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的“孝道”中的孝和愛有什麼區別?赤子之心朝夕奔夢2017-12-16 11:40:46

這個根據我個人的理解,我認為,孝是晚輩對長輩可以稱之為孝,而愛是同輩或者長輩對晚輩可以稱之為愛。

中國傳統文化的“孝道”中的孝和愛有什麼區別?古道西風2017-12-15 19:06:35

謝邀!引用——

《道德經》第十八章 :

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一味的強調“孝慈”正是說明六親不和,所以強調成了末法。與其不斷強調“仁義孝悌忠信”,不如自律慎獨去修身養性,每個人都可以獨善其身的話,以大愛去包容世間萬物,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如此,愛其君謂之忠、愛其親謂之孝、愛其兄弟謂之悌、愛其友謂之信、愛其眾人謂之仁。所謂的“愛”我覺得就是德的表現。道為德之本,德為道之用。所以“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孝”是目的,“愛”是基礎!沒有基礎,達不成目的!不可本末倒置了。

中國傳統文化的“孝道”中的孝和愛有什麼區別?春禾秋霜2017-12-15 03:52:36

中國傳統文化的〝孝道〞中的孝和愛的區別是:〝孝〞是子女後輩人對長輩必須無條件的順從·尊敬·關愛·反哺養老的一種必須遵守的規則。從前的古老朝代·如有子女不孝·那是要受到法規,族規的懲治的。古朝時代,〝愛〞則是每人一種自由的行為,沒有行為規範·爰與不愛可以任個人選擇行為,不受規則制約。所以我們現代人要學習發揚古代的精華與美德。

中國傳統文化的“孝道”中的孝和愛有什麼區別?

中國傳統文化的“孝道”中的孝和愛有什麼區別?

這是黃州王家店<現名陳策樓鎮>王氏宗廟裡的古文化,美好傳統的宣傳·教育欄。

中國傳統文化的“孝道”中的孝和愛有什麼區別?夢仙曲2017-12-15 07:27:57

答:孝和愛,在我們農村中,上孝父母,下愛子女,是為人的本份和義務。百善孝為先,就是說:如果一個對父毌失去了孝心的人,就違背了為人的道德規範,與良心的守則,孝,是回報父母與長輩的定義,是恆量人性的善與惡的標準。愛,是行為中感性所至,有上對下的關愛,有下對上的敬愛,夫妻有戀愛,兄弟姐妹有親愛,朋友有友愛等的廣義認知。

中國傳統文化的“孝道”中的孝和愛有什麼區別?手機使用者宣德2017-12-15 09:49:16

謝謝邀請!餘以為,孝和愛是相輔相成的,長者要對晚輩有愛心,晚輩對長輩要盡孝道,其實這是人性的表現,也是做人的標準!也是人類文明得以延續的一種保障,則也是衡量一個人是否道德,是否良善的準責。爰是天地造就生命的一種先天的本性,長輩對晚輩以愛育之,就是為了以後老有所養,而晚輩對長輩盡足孝道,則更是對長輩一個愛的回報,也是以身試教,以行為語言向後輩傳遞,人類道德,傳統文化得以延續的正確方法!

世界萬物,都有屬於自已的特性,在很多動物身上都能找到愛的蹤影!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人懂得什麼是愛和孝,如果人身上失去了屬於人身上優秀的品質,只能說已非人也,要不這世上也就不會有好壞之分,善惡的標準了!而現如今,社會上卻少的不只是孝和愛,也不卻少物質金錢權利地位,然這社會卻少的是,良心和道德,而這社會上,變異了的愛和孝,則正是人性下滑,有力的推手,人們談及道德,而不是先輩那樣的崇敬之情,而是要問多錢一斤!總的來說,儒家的思想,才能體現人性愛和孝的真意,現在人違背傳統的愛和孝,只是當做責任,而不得已而為之的,變異了的孝和愛!人們急需傳統道德文化的迴歸,使中華民族真正的強盛起來,迴歸遠古漢唐盛世,為全世界道德文化傳統,做好樣板和榜樣,使全人類真正的和協團結!上善!!

中國傳統文化的“孝道”中的孝和愛有什麼區別?大秦魂的微博2017-12-15 09:07:30

古代對孝是提高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了,可以說已到了極端的地步,我們後面要仔細聊一聊。

至於愛,《論語》中講過“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話說的很中肯,人類社會的形成,是因為合作,有了合作就有了分工,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群體、部落、國家。併產生了各種禮儀,族規、法律、法規及政治制度。

有序的社會,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就是廣泛而公平的愛,老子曰“天道無親恆與善人”“聖人無心以百姓心為心”。但是我們要清楚的是,既然是泛愛,就不是指私恩私愛,不能以私人的仁愛來損害公眾的利益。

那麼孝道的逐漸推崇,乃至提高到政治地位程度,是從漢武帝之後開始的。“舉孝廉”制度在兩漢的官吏選拔中佔了很重要的位置。

那麼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後,為什麼儒生極力推崇“舉孝廉”呢?有一個隱諱的原因,就是——親親相隱。

從商鞅變法至秦始皇統一天下,再到秦亡漢興,一直到漢宣帝繼位之前,秦漢的法治制度都是一脈相承的,我們以連坐制度為例,秦漢的法律都規定,不論是任何關係,包括父子、夫妻,在一方對另一方的犯罪事實知情的情況下,都是要受到連帶責任處罰的。這一制度,是一個保證社會公平,法律通行的重要環節。

但是毫無疑問,這種制度是必然會有人反對的,他們打著親情孝道的名義,詆譭連坐制度,誇大仁愛孝道的作用,這種輿論逐漸產生了影響力,公元前66年,漢宣帝下詔廢除了首匿連坐法。

連坐制度不是無辜的株連,而是合理的責任信託,這一制度和回執制度是法治社會的基本指標。一旦廢除,法治社會就變成了人治社會。

我們舉幾個因為孝道而出名的例子,東漢時期的趙宣,其為父母守孝20年,孝名遠播,太守陳蕃慕名前來檢視,原來他在守孝期間並未按規定行齋戒,還生了五個孩子,結果被陳蕃治罪。

二十四孝當中,尤以《埋兒奉母》和《臥冰求鯉》最為令人髮指。前者因為家窮,養孩子就多了一張嘴,就要埋了孩子,以奉養母親?後者因為繼母有病要吃鯉魚,此人就脫了衣服趴在冰上,用身體化冰,而後捉到鯉魚來孝敬繼母。如果說後者是愚昧無知,那前者應當叫慘無人性。這種“孝道”也能稱之為孝?

中國傳統文化的“孝道”中的孝和愛有什麼區別?跳蚤騎士2017-12-15 09:46:38

感謝邀請!中國古文化中的孝道也只是愛的一部分!依次順序應該為我愛父母,我愛同族,我愛同鄉以此類推到泛愛眾!但是這就有個問題倒推回去就是大眾的愛源於同鄉,同鄉的愛源於同族,同族的愛源於父母,所以大部分中國人為什麼沒有國家概念,而只有家鄉宗族觀念!其次的問題是為什麼古代大力提倡!很簡單古代因為生產力的關係,國家是不對個人負責的,國家對個人負責最多就是國家把地給你,你自己耕種繁衍!所以對個人孝道非常嚴格!因為國家是負責的,是給你土地的,讓你子子孫孫傳承下去!而工業社會,我們是建設國家的,我們交的稅金裡有養老保障!國家是要負責的!

中國傳統文化的“孝道”中的孝和愛有什麼區別?老娜年方十八2017-12-29 17:33:31

中國傳統文化的“孝道”中的孝和愛有什麼區別?

善事父母曰孝。

這是《詩經•爾雅》對孝的一個解釋。不難看出,“孝”指的是晚輩對長輩,尤其是孩子對父母。關於孝的詞語,“孝順”“孝敬”等可以看出對於“孝”,人們或者說長輩的期待。

對於“孝敬”,我一直很贊同,也會去做,晚輩對長輩,尊敬、敬重是應該的,這也體現出作為晚輩的我們的修養。但是“孝順”一詞,我們就要當心,要以辨正的態度靈活對待。這裡的“順”一不小心就可能成為束縛我們的枷鎖。

因為我們所處的環境我們父母所處的環境畢竟還在慢慢變化,小農經濟思想基本根深蒂固,很多父母希望孩子按照自己安排的路走,按照自己的想法走,更可惡的是有些還逼著自己的孩子去完成自己未了的心願,當然這些都是以愛之名,可能他們自己都沒有發覺。這時我們就要警覺了,畢竟來這世界上走一圈不容易,再不小心走上了自己不喜歡的路就更不容易了,也可能會很悲慘。但是在一些無傷大雅的事情上我們也是可以“順”一下,哄哄父母開心的。

中國傳統文化的“孝道”中的孝和愛有什麼區別?

關於愛忘記曾經在哪裡看到一句話:

愛是隨著輩分順延的,一個人對於父母的愛總會少於對孩子的愛,這是人的天性。

且不論這句話有沒有科學依據,至少從我們大多數人所處的現狀來看確實是這樣的。父母對孩子的愛,比父母對他們父母的愛要更多。

對於父母的愛,更多的可能是出於感恩,出於大環境的影響,也處出於長時間的相處積累的情感。但是父母對於孩子來說是付出的一方,我們常說父母的愛是無私的(且不論這一說法的對錯)也正是這個原因,而作為接受一方的孩子對於上一代到底付出了多少是沒有什麼概念的。

對於下一代就不同了,從受精卵著床開始,肚子慢慢鼓起來,等待著孩子出生,現在我們還會每個月定期產檢,直至孩子呱呱墜地。看到一個醜醜的小東西慢慢變漂亮,慢慢長大,心都化了,看到父母應該木有人會心都化了吧。

中國傳統文化的“孝道”中的孝和愛有什麼區別?

養兒不知娘辛苦

這句話可能是想說女人更懂女人孕育和生養的難處,但是說知娘辛苦可能要大打折扣了。從心理學角度講,人總是更容易記住付出而不是受到了什麼。

至於描述裡說的父母不需要證書就可以當,這就牽扯到認識問題了,在這裡就不再多說了。

中國傳統文化的“孝道”中的孝和愛有什麼區別?langqiaoyimen972017-12-15 03:09:21

“孝道”中的孝,主要是社會對孝的事例和標準。而愛,是一個人從自身出發,主動關愛父母的行為。古代文化提倡孝的原因是,孝子行為必須達到標準,才可稱之為“孝”,它是有社會尺度的,符合當時主流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