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是如何起名的,由誰來起名jevysong2013-07-05

因為海洋上可能同時出現多個熱帶氣旋(在西北太平洋,最高記錄是5個同時存在,這也是全球的記錄),美國軍方於關島上設定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現已移至夏威夷),在二次大戰習慣對熱帶氣旋給予名字,方便識別。最初的名字全為女性,後來在1979年加入男性名字。從1947年至1999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區域的熱帶氣旋非正式地採用上述名字。早在20世紀初至中期,中國、臺灣及日本已自行為區內的熱帶氣旋編配一個4位數字編號,編號首2位為年份,後2位為該年順序號。例如0312,即2003年第12號熱帶氣旋。而美國海軍則為整個西北太平洋內的熱帶氣旋編配一個兩位數字編號,其後並改成兩位元數字加上英文字母w。為減少混亂,日本在1981年獲委託為每個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區域內的達到熱帶風暴強度的熱帶氣旋編配一個國際編號,但容許其他地區繼續自行給予編號。自此,在大部分國際釋出中,釋出機構會把國際編號放在括號內(JTWC除外)。但是,各氣象機構有時對熱帶氣旋的編號會有差別,主要是因為其對熱帶氣旋強度的評估有所不同。例如在2006年風季,中國氣象局曾對一個未被日本氣象廳命名的風暴(中國氣象局的0614)編號,因此在餘下的風季,前者的編號都比後者的多出一個。由2000年開始,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命名錶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英語:WMO Typhoon Committee)制訂。共有五份命名錶分別由14個委員國各提供兩個名字組成,名字會由所提供國家的英文國名順序使用。不同於大西洋及東北太平洋,迴圈使用(即用完140個後名稱,回到首個重新開始)。日本氣象廳會同時根據這一套新名單為這些熱帶氣旋命名。這些名字及編號除了用於為國際航空及航海界發放的預測和警報外,亦是向國際媒體發放熱帶氣旋訊息時採用的規範名稱。在中國大陸與臺灣,氣象機構會為熱帶氣旋的外文名就其發音和意義翻譯。中國大陸、香港及澳門會商議一致的翻譯,但由於實控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並非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的委員,故未有跟隨前者的譯名而自行翻譯這些名字。當熱帶氣旋在某地區造成嚴重破壞,該地區可要求將其退役。為該熱帶氣旋起名的國家會再提一個名字作替補。例如中國及香港會由市民提名,再選出若干優勝名字,提交世界氣象組織確認選擇其中一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