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瘋狂擴產,沒人再說“幹翻特斯拉”

本文系深潛atom第389篇原創作品

全球汽車產業已經步入一個新的大變革時期

,一是新能源汽車正在取代傳統燃油車,而且這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更何況,全球已就“碳達峰與碳中和”達成了共識。二是汽車正在朝著越來越智慧化的方向不斷迭代,特別是當真正意義上的完全自動駕駛技術廣泛普及以後,未來的汽車在本質上是帶有輪子的智慧機器人。特斯拉作為全球頭號智慧純電動車大廠,它的一舉一動往往都值得外界投以特別的目光。

乘著汽車電氣化和智慧化這股東風,特斯拉當前已經開足了馬力開疆拓土。11月26日,據新京報貝殼財經,上海企事業單位環境資訊公開平臺顯示,特斯拉正在對上海超級工廠專案(一期)第二階段的產線最佳化專案進行環評公示。報告顯示該專案總投資高達12億元人民幣,預計在12月動工,最快明年4月份完工。

01

上海超級工廠擴產

按照特斯拉的規劃,上海超級工廠自去年10月啟動整車出口業務時其總產能便達到25萬輛。但隨著美國本地市場需求強勁,德國柏林工廠建設滯後,同時出於全球平均成本最佳化考慮,特斯拉將全球出口中心由美國弗裡蒙特工廠轉至上海超級工廠。上海工廠每個季度生產的汽車中,上半季的產量用於出口,下半季的產量才投放中國市場。而為了同時兼顧中國市場和海外市場需求,2021年上海工廠年產能已提升至45萬輛。近日,

有訊息人士指出,特斯拉希望上海超級工廠今年就可以實現55萬輛汽車的年產目標

#FormatImgID_3##FormatImgID_4#

△等待裝運出口的特斯拉

特斯拉在環評報告中表示,該專案為擴建專案,在現有新車型生產區(即上海超級工廠一期的第二階段B段生產區域)內進行。生產車型較擴建前不發生變化,即仍維持生產Model 3和Model Y及相關衍生車型。此次產線最佳化專案主要衝壓車間、車身車間、塗裝車間、總裝車間以及物流操作中心的擴建。特斯拉稱,該專案將透過增加工作時長、增加員工數量、提升物料週轉頻次實現產能提升。據特斯拉估算,產線最佳化專案建成後將增加4000名員工,全廠員工數量將達到19000人。隨著擴建專案完成,特斯拉上海工廠的年產能有望提高到100-150萬輛,將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生產廠。

但這個產能仍是顯得不夠,截止到今年11月份,特斯拉累計拿到了歐洲20萬臺電動汽車的生產訂單,而在中國更是擁有26萬臺訂單,總計46萬訂單均由上海超級工廠一家承擔。以中國市場為例,據特斯拉官網近日宣佈,國產Model Y標準續航版車型交付時間已從此前的6~10周調整為到明年第一季度。業內人士表示,特斯拉此番調整,不僅顯示中國市場對Model Y車型的需求在增長;更加重要的是,特斯拉上海工廠產能日益吃緊。其次,從長期目標來看,考慮到特斯拉謀求在10年內就達成年銷售2000萬輛電動車的目標,因此,在擔當產能救援重任下,

特斯拉尋求中國第二工廠迫在眉睫

11月初,

陶琳

對特斯拉中國第二工廠選址的迴應引發外界熱議,在迴應中,陶琳只是否認了地點不實,卻沒有闢謠第二工廠的事情。一方面,上海超級工廠投產至今,其生產的電動汽車國產化率已接近100%。圍繞上海超級工廠,特斯拉已在長三角地區形成相對完善的供應鏈佈局,若特斯拉在中國的第二工廠複製上海工廠的建廠方式,依託現有供應鏈,第二工廠的建廠效率或可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中國市場對特斯拉的市場需求在提升。今年1-10月,特斯拉在中國累計銷量約21。8萬輛,同比增長約137。3%。此外,如果特斯拉定位為挑戰大眾、豐田的汽車品牌,那麼特斯拉在中國的第二座工廠早晚都是要建的。

#FormatImgID_5##FormatImgID_6#

△陶琳微博截圖

蓋世汽車研究院資深分析師

王顯斌

認為,特斯拉第二工廠選址的邏輯大概有三點,一是選址城市所處區域的汽車產業要發達,已形成汽車產業叢集,供應鏈配套優勢明顯,有力量推進100%國產化零部件配置;二是靠近港口,便於國產車型出口海外,特別是歐洲和北美市場;三是地方政府政策支援和服務力度較大,在土地、信貸資金、政府審批等相關領域要類似於上海臨港工廠設廠的條件。

02

帶動者特斯拉

中汽協副秘長

陳士華

曾表示,2021年全年新能源車銷量有望突破300萬輛,在中國汽車業發展歷史上可能會成為一個新的拐點。從2021年上海車展到剛落幕的

廣州車展

,國內汽車行業發展正處於一個分水嶺,主要包括三方面變化:其一是自主品牌向上突破,其二電動化趨勢加速,其三智慧駕駛商業化應用。

作為年內最後一個A級車展,廣州車展素有“中國汽車市場風向標”之稱,不僅可以觀察出來年汽車市場會有哪些新的趨勢,還可以窺見汽車產業革命的端倪。

根據官方資料顯示,此次廣州車展共展出新能源車241輛,相比上一屆的142輛增加了70%。原本動作稍顯落後的外資車企如賓士、寶馬、奧迪也開始表現出加碼搶入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決心,集中釋出新能源汽車產品,在今年廣州車展上,外資品牌新能源展車達88輛,佔展出新能源汽車總數的近四成。外資品牌新能源汽車集中釋出,不僅意味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產品數量將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同時外資品牌爭相加入,也預示著將打破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本土自主新能源汽車品牌必將面臨更為激烈的國際化競爭環境。

但是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

特斯拉仍然是所有想在新能源市場一展身手車企面前的一座山峰

特斯拉瘋狂擴產,沒人再說“幹翻特斯拉”

△圖源:Pexels

不過,對國內電動汽車市場而言,特斯拉並非全是“噩耗”

其一,特斯拉從來就不是完美的電動汽車品牌,特斯拉一直都有軟肋

。產能永遠跟不上銷量為人詬病,“最好的服務就是不需要服務”的售後模式也並不值得標榜。

更何況,馬斯克的個人風格深深地刻在了特斯拉的基因裡,相比於代步車,特斯拉的產品更像是對前沿科技的探索,探索意味著未知,未知意味著不穩定。

其二,這個行業裡,永遠沒人可以獨佔市場,任何一家企業做好自己都有出頭之日

特斯拉和造車新勢力們在同時做同樣的事情:擴充套件市場。不僅僅是拓展自家產品的市場,還有整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

更何況,國產新勢力的創始人和員工中,有不少是受了特斯拉的啟發才進入網際網路造車行業。他們與特斯拉貼身肉搏,但也必須要承認,特斯拉開闢了這個市場,也讓投資者們看到了新能源汽車的潛力。

2020年,蔚來汽車在4月拿到70億融資後,又獲得了中國建設銀行等六家銀行的104億元綜合授信;理想在6月初完成美團領投的5。5億美元D輪融資,並宣佈IPO;小鵬也緊隨其後,在7月完成C+輪融資後開啟IPO。

此外,特斯拉在中國市場上將Model 3/Y 入門款打到30萬價格以內,所實現的客觀結果必然是目標人群在不同收入群體之間的向下跨越,等於是主動讓出了部分高階市場。

特斯拉用了幾年時間所做的市場教育,以及在產能難以跟上的部分空白中,給其他企業留出足夠多的增長空間,只要產品站得住

12月的第一天,國內造車新勢力紛紛放出“紅通通”的海報,不僅是銷量資料連創新高,也有資本市場為新能源車的“熱潮”投入真金白銀。越是這個狂歡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冷靜思考,特斯拉領先在哪兒?

我們常說,汽車產業革命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慧化。特斯拉一開始就是奔著“下半場”而來。電腦與手機行業發展路徑帶來的經驗,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也適用於新能源汽車。

中信證券

在11月初發布的研報認為:智慧座艙和自動駕駛將成為拉開使用者體驗差距的主要因素,高階汽車程式碼量可達1億行,複雜程度高於PC和智慧手機,且程式碼量預計仍將快速增長。

特斯拉最先進的地方在於,劃時代的電子電氣架構以及在此基礎上的OTA。特斯拉的思路,是以計算機作業系統為基礎,將電動系統作為外設掛在計算機上,從而實現軟體操控汽車,徹底解決駕駛的智慧化問題。

按照博世提出的汽車電子電氣架構進化層級,特斯拉目前至少已經處於車載電腦階段,而絕大部分新能源汽車廠商,現在還處於基礎的從模組化到整合化階段。

#FormatImgID_9##FormatImgID_10#

△博世提出的汽車電子電氣架構進化層級

不管是“

鯰魚

”還是“鯊魚”,中國車企在與特斯拉的近戰中迅速崛起。特斯拉的銷量依舊領先,但失去了絕對統治地位。

自主車企開始全力下場,網際網路企業加快步伐,大浪淘沙後的造車新勢力褪去浮華,產業格局未來如何,猶未可知,在“混沌”的時代,這就是所有車企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