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鐵帽子王很厲害嗎?假作真時真似假2022-01-14 08:17:06

明朝以前,皇族的封王制度是逐代遞減的方式,無軍功不得再封王,所以才會有劉“皇叔”賣草鞋的結果。

明朝時,朱元璋的福澤子孫的觀念非常強烈,所以用《大誥》的形式將豢養全部子孫的制度確定了下來。結果皇族從最初的幾十人發展到滅亡時的上百萬人使這個“英明決策”成為了它的掘墓人之一。

到了清朝,有感於上述兩種形式的優缺點都很明顯、加上還要豢養人口比例處於明顯劣勢的滿族人、再加上八旗軍隊的歸屬權問題和遊牧部落獨有的議政王制度等等原因,就採取了逐代遞減+世襲罔替的折中的封王制度。世襲罔替被俗稱為:鐵帽子王。那麼它們都是怎麼來的呢?開國皇族功臣一部分,功高莫如救駕一部分,帶小弟奪嫡成功也有一部分。它們大部分都是各旗的旗主,是可以直接領差事做的,這部分人被叫做議政王大臣。而沒有差事做的王一般都是被限制出北京的和不能參政議政的。

所以在以崇尚騎射為尊的滿族圈子裡,“巴圖魯”的稱號一定是鐵帽子王的標配,否則難以服眾。你說厲害不厲害!但是僅限於此。它們是既得利益集團的保守派老頑固,沒動力變革所以不想變革也不可能變革,保持現狀才是它們的利益最大化。因此面對騎兵的噩夢:高速熱兵器,你說它們還厲害得起來嗎?現代戰爭告訴我們:如果你待在一個地方一動不動,你被消滅的機率會以幾何倍數增加,國家層面也一樣,但是那個時候缺乏這種想象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