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長達好幾個月沒有在壹點靈更新文章了,近期除了工作和諮詢外,也和朋友們聊了很多話題,有一個話題聊起來很有意思,那就是活的擰巴的人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大家在討論中各說其言,最後也沒有給出一個定論,但是有一點,大家似乎都感同身受到,活的擰巴的人其實心裡挺苦的,像是一種從未被切實滿足過願望的小孩,抱著一種擔心,期望著,盼望著。

為什麼這麼說呢,可能是大家討論時會不自覺的想,為什麼這類人要活的那麼擰巴。

活的擰巴的人都會有什麼表現,可能是買了一件幾千塊的衣服,買完之後,後悔了,覺得買貴了;也可能是送給愛人的鮮花,愛人不接受,心中會想是不是自己送的花不好,不夠得人歡心;也有可能是覺得孩子教育不應該打罵他,可是當看到孩子心裡就知道玩時,就氣不打一處來;甚至有可能是喜歡上了一個人因為害怕被拒絕而不表達愛意;或者是不喜歡某一樣東西可偏偏為了表現合群,試著讓自己慢慢去接受,去喜歡。

看看這些例子,心中細細想了想,何必呢?這些懊惱、後悔、不解、苦惱的情緒都是自己給自己找的麻煩,為了這些小事,何必呢。何必把自己陷於泥潭,心中衝突不斷,也無法真正的做到開心。於是乎,當某個人向你傾訴這些,抱怨這些時,我們會想到你是不是太過於矯情了,作吧,你有毒。

活的擰巴的人,的確給人一種感覺,求而不得還想一直追尋,跟偏執型別有點相似,或者說偏執的前期階段就是擰巴。

我們做心理諮詢,有時也會經常碰到這樣的人,可是,當抱著同感去體會他們時,你會發現,他的擰巴,有時並不是自己願意的。

因為當你知道他買衣服是因為自己失戀了,想買件衣服開心一下,這件衣服還是戀人曾經答應過給他買的;當你知道自己送愛人鮮花是因為你記得今天是結婚紀念日,而愛人卻忘記了今天的日子;當你知道孩子被長輩們寵壞了,只要開開心心的玩耍就好,根本體會不到為人父母的焦慮與恐慌;當你知道他心裡清楚喜歡的人不喜歡自己,如果再去表白,只是驗證了一個不喜歡你的事實;當你知道如果他不合群,不去接受自己不喜歡的事物就可能被圈子的人排斥,被別人嫌棄。

當你知道了擰巴的人為什麼這麼做時,你還會覺得他是矯情?是作?是有毒?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一個願望,那就是希望被全世界理解和關愛的,這種感覺我們曾經都有過,只是隨著慢慢你長大,你變得成熟,你發現想讓全世界理解你,關注你太難太難。

在我們還是嬰兒期,我們那時候真的會以為全世界都是自己的;當我們還是兒童期我們慢慢知道要聽爸爸媽媽的話,他們才會是愛我的,當然這種錯誤的價值觀也是這麼建立起來的;當我們青少年期我們更是隻信奉好好學習才有出路,可笑的是很多孩子並不知道為什麼要去學習,更甚者異化成學習好=掙大錢;在這樣的教育,這樣的驅使下,我們不斷上演著前一代的悲劇,上演著各種無可奈何,上演著世界上最苦的悲劇。

曾經我想要一顆糖果,我直接說我想要,你會告訴我吃糖會有蛀牙;曾經我想要一個糖果,我會說其他小朋友都有,你會告訴我說其他小朋友不懂事,你最乖了,不要不懂事;曾經我想要一個糖果,你會告訴我你都長大了,吃什麼糖果,來吃點米飯,看你瘦的;這顆糖果從此都沒要到過,慢慢學會了掩飾自己最真實、最初原本的需要,學會了在對需要做一個包裝,一個能被大家接受的包裝。慢慢地,變得擰巴了起來,慢慢地成為了現在的自己,一個不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