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自述從高中時候就開始出鼻血

自述是這樣:有時候鼻子有點熱 + 手腳熱 + 寒症鼻塞鼻涕 鼻子愛出血 鼻涕清淡白+ 鼻子裡面息肉 這個肉有紅色

總之,鼻子受寒受熱都出鼻血

自述從高中時候就開始出鼻血

前後用藥五付 五付中藥 都吃了很長時間 大概二十天 一個月

因為上班不方便,然後女子月事時間不吃藥第二個

案例:自述從高中時候就開始出鼻血

案例:自述從高中時候就開始出鼻血

案例:自述從高中時候就開始出鼻血

案例:自述從高中時候就開始出鼻血

案例:自述從高中時候就開始出鼻血

中醫思維

中醫是講整體,寒熱,虛實表裡。

最重要的,是寒熱。

比如說,冬天衣服穿少了會風寒外感,熱天吹冷氣空調就有可能風寒外感,這個就是寒涼致病。或者說,吃了冷食物,拉稀,上吐下瀉,也是寒涼治病。

比如說輸液,相當於冷水兌入熱血,寒涼直入血液臟腑,會降低整個人的溫度。比如產後吹不得冷風,否則可能會“月子病”,但是以前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都是要輸液的,這個輸液的寒比吹冷風的寒,更嚴重,因為輸液直接入裡入臟腑,吹冷風受寒涼需要層層攻入人體。

輸液比吹冷風受寒涼,來的劇烈得多。吹冷風受寒涼需要一層一層攻入人體,如果人體的陽氣能夠抵禦住這個寒涼,寒涼就攻不進去,所以體質好、陽氣不是那麼虛的,就沒那麼容易生病,就算生病都要輕些,恢復起來也快些。

輸液,寒涼直搗黃龍,直入血液臟腑,危害肯定比吹冷風大,尤其是產後的女子。因為產後的女子,受風寒則可能月子病,各種痛,產後或者體質虛寒的人都需要禁寒涼。

不明“整體”,不明“寒熱”,就看不懂輸液的危害。

前些天,一老中醫(中西醫都用,應該是偏西醫為主),對我說輸液不會進入骨頭,為什麼會這樣?簡單講就是這個老中醫根本沒有“中醫思維”,沒有“整體思維”。

“整體”,就是一損俱損,一寒可能就倶寒,人,就是一個整體。猶如前幾十年,不準做生意,哪裡來“大富豪”,這個就是大環境。具體的比如說治寒證鼻炎+同時有身體總體寒涼,那麼光治鼻子就無意義或者意義不大,就算好了也是暫時的,稍不注意可能就會復發;而如果整個身體的寒涼去掉了,鼻炎的發作機率,就會大大減少減輕。同理,痛經也是這樣,不可以單獨治痛經,需要去整個人體的寒涼;治腸胃虛寒也是這樣,需要去整體的寒涼,就算腸胃用藥好了整體的寒涼沒去掉,那麼稍不注意可能還是為腸胃寒證;治男子的腎虛,一樣的道理。推之可百,數之可千。。。。。

“寒熱”,西醫的檢查報告,是看不到寒熱的,所以西醫的檢查報告,對看“寒熱”分析病情的中醫來說,基本意義不大。純中醫,根本就不會看西醫的檢查報告,因為無意義。

比如說小兒黃疸,醫院的一般用菌梔黃,但是這個吃了容易拉稀,為什麼呢?因為大黃寒涼的,就這個導致拉稀的,有便秘才用這個。如果說體質寒涼的寶寶,吃菌梔黃,就會傷腸胃。簡單講,這個就是“廢醫存藥”,日本的“漢方”走的就是這條路,失去整體觀念而不知變通,所以一旦遇到藥方需要加味或者改變,中成藥無法滿足條件,那個病就不好治。具體到“菌梔黃”這個藥,“廢醫存藥”派會認為這個藥就治黃疸,但是他們不明白大黃是寒性藥,所以會出情況。如果知道大黃有熱證便秘才吃得,就不會出問題。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根據病名開藥的中醫,是假貨,至少是沒有中醫思維。

看“寒熱”是最重要的,根本不用看病名。病名可以發明創造,但是寒熱是真實存在。比如說治月經,經前可能腋下不適起包塊,也可能乳房不適,也可能胃部不適,還可能腰腹不適,最後才是痛經血塊,為什麼?因為這是一個整體,是月經下行的一個整個路線,不可以分開看的,那個部分有寒,那麼該處就可能有淤,有淤則堵,堵住月經下行的通路,則有個擠壓,擠壓就是壓力,這個壓力就是“痛”的來源。看看,“整體”有多重要。如果分開看,那麼可以創造很多病,乳腺炎,腸胃炎,等等,一個地方給它發明一個或者多個病名。

熱,則能化瘀,則能氣血暢通,“痛”自然就消失啦。所以,“寒熱”才是致病源頭。

那麼,中醫治病,效果快不快?

如果用“傷寒論”的方,以及後世傷寒論的變方,速度還是很快的,絕對不是“慢郎中”。

後世比如李時珍,想追求全面,藥味多,但是一個後果,就是貽誤後學,容易誤入駁雜,陷入歧途。然後很多藥,稀奇古怪,或者齷齪,然後受人詬病。

正本溯源,學中醫,不應該看本草綱目。

而應該看傷寒論,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

治病,主要還是要看傷寒論,後世的很多方,都是傷寒論的方演化而來,比如王清任的方。

養生,可以讀黃帝內經的前面十來篇,人不生病,黃帝內經都說了的: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按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