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mm F1.4的故事——哲學之眼的傳奇:奧林巴斯》

奧林巴斯,又是一個傳奇的品牌,作為少有在數碼化大潮中能夠支撐下的傳統相機廠商真心不容易啊,但是情況並不容樂觀,尤其是索尼的a7問世後,所有人都為奧林巴斯捏一把汗,奧林巴斯一臺1600萬的4/3旗艦要賣一萬多,人家2400萬的全幅微單才九千,這確實是有點令人唏噓,更何況索尼在2012年已經成為奧林巴斯最大的股東了。

首先簡單介紹下奧林巴斯的歷史,奧林巴斯創立於 1919 年,1920 年在日本第一次成功地將顯微鏡商品化;在癌症防治領域起著極其重要作用的內窺鏡,也是 1950 年由奧林巴斯在世界上首次開發的。迄今為止,奧林巴斯已成為日本乃至世界精密、光學技術的代表企業之一,事業領域包括醫療、生命科學、影像和產業機械。

可以看得出來,奧林巴斯最重要的產業在醫療行業,這是一家以醫學為基礎的光學公司,並在世界範圍內保持著內窺鏡系統和醫療顯微鏡系統的領先,同時不斷推進著醫療光學技術的革新。直到現在,奧巴在醫療光學裡的市場份額還是非常非常大的,全球應該至少還佔著70%,而攝影器材對於奧林巴斯來講只不過是很大添頭而已。

OM作為奧林巴斯的單反系列,推出的很晚,整個歷史週期也並不長,第一臺是1972年才面世的,叫做OM-1,機身本身的效能基本中規中矩,不能算個什麼有記憶點的東西。但是,與之匹配的 OM ZUIKU瑞光鏡頭,卻是非常優秀的產品。光學質量十分的高,在日本被公認是“日本光學追趕德國光學的高峰”。OM的頂級鏡頭在那個年代,與蔡司徠卡比起來毫不遜色,甚至有許多過人之處。體現了OM的造鏡理念和技藝,而且OM的全系鏡頭都不同程度的體現了這些理念和技藝。這也是為什麼我喜歡OM鏡頭“哲學之眼”這個稱謂的原因。

OM頭在日頭中是少有的冷色系鏡頭,特別是它的中高階鏡頭。OM不僅髮色較其它日頭更討好,銳度也極高,因為奧林巴斯就是做顯微鏡出身的,銳度是絕對不會讓人失望的。網上有OM和CONTAX同規格的鏡頭解析度對比,CONTAX並沒沒佔到多大的便宜,然而OM的價格卻比它同規格的CONTAX要低一半以上。OM的ED系列甚至在色散控制上還要高出CONTAX一籌,足見價效比之高。

可能是因為做顯微鏡和內窺鏡之類的做習慣了,奧林巴斯的鏡頭給別人直觀的感受就是小,就拿24 28 35 50這四個焦段頭來說,外觀大小竟然是一模一樣的,不看上面的鏡頭標識就完全分不清到底誰是誰了。不僅僅是鏡頭,奧巴特別在其整個相機發展史上特別中意“小”,凡是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成名機型,都跟小有關係。比如說半幅的單反PEN F。比如開創數碼 4/3系統的 E-1,尤其是E-P數碼系列,在日本本土,奧林巴斯在年輕人當中受歡迎的程度比在大陸要好的多。所以用過了奧林巴斯的器材才能真真正正感覺到什麼叫徹底拋棄沉重的器材負擔。

話說我手中的這支50mm f1。4是我老爸留下來的,他是一個忠實的OM粉(雖然現在已經轉戰佳能了吧),小時候經常看見他舉著OM-1到處拍,這已經成為我美好的回憶之一,如今這支鏡頭老爸用不上了,所以繼承到了我手中。這支鏡頭雖然算不上奧林巴斯最好的標頭,不過成像卻也給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在我之前蜂鳥上發的帖子裡說過,由於色調偏冷,非常適合拍MM,因為能把東方女性偏黃的面板拍的很白,在LZ我還沒有HFT、T*的時候,這支鏡頭是我拍MM的主力鏡頭,每次和女朋友出去玩都會揹著它,女朋友也很喜歡這支鏡頭拍出的照片,直到HFT的出現,OM才光榮的退休,從此隱居在我的防潮箱內。

OM的50 1。4據我考證有4個版本,前期的銀口版、後期的G。ZULKO版、MC多層鍍膜版和百萬號段版。坊間傳聞百萬號段版是最好的版本,成像最完美。MC版其次,抗眩光能力最強。從美觀的角度來說,銀口版最漂亮。

OM的鏡頭可以算是日系鏡頭中最接近德國鏡頭標準的鏡頭。用過OM鏡頭,你就會發現,過去對於鏡頭銳度的追求是多麼愚蠢,因為高銳度竟然是可以這麼廉價就換到的;用過OM頭,你也會發現,過去對於鏡頭要大要粗要亮騷的追求是多麼愚蠢,因為精巧細緻而不失畫質,這才最能體現鏡頭設計的高水準;當然,用過OM鏡頭,你也會發現,日頭畢竟是日頭,在色彩的油潤和焦外過渡上,距離一線德頭還是有差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