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概念的釐清 ❉

1. 強化與強化物是什麼關係?

強化是指一個過程,強化物是指一個刺激。ABA研究的就是三大塊內容:刺激、行為、刺激。也就是說,我們研究行為,是研究這些外界的刺激怎樣對行為產生影響。強化物是行為後的刺激,輔助是在行為前的刺激。

在干預行為的過程中,我們抓好行為前的刺激和行為後的刺激來對行為進行影響,改變行為,這就是ABA。孩子能力達不到的情況下,我們要怎麼樣幫助他實現我們要的目標行為,最後的目的是讓他獲得強化物,讓他有這個機會。

輔助是一種額外的刺激。區辨刺激之外的額外的一種刺激,它是幫助孩子實現目標行為而獲得強化物的一個過程。可以在行為前或者行為中。

2. 強化物在ABA中的地位

強化物是ABA中的首要概念。家長在訓練中出現的很多問題都出在強化物上。包括孩子在上課當中抗拒、逃避等,我們都可以從強化物上找到最關鍵的原因。就算你崇尚自然環境下的教學,有時孩子會做出一些好的行為,這個時候強化物的力量也非常有用。

對於問題行為也是,一般孩子乖乖的時候你也自得其樂,但是孩子一哭鬧,你馬上臉色一變,甚至是上去哄勸、訓斥,一下子跟你在孩子乖的時候的狀態發生了鉅變,這種變化給孩子帶來的刺激,就是強化物。 孩子看到的是,我一鬧,面前的這個人就立刻跳起來了,就如同摁了按鈕一般。這種關注與安撫的強化物,你是在不經意中給孩子的問題行為提供的。

3. 強化物的定義

強化物的三條缺一不可的條件:

①行為之後出現的;②緊緊跟著行為的;③能夠增加該行為在日後出現的。

所謂行為之後才出現的,這裡明確指的是行為帶來的,而不併只是說被他看到、猜到。而是強調該刺激必須是行為導致的結果。

強化物要來得快才行。越快越好,越能體現它是“行為帶來的”,就越高效。最多一分鐘,超過一分鐘你再給予的獎勵,強化效力就幾乎喪失殆盡,我們就不把它看做強化物了,所以你能1秒鐘內給出,就不要拖延到2秒鐘。

家長不要自以為是認為這東西是好東西,孩子應該喜歡,其實不然,我們說,能夠增加目標行為的刺激才是強化物。而常見的對問題行為的不當關注,你卻沒有意識到那恰恰是強化物,是在增加孩子的錯誤表現。

4.社會性強化真的比食物強化更高階嗎?

家長們有個誤區,認為社會性的讚揚才是“高大上”的強化物,更願意使用口頭表揚、擊掌等,看不上“食物類強化物”,甚至有些詆譭或誤解把使用食品訓練貶低成是在訓練小貓小狗。但,事實上,廣泛使用的“擊掌”強化物的時候,往往對我們的孩子不具備獎勵作用,只是一種大人自以為是的儀式,有的孩子對此並不會開心地去迎合“擊掌”,甚至有縮手吃痛的厭惡表現。那麼這種“擊掌”就不可能強化到孩子。

我們一廂情願地使用的很多社會性強化物,實際上很多時候並不是強化物。

要成為真正的強化物,需要一個匹配的過程。

比如說,要想口頭表揚“真棒”這個中性刺激成為社會性強化物。那麼,在孩子每次正確反應後說“真棒”,同時立即給予食品強化物。這樣,經過長時間、有效的匹配過程,它才有可能成為強化物;匹配過程中,社會性讚揚語言要保持簡潔、統一;否則,沒有經過長時間匹配的中性刺激就拿來單獨使用,那就是“自以為是”。即便當社會性讚揚最終成為強化物時,我們依然要時不時地給予孩子食品等具體的天然性的強化物來獎勵。

◀對於剛開始訓練的孩子或者是中低功能的孩子,不要去排斥食品類強化物,這些“天生的、不用經過學習的”強化物非常好用。▶

5. 代幣制的使用要注意什麼?

代幣制強化物需要長時間與後備強化物進行匹配,要做到給予孩子代幣等同於強化物的效用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而且還要考慮後備強化物的效力問題。

對於剛開始訓練的孩子、低齡的孩子,不建議使用代幣。

我們訓練的主要目標是“讓孩子習得行為技能”,這需要有強大效力的強化物。不能單為了追求“強化物在形式上的進步”而亂了主次。事實上,有很多時候,我看到的只是家長在努力追求一種場面上的熱鬧,追求形式上的活潑,但要小心操之過急。

代幣,依然需要緊緊跟隨行為之後出現,遵循強化物緊緊跟隨行為的原則。

6. 強化物的培育

食品強化物,通常對於低齡的孩子來說是非常強大的,也很容易找,當然也有家長抱怨說我孩子什麼都不愛吃。

針對這一點:

常見的問題是沒有做好剝奪,孩子日常中太容易獲得。另外我們的孩子也確常常實存在刻板行為和挑食的毛病。

那麼,培育強化物,本身就是一種干預內容。

比如說,水果中孩子只吃蘋果,不吃其它的。那麼,如果我們想要孩子接受吃香蕉,就要在開始的時候讓孩子只吃一丁點的香蕉,緊接著給孩子都吃蘋果。用強化物蘋果去強化孩子吃香蕉這個目標行為,每一次吃香蕉的量都比上一次的量增加一點點,循序漸進。經過一段的時間,孩子就可以接受香蕉,吃香蕉成了自動強化。

7. 強化物的撤出

首先要明確:一個行為如果要維持下去,那必須永遠有強化物在,它不會被撤出。我們所說的強化物的撤出,是指在干預過程中對孩子某一行為給予的額外的刺激的強化物,爭取慢慢讓它淡掉。我們的孩子,不會像普通孩子那樣,如果僅僅靠行為本身產生的天然強化物,往往不足以塑造和維持這個行為,因此需要我們提供外加的強化物。而當孩子的技能掌握之後,那麼技能自帶的天然的強化物就會逐漸有力起來,最終能夠依靠著它繼續維持好行為的出現。

動作模仿有什麼天然強化物作用嗎?有,就是他自己做的跟你做的一樣,這種視覺刺激本身就是一種天然的強化物,不需要我們社交鼓勵,不需要說你做得真棒,你做得真像,那些也都是我們在訓練過程中外加進來的。

包括代幣和人為的表揚,孩子真正的掌握一個技能以後,他可能不需要你再提供這些了,那就叫作自我管理了,或者說自我控制。你說他認知提高了也好,說他自我管理行為的能力提高了也好,都是往高階發展的。

8. 關於“賄賂”

提前出示強化物,算不算賄賂?

“賄賂”不是ABA的專用術語。只是一種文學比喻說法,我們常用這個詞來批評強化物使用不當的一種表現。

也就是那種

提前出示強化物,拿它來引誘孩子參加訓練,這種做法是不大妥當的。

這會造成

區辨錯誤

——你非要出示了強化物才能引誘孩子開展訓練,那就說明你的指令本身不足成為區辨刺激,不足以引發孩子出現正確反應,只有當你的訓練指令再額外地加上強化物視覺刺激的引誘,才能夠讓孩子做出正確的目標行為。那麼,現在的局面是這兩樣刺激缺一不可,互為條件,要合在一起,才能構成一個區辨刺激,一個真正有效的指令。

也有家長說提前跟孩子談論好,達標之後怎麼樣?這算不算賄賂?

如果你的孩子能力比較強,能夠透過商量來擬定這種約定、或者說制定行為合同,當然好,前提是孩子能力比較強。至少有相當的語言描述能力,能夠將行為規則傳遞過去。

但是,如果孩子沒有這樣的能力,這樣做就不合適。尤其對於低齡的、低功能的孩子,以及剛開展訓練的高功能孩子,都不宜指望這樣做能取巧,原因前面已經說了。缺乏能力的孩子,強化物必須要緊跟行為之後才算有意義,他們需要的是行為之後的即刻獎勵。而單單地講條件,希望孩子是在一個你靠語言描述傳遞給他的行為規則來管控行為,這種高階技能,還是以後慢慢再來練習。

9. 在問題行為中分析強化物

遇到問題行為想解決的時候,我們要做行為分析ABC。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分析這個行為的強化物是什麼?

在分析問題行為時,強化物是我們首要要關注的一個重點。

一個行為的出現,它一定是有強化物在起作用的。我們要找到強化物,如果不分析出來強化物,那麼幹預有的時候就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分析到了什麼是強化物,我們應該怎麼應對?

第一招就叫消退。不再給這種強化物了,那麼這種行為就會慢慢變少。

比如說“關注”這一強化物。當孩子哭鬧或出現攻擊自傷行為時,關注是一個常見的強有力的強化物。尤其像自傷行為,家長特別心焦,忍不住的就會去阻止、去呵斥、去安撫,帶去了“關注”這一強化物。而在孩子那邊體驗的就是:我一出問題行為你看你就跳腳。大人那種抓狂,對於問題行為是有促進作用的。

孩子在公共場合鬧騰了應該怎麼處理?

一般冷處理、忽視或者冷抱。方法是跟周圍人解釋說這是特殊孩子,大家不關注就是對我的幫助,讓大家別圍觀。家長也應該立刻帶孩子離開圍觀人群,在圍觀下你的處理很可能會走樣,找一個無人僻靜處,那裡干擾少,你可以更輕鬆地使用消退。在家裡,如果孩子比較小,也可以才用冷抱的方式,從身後緊摟住孩子,無目光對視,無呵斥無講解無對話,就是耐心地固定住,不允許他鬧騰或者自傷。這種冷抱本身,雖然主要可以算消退,但也帶有一定的厭惡刺激的懲罰懲罰,因為這種固定身體太不舒服,但總體上來說這樣做杜絕了你原來給予的那些關注。

孩子在家裡發生自傷怎麼處理?

如果採用通常的忽視的方法,一般是將孩子帶到床上,或者一個安全的地方,我們在旁冷冷地陪著,偷偷地對他進行觀察,不給他撲過來的機會,自己咬住牙堅持10分鐘,通常10分鐘內孩子會自己緩和下來,平穩之後再當沒發生一般帶他去做些簡單的有強化物的小任務,而在孩子沒有緩和下來的時候,就忍不住去主動去安撫他的話,那麼前功盡棄,以後你可能要等20分鐘了。

忽視失敗一個最重要原因就是你做得不徹底,孩子也給搞困惑了,往往體驗成鬧得狠點才能獲得安撫,行為的升級就是被家長有時忽視、有時不忽視,鬧得越兇越不敢忽視,如此就是在塑造壞行為。

❉ 第二部分 :答疑精選❉

重慶WW媽:

強化物的使用要遵循配對法則,最好的行為給最有效力的強化物,一般好的行為給一般好的強化物,壞行為不能得到強化物。不過目前我覺得訓練中最常見的誤區是不做強化物的升級配對,以及從一開始就不準備撤出原級強化物,促使強化物向自然強化物和高階強化物(例如孩子的自我實現方面)過渡。

秋爸爸:

這種指的是差別強化。比如說我們說模仿動作——“這樣做”,孩子如果獨立完成,給一個很好的強化物比如巧克力,如果說孩子沒有反應,我們要啟動錯誤矯正程式,糾錯程式以後孩子做對了,這個時候不要給巧克力了,可能就誇一下,緊接著我們進入下一個回合。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夠體驗到兩者之間的差別,往好的方向努力。

濰坊HH媽:

在訓練中,我發現同樣的強化物不同的人用效果不一樣。機構老師用,孩子積極性很高,我自己在家用,效果一般,孩子經常就不做了,或者走神了。自我反思,跟教學水平,訓練專案以及家長權威都有關係。

秋爸爸:

這個就是操作的問題了。比如強化物你給的是不是足夠快?是否緊跟著目標行為?這些都是需要我們考慮的。當然要說整個教學過程的話,情況可能更復雜,不光是強化物的操作問題,可能還涉及包括家裡是不是雜亂無章,孩子容易分神等環境的佈置,各方面都有可能,需要更多的分析。

北京QQ媽:

關於強化物,我們群裡小規模討論過,可以做個多格的抽獎箱,把強化物放進去,糊上紙,集合代幣系統,集齊多個代幣可以捅破一個格子,隨機獲得強化物,有的媽媽已經實施了,效果很好。原本強化效力沒有那麼大的強化物因此更吸引孩子了。

秋爸爸:

我認為這種做法並不好。

我們前面講到關於強化物的三條裡邊,目標行為是什麼?你這裡的目標行為可能就是捅破,因為強化物緊跟在捅破紙格子後面。那麼你獎勵的目標行為跟你原來的教學目標不搭槓,這只不過是一個好玩的遊戲。

強化物的給出一定要緊跟目標行為之後,能半秒鐘給強化就不要拖!

福建ZZ爸:

上桌面時,一般除了準備好教具外,我還先將強化物(比如:好多魚)放在桌面的另一邊,也就是孩子不但可以看到,並且可以觸及到。然後我會跟孩子說,表現棒棒的,可以獎勵好多魚。然後開始回合後,我會社會性讚美:好棒,獎勵好多魚。現在,孩子熟悉我這套路,我剛說:好棒(其實我只是想給社會性讚美就可以),當孩子就說“獎勵好多魚”時,那我會堅持說,等一下,現在不可以哦。孩子也會繼續配合下一個回合。請問:我的這個使用強化物的方式有沒有錯呢?會產生哪些後果?

秋爸爸:

廢話太多了。孩子完成任務,你應該立刻獎勵,“真棒!”並立刻給出食品。沒有必要再念叨一遍吃的是什麼。我們聚焦的是剛才他做出正確反應,不是食品名稱。也許說你學得真好,但無必要的話,任何多餘的話最好都別說,說多了只是囉嗦。而且,在孩子完成任務之後,如果我們要使用社會性強化的話,特別對於低功能的孩子來說,不主張說複雜的、他很可能聽不懂的語言。孩子靠的是強化物來體驗成功,而不是靠那些講解的話。

社會性強化本來是一箇中性的刺激,

你想讓它跟食品強化物掛上鉤

,第一,要讓這種中性刺激簡單明確一點,固定一點,短時間內不要換,不如固定就兩個字“真棒”,完了以後好吃的遞上去,由此達成配對。

天津YY爸:

我覺得最好是圍繞強化物去設計安排訓練內容,讓強化物的出現成為其行為之後合乎邏輯的自然結果。這樣比強化物與行為之間沒有內在的邏輯聯絡要好。比如,如果孩子喜歡吃草莓,那我們就安排給他安排去果園摘草莓的活動,在摘草莓的過程中給他安排數數,辨別顏色,付錢等等認知訓練。回家再把草莓分享給其他小朋友,或者做成草莓醬或者將草莓分享給其他小朋友等等。當孩子對草莓飽足了,再圍繞別的強化物設立訓練內容。這樣是不是可以讓孩子在訓練中維持較強和較持久的注意力,並且確保孩子和父母都保持愉快的心情。我覺得,必要的aba桌面訓練不能廢棄,到應該儘可能多的將aba用在自然情景下進行。這樣最大的好處是確保父母和孩子都能共享樂趣。

秋爸爸:

你說的完全不對路!這些僅僅是流於形式的

寓教於樂

恰恰不是ABA要做的事情

。比如孩子愛吃草莓,我們就安排他去草莓園摘草莓。在這個過程中,給他安排數數、辨識顏色、付錢等認知訓練,這就叫作圍繞著草莓這個強化物來進行訓練嗎?事實上,數數跟草莓沒有什麼關係,這種很抽象的認識顏色跟草莓也沒什麼關係。在桌面上認識顏色,給他吃草莓不可以嗎?你覺得活動在草莓園裡邊,就讓草莓跟數數就有聯絡了?跟顏色就有聯絡了?不是的。教

顏色這種抽象概念對於自閉症孩子來說,尤其中低功能孩子來說,很難教,容易失敗,孩子需要強化物來建立行為,來學習掌握這種抽象的認知概念。

我經常提醒一些家長要注意,不要追求所謂自然情境下的教學。大部分自然情景下的教學都是流於形式的,走到哪教到哪,毫無系統和計劃,教學效率低下。

山東TT媽:

強化物配對,把不喜歡的或者中性物和強化物放到一起。我家開始不喜歡小豬佩奇,因為理解跟不上,不明白。她喜歡貝瓦兒歌。然後我會在每天看貝瓦兒歌前看一集小豬佩奇。邊看邊給她講解。時間長了,她理解了,就願意看了。現在不需要再用貝瓦兒歌,她自己就會要求看小豬佩奇。

秋爸爸:

中性強化物要想真正成為強化物,需要一個匹配的過程。

沒錯!這跟矯正挑食毛病類似,怎樣把他不喜歡的香蕉用蘋果作為強化物,以後把他吃香蕉的行為強化,慢慢的香蕉也能夠成為強化物了。

北京YY媽:

我家這大半年使用強化物的過程,就是一部錯誤與糾錯史,曾經犯過的錯誤包括但不限於給一些自以為孩子喜歡的零食結果孩子拒絕吃、對強化物進行自以為是的分類,結果發現中低等級強化物完全不管用,還不如不給、完全依靠社會性強化、或者一節課上每個專案都給予強化等等。其實,好的強化物孩子看到了眼睛就會放光,對提升孩子的動機非常有效。

目前我家孩子的強化物包括:零食;孩子喜歡的書籍和玩具;轉悠悠、舉高高、撓癢癢等活動;鼓勵讚美等社會性強化。

除了秋爸爸總結的經典三原則,我自己補充的使用強化物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1。根據孩子的需求選擇強化物類別。剛吃完飯後的桌面訓練,用零食類強化物一般效果不佳,可用書籍、活動、感統刺激類活動。兩餐之間的桌面訓練,用零食類最佳。

2。不要吝嗇高等級強化物的使用。與其用自以為是的中低等級強化物,不如直接上孩子最喜歡的強化物,只是要控制量和頻率。

3。上課前讓孩子知道強化物是什麼,並讓孩子進行強化物的選擇。

4。每一節課準備兩至三樣孩子喜歡的強化物。防止上課中途孩子對正在使用的強化物的動機減弱。

5。幾乎孩子喜歡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成為強化物。我家孩子的一些刻板行為,比如就喜歡看某一本書的某一頁,都被我當成強化物了,效果也不錯。

6。注意社會性強化與實物強化的交叉配合使用。實物強化就必須配合社會性強化,才能慢慢有外在強化變成內在強化、最終撤除強化物的可能。前幾天有媽媽提醒,簡單的精熟的專案,用社會性強化就可以了,高難度的、新學的專案,最好用實物強化。

7。注意代幣強化與即時強化的配合使用。我家現在桌面用代幣,一般3個回合獲得一個代幣,3個代幣兌換一個強化物。但是一些新專案、孩子比較抗拒的專案和孩子不太配合的時候,我還是會用即時強化。

8。強化物管理的嚴格性與靈活性相結合。我家平時強化物管控很嚴格,孩子沒有好行為就不能獲得任何零食。桌面訓練時一個費列羅或者一個果凍或者一個乳酪可以上一節50分鐘的個訓課。不過我家孩子語言能力低,正在練習提要求,如果孩子找到了強化物所在位置,並且以正確方式提要求,那麼我也會少量給他。但是會隨即轉移強化物的位置,讓他下次就找不到了。

9。強化物的消費過程也可以是干預時機。比如給予和接受、眼神對視、強化物的命名等,對於口肌有問題的孩子酸奶等強化物消費的過程中可以練習啜吸。但是要注意難度,不要喧賓奪主,降低了強化效果。

秋爸爸:

說得特別對!

福州YW媽

分享我的一些關於強化物的問題:

1、對於食物比較頭疼,給個訓老師帶去的食物作為強化物,老師反饋孩子不喜歡;

2、在學校和在家過多使用糖類零食,目前孩子牙齒出現問題。這段時間蒐羅各種孩子感興趣的玩具,將作為替代食物作為強化物;

3、孩子喜歡的影片,常根據動畫內容安排練習,包括律動、手指操、歌曲、社交語言互動,能起到學習並以強化作用;

4、在特殊場合,不能使用食物,選擇社會性誇讚,孩子住院期間獲得表揚能保證很好地配合醫生護士。還喜歡上給玩偶夾體溫計遊戲,也可以作為強化物;

5、在公眾場合,透過表揚強化他保持安靜、排隊,沒有打擾別人,沒有拿別人的東西吃的行為。

秋爸爸:

給老師帶去的強化物,老師反饋不喜歡。我不知道你親自的觀察是怎樣的。如果不喜歡,老師應該在上課前做一些篩選,或者他還能提供別的強化物。

自閉症孩子的護牙問題是比較重要的問題,

牙疼會引發一系列的難辦的問題行為,要學會教孩子用鹽水漱口進行牙齒護理。孩子喜歡影片做強化,可以。還有夾體溫計的遊戲,可能孩子喜歡腋下撓癢癢。你可以再觀察。有一些對身體接觸喜歡的孩子,撓撓癢癢,在手臂上爬一爬,都有可能當作強化物。我作為爸爸,拿鬍子扎一紮,也都能夠成為強化物

。需要家長去觀察。

廣西Y媽:

現在孩子在幼兒園,之前因為小朋友可能排隊沒排好,老師也不是批評,就是說很多話對他,他就很煩躁,結果出現了咬手的現象,後來跟老師溝通,讓老師別總盯著他不好的地方說,在他表現好的地方多多誇他!

比如他平常排隊不是很好,今天排隊特別好,老師就把這個事誇他,給他一個貼貼紙強化,放學後,我會用他的貼貼紙給他兌換他想要的東西。這學期都沒有咬手的 行為和發脾氣行為。

秋爸爸:

你把孩子扔在幼兒園,

我不知道影子老師或者家長的陪讀是不是能跟上,上面的描述是二手資料,還是一手自己觀察的,也說不清楚,這就很難說。

孩子的能力看上去不錯,

但你這樣的缺乏跟進的扔幼兒園我覺得也要小心,我們不主張這樣。在沒有陪讀、沒有影子老師的情況下,扔到幼兒園裡邊去著混著,你指望那些普通老師就把它或者普通孩子把他帶好,困難很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