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為什麼在宋朝之後都不在中原建都了?青年史學家2017-09-20 12:29:41

中國歷史上為什麼在宋朝之後都不在中原建都了?

雄安新區出來之後,不是都在講千年大計嗎?中國歷史上實際上有三個千年大計:一是三代至漢唐時期的山嶽時代,二是兩宋至晚清民國的運河時代,三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河海時代。

在山嶽時代,根據氣象學的資料顯示,當時中國的氣候環境要比現在溫暖潮溼,在關中一帶還生活著大象,生長著竹子,關中八百里號稱陸海。今天的山西,尤其是陝西關中地區,自然條件極好(後來因為歷代王朝修建新都,大肆砍伐森林巨木,再加上氣候變化,所以今天的山西和陝北地區植被稀疏,形成黃土高原),關中地區的財富約佔全國的三分之一,東南因為太過溼熱不適合人類生存而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又因為關中有崤函之固,金城之險,所以歷代王朝都在這裡定都。

兩宋之後,或者說在唐末以來。因為國家的邊患基本上都是在北方的少數民族,所以都城大多在北方,所謂“天子守國門”。而魏晉南北朝以來南方逐漸開發,在南宋時期完全超過北方,成為經濟中心,所以朝廷需要東南的財賦,這就是為什麼隋煬帝要開通運河,為什麼出現轉運使和漕運總督這樣的職務。一代明君康熙大帝在上任之初,就將三藩、漕運和河政作為自己的三大任務,可見其地位之重要,此所謂運河時代。河海時代這個很好理解,這是資本主義興起之後,國家必須依賴海洋貿易和大港口的結果。

宋之後的王朝鑑於中原地區易守難攻,而且北方的蒙古、後金、俄羅斯等勢力威脅,所以一般傾向於把國都定在北京。民國時期雖短暫定都南京,但也因為守不住東北和國民政府自身的原因很快滅亡,直到新中國成立,為了更加靠近蘇聯,也選擇定都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