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

ps。 上一篇標題應該是2。3 印歐語系(二)

2.3 印歐語系(三)

2.3.7 義大利語族(Italic Languages)

在凱爾特語族的東南方, 義大利語族居住於此。 在義大利語族中, 記載最為豐富的是拉丁語, 其最早的銘文記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紀, 最早文字記錄出現於公元前三世紀。 拉丁語起初只在羅馬附近被使用, 但隨著羅馬帝國不斷的征服以及對被征服地區民族接納羅馬文化和使用拉丁語的鼓勵, 拉丁語成為了整個西歐社會的主流語言。

通俗拉丁語(Vulgar Latin)(日常口語使用的拉丁語)與被凱撒西塞羅使用的書面拉丁語略顯不同, 語法相對簡單許多。 通俗拉丁語是羅曼語族的祖先——包括葡萄牙語, 西班牙語, 加泰羅尼亞語, 法語, 義大利語, 羅曼什語以及羅馬尼亞語。 另外羅馬尼亞語被認為和達爾馬提亞語有聯絡。 達爾馬提亞坐落於克羅埃西亞的海岸, 這支語言最終被斯拉夫語族慢慢取代, 它的最後使用者死於1898年的一次煤礦事故。

2.3 印歐語系(三)

羅曼語族在歐洲的分佈

在地理大發現和隨後的西方帝國主義的影響下, 羅曼語族中的三支語言——西班牙語, 葡萄牙語, 法語——的影響遍佈全球。 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在拉丁美洲擁有大量的母語使用者。 法語是幾個非洲的前殖民國的官方語言, 也是加拿大官方語言之一, 魁北克省的官方語言。

2.3 印歐語系(三)

羅曼語族在世界的分佈

儘管我們很清楚羅曼語族從世俗拉丁語經過巨大的變化演化而來, 但因為早期羅曼語族的資料甚少, 我們無法確切地追溯每一次變化。 最早可以追溯的羅曼語族文獻僅僅來自於九世紀的法蘭西。

在羅曼語族開始演化之後的幾個世紀, 拉丁語仍作為書面語流行於歐洲。 實際上, 拉丁語在整個西歐佔據主導地位, 拉丁語是受過教育的上層人士的主要語言。 舉個例子, 一位來自芬蘭的學者並不需要再學習當地的語言, 就可以直接到巴黎大學和那裡的學者用拉丁語談笑風生。

2.3 印歐語系(三)

義大利語族以及伊斯特拉坎人的位置

除了拉丁語和羅曼語族外, 亞平寧半島還有幾支義大利語系的語言。 其中最有名的兩支是: 奧斯坎語(Oscan)和烏爾比安語(Umbrian)。 這些語言留下了少量的銘文, 在公元一世紀左右被拉丁語逐漸取代。

古代義大利是許多語言的家鄉, 其中有些屬於印歐語系但不屬於義大利語族, 還有一些的起源不明。 這些語言所留下來的東西不多, 所以我們不能對它們的來源下定論。 最有名的當屬伊斯特拉坎語了(Etruscan)(該詞也是現在“托斯卡納-Tuscany”的來源)。 在當時, 伊斯特拉坎人的文明甚至比羅馬人更文明, 他們的領地也更大; 實際上, 他們被認為是早期古希臘文化的傳播者, 將古希臘文化——尤其是文學作品——傳給了羅馬人。 他們留下了大約九千多字的銘文, 但正如前面提及過的古愛爾蘭奧甘文字一樣, 這些銘文長度相對比較小, 而且大部分是人名, 並不能告訴我們有關於這門語言的結構, 詞彙以及它和其他語言的關係。 因此, 伊斯特拉坎語的起源至今仍是一個謎。

2.3.8 日耳曼語族(Germanic Languages)

凱爾特人西行遠離歐洲大陸而去, 日耳曼人則緊隨其後, 佔領了南德意志和奧地利一帶。 在羅馬鼎盛之時, 日耳曼人就已定居於今日的德國奧地利大部, 比利時, 荷蘭以及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當然在斯堪的納維亞, 他們居住的地方更靠西/南方。

2.3 印歐語系(三)

日耳曼人的遷徙(德語)

在早期的歷史階段, 日耳曼人的遷徙範圍和廣度甚至超越了凱爾特人。 起先來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哥特人, 勃艮第人, 汪達爾人, 在這一過程中向東甚至遷徙到了裡海, 向西征服了羅馬帝國的一大部。 東哥特人(Ostro-Goths)隨後在義大利的廢墟上建立起了一個短暫的王國; 西哥特人(Visi-Goths)佔領並統治著西班牙的大部分; 勃艮第人(Burgundian)最終定居於法蘭西, 他們的名字也是現在法國勃艮第的來源; 臭名昭著的汪達爾人(Vandal)在劫掠羅馬帝國後在北非建立了汪達爾王國。 同時, 一次向南遷徙將阿爾曼尼人(Allemani)帶入了瑞士一帶, 法蘭克人(Frankish)進入了法蘭西一帶(法蘭西這個名字也來源於法蘭克)。 儘管西羅馬帝國的覆滅和匈奴人阿蘭人以及其他非日耳曼人逃不了干係, 但日耳曼人的遷徙還是被認為是西羅馬帝國滅亡的罪魁禍首。 可笑的是, 在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的第一位被教皇加冕的皇帝正是日耳曼人——查理曼大帝。 查理曼大帝將德意志的大部分融入進了自己的領地之中, 這一功績之前的羅馬皇帝卻從未完成過。

2.3 印歐語系(三)

法蘭克帝國

日耳曼人的遷徙為羅曼語族帶來了大量的借入詞彙。 其中包括很多軍事上的詞彙, 比如: Spa。

guerra/ Fr。 guerre

來自 *werra-

戰爭”; 或是

Fr。 gonfalon

來自 *gund-fano “戰旗”。 許多人名也被借入, 比如法語中的Henri, Charles; 西班牙語中的Enrique, Carlos都來自於它們的日耳曼形式: 德語中的Heinrich, Karl。 英語中的Henry, Charles並沒有延續德語中的形式, 而是在諾曼征服後重新直接從法語中借來。 另外, 羅曼語族也從日耳曼語中借入了肥皂這個詞: Fr。

savon

, Old Spa。

xabon

, Mod。 Spa。

jabón。

公元四五世紀的民族大遷徙或是蠻族入侵實際上沒有太影響日耳曼人的分佈, 而隨後的幾次遷徙決定了日耳曼民族的分佈。 其中一次遷徙是盎格魯人, 撒克遜人, 朱特人在兩位酋長Hengist和Horsa的帶領下入侵英格蘭。 此次遷徙將當地的凱爾特人驅逐至康沃爾, 威爾士的角落。

2.3 印歐語系(三)

同時, 斯堪的納維亞人也開始了遷徙, 他們的足跡遍佈歐洲, 最遠到了冰島, 他們也被稱為維京人或是瓦良吉人。 維京人甚至航行到了美洲, 在“文蘭”建立了他們的殖民地, 但在當地人的攻擊下最終捨棄。 不僅如此, 在南方, 維京人征服劫掠了許多地中海的港口以及王國, 其中包括西西里。 在西北方, 他們入侵了法國的一部分——諾曼底——隨著時間的發展, 諾曼底地區的方言也逐漸形成。 在東方, 瑞典的瓦良吉人一度到達了南俄草原以及裡海並創立了俄羅斯的第一個王朝——留裡克王朝。 典型的俄羅斯名字“奧列格/奧爾加”

Oleg/Olga

實際上來自於斯堪的納維亞的

Helge/Helga。

最後登上歷史舞臺的維京人是丹特人(Danes), 他們來自挪威, 丹麥和冰島, 入侵了盎格魯-薩克森人統治的英格蘭, 經過一段和當地統治者的戰爭與動亂後, 他們定居在所謂的“丹麥法區”-“Danelaw”, 與當地的盎格魯-薩克森人和平共處。 這一段時間內, 這些維京人給英語引入了數多借詞, 比如:

動詞 give, get, take; 名詞 skin, skirt, egg, sky; 甚至是人稱代詞 they, their, them。

2.3 印歐語系(三)

丹麥法區(右上)

丹麥人的威脅消退後, 剛才我們提及到的居住在諾曼底的維京人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經過百年多的同化後, 這波維京人認同自己為法國人, 操著熟練的法語, 他們在1066年入侵併統治了英格蘭——這就是我們熟知的“諾曼入侵“。 諾曼入侵為英語帶來了最後一次巨大的影響, 大量的法語詞彙湧入英語中: 像我們剛才提到的人名Henry和Charles; 一些常用詞彙: beef, pork, mutton; 法律詞彙court, royal, justice; 甚至是一些連詞, 如: because 也來自法語。 法語對英語的巨大藉詞影響或許為今後 英語的各種從其他語言中借入詞彙 打下了鋪墊。

像法語, 西班牙語, 葡萄牙語一樣, 英語在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影響下成為了一門國際性的語言。 在北美和加勒比海以及澳大利亞, 紐西蘭和南非, 大約有四億人以英語為母語, 遠遠超過了當今聯合王國的使用英語為母語的四百萬人。 不僅如此, 英語在前英屬殖民地中也做為主要的交際語言, 大約被5億人使用——包括印度, 新加坡, 肯亞, 菲律賓, 奈及利亞等等。 總之, 英語當之無愧對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日耳曼語族的影響力是驚人的。 我們在早期的歷史中並不能發現很多的日耳曼語族痕跡。 最早的日耳曼語族的銘文——盧恩字母——直到公元一世紀才出現。 而盧恩字母為研究重建原始日耳曼語提供了一定幫助。

2.3 印歐語系(三)

最早的日耳曼語文獻是一位哥特主教Ulfilas(Little Wolf)烏爾菲拉翻譯的哥特語聖經。 這本聖經大約在公元四世紀被翻譯, 但所留下來的篇幅並不多, 全是碎片化的內容。 隨後, 該聖經其他手抄本也在德國, 義大利甚至是埃及被發現。 該手抄本最重要的一部分——Codex Argenteus——在十六世紀德意志的埃森一帶被重新發現, 這一發現吸引了德意志和荷蘭的學者研究哥特語和它的歷史。 正因為哥特語聖經過早的時效性以及其豐富的文獻, 它為研究早期日耳曼語的讀音和詞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但因為哥特語聖經是按照希臘語的詞序寫的, 它對研究哥特語語法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 其他哥特語變種在歷史上曇花一現, 但在十六世紀, 一位荷蘭旅行者從克里米亞帶回了一些神似哥特語的詞彙樣本, 這支語言被稱為克里米亞哥特語。 但我們並不知道這支語言是否存活至十六世紀以後的年代。 現在, 哥特語沒有任何後代。

其他日耳曼語的文獻出現比前面提到的盧恩字母和哥特語文獻更晚: 古英語文獻最早出現於七世紀, 古弗里斯蘭語文獻最早出現於十三世紀, 古低地法蘭克語文獻最早出現於十世紀, 古薩克森語文獻最早出現於九世紀, 古高地德語文獻最早出現於八世紀, 古諾斯語文獻最早出現於十二世紀。

總結一下, 現在的日耳曼語族的主要語言是: 德語, 英語, 荷蘭語, 南非語, 以及斯堪的納維亞語言(瑞典語, 丹麥語, 挪威語和冰島語等等)

2.3.9 希臘語族(Greek Languages)

希臘語族位於巴爾幹半島的最南部, 它的最早記錄出現在公元前800年左右, 比以上幾個語言都要早。 在此之前, 從閃米特來源的字母書寫方式早已傳播至小亞細亞, 字母表的發明是一個里程碑式的突破, 一些學者認為正因為有了字母表, 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才能完整地以書面的形式從最初幾個世紀的口口相傳中儲存下來。 因為字母表的發明是一項確定的歷史事件, 學者認為在公元前九世紀之前的希臘語文獻是不存在的。

2.3 印歐語系(三)

Idalion Tablet, 屬Cypriot syllabary, 曾經在語言學課上留過關於它的作業

然而在1952年, 線形文字B(Linear B)的發現顛覆了之前的理論, 線形文字B來自青銅時期的邁錫尼文明。 線形文字B書寫的是希臘語的早期形式的一種, 被稱為邁錫尼希臘語。 這次發現使我們對於古希臘歷史瞭解向前推進至公元前二十世紀至公元前十四世紀左右, 而這個時期正巧在古希臘語未與其他印歐語完全分化之前。 線形文字B幫助我們對古希臘語的早期演化以及它和其他印歐語的關係的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2.3 印歐語系(三)

邁錫尼文明(左上)與同期其他文明位置關係

邁錫尼文明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覆滅, 它的滅亡一直是一個謎。 一些證據將矛頭指向了摧毀赫梯帝國, 入侵埃及的”海上民族“, 但有關於“海上民族“的記錄只侷限於幾個埃及人留下的名字, 它們的民族成分無法確定, 要尋找它們的源頭更是天方夜譚。 另一個可能性是Dorian多利安民族, 一支希臘西部的民族。 多利安人的希臘文化和他們的地理位置暗示了了他們是後來的入侵者, 但對於多利安人來說, 他們可能只是在海上民族入侵之後填補了當地的空缺而已而不是純粹的入侵者。 由於缺少證據資料, 關於邁錫尼文明的陷落這一事, 學界沒有確切的定論。

在古典希臘時期, 希臘語擁有著各式各樣的方言, 每一支方言都緊密聯絡著每一座都頗具認同感(存在感)的城邦。 而在早期古希臘, 主要的方言有: 東部的阿提卡(Attic)和愛奧尼亞(Ionic)方言, 中部的阿卡狄亞-塞普勒斯(Arcado-Cypriot)方言, 西部的多利亞(Doric)和亞該亞(Achaean Doric)方言。

2.3 印歐語系(三)

古希臘方言分佈

阿提卡(雅典的方言)和愛奧尼亞方言是古希臘社會的主要(文學)語言; 多利安方言(其下轄幾種單獨的方言變體)佔據了古典希臘的很大一片土地, 其中最有名的斯巴達和科林斯的方言; 剩下的阿卡狄亞-塞普勒斯, 伊歐里斯方言在地理位置上和政治位置上處於邊緣, 沒有前面幾個方言重要。

2.3 印歐語系(三)

希臘語在公元前323年至公元前31年的分佈, 深藍色代表希臘化程度頗高

在希波戰爭中, 一支阿提卡方言的變體在其他方言的影響下開始發展起來。 這支語言後來被稱為通用希臘語”Koinḕ Greek“, 它是亞歷山大帝國的官方語言並推廣至帝國各處, 而與其同期的其他方言逐漸淡出歷史。 現在, 幾乎所有的希臘方言都是通用希臘語的後代, 除了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山區的一支方言——Tsakonian方言, 保留了古代多利安方言的一些特徵。

現在, 希臘語主要用於希臘, 阿爾巴尼亞, 塞普勒斯等國以及土耳其沿海地區。

2.3.10 斯拉夫語族(Slavic Langauges)

斯拉夫語族在日耳曼語族的東方, 佔據著一大片土地, 包括現在的整個俄羅斯, 大部分東歐和南歐, 然而在史前, 斯拉夫語族佔據的地區相對較小。 回想一下我們之前說過的波西米亞曾經是凱爾特人的領土。 現在的斯拉夫文化中心地帶——聖彼得堡到莫斯科——在當時是波羅地人的領地。 史前的俄羅斯是大量非印歐語言的殖民地, 其中許多被認為是阿爾泰語系或是烏拉爾語系的語言。

2.3 印歐語系(三)

波羅地-斯拉夫語族

直到大約公元五世紀, 斯拉夫人才開始遷徙至巴爾幹半島, 與拜占庭帝國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戰爭, 而奴隸”slave“這個詞正是斯拉夫”Slav“的同音變體。 在古代, 對於戰爭中的戰俘, 被賜予”生“者會作為奴隸而活下去。 在拜占庭帝國的歷史中, 大部分的戰俘是斯拉夫人, 這也或許是為什麼戰俘會被統稱為”Slav“(斯拉夫人)。 這個詞隨後被傳入西方, 成為”slave“ 奴隸。

西北方斯拉夫人的情況更為複雜。 幾個世紀以來, 波蘭和東德意志地區在斯拉夫人和日耳曼人中幾經易手。 即使是今天, 兩座斯拉夫語言的孤島仍存在於德國東部——上索布語和下索布語(Sorbian)。

2.3 印歐語系(三)

上索布語和下索布語在德國境內的分佈

德國境內的許多地名(甚至是西部的地名)也來自斯拉夫語, 比如: 柏林Berlin, 德萊斯頓Dresden, 萊比錫Leipzig。 另一方面, 波蘭的格但斯克Gdańsk, 實際上是一座德國城市但澤Danzig, 相信熟悉二戰的讀者都會很熟悉。 而Danzig這個名字來自於更老的一個名字——德語化的Gdańsk, 到此為止, 可能大家會認為這座城市原本就是一座波蘭城市吧。 但故事遠遠沒有結束, Gdańsk的早期名字是Gŭdansk。 這個名字中含有“Gŭda-”, 其實可能是前面哥特人稱呼自己的另一種形式“Guta-”。 因此, 我們可以認為這座城市最初是哥特人的, 換句話說, 還是日耳曼人的。 但保不齊, 在更早的一段時間內, 斯拉夫人或是波羅的人佔據著這片土地。 總之, 這一片區域是比較複雜的。

一些證據也顯示著斯拉夫人在史前時期的南俄草原附近與伊朗人(斯基泰人)有過接觸。 一些相似的詞彙提供了線索: ”神“這一詞在古波斯語Old Per。 Baga : 古教會斯拉夫語OCS。 Bogŭ。 因此, 斯拉夫人在史前時期或許應該居住於南俄大草原一帶, 但由於斯拉夫人的廣泛移動性, 具體的位置我們不能確定。

斯拉夫語族的最早文獻來自於九世紀的由來自拜占庭帝國的聖徒西里爾與美多德翻譯的聖經。 當時, 大摩拉維亞的君主羅斯季斯拉夫要求東羅馬帝國皇帝米海爾三世和君士坦丁堡牧首弗提烏一世派傳教士給斯拉夫人傳福音。 來自薩洛尼卡的西里爾與美多德由於熟練地掌握斯拉夫語而被派去完成此次使命。 西里爾與美多德不僅將聖經翻譯成了斯拉夫語(古教會斯拉夫語), 也為斯拉夫人在希臘字母的基礎上創造一個新的書寫系統——格拉哥里字母(後來演化為西裡爾字母)——以適應斯拉夫人的發音方式和習慣。

2.3 印歐語系(三)

聖徒西里爾與美多德

有趣的是, 摩拉維亞很快回歸了西方羅馬天主教, 採用了拉丁語版本的聖經和拉丁字母。 西里爾與美多德的翻譯版本隨後被東正教斯拉夫教會所採納, 而古教會斯拉夫語也從此成為用於禮拜儀式以及宗教場合的東歐版本的”拉丁語“。 像拉丁語一樣, 古教會斯拉夫語也是南斯拉夫語支和東斯拉夫語支的書面語言, 在當地被廣泛使用。

儘管古教會斯拉夫語在一定方面上與南斯拉夫語支非常相似, 實際上它更像更古老的原始斯拉夫語。 像哥特語一樣, 古教會斯拉夫語為比較重建原始斯拉夫語的語音, 詞彙, 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當然, 也像哥特語一樣, 在語法方面, 古教會斯拉夫語幫不上太大忙。

2.3 印歐語系(三)

”Flowery Triod“ 古教會斯拉夫語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斯拉夫語族一般被分為三個語支: 西斯拉夫語支(波蘭語, 捷克語, 索布語, 斯洛伐克語), 東斯拉夫語支(俄語, 白俄羅斯語, 烏克蘭語)和南斯拉夫語支(斯洛伐克語, 保加利亞語, 馬其頓語, 塞-克語)。

2.3 印歐語系(三)

塞-克語分佈(2006年)

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以上簡稱為塞-克語)是幾支由於政治宗教人種上的緣故被分為兩種語言的語言(另一個例子是印地-烏爾都語)。 儘管塞-克語的語法詞彙結構沒什麼兩樣, 它們仍被不同的人群使用: 塞爾維亞語被信仰東正教的塞爾維亞人使用, 克羅埃西亞語被信仰天主教的克羅埃西亞人使用, 波斯尼亞語被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尼亞人使用。 宗教上的不同也體現在字母表上, 塞爾維亞人使用西裡爾字母, 而克羅埃西亞人使用拉丁字母。 塞爾維亞語傾向從別的語言中藉詞, 而克羅埃西亞語傾向於自己創造新詞來表達新意思。 儘管前南斯拉夫政府竭力推行塞-克語的一體化, 但宗教文化上的差別還是使得兩種或是三種語言越走越遠。

OK, 印歐語系的介紹全部寫完了, 告一段落, 感謝大家的支援和觀看。