樣拿下的,而不是急於進城,白白把包圍戰打成消耗戰。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換一名指揮官結果會如何?拿破崙之殤2018-01-17 11:21:22

德軍指揮確實有戰略失誤,應該避開難打的斯大林格勒而去追擊外圍的蘇軍部隊才是正途,而且德軍指揮官沒有估計到蘇聯天氣的變化會給德軍帶來沉重打擊!這真是一個巨大的失誤!蘇聯好冷的冬天給德軍帶了巨大的災難,德軍早該撤退休整!組織防禦以逸待勞!尋找時機尋找機會殲滅蘇軍離開城區的其他部隊!也是德軍低估了蘇軍的戰爭潛力!這是德軍所沒有預料到的!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換一名指揮官結果會如何?吳林寶12018-01-15 10:22:37

單看換誰?換掉包露絲肯定沒用,這不是一個集團軍的問題,b集團軍群司令維克斯換掉都沒用。除非讓哈爾德做東線總司令,在1942年10月之前,收縮戰線,可以避免大的失敗。

總而言之,這是個東線戰場問題,不是個集團軍層面的問題。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換一名指揮官結果會如何?xiayuan-wang2018-01-16 11:10:23

斯大林格勒戰役換誰都沒用,是因為希特勒的思維出了問題而不是戰役指揮者無能, 如同基輔守衛戰一樣, 如果能大縱深迂迴包圍, 蘇軍哪會有源源不斷的援兵? 希特勒好面子把斯大林格勒打成非要以強對強的正面突破的政治仗才是德軍最後慘遭滑鐵盧悲劇的根本原因。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換一名指揮官結果會如何?掠影2018-02-18 08:54:21

從小鬍子決定分兵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兩個戰略方向開始,失敗的種子就已經埋下。德軍根本沒有力量同時拿下兩個戰略方向,更何況這兩個方向還是背離的,無法相互支援。那麼剩下的只是戰術層面的問題,就是第六集團軍的命運。如果不是保盧斯,也許能撤出來。但三個方面軍的蘇軍也不會閒著,整個頓河叢集就會承受巨大的正面壓力,後果未必能好到啥程度。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換一名指揮官結果會如何?手機使用者503207315032018-01-14 19:23:09

除非在戰役剛開始的時候,如果不是保盧斯指揮的話,而是由曼斯坦因等一系列專業指揮的人來指揮的話,也許斯大林格勒早就被攻下來了,但是一旦拖到戰役後期,德軍就毫無優勢可言換人也就毫無意義了。而且情況複雜,搞不好會更糟糕。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換一名指揮官結果會如何?欣1278428462018-01-18 02:31:34

如果仔細看高加索戰役的過程,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布瓊尼是故意向後撤的,在他看來,除了高加索的油田和烏拉爾的新工廠,在此之前的一切都可以丟掉。德國執行戰爭的最大問題在於缺油,其次是人口不能和俄國比,在俄國巨大的空間前,德國軍隊的整體顯得很脆弱,戰鬥部隊集中於前線,後方漫長而巨大的空間兵力不足,而後方到前線有很長的補給線需要維持。這就是俄國後期的基本戰法,讓德國軍隊在遠離後方但離俄國後方較近的地方打消耗戰,等到德國佬沒油,坦克和火炮沒發調動的時候給他來一發大縱深突擊,德國就得崩潰,典型的就是巴格拉季昂行動。戰鬥是場人數有限,裝備有限的活動,誰一次投入的人多,裝備多,就很可能取勝。戰爭是一場長期鬥爭過程,參與其中的雙方國家誰勝誰敗核心取決於誰的資源多和組織資源的能力。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換一名指揮官結果會如何?老泉485210422018-01-14 17:30:55

更換誰結果都一樣。戰役起因是莫斯保衛戰獲勝後,斯大林想奪回烏克蘭的哈爾科夫和頓涅茨,而朱可夫,羅科索夫,華西列夫斯基反對認為太冒進,但鐵木辛哥請纓拍胸脯有信心指揮,結果讓曼帥(曼斯坦因)打了個漂亮的防守反擊,一口氣吃掉蘇軍十個師。希特勒攜此勝利想深入高加索亞塞拜然巴庫大油田,但必須在伏爾加河上的斯大林格勒建立穩定防禦。此時,蘇聯大本營斯大林和華西列夫斯基看穿對方意圖,不斷向城內添兵。把善於草原上機動作戰和精於操作機械的德軍引入街壘和善於同黑熊搏擊的蘇軍遂屋遂室地巷戰。此時蘇軍十分清楚自己的弱點,一而再而三地把戰事拖延至寒冬,此前蘇軍從未在春夏秋勝過德軍,所以蘇軍似拙實巧地在北方勒熱夫和瑟喬夫卡大陸基由科涅夫組織發起火星行動,牽制了大量德軍精銳,火星行動若成功可將德軍驅遂到斯莫稜斯克,若不成功則釘住另一個防守反擊天才莫德爾。所以曼帥救援堡盧斯時只有期期兩個裝甲師根本不敢太靠近,餵羊入虎群。整個戰線都沒閒著,雙方的攻防轉換在一些關鍵節點上都是誘使對方驕傲落入自己的圈套,十分精彩。前期指揮守城催可夫是駐華武官,增為國軍提供裝備和參加指導武漢會戰,在斯大林格勒中置身火海毫無畏懼,命令部隊與德軍只保持一百米距離,使空中斯圖卡俯衝轟炸機無法發揮效能,蘇軍有大量殲滅不完的預備隊,希特勒中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