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司馬南怒懟聯想「資不抵債、資產流失、資訊保安」等一系列問題?歐陽之光2021-11-22 05:30:37

聯想為什麼不正面迴應司馬南提出的質疑?

牽扯到這麼多人,楊元慶,曾茂朝夫婦,柳家,泛海,為什麼六期影片過去了,這些名字被反覆提及,都不出來正面迴應?

一個人都沒有?

為什麼?

是這些人都脫離網際網路了?還是聯想電腦打不開影片?

連著六連懟懟你身上,你連個屁都不敢放,說明什麼?

是有什麼顧慮?

心虛了?

怕一旦迴應就會被打臉?

怕一回應就炸雷?

前幾天有人造謠老王死了,企業立刻報警闢謠。

為什麼聯想面對司馬南,閃爍其詞,不透過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回擊?

這很難不讓人聯想到一些聯想的事情。

教父!

商界教父!

不會有人認為,柳腦袋上扣的教父頭銜,是正能量褒義詞吧?

這麼多企業家,都會搞企業,都會搞營銷,都在自己的行業裡有一席之地,為什麼要尊稱柳為教父?

他的過人之處在哪裡?

什麼思維,只有柳會,別人不會?

是什麼牛逼的東西讓其他人佩服的五體投地?

泰山怎麼來的?幹什麼用的?

成立個qq群還有目的呢,純潔的友誼?還那麼高調!

呵!

無非就是

空手套白狼。

六羊變五馬。

芝麻換西瓜的套路嘛……

無非就是

資本要抱團才能

運作更大的專案。

抵禦更大的風險。

攫取更大的利潤。

大家綁在一起,資源延伸,互做圍牆,互相幫助嘛。

很多資本家,最是虛偽,智慧的壞,聰明的壞。

整天嘴上都是正能量,好像自己的起家,是多麼努力,多麼堅韌,多麼激流勇進似的。

沒點數麼?

還總喜歡講一些創業艱難百戰多的感人故事,樹立一些正面人設,讓有理想,想創業的年輕人照著他們都沒走過的路走。

壞,簡直壞到家了,一點點良心都沒有。

自己成功的本質是什麼,自己不知道嗎?

那麼多人努力奮鬥,幾十年不放棄,到頭來還在電腦城攢電腦,填配置單呢。

人家還更便宜,搞得最大的投機就是囤個記憶體條顯示卡,大多就混個車房中產。

憑什麼你就幾百億?

你的過人之處在那裡?

秘訣無非就是那句話麼:底線是成功的絆腳石。

沒說出來,做出來了吧?

賣東西,搞營銷的時候就是民族品牌,高舉愛國旗。

出了問題,需要大規模召回就是要愛護民族品牌了。

等需要為國出力的時候,就成了國際企業了?

要不要臉,賤不賤!治治軟骨病吧!

奉勸那些水軍,別洗了,更別長篇大論的洗。

這個問題應該更改為,如何看待聯想面對司馬南的六期影片質疑,始終沒有正面迴應?

如何看待司馬南怒懟聯想「資不抵債、資產流失、資訊保安」等一系列問題?藍橋幻想2021-11-22 09:33:50

先來梳理下時間線:

1、最原始的根是在2021年7月16日,網信辦等7部門聯合調查某滴涉及資訊保安問題,現在都沒結論,此前某滴偷偷跑到米國上市,僅用20天就走完了全部流程上市了,然後就讓7部門查了。然後就有人跟大司馬極力解釋某滴跟幻想集團沒關係,這引起大司馬的極大興趣。

2、2021年10月8日,幻想集團主動申請撤銷科創板上市的請求,從遞交招股說明書到申請撤銷 僅用了8天時間。

3、2021年11月7日開始,大司馬連續發了6期影片,探討幻想集團相關問題,引用的資料都是來自招股說明書,年報等公開資料,可以說沒有個人杜撰,用事實說話。

大司馬主要探討了6個方面的問題:

(1)可能涉及國有資產流失問題,按照當年幻想集團的淨資產,出售價格低了12。9億,

(2)幻想集團27位高管中,有14位是外籍人士,其中首席財務官和資訊長都是外國人,可能會涉及資訊保安問題,

(3)研發投資佔比不到3%,這和科創板公司比較高的研發投入有很大差距,

(4)目前的總資產中,無形資產佔比大,尤其是商譽,資產負債率高達90%多,目前資不抵債,欠供應商1000多個億,很可能暴雷,

(5)幻想集團高管上億天價年薪,退休了還拿1億,

(6)電腦在國外賣的便宜,國內貴,而且在貿易戰期間,某高管還說有可能把生產線搬離中國。

4、幻想集團派出女秘書想約大司馬見面,協商相關事宜,這個徹底激怒了大司馬,大司馬要是圖錢,就不會出來公開說了,大司馬直接把短息內容曝光了。圖網上有的是,大家自己搜吧。

5、2021年11月21日,大司馬發文,幻想集團的金融帝國,同時釋出了系列影片的第7個,主要指出幻想集團2019年金融業務利潤佔總利潤的57。55%,2020年佔比48。49%。這篇文章寫的真的大氣磅礴,大家可以讀讀,現在很少有人能寫出這麼精彩的文章了。

至於幻想集團的事,大司馬說的都是公開資料,再看看有沒有迴應吧。

如何看待司馬南怒懟聯想「資不抵債、資產流失、資訊保安」等一系列問題?慕容律師2021-11-22 10:25:57

危機公關的處理,當一個質疑聲音夠大時,被質疑人要麼出來澄清,如果被質疑的事實,只能用更權威的聲音否定這個事實。

第二,當以上缺乏的時候,他們會堵住您發聲的渠道。

如何看待司馬南怒懟聯想「資不抵債、資產流失、資訊保安」等一系列問題?星話大白2021-11-22 10:39:44

最近兩個月,關於聯想的話題很多,基本都上了熱搜。

其中包括10月8日聯想光速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還包括前陣子關於柳某的1億年薪傳聞,以及隨後聯想闢謠柳某的1億年薪“造謠”。

這都是不斷上熱搜話題的,也引發網友們很大爭論。

然後最近有大V在硬剛聯想,連發6個關於聯想的影片,其內容尺度相當之大,不少內容我都不大敢在文章裡引用。

為了避免爭議和不必要的麻煩,我這篇文章就不要聯想,也就是我只將一些事實資料,不做進一步的猜測聯想,大家可以自己去思考。

強調一下,我這裡說的聯想,是指發散思維的聯想。

科學的思考,是要能發散思維,也就是要會聯想,畢竟想象力是很重要的。

但是呢,我們在聯想之餘,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思考、論證。

民科和真正的科學家,往往最主要的區別就在於,民科只會聯想,而沒有真正去辯證去思考、沒有去透過數學來嚴謹的論證自己的聯想。

因此,我們不能只會聯想,而且還要會思考。

這篇文章,我自己不要聯想,而是把思考的空間留給大家,我只講資料、擺事實,剩下的大家愛怎麼聯想是大家的事情,只要我們是經過獨立思考的聯想,就行了。

(1)關於1億年薪的闢謠與事實

大家可能都知道,前段時間有個傳聞很火,就是關於聯想的柳某拿1億年薪的事情。

後來,聯想就出面闢謠了。

如何看待司馬南怒懟聯想「資不抵債、資產流失、資訊保安」等一系列問題?

聯想的闢謠是針對這樣一則訊息“柳某在香港上市公司聯想集團拿317萬美元的年薪,其在2020年的年薪高達7603。5萬元,根據匯率計算,這意味著已經退休近2年的柳某擁有約1億元年薪。”

而聯想闢謠稱“網傳‘柳某先生退休後約1億人民幣薪酬’嚴重失實。自2020年始,柳某先生不再從聯想控股領取職務薪酬,包括工薪、獎金、中長期激勵等。”

這裡聯想闢謠有個關鍵點,柳某是2019年12月31日退休,聯想稱柳某退休後,就沒有從聯想控股領取職務薪酬。

所以聯想認為網傳‘柳某先生退休後約1億人民幣薪酬’嚴重失實,是謠言。

我這裡,相信聯想的闢謠是沒有問題的,柳某從2020年開始,也就是退休之後,確實沒有從聯想控股拿錢。

然而,聯想的闢謠,卻沒有說明的一個事實是什麼呢?

我們只要翻一下聯想控股的財報就可以發現,2017-2019年柳某總薪酬分別為3673萬、4061萬、7603萬元。

2019年是柳某退休前最後一次拿薪水的一年,然後這一年柳某拿了7603萬元的薪水。

如何看待司馬南怒懟聯想「資不抵債、資產流失、資訊保安」等一系列問題?

這可是公開寫在聯想控股的財報裡的,是白紙黑紙,這總不是造謠吧。

好,那麼柳某2019年的薪酬為什麼會這麼高?

畢竟柳某2018年的薪酬是4061萬元,比7603萬元要少了不少。

這個主要是因為,在2019年,聯想控股一次性支付了柳某2526萬元的退休金。

好傢伙,這就相當有意思了。

聯想闢謠稱柳某退休後,從2020年開始就沒有從聯想控股領職務薪酬,包括工薪、獎金、中長期激勵等。

但聯想卻沒有說的是,聯想實際上在2019年實際上已經一次性支付了柳某高達2526萬元的退休金。

除了退休金之外,2019年聯想控股在柳某1600萬元年薪基礎上,還給予了2160萬元分紅,包括1143萬元的中長期獎勵。

我們刨除基礎的年薪和分紅不算,單純退休金和中長期獎勵,柳某在2019年退休之前,還不忘從聯想這個資產負債率高達90%的企業身上,又撈了一大筆錢,有足足3303萬元。

確實,可能正如聯想的闢謠裡說的,柳某在退休後,就沒有從聯想控股身上再拿錢。

但這是建立在,柳某實際上已經在2019年,一次性吃飽了。

柳某確實沒有網路傳言的那樣,在退休後還領著1億年薪,關於這個聯想闢謠沒錯。

但這並不能掩蓋,柳某在退休之前,從聯想身上一次性吃飽的事實。

另外一個相當有意思的事情。

(2)聯想股權變更史

可能很多人並不清楚,聯想集團和聯想控股是兩個企業。

這裡我們需要對聯想的發展歷史,做一個回溯。

聯想成立於1984年,前身是中科院計算所創立的中國科學院計算所公司,是一家100%國資持有的企業。

聯想是一直到1991年才從“中國科學院計算所公司”改名為“北京聯想計算機新技術發展公司”

然後到2001年,聯想又改名為“聯想控股有限公司”。

這個時候,聯想的股份就出現第一次變動。

35%的員工分紅權,變成了員工持有35%的股權,這個時候中科院的股權就變成65%。

同時,聯想控股這個時候持有在香港上市的聯想集團60。8%的股份,還有神州數碼50%的股份。

如何看待司馬南怒懟聯想「資不抵債、資產流失、資訊保安」等一系列問題?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聯想其實早在1994年就在香港上市。

但1994年在香港上市的是聯想集團,聯想控股則是聯想集團的母公司,當時沒有在香港上市。

聯想控股是一直到2015年才在香港上市。

同時,2000年,聯想是一拆二,所以就分為聯想集團和神州數碼。

然後由聯想控股作為聯想集團和神州數碼的控股股東。

而中科院和員工持股會則透過持有聯想控股的股份,來控制在香港上市的聯想集團和神州數碼。

同時1997年,聯想是整體資產注入到聯想集團裡,我們平常所熟知的聯想大部分業務,都是在聯想集團裡,也就是這個時候聯想就成為一家徹頭徹尾的香港企業,也給聯想日後成為“國際企業”做下來鋪墊。

然後2009年,聯想控股股份又出現一次重大變化。

這一次是中科院把持有的29%聯想控股的股份,以27。55億元的價格出售給“中國泛海”。

於是聯想控股的股權結構就變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如何看待司馬南怒懟聯想「資不抵債、資產流失、資訊保安」等一系列問題?

這裡順帶一提,這一次某大V硬剛聯想裡,有很大篇幅是集中在中科院把聯想控股29%的股份出售給中國泛海這件事情,某大V認為27。55億元的價格太低。

關於這個價格是不是太低,有沒有問題,這裡我也不去參與爭論,我們且先往下梳理一些事實和資料。

2011年,聯想控股的股份倒是沒啥變動,但是聯想控股旗下的聯想集團股份發生較大變動。

這一年,柳某的接班人楊某在二級市場上突然對聯想集團的股票進行大掃購,斥巨資31。5億港元購買了聯想集團7。97億份股票,佔聯想集團總股本的8%。

而這時候,聯想控股才持有聯想集團34。8%的股份。

順帶一提,某大V懟聯想的影片裡,經常說現在中科院透過聯想控股,間接持有聯想集團的股份,還沒有楊某一人高。

客觀來說,楊某的大部分股份,都是在2011年透過二級市場掃貨購買的,關於這一點倒是沒有什麼好指摘的,畢竟人家要是真自己有錢,想買股票,誰也說不了什麼。

但根據我查的一些資料,楊某在2011年買股票所耗費的31。5億港元,居然絕大部分來自於借債。

如何看待司馬南怒懟聯想「資不抵債、資產流失、資訊保安」等一系列問題?

那這個事情就相當有意思了。

這可是10年前的31。5億港元,即使放到今天也是巨資。

而楊某居然有這樣的魄力,舉債31。5億港元,來對聯想集團這樣大掃貨。

問題這31。5億港元都是借的,從哪裡借?資金來源如何?誰當時肯借31。5億港元給楊某來買聯想股票?

關於這些問題,楊某以及聯想當時都沒有就購買股票的鉅額資金來源做任何說明。

倒是柳某在數年後的一次訪談裡,把楊某當年舉債31。5億港元來購買聯想股票的事情,以很自豪的口吻說了出來。

如何看待司馬南怒懟聯想「資不抵債、資產流失、資訊保安」等一系列問題?

柳某稱,當年楊某向銀行貸款幾十億元,買了聯想集團8%的股份,成為聯想集團第二大股東,(才能)真正以主人的心態,帶領團隊,設計戰略。柳某表示“這樣我就放心了”,

其實這件事情,嚴格來說是沒啥問題,人家願意借31。5億港元來買聯想股票,成為聯想第二大股東,這是人家的魄力呀,你也可以說楊某眼光好。

但我就比較好奇,當時是什麼銀行,願意一口氣貸款31。5億港元給一個企業高管,這背後難道真的沒有任何擔保嗎?

這裡我不做聯想,大家自己思考。

然後在2011年,聯想控股的股權也發生新的變化。

一直持有聯想控股35%股份的員工持股會,轉變成一個名為“聯持志遠”的員工持股平臺。

與此同時,泛海透過協議轉讓的方式,把9。6%的股份轉讓給了柳某等6人。

於是柳某終於成為了聯想控股的自然人股東。

然後同樣還是2011年,新成立的“聯持志遠”也迫不及待的把9。5%股份協議轉讓給泛海。

也就是說,泛海轉讓給柳某等6人的股份,實際上基本就是“聯持志遠”這個員工持股平臺的。

泛海等於是“中轉”了一下。

那麼泛海為什麼要承擔這樣“中轉”的角色呢?

這裡不得不說一下泛海的創始人盧某。

盧某也是一名房地產大佬,1988年就成立泛海控股,後來盧某在1995年就被柳某引薦加入了泰山會。

當時泰山會眾多大佬雲集,人脈關係效應顯著。

從這個角度看,泛海會在聯想股權裡扮演這樣一個“中轉”的角色,也就不奇怪了。

到了2012年,泛海又把8。9%的股份,轉讓給了一家名為“聯恆永信”的持股平臺。

這個名字跟“聯持志遠”很相近,可以說是一脈相承。

於是到了2014年,聯想控股的股權結構,大致就變成這樣。

如何看待司馬南怒懟聯想「資不抵債、資產流失、資訊保安」等一系列問題?

然後2015年,聯想控股在香港也上市了。

隨後這個股權又經過一系列變化,但整體結構沒有太大變化,仍然是中科院作為第一大股東,聯持志遠這個員工持股平臺為第二大股東,泛海+聯恆永信為第三大股東。

仍然是這樣三方鼎立的股份結構。

以上這些聯想股權變動的資料,主要來自網路上一篇寫於2016年的文章《聯想30年股權改革之路》。

要是有什麼錯誤的地方,歡迎大家指正,我會及時修正。

其實最讓我感到疑惑的是,在聯想控股的股東名單裡,時不時若影若現的一些名字。

比如泛海在2012年,把8。9%股份轉讓給“聯恆永信”的持股平臺裡,所出現的這個名字。

如何看待司馬南怒懟聯想「資不抵債、資產流失、資訊保安」等一系列問題?

而在2009年9月8日的這則新聞裡,同樣出現過同樣的一個名字。

如何看待司馬南怒懟聯想「資不抵債、資產流失、資訊保安」等一系列問題?

我也不清楚,這兩個一樣的名字背後,是否是同一個人。

再次強調一下,我這篇文章不做聯想,大家自己獨立思考。

我只是有點疑惑,基於以下幾點事實做梳理。

1、曾某作為聯想控股前董事長,也是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

2、在2009年中科院把所持有的29%的股份出售給了泛海。

3、2012年泛海把8。9%股份轉讓給“聯恆永信”,而在這個持股平臺裡,出現了曾某的名字,

這裡我不做聯想,我只是感到疑惑。

(3)高薪+高比例分紅

再說說點,我的一些個人疑惑。

從上面的梳理分析,大家也應該知道,聯想控股是聯想集團的第一大股東。

聯想集團就是我們平常所熟知的聯想主要業務主體,早在1994年就在香港上市,並試圖在今年於科創板上市。

柳某是2011年就宣佈卸任聯想集團董事長一職,進入退休狀態。

隨後,柳某才投身於聯想控股,進行“二次創業”。

而聯想控股經過這麼多年發展,早已經不是一個只控制聯想集團的企業,而是成為一個橫跨IT、金融、房地產、農業、化工、網際網路的巨型投資集團。

如何看待司馬南怒懟聯想「資不抵債、資產流失、資訊保安」等一系列問題?

但柳某在聯想控股二次創業的過程裡,卻從2012年開始就每年從聯想集團拿150萬美元的退休金。

換句話說,雖然柳某在聯想控股是2020年開始退休,並不領取薪水了。但柳某在聯想集團還有沒有繼續拿150萬美元的退休金,這一點聯想控股的闢謠裡並沒有提及。

150萬美元,那也是約1000萬人民幣呀。

柳某作為被很多人譽為的“商業教父”,在2020年從聯想控股退休之前,每年光分紅和年薪就拿到手軟,像2017年柳某從聯想控股拿到的薪水就高達3673萬元。

而且柳某現在還持有聯想控股3。12%的股份,即使按照聯想控股的闢謠,從2020年開始柳某就沒有從聯想領取薪水和獎金,但光分紅,柳某即使退休後,仍然可以從聯想控股身上拿到不菲的分紅。

我查了下資料,聯想控股在今年6月10日進行了最新一次年度分紅,每股分紅0。436575港元。

如何看待司馬南怒懟聯想「資不抵債、資產流失、資訊保安」等一系列問題?

而公開資料顯示,聯想控股總股本為23。56億股。

換句話說6月10日聯想分紅金額是10。29億港元。

而柳某最新資料顯示,是持有聯想7360萬股,持股比例為3。12%。

也就是柳某從今年6月這次分紅裡,可以獲得3213萬港元。

換句話說,在2019年之前,柳某每年從聯想控股拿到超過3000萬元的高額薪資,每年還有數千萬港元的分紅。

在這種情況下,柳某卻仍然要把手伸向聯想集團,拿去每年約1000萬人民幣的高額退休金。

這合理嗎?

可能有人會說,柳某的貢獻大呀,多拿點錢也是應該的。

包括楊某在過去三年的年薪分別為1。031億、1。715億、1。772億。

這一年拿1。7億的年薪,確實相當驚人,這還不包括楊某每年從聯想拿到的鉅額分紅。

自2006年以來,聯想累計盈利是67。21億美元,至今一共進行了16次現金分紅,累計現金分紅額為41。22億美元,其平均分紅率達到了61。33%。

也就是聯想過去15年賺到的錢,61%都拿去分紅,而不是拿去用於企業發展、擴大規模或者研發。

這個分紅率有多誇張,就連有現金奶牛之稱的茅臺,分紅率也只有41%。

一般分紅率高的企業,賺錢能力都很強,公司負債率比較低。

但是聯想呢?

根據招股書,聯想過去3年的負債率從86%快速增長到90。5%。

如何看待司馬南怒懟聯想「資不抵債、資產流失、資訊保安」等一系列問題?

一般來說超過70%的負債率就屬於很高了,聯想已經超過90%的企業,作為一家以高科技為招牌的企業,如此高負債,著實有點不應該。

像小米的負債率就只有51%。

一邊是高負債,一邊是大手筆分紅,這不由讓我聯想起前段時間暴雷的某房企……

好吧,說了這篇文章不聯想,所以還是大家自己獨立思考吧。

與此同時,在聯想保持高比例分紅的同時,卻是過去五年的研發投入原地踏步。

如何看待司馬南怒懟聯想「資不抵債、資產流失、資訊保安」等一系列問題?

而大家也都知道,聯想是出了名的高管持股比例高的,所以如此高比例分紅,聯想的大部分利潤都流到管理層的個人腰包裡。

而每年研發投入宣傳有百億規模,但實際卻原地踏步,卻佔營收比例只有2。39%。

這合適嗎?

聯想的高比例分紅,就好像一個病人只會漫無邊際的發散思維來聯想,而不懂得思考來沉澱。

聯想現在更需要的是高比例研發投入來沉澱自己,而非把利潤都高比例分紅“發散”出去。

聯想不能只會發散,而沒有沉澱。

如何看待司馬南怒懟聯想「資不抵債、資產流失、資訊保安」等一系列問題?

要是聯想真能發展得好,成長為世界數一數二的科技企業,能成為我們可以抗擊美國科技霸權的橋頭堡,那麼柳某拿再多的退休金和薪水,楊某拿再高的薪水,我也覺得是應該的。

但問題,聯想真的發展得好嗎?

限於篇幅問題,對於聯想的發展問題,我會單獨再寫一篇文章來詳細分析,作為本篇文章的“下篇”。

本文作者:星話大白。

我每天都會寫分析文章,歡迎關注!

如何看待司馬南怒懟聯想「資不抵債、資產流失、資訊保安」等一系列問題?司馬南2021-11-22 14: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