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請把時間還給劉人語

——回答知乎如何評價劉人語

沉迷101無法自拔,年近30開始看著節目裡的人語姑娘傻笑。上一次我腦殘的時候,大概是十幾年前,剛剛開始追孫燕姿的時候。與其成天介刷朋友圈擾民,不如干脆自己掏掏心窩子,帶著一位老母親的雜慮碎碎念下劉人語小朋友的未來。

知乎裡討論“如何評價劉人語”,其實非常精彩,精彩到讓我訝異與我同樣Pick劉人語的粉絲們,不乏優秀的高知群體。有個朋友的描述,和我對劉人語的初印象非常一致——“她就像是我們每個人中學時期都會喜歡的一個學姐。”以我的年紀,讓劉人語叫一聲阿姨我都不吃虧。但是看到劉人語的時候,卻覺得她身上有非常超越年齡的成熟和踏實感,有一種“學姐力”,聽話乖巧又會照顧別人,自己像風一樣自由自在,也會像水一樣流向自己的海洋。

我高中的時候有一個非常喜歡的學姐,和劉人語幾乎一樣的清湯掛麵,但就是讓人懂得“人格魅力”這四個字,並不是一個徒有其名的概念。有一些人,就是本身就有光芒,不是努力可以得到,不是才華可以交換,更不是老好人就會有,人格魅力就是她為人處世的每一個細節,都可以讓人覺得舒服,甚至佩服。

所以這也是我願意在101個女孩裡願意瘋狂Pick這個前期並沒有什麼存在感的清流的原因。她也有才華、她也有努力、她也有善良,但這些都不足以證明她就值得被所有人喜愛,她值得喜愛的恰恰是這些都被排除之後,她依舊值得是一個可以當做“偶像”“明星”去“崇拜”的人。如果我家小孩喜歡這樣的小姐姐,我會非常放心,因為甚至我都會想給小姐姐上交每次期末考試的成績單。

面對如此喜歡的小姐姐,我當然希望天天都能看到她,不管是比賽裡還是比賽結束之後。但是,但是,但是,我是萬萬不想讓她成團出道的。

知乎評價裡,有一位提出“立等可取”。確實,從胡彥斌的評語就完全可以佐證她的實力——“什麼都可以但是最熱愛創作”。劉人語從進入節目起開始“雙A”,足以證明導師和導演組都看到了她的實力。但是,從選秀節目誕生開始追星變成電視節目導演,這十幾年的親眼見證,我最反對的就是“殺雞取卵”和“揠苗助長”。

最近常常和朋友們討論,一個藝人的生命週期到底能有多久?到底是什麼決定的?

選秀開啟的是“一夜成名”的模式。港臺藝人憑藉選秀出道,生命力大多頑強,即便如今日依舊還是能聽到楊千嬅、陳奕迅,是因為彈丸之地,成熟的業態迴圈已經註定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空間。然而在內地,這個莽撞而唐突的開始,開啟的是對一片荒蠻之地的開墾——中國內地的藝人成長生態。

選秀節目永遠不是新鮮事,在05超女之前,以臺灣為據地的各大唱片公司都要透過這樣的方式選擇自己要打造並且推向市場的新人。只是湘軍是第一個,把這個歷程的電視化做到了極致;當然,也因為是從電視化做到了最極致,呈現了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觀,而忽略了背後整個產業化的程序。這也讓人覺得有點兒悲傷,中國內地的娛樂產業,至少在造星和養成體系,一直處在滯後的狀態。湘軍在04年嚐到甜頭之後,05年的所有50強選手就要必須簽約天娛了。這個故事,會長比較愛講,學習天娛的歷史是瞭解中國選秀以及明星產業發展的重要課程。

知乎裡有朋友拿張含韻和劉人語做對比,年僅15歲就憑藉超女出道,為此後世世代代的選秀歌手淌出了一條讓人有點兒唏噓的無奈之路。這也是所有選秀節目面對的必須要回答的問題:選手的出口。這些在風口浪尖以颶風般卷粉而過的新人,即將面臨什麼樣的未來?是專業的唱片公司?是包裝成偶像?還是交給一家經紀公司迅速消耗殆盡?

04年的張含韻,以及05年的黃雅莉,為無數未成年少女們樹立了一個不太成功的榜樣,導致那些年的女孩子們都不愛讀書,專心想要一夜成名當歌手。所以06年之後,廣電總局下發了指令,未成年人不得參加選秀節目。而選秀節目的熱潮也導致了更多讓電視人扼腕的後果,含有音樂、選秀、競技類敏感詞的節目牌照被嚴格限制,最直接的後果是我們這些做PPT的民工要費很多力氣去找一個概念詞取代“音樂選秀”。

好像說得有點兒遠,但也不算跑題。選秀節目的出口問題,其實代表的是選秀節目與音樂工業、娛樂產業如何順利銜接的問題。所以當《Produce 101》在韓國出現的時候,歷史性意義並不是賽制形式的創新、真人秀敘事的創新,而是聯合整個韓國娛樂產業一起進行一次產業“試驗”。

實話講,我不哈韓,對韓國人大同小異的臉也真的分不清。《Produce 101》男女版之後,那些男團女團近況如何,我不予置評。但最近突然有同事提起來《K-pop Star》這檔有些久遠的節目模式。

按理來講,其實《K-pop Star》才是先於《Produce101》出現的“產業試驗”。當時在各公司分別聯合各電視臺推出的各種選秀中,K-pop Star首次聯合了韓國當時最牛逼的三家娛樂公司進行了練習生選秀,YG、SM、JYP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都是派出了老闆親自擔任評委,從眾多報名者當中徵選自家公司鐘意的練習生人選。從這裡被粉絲記住的冠軍樂童音樂家、李夏怡,在節目結束之後並未立即出道,而是被各家公司帶回繼續深造沉澱,樂童在節目結束一年之後才推出了第一張概念到作品成熟度都極其完整的《PLAY》。而更令人驚歎的是節目結束後整整“消失”三年的李夏怡,憑藉“首爾之光”,開口跪的聲線與成熟訓練體系之下的精打細磨,讓連續三首主打都長居各種榜單之首。

有這樣能被樂壇記入史冊的聲音和作品,才是真正珍貴的選秀瑰寶。

說回到劉人語,為什麼不想看到她成團?原因很簡單,在菊姐賦予我“定義中國第一女團”的權利下,我認為她並不是女團的最佳人選,而女團的道路也並不適合她。女團的運營模式,在韓國已經形成了工業化流水線體系,在女團成功的背後,拼得大多不是實力如何,而是娛樂公司的技高一籌。天娛出走的哇唧唧哇,我不否認其運營能力,對X玖的用心也可見一斑。

最關鍵的原因是,劉人語是一顆自己會發光的金子,她的創作能力和成熟人格,已經不需要再被過度包裝和工業化調教了。真正能為她的明星之路賦能升值的,只有時間。雖然在一幫姑娘裡,她的天賦顯得出眾,但如果進入市場,她的作品依舊是初級產品,能成為“金曲”可能性甚低,而很大可能性只會淪為抖音快手的BGM。她的演技也是略微尷尬,總是愛演容嬤嬤和爾康,真的不太知道01年出生的她是怎麼看到古老的《還珠格格》的。她的舞蹈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就是這種女孩》之前,一直都在甜美風做簡單動作,即便是與山支大哥同隊之後爆發了鹽面,但這個開口,正是說明了她今後發展的無限可能。

創作型藝人最重要的是時間和人生經驗。劉人語在這裡被發現,應當是值得我們等待的細水長流,而不是24個月立等可取的快餐。女孩子裡,不乏與她同齡卻早早退學的孩子,相比起來,那些已經無路可退的孩子們更值得成團向前衝刺。而劉人語,我最希望給她贏得的是時間。

林奕華在北大光華講授IP,有一個觀點非常犀利,Intellectual Property這兩個詞裡,Intellectual是必須需要時間來積澱的,而Property卻總被人視為“一夜暴富”。

對於劉人語而言,這個初具成效的IP,我才不希望她最後只變成Property,而是要給她時間,時間,時間。她才16歲,她高中還沒讀完,歌詞裡還寫不出“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的意境,更寫不出“那些褪色的青春夢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感悟,她現在也就能寫寫小女生的日常,“哎呀是不是瘋啦”。

孫燕姿16歲就開始跟著李偲菘學唱歌,22歲才簽約華納,交出的第一支原創是20歲寫的《Someone》,“why does world deceive/ why do I make believe /took my heel & made Achilles out of me”這首歌雖然沒成為主打,卻被當時華納一姐鄭秀文欣喜拿去翻唱中文版。(天啊,我太懷念天后宮的時期了!)

我寧願等她“消失”很久,再聽到的時候,就是華語樂壇的下一個孫燕姿。甚至有一種可能,在《我就是這種女孩》中看到的,孫燕姿和蔡依淋的結合體。

請創始人們把時間還給她吧,“我陪你長大,你陪我變老”。你們不是都相信,“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嗎?等我家孩子開始聽歌追星的時候,我願意讓她把全家都貼滿小姐姐的海報,無條件支援她那時候再去打投應援的。

如果你們真以為現在的自己很有本事,就把最幸運的“第十二”爭取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