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在位時間四年,他到底算是明君還是昏君?fayefly2022-07-04 08:00:18

明朝這麼多皇帝我覺得沒有昏君吧,就是有些比較傻[捂臉]像朱允文要是不那麼天真,一開始就下決心殺朱棣,哪還有後面的事情啊。真是做了婊子還要立牌坊。

朱允炆在位時間四年,他到底算是明君還是昏君?大言身寸2022-07-01 15:36:32

昏君。

朱允炆在位四年間,朱元璋還有好幾個年齡到點的兒子在南京,一個都沒有就藩,南京也沒有專門的王府,也沒有食碌,這些可全是他的叔叔,結果未就藩的谷王聯合李景隆開啟南京城門。

朱允炆的性格比較急,或者說他領導的朝廷太急了。

湘王連兒子都沒有,說人家謀反,結果湘湘王全家自焚而死;

珉王在雲南被沐家排擠回南京遊蕩,一直沒有新的封地可去;

周王(朱棣同母兄弟)是個老好先生,喜歡讀書,學醫,也被抓;

這些全是內地無兵權之親藩,有兵權的塞王如秦晉代燕遼寧一個個都手握重兵,在燕王起兵後,至少要去安撫秦晉二藩呀(太子朱標同母弟弟)。

好吧,朱棣都打到直隸(江蘇)了,都沒有揚州和鎮江(京口)進行佈置,反而水師讓人家策反了,錦衣衛幹什麼吃的。

朱允炆在位時間四年,他到底算是明君還是昏君?喜喜羊羊喜喜喜人2022-07-07 12:08:05

肯定是昏君了,是明朝到朱允炆接位時,百年未有的大變局正在剛剛好揭開大幕,中國的東海岸開始進入多事之秋的變局中,造船業經過兩宋時代的高速發展,海外貿昜變得異常繁榮,海運業的發達,也意味著海盜也開始強橫起來了,來自東海岸的外敵入侵,是有可能隨時會發生的,將中國的政治中心政權,擺放在遠離軍隊的重要資源補給地,更靠近沒有協防的海岸線邊上,明朝的政權更落在一個沒有軍事鬥爭經驗的朱允炆身上,顯然明朝政局就會處於嚴重的不穩,內裡求變的慾望已經大於朱允炆的控制能力,就算沒有朱棣搶奪政權,明朝的政局也要再進行大洗派,能始終定出一個人心穩定的政治基礎中心出來,才能讓明朝的體制能正常執行下去,是實踐證明了當時的北京,才是中國不二的政治穩定器,朱棣只是順應了中國的政治時運需要,所以由朱棣改變明朝的格局,是時也運也。

朱允炆在位時間四年,他到底算是明君還是昏君?keats442022-07-03 15:34:00

肯定不是明君,但也不能算昏君。他就不能算合格的皇帝。

朱重八千算萬算,殺了那麼多功臣為他鋪路,就是沒有給孫子算好他的兒子們會造反。所以,隔代親害死人哪!

朱允炆在位時間四年,他到底算是明君還是昏君?衛星情報局2022-06-30 16:07:28

朱允文登基的時候才21歲,因為缺乏力量,所以在執政各個方面都還很稚嫩,但是他跟父親朱標一樣,

朱允炆在位時間四年,他到底算是明君還是昏君?

從小熟讀儒家經書,是一位寬厚仁慈的人,這也是朱元璋為什麼讓他繼承皇位的原因,畢竟明朝是在戰爭中建立起來的,所以百姓們更需要一位仁治天下的文皇帝,而不是像朱棣這樣的武皇帝。

朱允炆在位時間四年,他到底算是明君還是昏君?

朱允文在繼位之後開始實施仁政,因為朱元璋時期嚴刑峻法,大興牢獄,尤其是四大案讓數十萬人遭到嚴懲屠殺,朱允文認為這些律法過於嚴苛,不符合他已如治國的策略,於是就對其進行了修改,並且還平反了不少的冤假錯案。其二就是減輕徭役,降低賦稅。

朱允炆在位時間四年,他到底算是明君還是昏君?

對不公平地區的賦稅重新進行整治,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其三就是提高文官的地位,開始重用知識分子。朱元璋時期是一直重武輕文,大力打壓文官,並且還在律法中表示不讓文官封公,後朱允文上位後則是讓文官也得到了重用,會認真聽取他們的諫言。雖然說最後以文治國的朱允文還是失敗了,但他也獲得了天下讀書人的好評。

朱允炆在位時間四年,他到底算是明君還是昏君?

從這些相對應的舉措來看,朱允文其實並非是一個昏君,他的出發點就是想要推翻朱元璋時期的一些弊政,維護明朝的長治久安,奈何資歷尚淺,沒有太多的政治經驗,聽信了齊泰,黃子橙,方孝儒的話,大刀闊斧的削藩,結果逼得四叔朱棣造反奪位,因此才導致最後的失敗。

朱允炆在位時間四年,他到底算是明君還是昏君?韓信1979992022-07-04 01:16:10

昏不昏的不好說,畢竟他的統治時間不長而且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削藩上了。

但是可以肯定絕對不是明君。因為稍微正常一點的皇帝都不會把開局整個穩固的政權給玩到自己失蹤……

朱允炆在位時間四年,他到底算是明君還是昏君?雨哥生活日記2022-07-03 14:48:43

明洪武朱元璋二十五年(1392年)時,其父太子朱標病死,朱允炆被朱元璋立為皇太孫;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死五月時登皇帝位,第二年改元建文。朱允炆即位後,主要推行力行削藩政策,上臺發現自己的叔叔們太強大了,必須清理這些人!以罪相繼廢黜周王、代王、齊王、岷王,湘王自焚而死;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藉機起兵造反,史稱“靖難之役”;建文四年六月,朱棣攻入南京,朱允炆于靖難之役後下落不明。

朱允炆在位期間的政績體現了優容文士,寬刑省獄,減輕賦稅,裁減冗官冗員,改變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嚴厲政策 ,史稱“建文新政”。但建文新政有濃重的復古色彩,帶有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與當時的時代不配進,一些官名、殿名、門名的改變,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徒增紛擾。總結出政績一般,不算昏君,只能說在位時間短,後期政策不知!

朱允炆在位時間四年,他到底算是明君還是昏君?追趕光速2022-07-07 05:31:17

在明‬朝‬的歷‬史中‬,我們不難發現,其實朱允炆的削藩,不但是有需要,而且也應該是有把握的。他的削藩,在戰略上是必要的,只是在戰術操作層面上,朱允炆做得很糟糕。他的一句“務使朕有殺叔之名”,給敵人穿上了刀槍不入的保護衣,也把自己和大明朝的千軍萬馬扔進了火炕。如果他沒說這句話,而是鼓勵將士奮勇殺敵,結局恐怕就不會是後來的樣子。朱允炆,也會在史書中被寫成有膽有識的有道明君。“遠邁漢唐”四個字,也就會變成他一生的寫照。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和漢朝的漢景帝、以及本朝的明宣宗比起來,顯得非常著急,登基伊始就拿下了五位藩王,還搞得人家家破人亡的,完全沒有“仁柔之君”的樣子。都說權力是人的催化劑,但是朱允炆的變化,確實是快了一點。這種急吼吼的作風,最後也給人以口實,成為他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那麼,為何朱允炆會如此著急削藩呢?他的削藩真的是錯誤的嗎。

原因一:朱元璋留下的政治格局並不理想,隱患多多

朱元璋在生前,為了孫子能夠踏踏實實的繼位,可謂是煞費苦心。他屢興大案,將明朝的開國元勳幾乎屠戮殆盡,改用自己的兒子們來鎮守四方。應該說,這是一個老套的制度,在歷史上已經不止一次被證明是非常不穩定的,藩王各自都有一定的正統性,誰都能打著皇室的招牌扯起反旗。朱元璋的這種安排,說好聽了是讓朱家子孫互相拱衛,為了朱允炆可以文治天下;說不好聽了,就是不將雞蛋放在一個筐子裡,分散風險,多安排幾個繼承點位,即使天下有變,也可以肥水不流外人田,天下還是他朱家的。

當然,朱元璋這麼安排,有他的深意。元末明初,天下大亂,各個地方都有割據武裝。朱元璋也是這種武裝出身,危機意識已經深入骨髓,所以他信不過大臣,寧可讓皇族內亂,也不能便宜了外人。

可朱允炆不一樣,他是受著正統儒家教育而成長起來的,歷史的典故怕也是看得不少。朱元璋的這種政治格局,對朱家來講是滿堂紅,但對他個人來講,卻無異於是被架到了火上烤。如果鎮守各地的都是他的兄弟輩,他還可以用嫡系傳人的身份壓服對方。可偏偏藩王們都是他的叔叔,世俗地位和政治地位一旦平衡,朱允炆的優勢就不明顯了。所以從朱允炆當上皇長孫的時候開始,他就一直在計劃著怎麼削藩。因為每個藩王對他的威脅,都是實質上的存在。而事實證明,他的擔心並不是多餘的,朱棣靖難起兵所打的旗號,就是憑著皇叔的身份來“清君側”,說白了就是教訓他。所以,朱允炆比任何人都渴望削藩。

原因二:理想主義四人組的柏拉圖理想國和藩王的阻礙

朱允炆既然是標準的儒家學生,自然和最正統的讀書人走得近。所以他的身邊,就圍繞了三位學問家:精通天下兵馬駐紮情況及山川地形的兵部尚書齊泰、朱允炆自己的老師及政治參謀黃子澄、號稱“天下讀書種子”的文學家、思想家方孝孺。這三個人的共同特點是博聞強記,學問震古爍今,但是行事作風卻很僵硬,不會變通。他們的共同理想是輔佐明君成為一代賢臣,而朱允炆的理想是統御六合成為一代明君,雙方一拍即合,在理想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我們可以看看朱允炆在當上皇帝之後,到底都幹了什麼:改革法治,廢除明太祖朱元璋時代的嚴刑峻法;插手藩王家事,為王子讀書設定伴讀和賓輔,影響他們下一代的思維;改革稅制,對天下土地按照統一的標準收稅;限制宗教財產,保證國家可以從更多的土地上獲利。

可以看出,朱允炆雖然號稱仁君,但做起事來雷厲風行,一點也不拖泥帶水。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三人,毫無疑問也是支援朱允炆的。這四個人心中,確實是有一個理想國的藍圖。

但是,這個藍圖藩王們會買賬嗎?自然是不會的。朱允炆改革稅制,肯定會將藩王們隱藏起來的土地翻出來,影響他們的直接收入;朱允炆改革法律,禁止皇帝、皇族直接插手地方案件的審理,也讓藩王們失去了欺負人的根本;最受不得的是,朱允炆插手他們的家庭教育,派來儒生輔導王子功課,說是老師,實際上就是監視藩王的間諜,藩王們當然斷斷不會答應。

藩王們的反對是必然的,那麼,朱允炆要想實施自己的政策,那就必須要削藩,清除自己前進道路上的障礙。所以他才那麼著急,因為只有削藩之後,他才能放開手腳構築自己的理想國。

原因三:實力實力,還是實力

朱允炆敢於那麼快削藩,自然有自己的底氣。明朝規定,藩王不可以直接插手地方的行政事務,不可以插手人事任命。他們可以調動的部隊,也僅僅是自己的衛隊(寧王職權、燕王朱棣這樣守邊的藩王不同,手中有國家的部隊,但是部隊原則上仍然是朝廷的,不是藩王的。)。而朱允炆是皇帝,天下的財力、物力、兵力盡在其手,與藩王們的實力對比是有壓倒性優勢的。即便在朱棣起兵靖難初期,朱允炆的實力一直是遠遠強於多方的,如果不是用人不當和自縛手腳,朱棣也應該難逃被剿滅的命運。

原因四:少年天子的意氣風發

除了讀書人的理想外,朱允炆還有這少年天子的血氣方剛。電視劇《康熙大帝》中,少年天子康熙曾經說過:“如果削藩是對自己的一個考驗的話,朕希望他早點兒來。”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朱允炆。年輕人做事,有時確實毛毛躁躁、不太牢靠的缺點。但是,年輕人有年輕人的好處,做事動力足,肯於真抓實幹,辦事不會因循懈怠。一旦老了,辦事就會瞻前顧後,有時候能辦成的事,也會拖拖拉拉,最後不了了之。

前面已經說了,朱允炆有削藩的要求,這件事情是他必須要辦的。等到了自己主政的時候,自然要趁著年輕趕緊把事兒辦了,免得夜長夢多。

說到這裡,我們不難發現,其實朱允炆的削藩,不但是有需要,而且也應該是有把握的。他的削藩,在戰略上是必要的,只是在戰術操作層面上,朱允炆做得很糟糕。他的一句“務使朕有殺叔之名”,給敵人穿上了刀槍不入的保護衣,也把自己和大明朝的千軍萬馬扔進了火炕。如果他沒說這句話,而是鼓勵將士奮勇殺敵,結局恐怕就不會是後來的樣子。朱允炆,也會在史書中被寫成有膽有識的有道明君。“遠邁漢唐”四個字,也就會變成他一生的寫照。

朱允炆在位時間四年,他到底算是明君還是昏君?逐於暗影i2022-07-08 22:54:25

不能算是明君,反而有點昏庸,朱元璋欽定的接班人。被大臣牽著鼻子走,手裡拿著天牌打了個稀巴爛。

朱允炆在位時間四年,他到底算是明君還是昏君?黑水布衣2022-07-16 17:30:39

建文帝朱允炆是昏君還是明君?肯定不是明君了,你看哪個明君把自己的寶座弄丟了?到要說是昏君吧,也談不上,和那些著名的昏君相比,他還是不錯的。

在我看來,朱允炆和歷史上多數皇帝一樣,是一個庸君,其實就是一個普通人。不過命運把他放在了那個位置。

朱允炆在位時間四年,他到底算是明君還是昏君?

天上掉落的皇位

皇位本不是朱允炆的。朱雄英才是太子朱標的長子,其母是太子妃常遇春的女兒常氏,這真是根正苗紅啊!可惜朱雄英早夭,而常氏不久也是去,之後就是朱標。此時朱允炆的母親呂氏已經繼任了太子妃,而朱允炆就成了朱元璋的嫡長孫。

按照後來朱棣所編的《太祖實錄》記載,朱元璋是有意把太子之位傳給朱棣的,但遭到了朝臣的反對,因為二子、三子還在,最後罷了。這當然是朱棣編的了,當時朱標去世不久,朱元璋就把朱允炆封為皇太孫,算是欽定接班人了。老朱這樣做,一是符合宗法制度,二是他不想把太子之位傳給其他兒子。如果老朱真的屬意朱棣,那是誰也攔不住的。況且,其二子和三子最後都死在了他之前,朱元璋在駕崩之前完全可以將太子之位保留給朱棣。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初十,朱元璋病逝。朱允炆的時代開啟了,雖然只持續了四年。

操之過急的削藩

新官上任三把火,何況是皇帝!

建文帝朱允炆繼位不久就頒發詔令,將朱元璋晚年提拔和重用的文臣齊泰由兵部左侍郎提升為兵部尚書,黃子澄由翰林院修撰提升為太常卿,同參軍國事。接著他又將時任蜀王世子老師的方孝孺召為大明翰林院侍講。建文朝的三駕馬車正式形成,可惜他們跑偏了。

國號為建文,朱允炆也是想以問治國,但他的首要目標卻是那些手握軍隊的叔叔們。在齊泰和黃子澄大力建議下,朱允炆採取了一個非常直接的手段——暴力削藩!

後世很多人都不解朱允炆為何這麼做,因為漢武帝的“推恩令”就是最好的例子,為何不用?其實明代的藩王根本與漢代那些擁有大量軍隊,並掌握地方政權和財權的藩王相比,朱允炆就想一勞永逸的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比較直接。事實也證明,很多藩王不堪一擊,即使是最後成功的朱老四贏的也十分僥倖,這一切都要拜朱允炆所賜。

除了削藩,朱允炆也對內大力改革,但步子太大得罪了太多的人。

用力過猛的改革

朱允炆與方孝孺等大臣在以仁義禮樂治國的理念上的是高度一致的,正是這種和諧一致,建文君臣才營造出有別於洪武年間“鐵血政治”的良好政治生態環境。他們大大提高了文官的地位。

建文二年(1400年)正月,建文帝下詔更定大明官制,大致內容如下:將六部尚書由原來的正二品升為正一品,增設左右侍中,其位置在六部侍郎之上;將地方文臣中的布政使由正三品升為正二品等等。這本是好事,但朱允炆開始了精簡機構,這 “侵犯”了大明帝國官場上許多官僚及其關係人脈的既得利益,造成了建文朝內在的不穩。削藩又與新政同時開展,一下子激化了中央與地方藩王之間的矛盾,使得建文朝廷陷於內外交困的被動局面。

對外削藩和對內改革,這本無錯。錯就錯在太急功近利了,這時就顯現出了朱允炆的庸碌,那就是才華跟不上野心。短短的年,朱允炆就想幹那麼多的事兒,顯然是困難的,而且他遠沒有父親朱標的威望,大多數朝臣對他持觀望態度,朝政不穩啊。

朱允炆在位時間四年,他到底算是明君還是昏君?

只能說年輕的朱允炆缺乏政治經驗,而那三駕馬車其實都是書呆子,沒有大局觀。有些事情還是要等自己的屁股坐穩在實行。年輕的自己還熬不過那些叔叔嗎?等到藩王勢力減弱,自然迎刃而解,對內改革也會水到渠成。

所以說,朱允炆就是一個平庸的君主,錯在野心太大,而又能力不夠。

朱允炆在位時間四年,他到底算是明君還是昏君?淮水安灡2022-07-12 02:26:36

漢景帝是明君的原因,是因為他成功的平叛了七王之亂,僅此而已,如果失敗了。吳王劉濞清君擇得了江山,和朱棣一樣雄才大略。那漢景帝和朱允炆的評價逃不過一個昏君。李建成十惡不赦嗎?罪大惡極嗎?他不過就是在玄武門輸了。換一個角度說,朱允炆不削藩。朱棣就不造反嗎?你能說他削藩錯了嗎?他只是沒成功,自古竊鉤者誅竊國者侯。朱棣得了天下不也還是繼續削藩,其實還有個荔子[奸笑]

朱允炆在位時間四年,他到底算是明君還是昏君?我的頭好大大2022-07-04 09:58:18

我覺得吧既不算是明君也不算是昏君,就是普普通通一個皇帝,由於是皇長孫的原因所以繼承大統,明朝立長不立賢嘛,但他也沒有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吧,是對手太強了,所以最後成王敗寇了。

他可能給人的感覺一直是老實人,不太聰明的樣子,削藩不能說是錯,但是可能高估了自己的實力,低估了別人的實力,削藩豈是那麼容易的?連他爺爺都不敢幹的事。

對手太強,朱棣是工作狂魔,就任皇帝以後各種996、007工作,堪稱勞模。而且因為燕京地處邊關難守,乾脆就把首都搬過去,直接天子守國門,這個也算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舉措,是個狼人。為了打仗戍守邊關連皇宮都不要了,重建,也真的是牛逼厲害,完全繼承了他老爹驍勇善戰的本事。

一個是地主家傻兒子,一個是開了掛的狼人,不能說自己太差,只能說對手太強,生不逢時!

朱允炆在位時間四年,他到底算是明君還是昏君?我可以不可以呢2022-07-06 07:29:40

不是在調查他叔叔們是不是要造反,就是在抵禦他造反的叔叔的路上,也是碌碌無為吧?

其實,藩王制度對這個小皇帝來說確實不是什麼好事,一群叔叔手握重兵,而且不乏滯留京城不往封地的!他皇爺爺也沒想到他看似安排的妥妥當當的兒子們對他這個欽命皇孫如此的宅心仁厚,一言不合就發兵勤王了!

朱允炆在位時間四年,他到底算是明君還是昏君?slj0818a2022-07-15 11:54:12

自己有多少實力沒數,屬於熱血青年。

朱允炆在位時間四年,他到底算是明君還是昏君?小寶123692022-07-14 09:31:48

我覺得明朝幸虧沒在朱允文手裡傳下去,從靖難之役看得出掌握全國資源對付北京一個燕王府都失敗了,充份說明能力太差

朱允炆在位時間四年,他到底算是明君還是昏君?月光下孤獨的身影8562022-07-09 12:09:32

不能說是明君也不能算是昏君吧,跟他老爹比的話能力還是有點弱,上位之初,重用齊泰和黃子橙等文人,急與於削藩,極化了與藩王的矛盾。沒有他老爹太子朱標的手段高明,假如朱標的長子朱雄英沒有早早的夭折估計燕王朱棣的靖難之役也不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