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次回老家(一個三四線小城市),總會有親朋好友關切的問:你現在做什麼呀?我答:我在一家外企做供應鏈管理相關的工作。然後親朋好友一臉懵懂:哦,不錯不錯,不過供應鏈是什麼?。。。。。更有親朋好友直接說:哦供應鏈啊,那你是什麼職位呀,是主管還是經理呀?。。。

#2#最近面試實習生,當問到很多非專業的同學對供應鏈理解的時候,答案很多無非是:嗯,就是採購呀?就是物流呀?就是做計劃呀?

相信很多從事供應鏈的小夥伴都有和我一樣的體會,由於供應鏈設計的範圍太大,的確很多人談到供應鏈就如盲人摸象一般,IT背景的人一定會覺得供應鏈就是Oracle,是SAP,有著物流背景的人會說供應鏈就是倉儲管理和供貨網路的最佳化,對於採購員來說,供應鏈就是採購和供應商管理,圍繞著交期,質量和成品。

什麼是供應鏈管理?

ISM(供應管理協會)定義:

供應鏈管理

是設計和管理跨域組織機構無縫的,具有增值的流程,來滿足最終客戶的需求。對人員和技術資源的開發和整合對成功的供應鏈整合具有關鍵作用。

供應管理

是指為組織機構所需或潛在需要的資源和相關能力進行的識別,獲取,評估,定位和管理,以實現組織機構的戰略目標。幫大家降級為幼兒園水平,什麼是供應鏈?公司就是研發出一個好產品,找到一些買家出一個好價格,再以合適的成本和效率生產出來,並及時交付。以上便是公司對應的主要三大模組:研發,市場和供應鏈。

那麼供應鏈具體做什麼呢?從ISM的定義中不難看出相較於供應管理(為實現組織需求最大化的利用整合資源),供應鏈突出了一個“鏈”,包括從客戶到供應商的供應商,所有

資訊流、產品流和現金流

的整合管理,以最大化給客戶的價值,最小化供應鏈的總成本。我們需要擺脫單個職能的限制,以實現供應鏈領域的全域性最佳化為目標。產品流從供應商流向客戶,資金流是從客戶流向供應商,是供應量的血液,而資訊流則是雙向系統,是供應鏈的神經系統。

在前些年豎向整合盛行的年代,供、產、銷都處於同一個公司內部,包括我自己當時選擇加入迪卡儂,也是懷著小小的私心(因為這的確是一家豎向整合幾乎整個供應鏈的法國公司)。對於這三大塊的主要職能即是:

採購,運營和物流

。而連線三者之間的資訊流則是靠計劃驅動的,計劃無疑是整個供應鏈的引擎,很多執行方面的問題其實都是計劃不到位造成的。

這麼多職能,每個人都在增加複雜度。例如,設計人員設計出上千種的顏色和SKU,客戶不一定買單,可是卻對供應鏈造成了沉重的負擔,一種螺絲可能都會有上千種型號,甚至要去專門的供應商特採,銷售人員為了保證旺季需求,過高的估計了銷售的預計數,放大了需求,無端端增加供應商的庫存水平,組織的結構,形態也會不同程度上影響複雜度,限制連線,增加資訊流動性,如之前接觸的某公司,採購一個基本的辦公用品都需要經過5人審批,要三道蓋章,無端端消耗多少人力和精力。

複雜度是供應鏈管理的大敵,是供應鏈成本的驅動器,所有這些都會最終反映在庫存水平上。

庫存是企業運營水平的標尺,產品線數量失控,供應鏈高度複雜為高庫存定下基調,供應鏈的低效率如低質量,低響應速度,則為高庫存推波助瀾。

正是因為供應鏈的種種都會反應到庫存方面,

供應鏈的設計和工作很大程度上則是圍繞理順上下游的關係,改善資訊/資金/產品的複雜度,從根本上把成本做下來,速度提上去。

淺談供應鏈

圖解供應鏈

為什麼要選擇供應鏈?

Gartner每年都會選出供應鏈排名靠前的企業,以下是名單。可以感受到重視供應鏈的企業往往在整個ROA和庫存週轉上面都會更勝一籌,而我們目前中國企業在供應鏈的整合上卻少了很多像華為這樣的企業,我們重視市場銷售,重視產品,我們重視採購,重視倉庫,可是卻少有把供應鏈管理放在公司戰略層面探討,少有給予供應鏈管理人員足夠的重視和培訓,讓他們能夠以全域性觀理性的去影響合作方,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

淺談供應鏈

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供應鏈的整合將會變得越來越重要。錘子手機成立多年羅永浩可謂踩過幾乎所有供應鏈的坑,產能跟不上,良品不達標,供應商跑路。

虛擬經濟不再是孤立的經濟,未來經濟將會是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一體化的經濟。未來資訊將會從IT到DT的轉化,未來的製造業也將會從批次化重複化到個性化過渡。供應鏈的快速,靈活,低成本將會起到舉足輕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