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列維納斯看來,對於每個人來說,世界上的現存事物,可能形成的事物,不可能存在的事物,都是從存在的混沌中被“拋”出來的。所有的人從呱呱落地開始,就被拋棄到了世界上,只能對現存事物被動的接受。

在古代,神的出現可以解釋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成為古代的“科學”;現代科學的出現,讓封建及神學不再是現存事物,只能變成一種文化或精神。

農作耕具的出現讓人可以方便耕田,成為古代受人敬重的物品。但農場機械化、供應、經銷、零售的生產鏈條的出現,讓人類跨入現代化社會,大部分人類不再向往接觸農田,而是渴望“進步”,渴望資本,渴望科學。

而這一切的一切,從古至今,都在名為“存在”的混沌中湧現,變成了所有名為“存在者”的現存事物

網際網路的出現,讓敘說語言的成本下降,人們不再像古代一樣注重每個詞,每句話的重要性,人們的生活中存在很多不本真的玩笑、鬼畜。

人們不再像古代對待很多事物那樣嚴肅了。

2、我以為,還是有部分人沒有完全地融進一種現代生活,也就是渴望進步,上進、渴望資本(錢),渴望科學,渴望崇高的精神。也就會陷入列維納斯所說的三種狀態——懶惰、厭倦、及疲憊

懶惰:在開始之前,就懶惰了,不想開始

厭倦:在開始後,厭倦了

疲憊:在開始後到結束時,仍然執著,但自身無能為力。

3、但更關鍵的是,對於所有的現存事物,即存在者,仍然要保持“享受”的態度。

跟一位朋友握手,永遠“佔有”不了他,而只能接近他,用列維納斯的話說,就是“一種尚未完成的東西,一種永久的慾望”,“愛的積極性正是在於它的消極性。”

這跟人們對待科學的態度如出一轍,我們永遠無法獲得真理,而只能接近真理,絕對的完美不存在,科學的每個最好最發達的當下時代,總是要預設一個更高階更發達的未來科學。在此,對於科學的慾望是永久的。

但在列維納斯看來,重要的不是科學發現,或者維持朋友關係這個結果,而是探索真理,交朋友聊天的過程,對於人來說,這才是最重要的,也即“我們做這一切,都不是為了生活,這一切就是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