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教弩臺如何建造的?itZL98GM51 2013-10-11

教弩臺被當地人俗稱為“曹操點將臺”,迄今為止已有1700多年曆史,是三國時期留下的為數不多的真跡之一。高近五米,面積三千七百多平方米,略呈正方形的教弩臺,距淝水,津水和逍遙津都不遠。 合肥在三國時是曹操的戰略要地,在這裡築臺,是為了教練弓弩手,以御孫權水師。史載魏主曹操曾四次到達合肥,臨陣指揮,在此臺教練強弩兵將。站在臺上,臨風而立,作為穩健的政治家軍事家,曹孟德當年橫槊賦詩的豪邁似乎在風中並未散去。 臺上現存的兩處與三國直接相關的古蹟——屋上井、聽松閣。 屋上井井口與高臺齊平,高出街上平房屋脊,因次稱“高井”或“屋上井”,為當時曹軍將士飲水之源。歷經了一千七百多年的井圈石色澤青潤光亮,圈口已經被井繩磨出了二十多條深溝,顯得格外拙撲古老;圈外有斑痕,隱約有“晉泰始五年”(公元二六九年)等字樣,表明這古老的屋上井應是教弩臺的早期遺物。 曾經是萬弩齊發的教弩臺,在佛教盛行的梁武帝時,這裡建起了“鐵佛寺”。相傳唐大曆年間(776年前後),曾有人在臺上掘得一尊鐵佛,高一丈八尺,並就地建廟奉供,此後不斷重修擴建,定名明教院。明代改為明教寺。後來毀於戰火的明教寺,在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6年)由太平天國遺老袁宏謨(法名通元上人)雲遊募化,按原樣重建。 現在的廟宇聳立臺上,雄偉壯觀,由佛殿、藏經閣、西廂園三部分組成。殿分正殿和後殿,有佛像三十多尊。大雄寶殿飛簷翹角,殿脊高聳一巨大錫葫蘆,直刺雲天。寺內齊鳴的鐘鼓,繚繞的梵音,飄蕩在古老的教弩臺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