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完《痕跡》的第三集,第一個案子也隨之落幕,或許是案件的真相對案中人過於悲慟,又或許是演員的人物刻畫令人印象深刻,在那個中年男人眼眶淚湧、數次低頭道歉的時候,我彷彿對這位父親的所念所悔感同身受。

{接下去部分劇透 不喜勿看}

網劇《痕跡》小影評

網劇《痕跡》小影評

網劇《痕跡》小影評

這部劇的片頭藝術化的很優秀啊,讓人很期待懸疑的進行。開頭是一具女屍被發現,屍體特徵與之前一個未破的無頭女屍案極其相似——都有部分面板被兇手割去,屍檢後併案處理,在各種“無頭蒼蠅”式的調查後才終於招到了一點線索,找到了無頭女屍的身份——董愛勤,並鎖定嫌疑人是董愛勤舊時好友——藍蘭的父親,而董愛勤和藍蘭與第三位女生——黃安麗在高中時期是好朋友,三人都有紋身,藍蘭因為和黃安麗等人去酒吧被殺,藍蘭的父親藍海洋因而心態破碎、心理扭曲,認為是黃安麗和董愛勤害了自己女兒,後來機緣巧合之下遇到了董愛勤,觸及藍海洋心底最深的痛苦,於是痛下殺手連殺了三人。

這類有精神問題的兇手往往會成為連環殺人兇手,一旦開始就無法停下,精神也逐漸崩潰,殺人從來都不是自我救贖的正確方式,而是會使之越陷越深直至深陷泥沼無法自拔。藍海洋在女兒去世後便一直沉浸於悲慟之中,在妻子也日漸瘋癲後終於崩潰,欲圖自殺但未成功,在好不容易平靜下來的時候恰好又遇見“導致”藍蘭死亡的董愛勤,痛苦、壓抑一觸即發,徹底淹沒了藍海洋的理智,一步步掉入他親手描畫的深淵。

而在他看見自己抱著女兒遺像的照片時,才終於清醒,才終於能夠看到被他殺害的女孩們的父親們,在痛失女兒後,是和他自己一樣的悲慟與絕望,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竟然是完全能夠感同身受的、擁有同樣遭遇的他自己。男主拿出的那幾位父親的照片,彷彿是現實的錘子,一擊砸碎了藍海洋為自己編造的蛋殼牢籠,悲傷、沉重、悔恨交織,深刻得好像讓我也墮入這種難受情緒中去。

很幸運在劇荒的時候被同學推薦了這部《痕跡》,也慶幸自己真的去看了這部劇,因而才能看到這個故事。我個人而言看懸疑推理劇算是比較多的吧,並不是衝著很多人口中所謂的血腥畫面才喜歡懸疑劇的,而是喜歡在這些劇中感受那種同類逝去所帶來的難過、無奈、掙扎與忍耐。這些帶著悲劇色彩的黑色故事,背後總是有著很多的感情交織,而我認為一部優異的懸疑劇在拋開固有的設定後,一定是能夠帶給我這些感受的,而《痕跡》的講述無疑做到了這一點。

《痕跡》是以圍繞男女主的六人破案團隊為主角的,穿插著一個又一個事關性命的案子,演繹著平靜生活表象下的波瀾。男主是法醫,女主是犯罪心理學家,這個配置倒是有趣,近幾年的懸疑劇裡大多是以一位法醫兼犯罪心理學家為中心的,而這部劇中將其分為男主和女主,在破案的主線上讓雙方的重要程度得到了平衡,使這個團隊分工更加明確和專業化了。

《痕跡》的案件腦洞還是挺大的,人物也比較跳脫,在破案過程中也講述著主角團隊的故事,在緊張的程序中人物的歡脫也讓人不那麼害怕。《痕跡》作為懸疑劇,節奏其實是比較快的,在真相出來之前,明確的破案主線以及查證和推理的交織進行,我看的時候感覺是真心撲朔迷離,交叉著真實的人性和虛幻的思維推導,既不像埃勒裡·奎因的小說那樣本格風明顯,也不像傳統的破案劇那麼社會寫實,倒是兩者結合的風格很特別,有點類似東野圭吾的偵探小說那樣給你很多的、看似無關聯的線索,最後真相揭露才明白之前的種種用意,這種小說敘事的風格很難用影視化呈現,即便能夠呈現也難以做到小說的感覺,《痕跡》在這方面做的還是挺好的。

很期待接下去的劇情,下一個爆炸案不知又會帶來怎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