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為何山海關一戰後,就再也沒有與清軍進行過大規模的戰役?別夢依稀182018-02-06 13:11:17

因為李自成本人在山海關大戰中戰死,當時三萬清軍精銳騎兵由西向東猛烈突擊李自成軍陣側後,與吳三桂軍形成夾擊李自成軍之勢,李自成軍東面是大海至此以陷入絕境,全軍崩潰。李自成本人墜海死屍骨無存。

李自成為何山海關一戰後,就再也沒有與清軍進行過大規模的戰役?薩沙2018-02-07 18:26:42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一片石以後,大順軍也就是在潼關拼了拼,然後就一潰千里,李自成也被殺了。

之所以敗成這樣,原因有很多。

其中最主要的,在於李自成缺乏根據地和戰略眼光。

李自成是流寇,依靠的是上百萬活不下去的饑民。這是李自成天然的兵員,而且越來越多。

明之所以垮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無法賑災,解決不了饑民的基本生存問題。

但明解決不了,李自成一樣很難解決。

所以,李自成只能採用流寇的方式,帶著一群饑民到處流竄。每到一處,李自成透過打土豪的方式,劫掠糧食、金錢,以維持部隊一段時間的戰鬥力。

但經過這樣的劫掠的,李自成攻佔的城市通常就被榨乾,已經缺乏繼續維持軍隊的能力。

所以,李自成只能不斷率領部隊流竄,每到一處後就將他毀掉。

但中後期,李自成應該明白持續根據地的重要性,至少能夠保證穩定的物資和兵員供應。

就算建立的根據地殘破,不能支援整個軍隊,但有了總比沒有強。

事實上,李自成卻沒有這種覺悟。他認為只要打下北京,全國明軍很快就會投降,到時候整個國家就是他的,到時候再搞也不遲。

沒有根據地的軍隊,只能打順風戰,不能打敗仗。

所以一片石慘敗後,大順軍元氣大傷,但因缺乏根據地不能迅速補充。

這邊清軍很厲害,始終保持對李自成持續不斷的攻擊、追擊,不讓他有喘息的機會。導致李自成全軍崩盤。

其實,一片石戰鬥,大順軍損失不過幾萬人,而整個大順軍和歸屬他的力量最起碼有六十萬以上規模。雖說農民軍戰鬥力不強,但利用遼闊中國打持久戰,最低程度可以三分天下吧。

說來說去,李自成就是缺乏戰略遠見的土老帽。這不是李自成自己的問題,主要他麾下沒有戰略家,都是一些低層次的知識分子。

李自成為何山海關一戰後,就再也沒有與清軍進行過大規模的戰役?

李自成為何山海關一戰後,就再也沒有與清軍進行過大規模的戰役?論史2018-02-07 11:24:27

題主這個問題是稍有紕漏的。在山海關之戰後,李自成是有和清軍進行過大規模戰役的,這場戰役就是就是1645年正月的潼關之戰。

但是這場戰役李自成敗退的比較迅速,所以存在感低了一點。在這場戰役中,李自成被清軍連續擊敗,最後喪失鬥志,焚燒西安的宮室向湖廣方向撤退。從戰役過程來看,清軍佔據了絕對的優勢,所以很少有人提及。

其實李自成在山海關之戰後敗亡之快,速度確實是非常驚人的,其中一大原因就是李自成的核心力量在山海關損失殆盡,部隊戰鬥力是大為削弱。

我昨天翻過各種史書。對李自成的參戰兵力說法非常的不一致。《聖武記》、《明史》、《明通鑑》顯示都是二十萬人,《明史紀事本末》是六萬人,《國榷》記載李自成先是領六萬人東進,在一路上又陸續增加了不少軍隊,在攻打吳三桂的時候軍隊到達了十萬左右。

李自成益調諸軍共十萬,攻吳三桂

至於《明季北略》的數字是四十萬,對於這個數字我是持懷疑態度的,這個不考,大家看看就好。

李自成為何山海關一戰後,就再也沒有與清軍進行過大規模的戰役?

可是不管是哪個數字,李自成軍隊裡最精銳的作戰力量在山海關損失殆盡,這應該也是客觀事實。

我昨天翻閱了一下《甲申傳信錄》和《小腆紀年附考》,李自成的軍隊雖多但是核心力量就只有標營六萬人,而且這支軍隊集中了李自成賬下最好的將軍,其戰鬥力應該不俗。其編制狀況大家看一下。

共兵二百三十餘隊,標營一百隊,左右前後四營,一百三十餘隊。每隊兵馬五十,廝養小兒三十或四十有差。步兵每隊一百或五十有差。總計馬步兵六萬,馬騾二萬。

李自成為何山海關一戰後,就再也沒有與清軍進行過大規模的戰役?

而這支軍隊對於李自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不僅戰鬥力強,而且還起到了維持其軍隊規模和戰場紀律的作用。

自成每臨陣,領兵向前,五營以序直晝夜,他營次第休息,巡徼嚴密,人不得逃,逃者謂之“落草”,磔之。

李自成為何山海關一戰後,就再也沒有與清軍進行過大規模的戰役?

從山海關之戰的烈度來看,這支部隊應該全部參與了這場戰鬥,而最後歸於失敗,這支核心力量的損失應該是為李自成的迅速敗亡埋下了伏筆。

李自成為何山海關一戰後,就再也沒有與清軍進行過大規模的戰役?不執著財經2018-02-08 22:34:45

李自成為何山海關一戰後,就再也沒有與清軍進行過大規模的戰役?

山海關戰役是出乎闖王李自成意料的一仗,本來李自成心想,北京都被我老李拿下了,崇禎是被我闖軍逼死上了吊,而且我現在擁兵數十萬,到山海關順勢拿下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但實際上,他低估了吳三桂關寧鐵騎的威力,也沒想到多爾滾在兩軍混戰正酣之際,帶著十多萬八旗軍直接衝了過來,打了李自成一個措手不及。自此之後,闖王李自成的軍隊一看到清軍就心裡害怕,畢勝信心遭受重創,所以自此就沒有大規模的戰役了。

除了剩餘的闖軍看到清軍和關寧鐵騎害怕之外,當時明朝境內由於長年的征戰,土地荒蕪,顆粒無收,而闖王則實行的是“搶和掠”的政策,就是闖王進來不納糧,那麼闖王計程車兵只能靠搶地主老財組織的東西吃,這就得罪了很多官宦人家,一旦闖軍失勢,很多附近的富裕人家組織成看家護院隊伍,不再給闖軍提供糧食和資金支援,闖軍在財力上也無力對清軍展開反擊。

再加上闖軍的思鄉心切,根本無心一戰。大多數人來於陝西、甘肅,在闖軍將領看來,他們本來不想打北京的,只是看到一路上官兵都聞風而降,路上遇到個寧武關周遇節總兵才被狠狠的打了一頓,基本沒有任何損失,最終還迫不得跑到了北京,逼死崇禎皇帝。

本來都想得勝之後,拿上金銀細軟,回鄉做個富家翁,根本沒有做統治天下遠理想,所以當清軍追來,李自成也就一退再退,因為在李自成看來,自己的家鄉在陝西米脂那一塊,根本範不上與清軍在此苦鬥,也沒有組織起一場較大規模的反擊戰役了。

本文由平說財經(微信ID:bzzcaijing)供稿,

李自成為何山海關一戰後,就再也沒有與清軍進行過大規模的戰役?子屠龍2018-03-22 15:07:20

李自成為何山海關一戰後,就再也沒有與清軍進行過大規模的戰役?

李自成山海關一戰失利後,帶著殘部一路被吳三桂和清軍追趕,逃回北京城是唯一的選擇,因為沿途無險可守。

1644年4月26日,

李自成終於回到北京,為了給自己帶來好運,他在匆匆忙忙中登基做了皇帝。他真的是恨透吳三桂,

4月27日

把吳三桂的繼母、弟弟、妹妹和全族共34口全部處死,屍體就扔在王府二條衚衕,而吳三桂的老爹吳襄早在軍敗的時候被斬首。

4月28日,

吳三桂部已經逼進北京城,城內的明朝官員決定二度反水,投靠吳三桂。

雖然李自成覺得北京城難以守住,但是他和手下的人還捨不得京城的繁華,於是背靠

城做最後一搏。李自成讓劉宗敏、唐通、李過、李巖等在城外部署戰陣,建立連營18座。

吳三桂率領所部強攻,隨後清軍馳騁而援,大戰不到半日,大順軍18座營寨就丟了8座。

李自成一看戰局,多年的征戰讓他明白守不住了,於是他就放火燒宮城,帶著明太子朱慈烺西逃,手中尚有兵力數萬。

李自成為何山海關一戰後,就再也沒有與清軍進行過大規模的戰役?

李自成一路西逃,前有原降明軍的倒戈反水、後有吳三桂和清軍追擊,大順軍官兵們疲於奔命、鬥志全無,傷亡、逃跑、投降,李自成帶的人越來越少。

退到河北真定的時候,李自成決定要跟吳三桂進行一次大戰,因為他太需要一次勝利來鼓舞士氣了。當時的吳三桂部隊正駐紮在定州。

李自成的大順軍和吳三桂爆發定州、真州兩戰。

大順軍再次遭受重大損失,身在戰場第一線的李自成也中了箭,而吳三桂的部隊和清軍也是傷亡慘重。不過戰後,大順軍主力撤出河北,那麼北京以北,居庸關內外各地,以及天津、真定等處都降了清。

李自成為何山海關一戰後,就再也沒有與清軍進行過大規模的戰役?

李自成進入山西境內,在各戰略要地佈置兵力,堵截追兵。部署完畢後,他就返回西安,企圖復興大業。不過,後來他出於整體戰略考慮,放棄山西,集中軍力以備大用。

接下來,

大順軍跟清軍爆發終極一戰——潼關對決。

大戰於12月29日打響,李自成手下大將劉宗敏首戰不利,隨後的幾次反攻都被清軍的多鐸部擊退。

很快,另外一支來自北路的清軍接近西安,李自成被迫從潼關撤回主力,返回西安。留守潼關的將領馬世耀一看,這不是等著被清軍砍嗎,於是一咬牙、一跺腳,就把潼關獻給清軍。

這是一次關鍵性的戰役,雙方鏖戰10多天,結局是大順軍失敗。潼關失守,意味著西安沒有了屏障。

李自成為何山海關一戰後,就再也沒有與清軍進行過大規模的戰役?

後來,清軍多鐸部離開潼關,兵侵西安,李自成沒怎麼打,就帶人撤出西安。

接下來,李自成和清軍就沒有大規模的戰役發生了,因為他很快就被一群鄉勇給打死了。

話說李自成在興國州(湖北陽新縣)附近的富池口被清軍打敗後,帶著3萬殘軍向西南方向撤退。

這次不知道哪道靈光亮了,李自成居然讓手下人帶著主力部隊撤往江西,自己帶著28騎翻越九宮山到江西,再和大部隊會合。

他運氣實在太差,在路經九宮山下的李家鋪河灘的時候遭遇小股清軍,部下為掩護他逃跑,28騎全部戰死。

李自成孤家寡人翻越山嶺,結果被當地的鄉勇趕到,一代梟雄被活活打死。

李自成為何山海關一戰後,就再也沒有與清軍進行過大規模的戰役?RickyLiao1938101082018-02-08 02:41:10

努爾哈赤改編牛錄建八旗,即採騎射精兵制,至後金建國皇太極時軍事戰力達巔峰,大批文武漢人歸順投降,將漢文明制度科技帶入滿洲女真,加上略奪物資貨幣財源支撐,滿洲八旗建立起騎射輕兵、重灌騎兵及各種紅毛火砲兵種,在入山海關前,不僅折服蒙東興安領各部,三萬八旗兵更打得朝鮮百萬大軍望風披糜,朝鮮國王立碑叩首。李自成所領農兵只知燒殺擄掠,軍紀渙散,遠不如滿洲深謀遠慮、軍紀森嚴、武器精良。李自成入北京城時大失民心,其後山海關敗戰一潰不振。因李自成其領導統御政軍經實力皆不如滿洲女真的新興勢力。

李自成為何山海關一戰後,就再也沒有與清軍進行過大規模的戰役?高山之上看朝陽2018-02-09 00:14:18

李自成為何山海關一戰後,就再也沒有與清軍進行過大規模的戰役?

大順開國皇帝李自成,率軍轉戰千里,一度攻克大明帝國的京城北京,明皇帝崇禎煤山自盡。鼎盛時,李自成擁兵百萬,轄地數千餘里。似乎一統江山就指日可待了,可為何在十餘萬清吳聯軍的攻擊下卻節節敗退,步步失利,以至於一年而亡呢?

李自成為何山海關一戰後,就再也沒有與清軍進行過大規模的戰役?

李自成的失敗,分析起來,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一、沒有明確的戰略目標。李自成軍隊一開始,就缺乏明確的戰略目標,不清楚覬覦明王朝政權的,千萬裡之外還有一個清朝。正因為此,沒有在滅明之前,做好相應的戰略準備。匆忙滅明後,直面清朝,沒有了充裕的戰略迴旋餘地。一旦與清朝對壘,不勝就沒有了再戰的軍力儲備。

李自成為何山海關一戰後,就再也沒有與清軍進行過大規模的戰役?

二、沒有鞏固的根據地。李自成軍隊一直在戰鬥中,也就沒有了穩固的後方。勝,尚可前進;敗,則得不到及時休整和補充。這一點最為致命,“一片石”敗後,連走連敗,就是最好的說明。

李自成為何山海關一戰後,就再也沒有與清軍進行過大規模的戰役?

三、缺乏正確的戰略規劃。李自成軍隊一開始就沒有明白,滅明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滅清才是最艱鉅的任務。如果明白此點,李自成軍隊就會在入主北京前,建立統一戰線,做好充分的戰略儲備。一是團結明朝打擊清朝;二是暫緩入京,消耗明清;三是團結降將,擴充自己;四是團結地主官僚,共同抗擊清朝。

李自成為何山海關一戰後,就再也沒有與清軍進行過大規模的戰役?

四、沒有及時整肅軍隊。由於缺乏明確的戰略目標,沒有正確的戰略規劃,也自然就缺乏對已建立的軍隊、政權的嚴厲整頓。尤其是進北京後甚至不能有效地約束部下,頓使軍隊的戰鬥力喪失。部下劉宗敏的惡行,直接逼反吳三桂,更是不應有的敗筆。

李自成為何山海關一戰後,就再也沒有與清軍進行過大規模的戰役?

正因為如上這些原因,導致李自成集團缺乏“國際”眼光,沒有清醒意識,沒有雷霆手段,也便整治不出鋼鐵般的軍隊、磐石般的政權。加之缺乏真正的軍事指揮才能,在清吳聯軍的追擊下,失敗也就不可避免了!

李自成為何山海關一戰後,就再也沒有與清軍進行過大規模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