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女明星張馨予在微博發的一篇小作文上了熱搜,呼籲不要對女演員的胖瘦太過苛刻。在這個話題之下,她提出:“女演員為何要拼命減肥,是因為,胖了以後,世界對我們並不友好。”

為什麼總有人遭遇body shame?

其實,關於女演員身材問題的討論早已經不是一兩天。就在今年八月,鞏俐一組身穿粉色吊帶裙和丈夫一同逛街的圖片上了熱搜。眾多網友表示“已經認不出來了”。

而岳雲鵬在和李斯丹妮做節目時,說:“我覺得你不適合跳舞,因為我近距離看,你的腿很粗。”此言論一出,有網友不禁吐槽:“人家腿再粗也沒你那脖子粗。”其後,網路上展開了一場關於body shame(身體羞恥)的討論。

body shame是一個網路流行詞,指的是因為別人的身體、身材而羞辱他人。因為別人的外在特徵,包括長相、身材、體重等客觀存在,以任何形式,有意或無意的發表負面的言論。嚴重的可以視之為一種歧視。

而面對body shame,社會上也掀起了一項叫做“body positivity”(身體積極性)的活動。這一活動鼓勵人們接受所有的身體,無論高或矮,胖或瘦,膚色如何。打破不切實際的美麗標準,建立自己的信心,接納自己,愛自己。在這一活動中,不少女孩在社交媒體上傳了“大膽做自己,勇敢露肚腩”的影片。

為什麼總有人遭遇body shame?

為什麼總有人遭遇body shame?

有一個詞叫做男性凝視(male gaze)。它指的是在文學或者視覺藝術中,從異性戀男性的角度來描繪女性和世界的行為。在這裡女性通常被化為性客體,並置於被觀看,被審視和被使用的位置,最終將女性塑造為符合父權社會期待的,具有“女性氣質”的他者。

無論是熒屏、網路, 還是雜誌、廣告等媒介, 都在不斷製造大量青春、苗條、性感的身體形象並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媒介不斷地製造和複製完美的身體形象, 一遍又一遍的告訴大眾什麼樣的身體形象才是美的, 有意無意地營造與傳達一種“美”的標準。

例如作為美的判斷標準的巴掌臉、A4腰,抑或是興起一些諸如“鎖骨放硬幣”“反手摸肚臍”的活動。

前段時間《脫口秀大會》上,顏怡和顏悅在吐槽女性的身材焦慮時就提到:“現在只要你上網,就有無數次機會覺得自己胖。”

為什麼總有人遭遇body shame?

人們透過這些媒介不自覺的“內化”與認可了這樣的標準, 這就造成了女性間接喪失了話語權, 女性身體形象被當成了物品一樣被人們審視和改變。而女性自身也深受影響,廣大女性爭相透過模仿達到自我認同和社會認同。

除了女性,男性也在媒介的“內化”下做出改變。例如一些男性(尤其是年輕男性青年偶像)積極透過健身塑型和時尚打扮,為自己塑造出“小鮮肉”的形象,主動迎合他人對於“小鮮肉”的定義和期待。這些男性開始自覺地成為審美的客體,開始有種被凝視的自覺性。

為什麼總有人遭遇body shame?

除了以上提到的凝視理論與媒介力量之外,人們遭受body shame還常常與主流審美觀有關。以職場為例,職場上對職員的身體形象通常有一定的標準。這樣的標準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在工作上的抉擇。

提到body shame,你會想到什麼?可能是上面所說的,明星與身材的抗爭;可能是之前所討論的大碼模特的流行;甚至可能想到了性別政治。但是,值得關注的是,在我們身邊,正有許多普通人自覺或不自覺地遭受著body shame。

為什麼總有人遭遇body shame?

在body shame中,最為常見的就是對體重的打壓。這種打壓就像是愛情裡的pua一樣,透過一系列的言語打擊、挑刺等行為,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懷疑自己,覺得痛苦,又無法脫身。

有人喜歡白幼瘦,也有人欣賞自己的小肚腩。我們可以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美,也可以為了自己喜歡的樣子減肥,但我們不接受因為別人對自己的身體羞辱而被迫迎合。而對於一些人來說,是不是也該為那些有意或無意中對他人造成的羞辱進行反思了呢?

第2導師論文輔導,精選高校名師進行一對一授課,每一次的教學都是根據學生需求專門定製,誠意十足,讓你享受到在今後學習生活中都適用的超高寫作課程。拒絕平庸,只做精品輔導,就在第2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