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技術工作者中,哪些人能代表該學科的最高水平呢?宇煙ZHB2018-05-21 00:47:20

這裡涉及到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評價科研工作者的學術造詣。國內現在很普遍的一種現象是“帽子”問題。搞科研需要資金支援,在國內想要獲得資金,就必須不斷地往上爬,獲得各種獎項、頭銜或者稱號,比如“長江學者”、“青年千人”、“傑出青年”等等,最高的當然是院士。當某個人成為了院士,就意味著這個人的科研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普遍受到了業內的認可和高度評價,當然他也可以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援,獲得更的職位和待遇。

但是我們不禁要問這麼幾個問題:院士就代表了其對應領域的最高水平或者較高水平嗎?非院士或沒有頭銜的人能否代表對應學科較高的水平?如何算是該學科的最高水平或者較高水平。

為了回答前兩個我們,我們需要先回答一下第三個問題,如何算是最高水平?在我看來較高水平的人還可以分為這麼幾個等級:一是發表了許多高水平論文的人;二是對該領域有全面準確認識、深刻見解,並瞭解領域內重要問題的人;三是在準確深刻學科問題的基礎上能切實解決問題的人。

一般在評院士之前就需要被評選人在領域內達到一定的聲望。很多院士在評為院士之前其實就已經切實做出了一些很重要的工作,解決了領域記憶體在的重要問題。所以我們可以認為院士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學科的較高水平。但實際上院士的水平也層次不齊,我們還是應該具體地來看。

那麼非院士人群中能否有一部分人代表學科較高水平呢?當然我們可以認為,做的好的都去評院士了,但是那些沒有評上院士的人學術造詣也可以很高。又或許,人家就不想評院士呢?

在科學技術工作者中,哪些人能代表該學科的最高水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