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記中的狂人是率先覺醒的時代新人,但魯迅為什麼講他病癒後“赴某地候補”yy86734312013-01-13

答:其主要用意有三:(1)這是小說真正的結尾。狂人的病癒和候補,代表著狂人的失敗和倒退。因而作為白話小說,卻用文言寫“識”。(2)作品的言語表達了作者的反諷意味。這種反諷性表現為作品開端部分的“識”作為全文的真正結尾,表明了狂人此時“病癒”——也就是不再瘋狂,重新回到“大眾”的隊伍中了,因此,“到某地候補”去了。這意味著狂人反抗的失敗和倒退,意味著日記裡所有的“吃人的人”正夾道歡迎狂人迴歸到傳統的隊伍中。這與日記的結尾處“救救孩子”的希望的吶喊構成了一種消解。這是一個非常悲涼和絕望的結局。(3)白話載體中的狂人乃清醒而反叛的形象,被世人視為“瘋狂”。這便構成人物命運的分裂。與“識”中的“狂人”互為顛覆。如同歷史上凡是反抗傳統、反抗社會現存秩序的人都無一例外地被視為“瘋子”一樣,狂人的思維和語言常常是離經叛道的,但他的觀察和結論卻是豐富和深刻的。因此,狂人實際上是一個敢於向傳統挑戰的已經覺醒的知識分子形象,一個敢於向現實的世俗社會挑戰的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主義者的象徵形象。然而,魯迅對於狂人的命運和前途卻並不樂觀,因此,在作品的“文言小序”中預感到了他的結局:“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