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成績會下降

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程序的深入,社會生活中尤其是大眾媒介上群星閃耀,“追星”熱一浪高過一浪,致使某些偏激化事件及其更直觀的消極後果常常出現,引起社會輿論的關注和人們的極大憂慮。例如媒體上常常見到這樣的報道,某些青少年因迷戀某明星而痴狂,以致於耽誤了學業、花費了家中的錢財、出現了心理問題,甚至有極端者上演輕生的悲劇……

要求對“追星”現象給予重視並提供正確引導是社會的一致呼聲。然而,首先對“追星”現象作出科學的認識,卻是進行一切建設性導向工作的前提。

引發“追星”象的複合性動因

“追星”熱作為一種獨特的社會現象,尤其是作為青年中的一種流行時尚,它的出現與蔓延有其特定的社會基礎、文化氛圍、價值觀念和心理機制等方面的一系列動因。

開放社會里一個明星時代的來臨。隨著社會環境不斷開放,文化氛圍逐漸寬鬆,人們精神需求日趨多樣。尤其是由於社會行業型別和職業種類的擴充以及個人發展機會的增多,為各個領域中新星輩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平臺。而大眾傳播媒介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普及,則為明星們的星光閃爍,製造了獨特的“天空”。特別是在影視、音樂、體育等頗具大眾文化性質的領域,祖國內地的明星頻頻誕生,港臺的明星爭相“登陸”,他們“一朝成名”,家喻戶曉,由此形成了比其他領域的明星強大得多的轟動效應和名氣資本。總之,一個明星時代的來臨,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群星閃亮登場的基礎條件。

現代化程序中的文化轉型效應。世界發展的經驗表明,世俗化代表了現代化起飛階段一個社會文化變遷的主要特徵。世俗化的核心內涵可以理解為一種強烈的現世取向,社會心態上表現為充分地肯定當下生活、肯定感官享受、肯定大眾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世俗化的影響力促使社會中整個文化格局發生了變化,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小康社會的來臨,隨著消費文化正在以多少有些急促的步伐匆匆登上日常生活的前臺,世俗化正全面地展開著自身的內涵與形式,於是,就社會文化的整個格局而言,呈現出精英文化、高雅文化、理性文化的領域在逐漸縮小,而大眾文化、通俗文化、感性文化的地盤在日益擴大的態勢。

社會轉型時期的價值觀念變遷。改革開放以後,我國開始了從鄉村社會向城市社會、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從倫理社會向法理社會的轉型,這種由傳統社會結構向現代社會結構的轉型,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念與行動取向。社會價值觀念發生了這樣的深刻變化:從注重集體向關注個體轉變,由崇尚理想向重視利益轉變,從強調節儉向尊重享受轉變。這種價值觀念變化使人們精神世界的偶像型別表現為:從崇拜政治型偶像、道德型偶像、神聖型偶像向崇拜成就型偶像、生活型偶像、個性化偶像的方向轉變。這正是那些氣質迷人、有所成就、富於情趣的明星受到當今青年青睞的重要原因。

傳媒社會中大眾文化的擴張。大眾傳媒的迅速發展與廣泛普及,營造了一種媒體社會,帶來了一個傳媒時代。大眾文化就是藉助於大眾傳媒進行擴張的。大眾文化的重要特徵就是它的愉悅性、感受性、消費性。而大眾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產業,其執行機制必然遵循市場規律,商品化則成為大眾文化的最重要特徵之一,尤其是當它與高科技媒體相結合的時候,便會更充分地展現出這些特徵。大眾文化的大行其道往往得益於消費主義的推動,科技創新所帶動的傳媒發展、尤其是電視的普及所帶來的廣告攻勢,對消費主義的擴張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消費主義成為了大眾文化的“天然燃料”。

青春期的偶像崇拜心理與自居作用。在青少年時期,伴隨生理發育的日漸成熟,個體的心理和社會性開始趨於成熟,但又處於尚未完全成熟的人生髮展階段。強烈的偶像崇拜心理是這一時期人們的突出特徵。偶像崇拜是透過心理上的自居作用來達成的,那些被崇拜的明星,往往被青少年當作他們人生髮展的楷模、參照系以及心靈的一種寄託。當代流行文化明星們所表現的特徵——靚麗的外表、瀟灑的風度、事業的成功、社會知名度、豐厚的收入、優越的生活條件等等,都會強烈地吸引著青春期青少年,明星的作品如歌曲等,能夠不同程度地對青少年起到特有的共鳴、寬慰、激勵、引導、娛樂乃至宣洩作用,從而形成“愛屋及烏”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