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想表達什麼?使用者17192467599224592020-03-03 12:30:06

一部劇能表達的觀點太多,但每個追劇的觀眾都能找到與之不同的感悟。不過對於《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劇來說,雖然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人能看到愛情的不易,也有人能看到親情的力量,但是此劇本身的導向是比較明顯的,那就是想要表達關於“網路暴力”的事情。何為“網路暴力”?事件發生後處於輿論中心的人,必然會受到網路暴力。不管是明星也好,普通人也罷,在輿論上他們永遠都是受害者,而每一個惡語相向的評論背後的鍵盤俠也都是加害者。正是驗證了那句“雪崩之後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為何?因為處於輿論中心的人,不管是的確有罪無罪,他都應該受到法律的審判,而不是被“評論”審判,可是現實卻往往事與願違。不少“鍵盤俠”靠著評論制裁他人。《我們與惡的距離》第一集就是律師被潑糞的鏡頭,但作為觀眾的我們看到這樣的劇情時,自然會同情的站在律師的這一邊。可是有沒有人想過,因為電視劇以律師的視角出發,所以作為觀眾的我們自然能更同情律師的遭遇,也能理解他的理念,可是這件事如果發生在現實裡,有人能理解他主張嗎?怕不是有更多“惡語相向”的評論出現。此後在《我們與惡的距離》出現的每一個深陷輿論中心的人都是如此,大多數情況下電視劇從他們的視角看這個世界,才讓觀眾體會到一旦人處於輿論中心,是多麼的無助與無辜。其他配角不提,就看李大芝這一家。在家中的親人成了殺人犯之後,多少鍵盤俠想要成為制裁者來審判他們這一家?可他們有罪嗎?完全無罪而且還是受害者,可是為什麼會有人對他們惡語相向?還不是因為“網路暴力”的引導!李大芝改頭換面,隱藏起來就為了能有一個新的生活,而她的父母被迫遠走他鄉,整日裡帶著口罩生活。可以說,《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劇重點表達的就是關於“網路暴力”的事情,但是它並未從加害者的視角去拍整部劇,而是主要從受害者的視角去看待網路暴力給處於輿論中心的人帶來的傷害。這種傷害就像是雪花一樣,一片片的飄落在受害者的身上,或許一片兩片感覺不到疼痛,但積累到一定的數量級,就會引發雪崩,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所以在網路極為發達的世界裡,每一個人敲下文字說下一段話之前,都應該好好思考自己是否拿起了“武器”?即使你所面對的那個人、明星有千般不對的地方,但也請你記住,我們只是一樣的普通人,那個人所有的是與非不應該由我們來審判。 頭條萊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