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

集合論

系列文章的第五篇,包含第九章,其他文章請點選下前往目錄。

目錄

第九章 點集中點的分類

定義9。1。1(

拓撲學

中的鄰域):設

(X,\Im)

拓撲空間

x\in X

U

X

的一個子集,滿足: 存在一 個

開集

V\in \Im

使得

x\in V\subset U

,則稱

U

x

的一個鄰域。

定義9。1。2(分析中的球形鄰域):設

x:(x_{1},x_{2},...x_{n})

為歐式空間

R^{n}

中一點,令

U=\left\{ (y_{1},y_{2},...y_{n})|\sqrt{\sum_{i=1}^{n}{(x_{i}-y_{i})^{2}}}<\delta \right\}

,則稱

U

為點

x

\delta

球形鄰域。

定義9。1。3(分析中的方形鄰域):設

x:(x_{1},x_{2},...x_{n})

為歐式空間

R^{n}

中一點,令

U=\left\{ (y_{1},y_{2},...y_{n})|max(\left|x_{i}-y_{i}  \right|)<\delta \right\}

,則稱

U

為點

x

\delta

方形鄰域。

在分析與拓撲中定義了不同的鄰域,個人認為,鄰域的本質是開集,拓撲中的鄰域中真正奇效的概念是開集

V

,鑑於

點集

的性質在多數教材中沒有詳細介紹,筆者試圖透過集合的概念給出系統的論述。我們首先設

X

為研究的點集全集,

A\subset X

,在此基礎上研究點集的分類。第一分類法,將

X

上的點分成內點,

邊界點

,外點;第二分類法,將

X

上的點分成聚點,

孤立點

,外點。其中外點不是我們主要關注的物件,另外兩類點統稱相關點(我獨創的概念),接下來分別證明兩種分類法能夠完成分類(下文稱分類的正當性),每一類別的點與

A

的關係,以及兩種分類之間的關係。

定義9。2:設

X

為研究的點集全集,

A\subset X

A

的補集記作

A^{c}

,對於點

x\in X

(1)若存在

x

的鄰域

U_{x}

,滿足

U_{x}\subset A

,則稱

x

A

的內點;

A

的內點構成的集合稱為

A

的內部,記作

A^{\circ}

(2)若任意

x

的鄰域

U_{x}

,滿足

U_{x}\cap A\ne \Phi

U_{x}\cap A^{c}\ne \Phi

,則稱

x

A

的邊界點;

A

的邊界點構成的集合稱為

A

的邊界,記作

\partial A

(3)若存在

x

的鄰域

U_{x}

,滿足

U_{x}\cap A=\Phi

,則稱

x

A

的外點;

A

的外點構成的集合稱為

A

的外部。

(4)若任意

x

的鄰域

U_{x}

U_{x}\cap A\ne \Phi

,則稱

x

A

的相關點,相關點構成的集合記作

Rel(A)

定理9。1:設

X

為研究的點集全集,

A\subset X

A

的補集記作

A^{c}

,對於點

x\in X

(1)若

x

A

的內點,則

x

A^{c}

的外點。

(2)若

x

A

的外點,則

x

A^{c}

的內點。

(3)若

x

A

的邊界點,則

x

A^{c}

的邊界點。

證:先證明

U_{x}\subset A\Leftrightarrow

U_{x}\cap A^{c}=\Phi

:由於

U_{x}\subset A

\forall a\in U_{x}

,都有

a\in A

a\notin A^{c}

\Rightarrow

得證;由於

U_{x}\cap A^{c}=\Phi

\forall a\in U_{x}

a\notin A^{c}

a\in A

\Leftarrow

得證。由此證明:

(1)由定義與上述結論,存在

x

的鄰域

U_{x}

,滿足

U_{x}\cap A^{c}=\Phi

,恰好符合

A^{c}

的外點的定義,得證。

(2)由定義與上述結論,存在

x

的鄰域

U_{x}

,滿足

U_{x}\subset A^{c}

,恰好符合

A^{c}

的內點的定義,得證。

(3)由於

A=(A^{c})^{c}

,根據定義,顯然得證。

我們前面證明的集合關係,給出了另一種一種內點與外電的定義方法,定義9。1是基於集合

A

本身定義的,而這裡是基於

補集

A^{c}

定義的;我們因而可以用

(A^{c})^{\circ}

表示

A

的外部。

推論9。1:設

X

為研究的點集全集,

A\subset X

A^{\circ}\subset A

(A^{c})^{\circ}\subset A^{c}

證:設

x\in A^{\circ}

,由內點定義有

x\in U_{x}\subset A

,即得證,外點集同理可得。

定理9。2(第一分類法的正當性):設

X

為研究的點集全集,

A\subset X

, 對於點

x\in X

x

必是內點、邊界點、外點中的一種,即

X=A^{\circ}\cup\partial A\cup(A^{c})^{\circ}

A^{\circ}\cap\partial A=\Phi

A^{\circ}\cap(A^{c})^{\circ}=\Phi

\partial A\cap(A^{c})^{\circ}=\Phi

證:先假設

x

既不是內點,也不是外點,結合以上給出的兩種定義,有任意

x

的鄰域

U_{x}

,都有

U_{x}\cap A\ne \Phi

U_{x}\cap A^{c}\ne \Phi

,恰好滿足邊界點的定義,證得了,任何點都至少包含於這三種點當中的一種,接下來證明它不能同時屬於兩種。假設

x\in \partial A

,由定義有

U_{x}\cap A\ne \Phi

U_{x}\cap A^{c}\ne \Phi

,與

x

是內點和外點的定義是矛盾的,因而有

A^{\circ}\cap\partial A=\Phi

\partial A\cap(A^{c})^{\circ}=\Phi

;最後再假設

x\in A^{\circ}\cap(A^{c})^{\circ}

,則存在鄰域

U_{x}

,使得

U_{x}\cap A=\Phi

U_{x}\cap A^{c}=\Phi

,從而推出

U_{x}=\Phi

,與鄰域定義矛盾,從而

A^{\circ}\cap(A^{c})^{\circ}=\Phi

定理9。3:設

X

為研究的點集全集,

A\subset X

(1)

Rel(A)=A^{\circ}\cup\partial A

(2)

A\subset Rel(A)

證:(1)我們先假設

x\in Rel(A)

,但

x\notin \partial A

,由定義有

U_{x}\cap A\ne \Phi

U_{x}\cap A^{c}= \Phi

,那麼

U_{x}\cap A^{c}=U_{x}

,即

U_{x}\subset A

x\in A^{\circ}

,也就證出了

Rel(A)\subset A^{\circ}\cup\partial A

。假設

x\in A^{\circ}

,由定義知

U_{x}\subset A

U_{x}\cap A\ne \Phi

,得

x\in Rel(A)

;若

x\in \partial A

,由定義也有

U_{x}\cap A\ne \Phi

,得

x\in Rel(A)

,故得證。

(2)顯然

Rel(A)^{c}=(A^{c})^{\circ}\subset A^{c}

,有補集的性質,得證。

推論9。2:設

X

為研究的點集全集,

A\subset X

Rel(A)\cup (A^{c})^{\circ}=X

Rel(A^{c})\cup A^{\circ}=X

證明:由定理9。3(1),顯然。

定義9。3:設

X

為研究的點集全集,

A\subset X

, 對於點

x\in X

(1)若任何

x

的鄰域

U_{x}

(U_{x}-\left\{ x \right\})\cap A\ne \Phi

,則稱

x

A

的聚點,聚點構成的集合稱作導集,記作

A^{

(2)若

x\in A

x\notin A^{

,則稱

x

A

的孤立點。

定理9。4(第二分類法的正當性):設

X

為研究的點集全集,

A\subset X

, 對於點

x\in Rel(A)

,有

x

不是聚點就是孤立點。

證:由定義可知,

x

不會既是聚點又是孤立點;那麼我們假設

x\notin A^{

,由定義得任存在

x

的鄰域

U_{x}

(U_{x}-\left\{ x \right\})\cap A\ne \Phi

U_{x}\cap A\ne \Phi

,從而得

\left\{ x \right\}\cap A\ne \Phi

,自然地,

x\in A

x

A

的孤立點,得證。

定理9。5(有爭議):設

X

為研究的點集全集,

A\subset X

(1)內點都是聚點。

(2)孤立點都是邊界點。

證:(1)設

x

是內點,則存在鄰域

U_{x1}\subset A

,對於任何鄰域

U_{x}

,由於

(U_{x}-\left\{ x \right\})\cap U_{x1}\ne \Phi

(U_{x}-\left\{ x \right\})\cap U_{x1}\subset (U_{x}-\left\{ x \right\})\cap A

,得

(U_{x}-\left\{ x \right\})\cap A\ne \Phi

,從而是聚點。

(2)設

x

是孤立點,則任何

x

的鄰域

U_{x}

(U_{x}-\left\{ x \right\})\cap A=\Phi

\left\{ x \right\}\cap A=\left\{ x \right\}\ne\Phi

,得

U_{x}\cap A\ne\Phi

;由補集公式得,

(U_{x}-\left\{ x \right\})\cap A^{c}=U_{x}-\left\{ x \right\}\ne \Phi

,即

U_{x}\cap A^{c}\ne \Phi

,滿足邊界點定義。

注:上述結論在拓撲空間中需要新增條件:

\left\{ x \right\}

不是一個鄰域(開集)才能夠成立,本文的探討都預設這一條件。

定義9。4:設

X

為研究的點集全集,

A\subset X

A^{

稱為

A

閉包

,記作

\bar{A}

定理9。5:設

X

為研究的點集全集,

A\subset X

\bar{A}=Rel(A)

證:設

x\in Rel(A)

,則

x\in A^{

x

是孤立點,顯然若是孤立點,則

x\in A

,因此,

Rel(A)\subset \bar{A}

。再假設

x\in \bar{A}

,則

x\in A^{

x\in A

,結合定理9。3(2),易得

\bar{A}\subset Rel(A)

,由此得證。

這樣,我們就證明了閉包與相關點集的等價性,上述所有關於

Rel(A)

的性質關於

\bar{A}

同樣成立,最重要的還是補集性質:

\bar{A}^{c}=(A^{c})^{\circ}

,請讀者深入理解,這個性質將在下一章的證明中配合定理3。2被反覆用到。

例9。1:定義二維歐式空間中的集合

E_{1}=\left\{ (0,0) \right\}\cup \left\{ (x,y)|x^{2}+y^{2}>1 \right\}

,其內部:

\left\{ (x,y)|x^{2}+y^{2}>1 \right\}

,邊界:

\left\{ (x,y)|x^{2}+y^{2}=1 \right\}\cup\left\{ (0,0) \right\}

,外部 :

\left\{ (x,y)|0<x^{2}+y^{2}<1 \right\}

,閉包:

\left\{ (x,y)|x^{2}+y^{2}\geq1 \right\}\cup\left\{ (0,0) \right\}

,聚點:

\left\{ (x,y)|x^{2}+y^{2}\geq1 \right\}

,孤立點:

\left\{ (0,0) \right\}

E_{2}=\left\{ (x,y)|x^{2}+y^{2}\geq1 \right\}\cup\left\{ (0,0) \right\}

,如將集合

E_{1}

換為

E_{2}

上述結論完全不變,請讀者自行驗證。

總結:本章,我們採用了另外一種順序闡述了點的分類體系,設

X

為研究的點集全集,

A\subset X

, 將點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外點,一類稱為相關點,定理9。5告訴我們相關點的集合與閉包是等價的,以後的討論將只使用閉包,外點不是我們研究

A

時感興趣的點,而閉包中的點是我們感興趣的,由此衍生出兩大分類法。第一類將閉包分成內點和邊界點,這一類分發使得

A

A^{c}

產生了

對稱性

(定理9。1),同時內點一定是屬於

A

的,而邊界點不見得屬於

A

。第二類將閉包分成了聚點和邊界點,在特定條件下,聚點包含了全部的內點,同時邊界點包含了全部的孤立點。下文將在分類的基礎上探討開集和

閉集

的性質。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