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法不服管教孩子處理辦法?曇花一現717422021-10-02 19:12:37

①把師生平等的觀念落到實處

師生之間要想溝通順暢,貴在真誠、平等。教師不要認為自己永遠比學生高出一大截,要尊重學生的思想,尊重學生表達不同意見的權利。

②善於尋找和學生的共同語言

教師和學生談話,不僅僅是對學生施以幫教,還有大量很生活化的交流。這些交流,可以增進師生感情,維繫師生之間良好的關係。良好的關係有助於教育問題的解決,實現良性迴圈。

③學會對學生的事“感興趣”

對學生感興趣,其實就是對自己從事的工作感興趣,對人的心靈世界充滿好奇心。這些既是班主任戰勝職業倦怠感的有力武器,也是博得學生信任的很有效的辦法。

④試著使用一些改善人際關係的小技巧

比如,適當改變一下對學生的稱呼;在瞭解學生脾氣的前提下使用一些肢體動作,比如拍肩膀、摸頭髮、握手、擁抱;在學生的一些重要的日子(如生日),給學生製造一點驚喜,等等。

我也是從你這麼大過來的——角色置換效應

在社會心理學中,人們把交往雙方的角色在心理上加以置換從而產生的心理效應現象,稱為角色置換效應。

在師生溝通中,教師不僅要常做換位思考,還要把這種思維方式傳遞給學生,老師有意引導,學生耳濡目染,學生也逐漸學會理解他人,學會寬容和分享,對終生成長和發展產生長遠效益。

角色置換效應的典型例句:

①我也是從你這麼大過來的,我很理解你。

②換了是我也可能會那樣做的。

③我也曾經有過和你一樣的煩惱。

④如果你是老師,你會怎麼做呢?

“廢話”有多重要?——調味品效應

談話伊始,不必板著臉,直奔主題,先說幾句“廢話”吧,談談最近有什麼新鮮事,身體如何、心情如何……打破學生築起的心理防線,使學生更容易接受老師的教育,使後續的談話更容易進行。

調味品效應在師生對話、家校溝通中既能緩解緊張氣氛,打破談話僵局,又可以由此及彼巧妙地實現遷移,最終讓學生明白教師的弦外之音,把學生不知不覺地引入設定的教育情境。

調味品效應也廣泛應用於與家長的溝通中:一把椅子,體現尊重;一杯熱水,表達關心;一句寒暄,傳遞溫暖。人的情緒和精神是可以互相感染的,我們教學生懂禮,自己要先懂禮。這不是大道理,而是待人接物的一般常識。

“數學老師說你很棒!”——第三人效應

心理學上把透過第三人佯作無意間轉述他人的某種意見,或創造某種條件讓對方間接地聽到你對他的評價與關注,從而產生意想不到的傳播效果或勸說效果的現象,稱為“第三人效應”。

這種迂迴戰術在師生交往中非常有用。第一種情況,說話者(第一人)轉述第三人的話,可以增強說服力;第二種情況:自己(第一人)不出面,由第三人轉述第一人對第二人的看法,或創設條件假借第三人的話表達第一人的意思,可能在師生間有敏感問題或處理矛盾時發揮作用。

但第三人效應不是萬能的,若把握不當,不僅效果不好,甚至還可能產生負面效果。教師在運用第三人效應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選“第三人”要投其所好

學生(第二人)和第三人的關係要良好,否則,第三人說話的可信度就比較低了。

②對個性強的孩子可能效果差

如果學生的性格比較獨立,個性較強,平時不願聽取別人的意見,那麼第三人的作用就會大打折扣。

③用濫了就可能無效了

不要在一個學生身上反覆使用第三人效應。如果聽多了第三人的話,學生就會變得敏感、警覺,會加重對第三人資訊的過濾,第三人效應的作用也就會降低甚至失去。

④千萬別“穿幫”

如果第三人的話是無中生有,一旦“穿幫”,無論是第一人還是第三人,學生對他的信任度都將大打折扣。

邊吃邊聊——可口可樂效應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項實驗,他們試圖用一些廣告資訊說服被試,給其中一部分人附加一瓶可口可樂,而另外一部分人什麼也不給。雖然可口可樂和那些資訊本身沒有任何聯絡,但結果是得到可樂的被試往往比沒有得到的要受到更大的影響。這就是有趣的“可口可樂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